绿染戈壁铸辉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柯柯牙绿化工程志》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1580
颗粒名称: 绿染戈壁铸辉煌
其他题名: 乌什县阿合雅荒地绿化工程纪实
分类号: D64
页数: 10
页码: 220-229
摘要: 本文记述了乌什县阿合雅荒地绿化工程纪实。
关键词: 柯柯牙精神 阿合雅荒地绿化工程 乌什县

内容

绿色——从古代到今天,都象征着生命、希望和纯洁。那迷人的绿,充满着生机勃勃的绿,丰盛而又梦幻般的绿,能汇成郁郁葱葱的绿色海洋..
  地处偏僻,交通闭塞,环境恶劣的乌什,戈壁沙滩占全县总面积的70%以上。“戈壁沙滩是资源,不绿是个害,绿了是宝库。”这种认识,是乌什人付出沉重代价之后才得出的。
  长期以来,乌什县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积极努力地改变着贫穷、落后的面貌。他们从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入手,调动各族干部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以保护现有植被,有效控制和治理荒漠化土地为基础,以为工农业生产提供良好的生态条件为重点,按照“沙、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农、林、牧、副、渔综合开发”的原则,封滩育林,营造绿洲,掀起各族军民义务植树造林的热潮。
  乌什,这个古丝绸之路的边塞城镇,默默地创造着生存与发展和奇迹,谱写着人类与戈壁沙滩抗衡的壮歌,而阿合雅荒地义务植树造林基地的建成,印证和体现了乌什人的风采,被人们誉为镶嵌在戈壁沙滩上的“绿色宝石”,铸造了一座造福子孙的绿色丰碑。
  一
  当你西出阿克苏往乌什30千米外的途中,就会看到4000多亩连片的绿化林带,这一片连一片的树木,记载了乌什人艰苦创业的奋斗历程。
  很难想象,这儿原是一片戈壁沙滩。来过乌什的人都知道,这儿是个风沙口,经常狂风大作,飞沙走石,令行人暗自叫苦,使附近的农民们深受其害。
  饱尝风沙干旱之苦的乌什各族人民深深懂得,要保卫自己的家园,就要综合治理沙滩,巩固和扩大绿洲。
  1995年3月8日这一天,乌什边城发生了一件令乌什人自豪、鼓舞的大事。阿合雅荒地义务植树造林基地在全国“林业四佳”活动中被评为全国先进,林业局局长赵纪子荣获中共中央授予的“全国绿化奖章”。多少年来,这片碱大、沙厚、风狂、干旱的戈壁荒滩,被人们视为“生命”的禁区,然而,在柯柯牙精神的激励与鼓舞下,通过乌什各族军民的艰苦拼搏,绿色的天使终于在戈壁荒滩落了户,这是多么值得庆贺啊!
  1990年3月初,人们还沉浸在欢度春节的氛围中。赵纪子这位消瘦、年过半百的林业局长,受命于县委、县政府的决定,不顾春寒料峭的天气,带着局里5名技术人员来到阿合雅荒地进行深入细致地勘测、设计、取样等基础性工作。这里戈壁沙滩沟壑纵横,土质碱性极大,白碱层层,寸草不长,厚厚的沙粒满天弥漫,风吹石飞,附近没有一棵草,更没有一丝水源。干裂的戈壁沙滩,仿佛象一头困死犹斗的野兽,睁眼瞪着这几位不速之客的到来。赵纪子抓起一把沙石粒,紧紧攥住,恨不得将这片戈壁沙滩攥在自己手心里捏碎,然后放入托什干河里湿润、浸泡,植上树,变成绿荫一片。赵纪子深深知道,阿合雅荒地绿化,是乌什县委、县政府交给他的一项重任,是党和人民对他的信任和考验。他从事林业工作多年,有着美好的追求和理想,自接过林业局长这个绿色的接力棒后,便对林业在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农牧业生产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有着深刻的认识。他精心描绘着“道路躺在林荫下,农田藏在林带中,庭院掩在果园里,渠水流在树木间,粮棉丰登瓜果香,戈壁沙滩穿绿装”的宏伟蓝图。他凭着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心,以饱满的热情和踏实的工作作风,把阿合雅荒地义务植树造林基地作为他有生之年为党和人民递交的一份满意的答卷。为此,他比别人多付出几倍艰辛的汗水和心血。勘测、设计期间他和同事们吃住在戈壁荒滩,夜寒天冷,每天沙土一身,吃水要到十几千米远的乡村拉运。通过首先带头饱尝戈壁沙滩的“厚爱”,他全面地掌握了第一手水土资料,写出了切合实际的勘测、设计报告,为县委、县政府领导的决策及实施提供了依据。
  1990年9月25日,乌什县委、县政府召开五套班子和有关部门领导会议,专门对阿合雅荒地开发绿化的可行性报告进行了认真、细致地讨论、研究。摆在他们面前的是重重困难,自然条件恶劣、任务艰巨、财力紧缺,但决策者们仍然统一了思想。
  “横下一条心,泰山也可移。”决策者们把阿合雅荒地绿化的实施,作为乌什人向贫穷、落后又一次有力的宣战。
  沙再大,风再狂,环境再恶劣,也斗不过人。只要人心齐,再大的风沙荒滩也可以治理,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缺水,修水渠引水;没路,架桥、铺路;缺资金,动员社会力量筹集,他们按照“统一规划、分工负责、因地制宜、综合治理、防治并重、治用结合、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方针,形成并制订了一系列实施荒地戈壁沙滩的绿化方案,描绘出了未来绿化的宏伟蓝图。
  二
  水是生命之源。夏季,干裂饥渴的戈壁沙滩散发着蒸腾的热气,冬季,暴裂的戈壁沙滩积沉着厚厚的白碱,无时无刻不向人类展示它的狰狞和悲哀。
  水,是绿洲的命脉,是治理戈壁沙滩的法宝,也是征服戈壁荒滩的关键问题,但要想把托什干河水引进阿合雅,困难之多,耗费之大,对一个贫困县来说难度可想而知。
  乌什人并没有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他们部署力量,调兵遣将,想方设法,千方百计,东拼西凑,压缩其它开支,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开进戈壁荒滩,打响了绿化戈壁荒滩的第一炮。
  阿合雅荒地义务植树造林基地作为戈壁荒滩绿化的重大实施项目,由林业局、畜牧局、水电局、农发局等多家单位联合实施管理。乌什县委、县政府领导又把重任交给林业局具体负责实施管理。
  从此,一道道难关和艰难困苦,一一向林业局的干部职工袭来。
  最先遇到的就是“戈壁石”地带。“戈壁石”含水量小,石块坚硬,地面上看似松软,可机械作起业来,十分坚硬,进度缓慢,损失严重。赵纪子和技术人员进行研究,集思广益,拿出了一个“浅推、松层”的新招,取得了成功。
  水利施工难度大,戈壁沙滩干燥,表层砂粒细小,一灌砂浆跟土一样流下,难以定型,反覆多次,只好采取深层刨砂,砌鹅卵石与水泥相混合的办法,抢施一段,固定一段。
  施工期间,特别是夏季,他们还要对付多如牛毛一般的蚊虫。每到傍晚和夜间,那些凶恶和极度饥饿的戈壁虫,便成群结队地向他们扑来。最苦的还是推土机手,闷热使他们头疼、牙疼、流鼻血,口干舌躁,在汗水和沙尘的腐蚀下,许多人的大腿根红肿溃烂,只好强忍着,晚上休息又不时遭受到蚊虫的骚扰,难以入眠。
  就这样他们常年施工作业,没有一个人找借口离开。赵纪子虽患有多种疾病,也坚持不下战场。
  1992年修主干渠1条,合计土方量为9.5万立方米;1993年挖支渠3条,平地修渠合计土方量为9.5万立方米;1994年修大路8条,计6.5千米,小路5条,计7.5千米,支渠6条,计4.1千米,合计土方量为30万立方米;1995年修大路11条,计8.5千米,小路6条,计15千米,支渠9千米,计24千米,合计土方量为45万立方米;1996年修大路5条,计8.3千米,合计土方量为36万立方米。
  到目前为止共修桥4座,大渡槽2座,防渗渠70条(3000米),跌水4座,洪口12个,拱桥10座,涵桥25座,大小分水闸25座,埋设涵管721节(米),平地推土4000余亩。
  三
  1993年初,县长毛一丁·沙地克在阿合雅荒地植树造林基地首次召开了现场办公会议,研究部署了由县林业局、畜牧局、农机局、水电局、农发局和阿合雅乡合作,群策群力,开荒造林的任务,紧急动员,全力以赴,拉开了阿合雅荒地义务植树基地造林的序幕。
  1993年12月,新上任的乌什县委书记孙振达,通过对县情的实际调查,掌握了乌什发展林业的潜力,特别是对阿合雅荒地义务植树基地的举措倍加赞赏。针对阿合雅荒地的实际,提出了“加快植树造林步伐,本世纪末完成万亩”的绿化规划,进一步明确了义务植树造林的新思路,并动员全县各族军民每年开展春秋两季的义务植树造林活动。他强调指出:在造林绿化中,要学习阿克苏人的柯柯牙精神,以柯柯牙绿化工程为榜样,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乌什人深深懂得,一个县的绿化水平,从一定意义上说,代表了这个县的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要使这戈壁荒滩披上绿色,就必须艰苦创业,调动各族人民的积极性。在植树造林动员大会上,县委书记孙振达、县长毛一丁·沙地克等领导都做了重要讲话,增强了各族干部群众义务植树造林、绿化环境、防治荒漠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各族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被真正调动起来,形成了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局面,努力做到“计划、资金、实施、管理”四位一体。
  1994年春季,首次冒着春寒料峭的天气,乌什各族干部职工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自备干粮,每天坐车到距县城60多干米的植树基地参加义务劳动。县五套班子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县委书记孙振达每次参加植树劳动时,都把自己的工作车让给机关女同志坐,自己和干部职工一起乘坐大卡车,每天往返颠簸100多千米。为抓好造林质量,县长毛一丁·沙地克亲自动手整出一块样板地,供单位负责人了解学习,照样子去做,人大主任吐逊·麻木提、政协主席李永祯等虽年老多病,也和其他年轻干部职工一样,挥铣甩镐,一身土一身汗地劳动着。在领导的模范带领下,群情振奋,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了平地、挖沟、打埂、植树、修路等任务。1993年全县基地春季植树造林1000亩,秋季平整林地1500亩,苗木成活率达91.3%,栽植的红枣也挂果枝头。
  从此,每年春、秋两季进行大规模的义务植树造林活动成了全县3千多名干部职工、部队官兵,近100多个单位自发的行动。
  1992年植树600亩;1993年植树600亩;1994年植树1000亩;1995年植树1500亩;1996年植树1100亩,总计植树4800亩。
  部队是人民的子弟兵,多年来为乌什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社会稳定、抗洪抢险、捐资助学、植树造林等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在阿合雅荒地义务植树中,36920部队官兵,勇挑重担,不怕苦不怕累,发扬部队的光荣传统,与乌什各族人民一起植树造林、挖沟、整地,携手并进,艰苦创业,团结拼搏。使乌什县的民族团结进步、军民团结模范县的精神延伸并闪闪发亮。
  四
  俗话说:“三分造,七分管”、“毁树容易、种树难。”从实施阿合雅荒地义务植树造林基地规划伊始,县林业局的工作人员便从保证好栽植质量入手,注意严把三关(整地挖坑质量关;苗木质量关和造林质量关)。由于强化了质量管理,基地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均在90%以上。
  在基地造林工作中,县林业局是先锋部队,每年当冰雪还未消融之际,全局干部职工便奔赴荒地战场,在一无住所,二无用水条件的恶劣环境里,他们吃住在戈壁滩,开始勘测、设计、挖剖面、取土样,搞些前期工作,对涵桥、水渠进行维修、清理。
  1994年4月15日,阿合雅荒地义务植树造林基地连续刮了两天大风,天昏地暗,尘土飞扬,整个基地被狂风沙尘所笼罩。林管人员用塑料袋罩在头上,艰难地到基地四周查看林木,刮倒的及时扶栽,归来时满身沙土,喉咙干涩难忍。夜间狂风不停,门窗震耳欲聋,沙土狂风,似乎要与这些坚强的护林人员比高低,参加管护的林业局翟喜燕、陈建英等几位同志把自己心爱的被单、衣物都堵到破房子的门窗和漏缝的墙沿上去。风大生不着火做饭,天亮后他们搭班车到阿合雅买了一麻袋馕吃了两天多。
  为了加强基地的管理,1994年6月正式成立了乌什县阿合雅荒地义务植树造林基地林业管理站。修建砖木结构的站房600平方米(包括办公室、宿舍、库房),购置了修剪、打药器械等必要的工具。
  每年春秋两季全县义务植树之时,林管人员与单位职工一道负责造林任务的分配和技术指导等工作。植树造林之后,所有的管护工作都落到了他们的肩上——放水、修剪、打杈、打埂、修渠等等,树冲倒的及时扶栽。这里的土壤为戈壁沙砾石,一浇水渠埂很容易被冲垮、塌方。特别是6、7月份,暴雨过后,时常暴发山洪,挡坝、渠堤两三个月内就被冲垮10余次,每次修复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给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除了正常的管理工作外,防止牲畜对幼林的破坏也是他们的一项主要工作内容,公路南侧的骆驼群不分昼夜、冬夏,直奔林地,肆无忌惮的蚕食林木,而且其唾液具有毒素,啃食后严重影响林木生长,护林员们看到疼得心里要流血。在这种情况下,该站同志们日夜警惕巡逻,每逢夏季,管护员昼夜不停地放水浇灌林木,四季不闲地开展整形修剪,打药治虫,同时还要加强护林防火巡逻。
  林管站站长马国强和站里职工艾尼瓦尔等同志,自建站以来,在基地看管、会战期间,从早到晚,从田间地头到驻地,从平地开沟,挖坑到栽树,忙忙碌碌,带头苦干,从没按时吃过一顿饭,睡过一次安稳觉,他们起早贪黑,丈量、检查、指导、看护、灌水、改良土壤。
  逢着浇水期,有时连着浇水几天几夜,为了不跟农民争水,往往在夜间浇水,上下渠线长5千米多,走着走着摔倒了,别人拉一把又起来再往前走,巡回灌水,查看堤坝。
  洪水、暴雨对基地工作人员是一个最严竣的挑战。1995年6月20日下午,天气燥热,突然乌云密布。
  “啊?要下暴雨!”
  赵纪子大惊。“不好!”正在基地上灌水浇树的干部职工都十分紧张。此时,狂风暴雨辟里拍啦地下来了。风雨象鞭子一样抽打在每个人身上,但谁也没有喊叫一声。大家心里明白,如不护好林堤,刚刚植的树苗、坝埂就会毁于一旦,新植的1000多亩林木将前功尽弃。当时头脑中一切都不存在了,而“护堤”两个字却却牢牢地印在每个人的脑海之中。
  暴雨越下越大,风越刮越紧,林地里刹时一片汪洋,已有新堤塌陷。赵纪子大声命令大家各把一段,尽一切力量保住大堤和树苗,有的地段沙土较为松软,冲开的缺口十分难堵,在这种紧急情况下,林管站站长马国强、艾尼瓦尔、夏瑞、吐尔洪、吾买尔他们就用身子堵住洞穴封土,因水冲的速度快,刚堵上的堤埂又被洪水暴雨冲掉,他们干脆脱掉衣服包上沙土堵在缺口上。赵纪子赶过来一看,出现在视线中的十余名职工,一个个光着脊梁,汗水与雨水、泥沙搅合在一起,给每个人的脸上和身上涂上了层灰黑色的沙泥,活似一群黑色的雕像。赵纪子顿时感到有一种火辣辣的东西直往嗓子眼处窜,不知是激动,还是酸痛,两行与雨水混合的泪水早已喷涌而出..
  冲跨的堤埂越来越多,他用激动沙哑的声音说:“同志们,一起来堵上这个缺口。”说着他也用身体堵在了缺口上。谁都知道,赵局长已是近60岁的人了,有关节炎、骨病、腰脊劳损等病症,怎么能够承受得了。大家怀着敬佩和激动的心情把赵局长拉起,争先恐后地用身体、用衣物堵在堤坝上,就这样,堤坝保住了,大多数人都患了重感冒。至今,他们的衣服包裹着泥沙,也饱含着护林人员对基地的热爱和对林业事业的高尚奉献和追求,固守在大堤下。
  一份辛劳,就有一份收获,乌什县阿合雅义务植树造林基地受到了中央、自治区、地区的表彰。
  1994年,乌什县获阿克苏地区“三北防护林三期工程规划工作”二等奖;被阿克苏地区评为“林业工作先进单位”。
  1995年,乌什县被阿克苏地区评为“林业工作先进单位”。
  1995年,乌什县在全国“四佳”活动中率先进入全国造林绿化百强县行列。
  1995年,乌什县被评为“全国林业宣传先进县。”
  1995年,乌什县乡(镇)林业管理站建设通过了部级验收,首批成为乡站建设达标县;乌什县“三北”防护林二期工程建设成果荣获国家林业部的表彰。阿合雅荒地义务植树造林基地,成效显著,颇具特色,得到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受到前来参观检查的自治区、地区领导的青睐和赞赏。1995年4月4日,自治区林业厅厅长视察乌什县林业工作,查看了阿合雅荒地绿化工程之后,称赞道:“阿合雅绿化基地体现了乌什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向贫困抗争的一种精神。”1994年4月15日,阿克苏地委副书记李志敏察看、询问了基地植树造林之后说:“真抓实干,说到做到。”1994年10月28日、1995年10月30日,阿克苏行署副专员阿不拉·阿巴克和林业处处长毕可显、8县1市的林业局局长及地直有关单位的领导参观基地,并在基地召开植树造林现场会,给予了高度肯定和评价:“成效大、管理好,各县市应该学习借鉴。做为一个森林公园设计有着长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1995年3月,自治区沙办领导前来参观考察,认为在这样环境恶劣的戈壁荒滩上植树绿化是一种奇迹。自治区林业厅造林处、地区林业处等领导和技术人员多次来基地检查指导,帮助管理,解决问题。在精神、技术、资金等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
  今日乌什阿合雅荒地义务植树造林基地,4800多亩郁郁葱葱的林海,已把风沙挡在了绿洲之外,有效地改善了绿洲的生态环境。浮尘天数减少,林内相对湿度增加,风速降低,行车行人再不受到沙尘石片的侵袭。戈壁荒滩的绿化不仅在生态上保护着绿洲,也将为乌什的经济腾飞插上绿色的翅膀。
  如今,踏上这片土地,人们看到的只是一片郁郁葱葱,枝繁叶茂的树木吗?是,又不仅仅是。似乎在林木之外还透着别的什么意味。
  是的,是一种乌什人的精神风貌。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乌什领导者集体形象的展示,饱含着他们的思想、开拓、奋进、风格、追求、理想、魄力、信心..
  刚刚40岁出头的县委书记孙振达是一位有开拓、有魄力、老成持重的求实型干部。他主持制定的基地整体规划、未来设想、人与生态的关系..都在眼前这绿色的景致中初露展现。他说:“作为贫困县的领导,只有有效地把各族人民的意志集中起来,凝聚力强化起来,积极性调动起来,聪明才智发挥出来,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就一定能够达到目标”。孙振达那豪言壮语里实实在在的份量,这用人的精神铸造的坚固的绿色长城不正是最好的铁证吗?乌什人不再傍徨,乌什有希望,绿色的屏障展示出乌什人的美好前景。
  目前,乌什县阿合雅荒地义务植村造林基地正焕发出一片勃勃的生机,将由绿化荒滩转向生态点和其它配套设施建设。不久的将来,让戈壁荒滩绿色尽染,让荒野变成公园,环境优美,树长大了,花红果绿,成为游人来这里钓鱼、绘画、渡假的游览区。这是乌什人的目标,乌什正朝着这个目标迈进。
  乌什县的未来,将会更如辉煌。

知识出处

柯柯牙绿化工程志

《柯柯牙绿化工程志》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阿克苏地区柯柯牙绿化工程概况。包括自然环境、机构、宣传组织、开荒整地、水利建设、道路建设、植树造林等几方面。它给我们展示的不仅是生态和经济的巨大效益,更留下了激励我们发扬柯柯牙精神,加速建设阿克苏,为子孙后代造福的巨大精神财富。《柯柯牙绿化工程志》以全面、准确和翔实的史料,记下了柯柯牙绿化工程建设的艰辛、开拓者的伟绩和启迪后人的成功经验。

阅读

相关地名

乌什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