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柯牙精神映警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柯柯牙绿化工程志》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1576
颗粒名称: 柯柯牙精神映警营
其他题名: 地区武警支队发扬柯柯牙精神纪实
分类号: D64
页数: 10
页码: 198-207
摘要: 本文记述了地区武警支队发扬柯柯牙精神纪实。
关键词: 柯柯牙精神 武警支队 阿克苏

内容

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长者,无人不知,近年来,风季时间一年比一年短,风沙一年比一年少。这是阿克苏军民与大自然决斗的一个伟大创举。
  1986年秋季,一个声势浩大的“绿化阿克苏,建造绿色屏障,挡住风沙”的运动在阿克苏大地兴起,城区各单位你追我赶,造林灭荒。各族军民在气候干燥、土壤贫脊、沟壑纵横、盐碱严重、寸草不生的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的阿克苏市、温宿县东北面的柯柯牙阶地上,向大自然宣战,谱写了一曲维护生态平衡的时代绝唱,被誉为柯柯牙精神。
  进军柯柯牙
  地区武警支队担负着维护阿克苏地区的社会安宁,政治稳定,各族人民安居乐业的保卫任务;担负着阿克苏地区8县1市的看守任务和自治区“三场一矿”劳作区的看押任务;担负着处置阿克苏地区的突发事件和城市武装巡逻。驻守在劳改场矿的武警官兵,除了改造和被改造的“敌对”双方之外,方圆百里杳无人烟,部队高度分散,点多线长,交通不便,执勤官兵在恶劣的环境中经受着令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在绿化柯柯牙的10年里,地区武警支队的全体官兵义不容辞地加入了战斗的行列。10年来,尽管支队领导换了3届,战士走了10批,但支队官兵视驻地为故乡,建造绿色屏障,为子孙后代造福的决心一直未变。每年新兵到来,接触到的第一次劳动,就是参加柯柯牙绿化工程的义务劳动,使这平凡而又伟大的工作伴随着他们度过当兵的历史,度过人生。
  长青不老松——宋金满
  1986年秋季到1991年,是他任支队长的5年。在他任职的5年间,带领支队官兵与阿克苏军民一道积极响应地委、行署的号召,利用春秋两季,参加了10次大规模的柯柯牙义务植树劳动。身为支队长的宋金满,亲自给部队分任务,具体落实到班、排和个人身上。他自己也不例外,渴了喝几口开水,饿了吃几口干馕,丝毫没有支队长的架子,官兵们看到支队长的干劲,个个劲头更足了。他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履行了支队长职责,把植树造林、绿化柯柯牙当作是支援地方建设的重点工程,作为部队建设的大事来抓,带领部队平地10000余亩,植树700000余株,挖渠6000米,修路3000米,为建造绿化屏障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爆破突击队
  记得那是1988年秋季,在柯柯牙绿化工程工地上,机关和分队连续干了6天,因工程量大,加之土质坚硬,十字镐挖下去只是一个白点,用钢钎也无济于事。支队党委下决心使用爆破,并把这项爆破的任务交给了副参谋长李生辉。接受任务后,他仅用了两天时间,一边从直属分队挑选骨干分子进行培训,一边安排管理股股长邸明购买500公斤炸药。在爆破过程中他严密组织,一遍又一遍的检查,为了克服战士的恐惧心理,第一炮他亲自装,直到引爆。遇到哑炮时,他和司令部内训股股长郭占虎亲自排除,用手榴弹进行引爆,圆满地完成了爆破任务。友邻单位看到支队爆破技术精湛,都纷纷前来求援,他带领爆破突击队都一一的进行了援助,并做到了万无一失。
  一个迷语的故事
  支队大部分官兵都来自内地,有相当一部分人抱着考学、入党、提干、改转志愿兵的想法,也有一部分城镇兵抱着“当兵3年,入党回家,找个工作,万事大吉”的想法。因而对植树造林认识不足,产生了“当兵3年,造林未必能乘上凉,植树不植树与自己无关,是干部的事”的模糊认识。针对这种认识,支队党委一班人深入到各大队、中队组织官兵学习中央关于绿化工作的重要指示,大力宣传绿化与环境、绿化与生态平衡的科学理论,引导战士懂得绿化祖国、植树造林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一项千秋大业。有一次,八中队指导员于友和在搞绿化教育时,给战士讲了一个:“身穿一身绿,默默尽义务,待到成才时,浑身是功夫”的谜语让大家猜,战士们为了争谜,有的说是“树”,也有的说是“战士”,一时争红了脸。当于指导员点破迷底两个都对时,大家高兴地笑了。在欢乐的气氛中强化了绿化意识,通过多途径、多形式进行广泛深入地宣传教育,使官兵充分认识到了植树造林的伟大意义。每到植树季节,不管工作多忙,都要挤出时间参加。1989年秋季,部队正值老兵复员,在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下,还要迎接总队的年终考核验收。支队党委及时对各项工作进行了合理调整,能在白天进行的工作移到晚间,白天集中力量参加柯柯牙的绿化劳动,在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动下,本来计划7天完成的任务,仅用4天就完成了。做到了忙而不乱,有条不紊。
  栽扎根树
  柯柯牙绿化工程是一项浩大的生态系统工程,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支队官兵每年利用春秋两季按照工程总指挥部的要求,积极地投入到这项浩大的工程中去,放弃节假日,牺牲休息日,从不讲条件,不计个人得失,为造福子孙后代,与驻地各族军民一道默默的奋斗了10个春秋。班长李天生接到家中“父亲病重,接电速回”的电报后,未向组织提出回家探望父亲的请求,而是把电报悄悄地锁在抽屉里,带领全班战士奋战在柯柯牙绿化工地上。还有的同志,因病不能参加重体力劳动,但他们也来到柯柯牙绿化工地上为战友们送开水,拿毛巾。班长张兴国,从伊犁地区入伍,一干就是5年,在柯柯牙绿化工地也奋战了5个春秋。他带过的兵共计50余人,在他的影响下,每个战士到柯柯牙植的第一棵树都要取一个自己喜爱的名称,什么“支边树”、“义务树”等。他入伍的第一年,就在柯柯牙种下了一棵有纪念意义的“扎根树”。直到他今年接到被提干学习的通知时,他还带领全班在柯柯牙劳动,支队领导派车从柯柯牙接他回来,离上车仅剩下两个多小时,他顾不上与培养他多年的老首长和朝夕相处的战友告别,就踏上了去内地学习深造的路。他们就这样把每棵树与战士的光荣感、责任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农村入伍的战士把植的树比作责任田里的庄稼,城镇兵把树比作生活的象征,大家时刻牢记着,我们是绿色家族,爱绿色就是爱自己的祖国。10年来,支队官兵在柯柯牙绿化工程中,平地1880亩,植树131600株。挖渠10000米,修路5000米,帮助友邻单位平地1000余亩,植树70000余株,共投入兵力18200人次,车辆1500余台次,保质保量地完成了绿化柯柯牙的任务,多次受到阿克苏地委、行署的表彰和驻地各族人民的赞扬。
  柯柯牙精神在警营
  “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是地区武警支队官兵的心声。驻守在阿克苏地区八县一市三场一矿的武警官兵,在这豪言壮语的激励下,发扬柯柯牙精神,以顽强的斗志,向严酷的自然环境、艰难的生存条件挑战,在戈壁荒漠中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自给自足的“南泥湾”
  驻守在土地贫脊、碱性大、蓄水性能差,加之气候干燥、风沙严重、水源不足、蔬菜在这里很难成活的塔里木劳改农场和卡尔墩劳改农场的武警官兵,远离城镇,交通困难。过去,蔬菜均从几十千米外的城镇运来,价格奇高,春冬两季,官兵们常以咸菜和罐头食品佐餐。
  1986年,阿克苏各族军民展开的柯柯牙绿化工程,使极富创造精神的武警官兵受到了启发。他们发扬柯柯牙精神,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亲人从遥远的家乡寄来菜种,在驻地展开了“菜篮子”工程。
  第一批绿芽终于在戈壁滩上破土而出了,官兵们天天浇水,其乐无穷,可没过几天,绿油油的菜苗枯萎了,但他们不灰心,枯了,再种;种了,又枯;枯了,还种..。官兵们坚持在实践中反复摸索,虚心向当地有关部门请教,请专家研究,结果是碱性太大。为此,一场换土战在这里拉开了,到几十千米处的地方拉沙子,改良土壤,官兵们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不管谁出差、探家回来,给中队带的礼品都是沙子。终于,他们掌握了碱滩上种植瓜果蔬菜的经验。近几年来,各执勤点相继建起了大棚,方法越来越多,菜也越种越好。西红柿、黄瓜、油白菜、菠菜、辣椒等娇嫩的蔬菜都在军营中“安家落户”了。
  官兵们还利用戈壁滩地域开阔、杂草较多的优势,放养家禽家畜。1995年,支队官兵种蔬菜104亩,产菜20万公斤,种植棉花430亩,纯收入17.5万元,存栏猪395头,养羊400只,养鸡550只,“家底”越来越厚,伙食越来越好。夏秋两季蔬菜基本上自给自足,冬季炊事班将各种干菜烩鸡、烧肉、包水饺、做包子,形成了别具一格、风味独特的饮食文化。正如官兵们所赞美的“落实菜园子上下皆欢喜,丰富菜盘子官兵同欢乐”。
  支队被评为绿化先进单位
  支队队部地处卡坡,土质含碱性大,按照总队提出的“改造营院、绿化营区”的重要指示,对营区绿化实行长远规划,力争85%基层单位的营区建设达到“花园式”绿化要求。支队党委一班人形成共识,为了创造一个优美的工作环境,一定要发扬柯柯牙精神,把营区绿化好。
  由副支队长任绿化委员会主任,吸收营房股、管理股、卫生队、宣传股、内训股等股长为成员,实施绿化规划、培育、管理。支队抽调一名有绿化技术特长的战士来管理支队的花草树木,土质不行的到8千米以外的地方去拉,进行更换。为选择和配置花木品种,达到既提高绿化效益,又讲究经济效益,主管此项工作的副支队长和司令部管理股股长翻阅大量资料,跑遍阿克苏地区公园和苗圃进行实地考察,支队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每年都挤出一些经费用于绿化营区建设。花一分钱,买一分货。在每次购买花木时,管理股股长都要讨价还价,并亲自逐年逐价清点、审核。几个园林场的老板都说:“我算服了你们这些可爱的人了。”1995年,新上任的支队长肖宝振、政委徐栋南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对规划进行了完善和改进,力争使营区的绿化一年更比一年美。
  柯柯牙精神在驻地闪耀
  视人民为父母,视驻地为故乡,地区武警支队官兵牢记我党我军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守一地,造福一方,在阿克苏地区创下一代文明风。
  1987年8月,新和县遭到冰雹袭击,武警中队官兵自发奋力抢险救灾。从即将倒塌的房屋中背出两位老人,事后又为灾区从微薄的津贴中捐款150元。同年9月,新和县财政局干部郑桂青因宫外孕大出血,急需输血抢救,中队闻讯后,组织官兵到医院献血900CC,使郑桂青转危为安。
  1987年4月,阿瓦提县下决心结束镇城居民饮用涝坝水的历史,有些少数民族群众受传统世俗的影响,不愿安装自来水,没有人挖管道,自来水公司找到武警中队后,指战员们发扬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起早贪黑,顶烈日,战酷暑,一边做工作,一边挖管道,奋战25天,挖管道4200米,使城镇三分之一的居民吃上了自来水。
  1988年6月,自治区公安厅通辑的重大杀人犯杨国成,携枪潜入我区,支队接到通报后,密切配合公安机关将罪犯生擒。缴获“51”式手枪一支,子弹8发。
  1990年8月14日,日本国横滨市立大学天山托木尔峰登山队攀登到4500米和5400米高度时,因天气突变,遭特大暴风雪遇险。15日凌晨1时30分,自治区党委书记宋汉良亲自打电话,指示阿克苏地委、行署要组织强有力的抢救队伍,全力搞好救援工作。阿克苏地区党、政、军(警)主要领导于凌晨2时30分召开了紧急会议,决定交给武警官兵两项任务:一是选派20名精明强壮的官兵,会同熟悉情况的5名牧民,组成营救部队,火速苯赴托木尔峰险区进行营救。二是由武警支队、公安处和托木尔峰自然保护区管理站,保证山上山下的无线电联络。15日晨6时,支队参谋长刘文发、通信股股长司志贤、七中队队偿罗新思等20名官兵在体委登山协会干部张玉忠、地委办公室主任刘国胜的带领下,从阿克苏出发,穿狭谷,越冰川,赶赴救援日本友人。从前沿指挥部到大本营,虽然只有70~80千米,但只能骑马和步行,在高山、狭谷、河道、冰川、悬崖、石滩中穿行,参谋长刘文发两次从马背上摔下来,手、脚、背多处受伤,通信股股长司志贤带领技术骨干,连续三天三夜寸步不离电台,昼夜与阿克苏保持通信畅通。他们渴了喝冰水,饿了吃干馕。由于高山反应使营救队员头痛难忍,疲惫不堪,但他们仍日夜兼程,天黑走不动了就在深山林中和溪边羊圈中过夜,马走不动了就步行。向导到达冰山断裂险区,面对冰山断崖和冰雪暗洞,不敢再继续前进。营救队员硬是作思想工作,冒着生命危险,一起闯过险区。经过一天一夜的长途跋涉,终于到达了3900米的高山大本营。被困的日、中登山队员见到营救部队,喜出望外,欢欣鼓舞,日方人员个个感激万分,纷纷向营救队员鞠躬致谢。营救人员经反复努力,终于与前沿指挥部沟通了无线电联系,报告了日方人员脱险情况和撤营的行动计划,日方人员还通过电台的接转与日方通讯3次,真实地传递了消息。营救队员的赶到,不仅改变了日方人员的情绪,而且表明了中国政府积极的营救态度和得力的营救措施,对日本社会舆论和国际社会均产生了良好影响,为阿克苏地区争得了荣誉。
  1994年5月21日下午2时许,支队接到公安处的命令,市看守所逃跑的8名罪犯在农一师五团被人发现,要求支队迅速配合公安机关赶赴农一师五团堵截逃犯。15分钟后,参谋长肖宝振、大队长邸明率一大队30余名干警火速赶往五团,到达预定地点后,根据群众反映的情况和地形,武警官兵排成一字形,仔细搜捕。班长张兴国带领的战斗小组,搜索到向东200米左右时,发现一堆衣物,经公安机关辨认,是罪犯所弃。肖参谋长令一大队继续搜捕,又搜了100多米时,发现一男子行动诡密,就上前盘问,自称刘龙的那人,问起工作单位是吞吐不清,想溜走,被班长张兴国识破,当场生擒,经审问此人正是逃犯陈飞,其他逃犯就在周围。肖参谋长提醒大家,要提高警惕,严密监视,认真仔细搜索,随着两声枪响,曾任红、王海元将逃犯夏佐辉抓获,李明凯等在水渠边将逃犯吴延强抓获,战士李金保协助公安机关将逃犯吴敏抓获,其余3名罪犯被公安机关抓获。从接到命令到战斗结束,仅用了10个小时,8名逃犯全被生擒。
  1995年4月,上尉警官阿不力孜回家路过红桥时,发现一匹惊马带着拖车正向市区撞来,街上大人小孩哭叫连天,随时都有伤人的危险,在这紧急关头,他没有顾及个人安危,冲上去将惊马抓住,制止了一起即将发生的伤人事故。
  1995年5月的一天,担负阿克苏市城市武装巡逻任务的肖令祥4人,巡逻到新华书店门口时,发现一起欧打事件,他们上前制止,反遭欧打,由于势单力薄,4人身上多处受伤。他们忍辱负重,见义勇为的行为,受到了公安机关的高度评价,并为他们4人颁发了荣誉证书和奖品。
  武警战士史谨文在探家归队的路上,当乘坐的卧铺夜班车行至库车县城外50千米处时,不幸发生车祸,司机当场死亡,乘客受伤多人,油箱随时都有爆炸的危险。在这紧急关头,史谨文顾不上个人伤痛,一次次冲进车内将全车各族伤员背出安全地带,并拦车将7名重伤和数名轻伤员送往医院,他却主动留下来保护现场,受到了乘客的高度评价。
  洒向警营都是情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柯柯牙绿化工程造就了许多有志之士忘我工作。1987年从甘肃入伍的赵三吉,在新兵连参加柯柯牙绿化工程劳动时,被各族军民的奉献精神所感动,立志要在军营里实践柯柯牙精神。新兵训练结束后,他被分到生活环境比较艰苦的柯坪县中队。他看到中队条件差,官兵们吃肉、吃菜都很困难,便主动要求干起养猪、喂鸡、喂兔、种菜的工作。1988年柯坪县干旱,人畜用水都要到城外去拉,他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还利用业余时间,冒烈日、顶寒风,为中队人畜拉水。一年365天,从未间断。中队资金少,家底薄,买不起饲料,夏季他到几千米外的田间地埂打草;冬季他到农村拾玉米杆、葵花杆,一车车,一捆捆,不知洒下多少汗水。当同乡和战友问他为啥这样干时,他说:“我不是想捞到什么,而是尽一个战士的职责,我要在平凡的工作中实践柯柯牙精神。”多么朴实的回答!1988年7月,一头母猪产仔,夏天的猪圈气味异常,苍蝇蚊虫还特别多,为了小猪仔安全降生,他彻夜守在母猪旁边,直到最后一个仔猪降生。天亮了,他的眼却熬红了。10月间,县城闹鸡瘟,他喂的200只鸡生病,他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自费买来有关养鸡的书,认真翻阅防治鸡瘟的方法,把一粒粒药喂进鸡的嘴里,有些鸡拉不下屎来,他就用指头一点点地抠出来。他看着一只只摆脱病魔的鸡,不知有多高兴。3年来,他为中队养猪35头,产肉2000公斤,养鸡400只,产蛋7000个,养兔100只,收获各种蔬菜10000公斤,为中队创副业收入12000余元。他就这样用自己瘦小而有力的肩膀挑起了中队后勤工作的担子,没日没夜的干着,被支队官兵誉为“军营里闲不住的人。”
  曾荣幸地到北京受到江泽民、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的武警十大学雷锋标兵之一的张传熙,在平凡地工作岗位上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任劳任怨,默默奉献着。1988年底,他刚探家归队时,患了重感冒,爱人劝他休息几天再上班,可他深知,工作到了年底,老兵面临着复员,又接近考核验收,于是他带着疲惫有病的身体回到了中队。到中队后了解到一班长也患了感冒,高烧到39度,药又吃完了,看着战士被病魔折磨的样子,他毅然骑上自行车,到家中给一班长取药,来回10多千米。他的所做所为感动了一班长,也感动了一班的全体战士。
  市场经济的大潮同样冲击着军营。面对“酒绿灯红”和下海淘金的热潮,支队官兵以特有的毅力经受了考验,铸造着自己无悔的人生。
  现任支队二大队长的王丰堂,在塔里木工作12年。1987年爱人从“天府之国”随军到了农场,由于环境艰苦、气候恶劣,场部连年亏损,家属找不到工作。为了生活,爱人只好承包几亩土地。1991年夏季,他岳父来看望女儿,看到女儿的生活环境和家庭状况,伤心的落泪了。老人对王丰堂说:“你们都回去,工商、税务部门我都有人,任你选择,要不我把女儿、外孙带回去。”王丰堂当时曾想,我在这里工作了12年,既累了身子,又苦了妻子、误了孩子,于是向组织提出了转业的请求。转业报告还未发走,他被调到支队司令部的调令到了,他只好服从组织安排,一干就是3年,今年初,他又调回了他工作12年的塔里木农场。二大队三中队指导员张来银从当兵起就战斗在地处塔里木盆地深处的戈壁滩上,至今已14年了。1992年,他妻子周秀玲分娩难产,当时,他本应站在病床前给妻子一些安慰和力量,然而他却因老兵退伍、中队兵力紧张,天天同战士站在大漠的哨楼上。
  1993年10月,张来银连续收到弟弟发来的加急电报:“父腿被木头砸断,速归。”得知这不幸的消息,张来银心急如焚,他真想插翅飞到老人身边,然而他非常清楚,中队马上就要迎接上级的考核验收,中队除排长外就他一个中队干部,在这关键时刻,他又怎么能离开中队呢?他给家中发回“考核毕即返回”的电报后,就带领官兵全力投入到考核前的突击训练之中。一天早上训练时,他突然晕倒在地,战士把他背回中队,稍稍休息一下,他又出现在训练场上。张来银的行动深深感动了大家,官兵们刻苦训练,在总队工作组前来考核时取得了全优的成绩,使中队同时跨入了“训练先进中队”和“达标先进中队”的行列。张来银的家虽在大城市,但家庭条件很差,全家人仅靠他父亲的工资维持生活,近些年来,他的一些同学、战友都逐渐过上了小康生活。每次他们一见面都要劝张来银,早脱军装早奔小康。张来银也是凡人,他不是不羡慕舒适豪华的生活,不是不愿享受亲人团聚的天伦之乐,但他更清楚地知道,大漠虽然艰苦,可是大漠需要他,这里的社会和安宁需要他。
  地区武警支队官兵时刻把自己的岗位同祖国的统一和地区的政治安宁、社会稳定、各族人民安居乐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不惜牺牲自己的青春年华,正是这种至善至美、至高无尚的情操,孕育出武警官兵超越自我,走向崇高,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了武警部队威武之师、钢铁之师的形象。

知识出处

柯柯牙绿化工程志

《柯柯牙绿化工程志》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阿克苏地区柯柯牙绿化工程概况。包括自然环境、机构、宣传组织、开荒整地、水利建设、道路建设、植树造林等几方面。它给我们展示的不仅是生态和经济的巨大效益,更留下了激励我们发扬柯柯牙精神,加速建设阿克苏,为子孙后代造福的巨大精神财富。《柯柯牙绿化工程志》以全面、准确和翔实的史料,记下了柯柯牙绿化工程建设的艰辛、开拓者的伟绩和启迪后人的成功经验。

阅读

相关地名

阿克苏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