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台地的绿色之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柯柯牙绿化工程志》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1566
颗粒名称: 黄土台地的绿色之梦
分类号: I25
页数: 7
页码: 136-142
摘要: 本文原载自《新疆林业》1988年第4期王志明、杨志明、高虹所写的《黄土台地的绿色之梦》。
关键词: 报告文学 当代 阿克苏

内容

发源于雪山冰峰的条条河流还未到沙漠腹地,便被吸干了,山前台地上形成了一个个绿洲,人类便在这里繁衍生息。许多年后,人类渐渐感到了生存空间的狭小,便去植树拓展绿洲,同风沙展开了顽强的较量。一代又一代,在绿色的诱惑下,他们都为着一个共同的主题而奋斗,..。风沙带来的忧虑
  古代西域诸国中,有一国名曰“楼兰”。这里曾一度商贾云集,繁华盛极。然而,它突然从地面消失了,消失得无影无踪。千年后,考古学家才从茫茫沙漠里挖掘出一些残壁断垣,于是便得出结论,这座城市是被风沙吞噬的古“楼兰”。
  一位生态环境保护专家曾这样告诫人们:在人类消灭了战争以后,最大的威胁就是风沙!
  地处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的阿克苏市,气候干燥,风沙横行,良田严重沙化。季风时节,市区内尘土飞扬,天昏地暗,几米之外难辨人形。据阿克苏地区环境保护监测站统计数据表明,该地区大气中总沉浮微粒最大监测值每平方米为5.4克!也就是说,阿克苏市居民每天的呼吸总是伴着大量尘沙而呼进吐出的。
  阿克苏市东边是高于市区的无垠荒漠,被人们称之为“卡坡”。这里寸草不生,荒凉沉寂,是阿克苏市最大的风沙来源地。倘若继续这样下去,若干年后,阿克苏市会不会重演楼兰古城的悲剧呢?许多有志之士提出了忧虑的断想。
  颉富平来到阿克苏任地委副书记后,首先提出了根治阿克苏市的最大风沙策源地——卡坡的建议。他亲自踏勘,与地、市主要领导进行商榷,经过深思熟虑后,一个大胆的计划基本形成,那就是,在东城区卡坡至温宿县之间修一条渠道,从温宿革命大渠引水,发展红旗坡农场,解东城区用水之急,加快绿化小区的进程,逐步建立绿色屏障,挡住风沙!
  1985年3月16日,行署二楼会议室内,在座的有地、市主要领导和有关部分负责人,会议从清晨开到深夜..。就是这次会议上,拉开了这块古老大地上人类与自然决斗的最为壮观的序幕。
  唤醒荒原
  1985年春,万古荒原上,一辆蓝色丰田车碾破滚滚土浪,逶迤而行。车上坐着一行人,望着车窗外频频闪过的荒原风尘,个个神色严峻,默然无语,有人暗生疑窦:“这样的地方能种活树?”
  怀疑不是没有道理,过去,曾在卡坡三岔路口植树数次,未活。群众对此怨言道:“年年造林不见林,春植冬烧,劳命伤财。”为什么不能成活?原因一:土壤盐碱最高含量为5.85%,平均2.87%,自然条件恶劣,盐碱严重。
  原因二:无水,这是最为棘手的问题,水——万物之本,没有它,就什么都谈不上。
  地区水利处、河管处、水电勘测设计院等单位在3月16日会议后,联合勘测设计引水渠线路时曾发现坎儿井。据温宿县《乡土志》载:清末,温宿王想在这里建造夏宫,广植花木。为此,他聘请吐鲁番工匠前来开凿坎儿井,引地下水,垦田造林,结果却因耗资甚巨,无法负担而作罢,遗留下这伤残的坎儿井独自悲哀。
  民国时,国民党政府当局也曾有过类似的举动,但由于同样的原因,植的树被晒成了干柴..
  水啊!要命的水!
  1986年4月,一支由地区水利处、河管处组成先遣部队向荒原打响了第一炮。10日,一条全长14.4千米,有45座桥函、2架渡槽、15个水闸、240座跌水,共计302座建筑物,穿越数条深达10余米的洪沟,征服100余公尺落差的混凝土防渗渠道全线竣工,奇迹般地出现在万古荒原之上,淙淙清水源源不断地流向了东城区。
  水的问题解决之后,地委决定在引水渠两侧建造宽200米,总面积为1万亩的大型宽幅基干林带!它的建成将会使阿克苏市受益无穷。
  1986年11月5日,是一个值得载入史册的日子,在温宿县革命大渠龙口,颉富平看了引水渠之后,代表地委宣布成立“柯柯牙绿化工程指挥部”,总指挥由地委副书记康克俭担任。
  “副指挥要干事,将由我来点。”康克俭点出6员大将。
  于是,指挥由下列成员组成:地委副秘书长何俊英任常务副指挥,其他成员,地区河管处长黎仲康、林业处长毕可显、城建副处长张金山、行署办公室副主任丁士超、水利处长马光义。毋庸置疑,这是一支强劲有力的班子。如果说:颉富平慧眼识英才,让康克俭出任总指挥,显示出地委书记的胆识和魄力,那么,以上成员的组合,则是康克俭善于用人的体现。
  但是,柯柯牙工程仍然面临着与温宿王同样的古老命题:荒原能否种活树?“只要有水,就能活!”说出这番语惊四座、令人为之惊叹的人便是原实验林场场长,现林业处处长毕可显。
  毕处长用平稳的口气说:“当年温宿王有造林的举动,是因为他了解到:每年春、秋两季,从雪山上奔腾而下的洪水卷裹来的树苗在洪沟里活了,证明了这里能种活树。此外,现离这里并不远的红旗坡农场营造的林带也为这一点作了明证。”
  “我们面临的是重盐碱土壤,再加浮土深,下层板结,无法压碱,因此,植树造林并不乐观!”有人说道。“有办法,开沟!把盐碱压到沟两边,沟底盐碱自然会降低。”毕可显胸有成竹地回答。
  开沟植树,闻所未闻。这是一个大胆新奇的设想。
  “那么,选择什么样的树种?”
  “因地制宜,胡杨、沙枣、银白杨”。
  要在万古荒原上进行大规模工程化造林,显然并非易事。人们仍然疑虑重重..。柯柯牙引水渠完工之后,河管处立即投入平地战斗。指挥部要求河管处必须在一个月内完成7千米长,2000亩地的平地任务。
  河管处的面临的困难是:工期紧,地形复杂,土方量大,机械不足,河管处难以独立承担。于是他们向地委建议,工程由水利系统合搞。
  颉富平对此答复:“任务光荣,完不成不行。”
  黎仲康沉思良久,然后坚定地说:“干!”
  机械不足,登广告,公开招募,地形复杂,因地制宜再想办法..一个月后,河管处准时将平整好的2000亩地交给指挥部。康克俭对老黎说:“你为柯柯牙绿化工程立了头功,人民感谢你!”土地平整之后,道路问题便显得日益紧迫,运送树苗,林带养护等工作都离不开道路。这时,康克俭又想起一个人来!
  “通知交通处处长王殿武!”
  柯柯牙绿化工程现场,王殿武皱着眉头,来回踱步,心里想:指挥部要求在年底之前修好道路,而现在已是11月中旬,时间紧,工程量大,又缺少必需的资金..“困难太多,恐怕..”
  “没有困难,我要你干什么?要干,而且要干好!”康克俭说。
  “路不好修,没钱,无法干!”王殿武说。
  “要有钱,还找你?!”康克俭当场宣布:“王殿武是副指挥,负责修这条路!”康克俭深知这位“老交通”的神力,不然他是不会点这员大将的。
  果然,王殿武不负众望,他想出了让城区所有单位的车辆在规定时间内无偿拉运沙石料,推土、刮路同时进行的点子。半月之后,一条宽8米,长达8千米的石子公路出现在人们面前。
  其速度之快,质量之好,令人为之咋舌。与修路同时,数万劳动大军开赴工地,开沟打埂。
  指挥这场大战的是常务副指挥何俊英。一提起他,人们便会想到水泊梁山上的那位足智多谋、精明强干的军师吴用。
  城区428个单位参加劳动,前后共计8万人次,要把这样庞大的劳动大军安排在7千米长、200米宽的工地上,的确不是容易的事。他跑前跑后,直至喊哑了嗓子。工地上每天都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与难题,但这些难题一到他手中便迎刃而解。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何点子”。柯柯牙绿化第一期第三阶段工程结束后,他仍然奔波忙碌于工地上,筹划下一步的工作,粗心的人也会发现他瘦得几乎走了人形。人们不禁发出赞叹:“共产党人是特殊材料制成的!”
  经过冬春的引水压碱,毕可显在58个剖面上取样化验,结果正如他预料的那样:盐碱含量从原来的5.85%降至0.82%!
  总指挥康克俭为之庆贺,对毕可显说:“你太神了,盐碱被压下这样多!”
  神奇的事还在后面,柯柯牙绿化工程植358800株各类树木的成活率竟达85%以上,其中:胡杨、沙枣的成活率100%。
  1987年秋,万古荒原一派生机,4000亩树苗叶繁枝盛,枣树当年便结了枣。自治区林科院专家看了之后,竟然不信这是当年植的树!
  是的,这是奇迹。
  绿色的丰碑
  一座丰碑的构成,凝聚着千千万万普通劳动者的心血。人们在今天看到傲然挺立于万古荒原之上的这座绿色丰碑时,永远不会忘记河管处推土机班的年青人……
  在雷达站附近的300亩地,曾一度承包给农一师七团平整。由于这里土质坚硬,很难啃。剩下最后6亩地时,4台推土机苦干了6天6夜还是没能把这片高地啃去。最后,承包人宁愿少要1万元,卷起铺盖扔下“骨头”走了。
  这时,河管处推土机班的年青人披挂上阵了。4个小伙子硬是咬着牙,一边浇水一边干,不分白天黑夜。初冬,荒原的夜晚刺骨地冷。车陷住了,还得用手挖泥。不到20岁的于伟冻得哭出了声,但他强忍眼泪接着干。经过一番苦战,小伙子们竟用3台推土机两天两夜把这片高地拿了下来。
  河管处技术员张先悦从工程一开始就把“家”搬到了工地。已是两个多月没进家门了。这天,他来不及洗去身上的尘土,匆匆搭乘便车回到家里,家中豢养的守门狗竟然认不得他了,冲着他狂吠。好大会儿,媳妇从屋里走了出来,把他端详了半天,半开玩笑地问道:“同志,您找谁呀?”张先悦这才恍然大悟,自己变了样了……,不禁哑然一笑。
  滚滚而来的多浪河河水,不但造就了阿克苏人民强健的体魄和聪明的才智,而且使他们拥有了不怕险阻,勇于开拓的精神。这种精神,支撑了我们艰辛的昨天、今天,它又激励我们在改革的时代中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经过阿克苏军民两秋一春的艰苦奋战,柯柯牙绿化工程第一期三个阶段的建设任务已胜利完成。共计4000千亩的绿色长廊平铺在万古荒原之上。昔日的戈壁,今日披上了绿装。它作为三北防护林体系的一部分,受到中央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
  国家经委主任袁宝华、自治区顾委会主任王恩茂以及张希钦、徐国贤、贺劲南、宋汉良、海力且木·斯拉木等领导视察此项工程后,赞不绝口,称它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自治区林业厅有关领导说:“这样大规模的工程造林,如果国家来搞,也要10多年!”
  在大同召开的国家重点工程造林会议上,与会代表认为该项工程在全国是很突出的,尤其是灌溉地区,大规模的义务劳动造林,为全国所少有。
  然而,这一切才刚刚开始,任务还很艰巨。地委规划:到1990年,造林1万亩。卡坡将全部绿化,使之成为风景游览区和经济林区。这个巨大的公园将包括5个大型果园,4个公园,1个游乐场,2个游泳池,10座凉亭……
  这是一个多么美妙的前景啊,它不仅为人们创造了优美舒适的环境,而且还给阿克苏人民带来了财富,是一个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典范。但是,美好的愿望要变成现实,需要人们去奋斗、去创业,这个目的不久就会实现,也一定能实现!
  (原载《新疆林业》1988年第4期)

知识出处

柯柯牙绿化工程志

《柯柯牙绿化工程志》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阿克苏地区柯柯牙绿化工程概况。包括自然环境、机构、宣传组织、开荒整地、水利建设、道路建设、植树造林等几方面。它给我们展示的不仅是生态和经济的巨大效益,更留下了激励我们发扬柯柯牙精神,加速建设阿克苏,为子孙后代造福的巨大精神财富。《柯柯牙绿化工程志》以全面、准确和翔实的史料,记下了柯柯牙绿化工程建设的艰辛、开拓者的伟绩和启迪后人的成功经验。

阅读

相关人物

王志明
责任者
杨志明
责任者
高虹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阿克苏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