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效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柯柯牙绿化工程志》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1552
颗粒名称: 第十一章 效益
分类号: Q14
页数: 9
页码: 108-116
摘要: 本章记述了阿克苏地区柯柯牙绿化工程所产生的效益。包括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
关键词: 生态环境 柯柯牙绿化工程 阿克苏

内容

第一节 生态效益
  从1987年春,阿克苏城区数万名群众第一次在柯柯牙绿化工程种植2559亩树木开始,至1996年3月,历年春、秋两季的植树造林,形成了一条长达25千米的绿色长廊,逐步改变了柯柯牙阶地和阿克苏市区、温宿县城区的自然环境,产生了明显的生态效益。通过地区气象台(距柯柯牙3千米)、温宿气象站(位于柯柯牙西北)、农一师五团气象站(距柯柯牙60千米)数十年的资料记录,以及柯柯牙气象站1991年的资料记录,经过地区气象处的科学分析,柯柯牙绿化工程及四周的小气候变化较大。
  一、气温
  冬季1月份,离柯柯牙最近的温宿气象站测量,造林后(1987~1990年)的平均气温比造林前的平均气温提高了3.6℃;距柯柯牙较近的阿克苏测量,比造林前平均气温提高了2.9℃,而离柯柯牙林带最远的五团测量的平均气温,仅提高2.0℃。受林带影响较大的温宿、阿克苏两地,夏季7月份气温下降了0.3℃,受影响较小的五团,7月份气温没有变化。
  二、降水
  降水量,1987~1990年,平均降水量普遍偏多。阿克苏、温宿两地测量1987~1990年,平均年降水量比80年代以前的历年年平均降水量多6.1~18.0毫米;五团测量则明显偏多。这主要是受大尺度降水天气系统、地形和下垫面性质影响所致。据1991年4~7月三地同期降水资料,阿克苏、柯柯牙两地各月降水量接近,温宿6、7两个月偏多,4月份偏少,5月份接近阿克苏、柯柯牙两地降水量(见表11—2)
  三、蒸发
  阿克苏、温宿两地测量,1986年以前的历年平均蒸发量为1881.1~1925.0毫米,而造林后的1987~1990年年平均蒸发量为155.3~~1851.2毫米,造林后所减少年平均蒸发量328.5~73.8毫米。受造林效益小的五团测量,反而大于1981~1986年的年平均值。1991年4~7月份,各月蒸发量,柯柯牙测量各月蒸发量均小于阿克苏测量值,温宿测量4、5两个月大于柯柯牙测量值,6、7两个月小于柯柯牙测量值,而距柯柯牙绿化工程最远的五团测量站,各月蒸发量明显大于三地测值。
  四、相对湿度
  1987~1990年,冬季1月份平均相对湿度,阿克苏、温宿两地比历年同期平均值小6%;春季4月份,平均相对湿度比历年同期增大3~4%;夏季比历年同期增大5%;秋季比历年同期增大36%。五团测量除1月份大于阿克苏、温宿两地测量值外,其它三季均小于阿克苏、温宿两地测量平均值。1991年4~7月同期,四地各月平均相对湿度,在树木生长季节里,阿克苏、温宿和柯柯牙三测站的空气湿度明显增大。4~7月份平均相对湿度柯柯牙最大,阿克苏市、温宿县城相对湿度接近柯柯牙,受影响很小的五团相对湿度小。
  五、风速
  1987~1990年,阿克苏、温宿两地平均风速明显减小,年平均风速比1986年以前的历年平均值减小0.3~0.8米/秒,而离柯柯牙绿化造林工程最远的五团,各月风速均大于或接近1986年以前历年各月平均值。年平均风速,造林后年平均值为1.7米/秒,比造林前的1981~1986年的年平均值增大0.2米/秒。1991年4~7月份,四地同期风速,温宿测量风速较小于阿克苏、柯柯牙两地,五团各月平均风速都大于其它三地。
  六、沙暴日数
  1987~1990年,阿克苏、温宿两地3~7月份,防沙效益显著,五团4~7月各月沙暴日数都大于1986年以前的历年各月年平均日数。8~10月份,由于受季风或多阵风的影响,防沙效益较差。年平均沙暴日数,阿克苏比1981~1986年的年平均值减少6.5天,比1980年以前的历年平均值减少7.6天;温宿比1981~1986年的年平均值减少4.2天,比1980年以前的历年平均值减少4.6天;五团比历年平均值减少4天。
  第二节 经济效益
  柯柯牙绿化工程是在无资金来源的情况下,由地区林业处、阿克苏河管处、地区实验林场等单位根据自身投资及银行贷款逐步发展的,以城区广大群众义务植树为依托,进行科学的管理而开发出的绿色银行。
  一、一期工程效益
  柯柯牙一期绿化工程从建设到管理已历时10年,10年来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一期工程经济效益来源是防护用材林效益和果木经济林效益。
  (一)防护用材林效益
  一期工程共定植防护用材林8400亩。按设计要求,用材林10年达到成材指标,每亩产材10立方米,但因一期工程无专项资金,8400亩防护用材林只有4300亩在定植的1987年才施肥一次,此后10年管理仅是灌水除草等劳力投入,基本没有物化投入,因而木材蓄积量受到影响。经10年树木生长量测算,防护用材林截止1995年底产生效益,从表中可看出,1995年底8400亩防护用材林产值高达1518.84万元。
  (二)果木经济效益
  一期工程从1986年春至1990年春,共定值果木经济林8393亩,其中苹果3000亩,梨4500亩,桃208亩,红枣427亩,葡萄200亩,杏58亩。
  1989年果木经济林开始产生效益,桃、红枣、葡萄开始进入挂果期,按合同规定,产值归承包户所有。1991年各类果树开始全面挂果,红枣、葡萄、杏、桃开始上交产量,1991年底柯柯牙林管站财务决算上交产值达5.5万元。1991~1995年,每年以100%左右速度递增,1995年底全站共产各类果品1302吨,产值265.46万元。
  预计到2005年,全站8393亩果园可全部进入盛果期,以阿克苏地区各类果树平均单产计算(价格以现行不变价计算)则2005年一期工程经济林效益见下表。
  从上表可看出,7500亩优质苹果、梨基地一旦进入盛果期,全站果品总产值达4241.17万元,其中苹果、梨产值占总产值的93%,上表的单产仅为现在一般管理水平的产量。第三节 社会效益
  一、推动了造林进度
  柯柯牙绿化工程的建设成功,为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探出了一个新模式,并且在工程设计、工程规模、工程质量等方面都体现出自己的特色。1990年6月,自治区在阿克苏召开推广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经验现场交流会,会议由自治区副主席玉素甫·穆罕穆德主持,全疆各地(州)委书记、主管专员(州长)参加了会议。会议结束后,全疆各地州农林、城建、交通部门的领导和技术人员到柯柯牙参观,使柯柯牙造林经验在全疆得到推广,并在全疆掀起了大搞工程造林的热潮。
  二、创造了柯柯牙精神
  在柯柯牙绿化工程建设中,阿克苏城区各单位、农一师、驻军部队的各族军民为绿化家乡,建设家乡而自力更生,团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密切了干部与群众、解放军与老百姓、不同民族之间的关系,增强了主人翁责任感和集体主义观念,创造了“柯柯牙精神”,并用这种精神促进了地区各项工作的发展。
  三、提高了阿克苏的知名度
  柯柯牙绿化工程建成后,《人民日报国》内版、海外版相继刊发了《沙海腾绿龙》和《千古荒漠披绿装》的专题图片报道,香港卫视中文台也播放了《中国西部戈壁上的一颗明珠》的报道,《新疆日报》刊发了《黄与绿的断代史》报告文学,从而吸引大批领导、代表和国内外贵宾前来考察、参观、学习、交流,增进了地方间交往,提高了阿克苏的知名度。
  四、锻炼了一批干部
  在柯柯牙绿化建设中,一批年青的专业技术干部得到锻炼,增强了吃苦耐劳的精神,领导业务水平提高很快。许多年青干部被提拔到领导岗位,柯柯牙林管站站长、支部书记董战胜、地区实验林场副场长,张先悦、依布拉音、卢志伟、李宗明、冯文伟、马明、刘新燕等中青年专业技术干部也担任了相应的领导职务。刘新燕、崔智、黄新沙被评为水利行业高级工程师,张先悦、董战胜、依布拉音·玉素甫、冯文伟、李宗明、李唯星、王华等获得中级专业职称,一大批林业、水利战线上的技术人员得到了培养锻炼。
  五、吸收社会闲余人员就业
  柯柯牙绿化工程经过精心管护,已成为地区重要果品生产基地,吸收社会闲余人员3500余人,同时,还增加了群众经济收入,为丰富社会物质供应做出了贡献。如柯柯牙林管站承包户赵东海刚来包地时一无所有,他承包了18亩葡萄、15亩苹果、5亩林带,现年收入已达3.2万元,有奶牛4头、运输车1辆。维吾尔族农民沙吾提刚来时也一无所有,现有羊50多只、牛1头、马2匹,年收入2万元以上。柯柯牙林管站职工共养大小牲畜3300多头(只),生产的肉食、鲜奶为阿克苏市场增加了副食品供应。
  六、推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由于柯柯牙绿化工程在全疆、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995年10月,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委员会、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决定将柯柯牙绿化工程推荐为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的重点,并推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知识出处

柯柯牙绿化工程志

《柯柯牙绿化工程志》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阿克苏地区柯柯牙绿化工程概况。包括自然环境、机构、宣传组织、开荒整地、水利建设、道路建设、植树造林等几方面。它给我们展示的不仅是生态和经济的巨大效益,更留下了激励我们发扬柯柯牙精神,加速建设阿克苏,为子孙后代造福的巨大精神财富。《柯柯牙绿化工程志》以全面、准确和翔实的史料,记下了柯柯牙绿化工程建设的艰辛、开拓者的伟绩和启迪后人的成功经验。

阅读

相关地名

阿克苏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