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孜东、麻扎甫塘古墓与龟兹古国文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龟兹学研究 第二辑》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1458
颗粒名称: 包孜东、麻扎甫塘古墓与龟兹古国文化
分类号: K294.5
页数: 12
页码: 139-150
摘要: 本文记述了包孜东、麻扎甫塘古墓与龟兹古国文化的基本情况。其中包含:包孜东古墓、麻扎甫塘墓、几点认识。
关键词: 包孜东 麻扎甫塘 古墓

内容

两汉时期的龟兹国在今天的渭干河、库车河两河流域,是西域绿洲邦国中的一个大国。《汉书·西域传》记载:“龟兹国,王治延城,去长安七千四百八十里。南与精绝、东南与且末、西南与扜弥、北与乌孙、西与姑墨接。东至都护府治所乌垒三百五十里。”①辖地包括了现今库车、新和、沙雅、拜城四县之地,中心就在库车县境内。魏晋以后,邻近的轮台、乌垒、姑墨、温宿、尉头诸国也役属龟兹国,疆域扩展到相当于今天东邻焉耆,西接巴楚,北依天山,南入塔克拉玛干沙漠这一非常辽阔的地区。
  龟兹国又是丝绸之路新疆段北道重镇,在两汉西域史及中西关系史研究中占有重要位置。然而史缺有间,特别是对其立国之初的社会情况知之甚少。包孜东古墓处于渭干河上游的木扎尔特河附近,①麻扎甫塘古墓位于库车河流域,或与龟兹紧密连接,或就在龟兹境内,年代又都推定在汉代,它们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汉代龟兹国的现实生活。这对认识久已湮没了的龟兹国埋葬习俗及社会经济文化等提供了可信的资料。
  一 包孜东古墓
  包孜东古墓地位于温宿县博孜墩(原称包孜东)乡博孜墩村西北,木扎尔特河西一带,地处天山山脉南坡丘陵地带。1985年在这里发掘过两座墓葬,其中的41号墓推测是汉代墓葬。
  (一)包孜东41号墓的发掘和墓葬形制、葬式的文化特点
  包孜东M41位于墓葬群中部偏北的地方,地表有砾石封石堆。砾石散乱,封堆形状不规则:东西长5.8米,南北宽5.4米。发掘时,在石堆分布的范围内,开了4×4米的四个方,留隔梁1米。经过清理发现在墓口上的堆积是两层,墓室口开在第二层的下面。
  清除第二层后,在清理墓室填土时,发现填土表面的土色很乱,在中部划出了一个长椭圆形小坑,经清理出土有人颅骨及肢骨、肋骨等。在后来的清理填土中,发现了一些碎陶片。陶片多为泥质夹砂灰褐陶,素面,手制。有的陶片表面打抹光滑,色多发黑。由此来看,这座墓葬是经过多次开挖,陆续埋葬死者的墓葬。封堆是在墓葬不再埋葬之后,堆起来的。后来又遭到人为的破坏。
  M41号墓,墓室呈椭圆形竖穴,壁、底凹凸不平,东西长3.4米,南北宽2.6米,深0.96~1.05米。室底有四个柱洞式小坑,坑壁用小砾石镶砌,怀疑最初的墓室上面可能有蓬式的建筑。这是一座丛葬墓,无一完整骨架。根据骨盆进行了个体统计,约为20具:成年男性8具、成年女性11具、小孩1具。从骨架的埋葬情况看,应该是多次的二次葬或迁葬的结果,可以称它是二次丛葬墓(见图1)。
  (二)随葬品反映的文化特点
  M41号墓出土了不少的随葬品,计565件。可以分成三大类:生活用品、兵器和装饰品等。
  1.生活用品
  出土的生活用品主要是陶器,还有一些铁器、铜器和骨器也可归入这一类,文化特点比较明显。
  (1)陶器
  M41号墓出土陶器都是死者生
  前生活中的实用器,共15件。陶器以黑衣陶为主,皆手制,内胎多为夹图1包孜东M41号墓的埋葬情况
  砂泥质灰褐陶,少数是夹砂泥质橘黄陶。器物有:单耳带流陶盆、陶钵、陶杯、单耳带流陶罐、陶盘、鸭形陶壶和单耳陶罐等。
  单耳带流陶盆,4件。表面皆抹光呈黑色。口微敞,折肩,圜底,单耳带流(见图2,1)。
  陶钵,5件。器形变化较大,分为三型。A型陶钵,2件。束颈圜底陶钵。束颈明显,口微敞,折肩明显、弧腹。表面皆抹光呈黑色(见图2,2;图2,6)。B型陶钵,2件。敛口,底微平。颈微内收,敛口,圜底微平(见图2,3)。C型陶钵,1件。敛口平底陶钵。底大口小,敛口,鼓腹(见图2,4)。
  陶盘,1件。器形较低,口大,折肩,斜腹,平底。单耳陶杯,2件。分二型,各1件。A型单耳陶杯,筒状单耳陶杯:口微敞,弧壁,平底(见图2,5)。B型单耳陶杯,钵形单耳陶杯:敞口,束颈,折肩,圜底。
  单耳带流陶罐,1件。表面抹光呈黑色。鼓腹,圜底,单耳。流和耳相对(见图2,7)。
  鸭形陶壶,1件。器表抹光呈黑色。流形口,似鸭嘴。背上贴有凸棱,似鸭翅羽(见图版二,1)。单耳陶罐,1件。小口高颈,敞口,折肩。
  (2)铜器
  M41号墓出土铜器中可以作为生活用品的有:铜扣饰和带扣、铜钉、圆形铜镶饰等。它们是一些实用器物上的附件或饰品,计24件。
  铜扣饰,18件。扣面变化比较大,背面有一个桥形钮,或两个桥形钮。根据扣面的形状差异分为五个图2包孜东出土陶器型。A型铜扣饰,5件。镂1.单耳带流陶盆2.3.4.陶钵雕圆形扣饰。扣面弧鼓,镂5.单耳罐6.杯7.单耳带流罐雕动物纹,其中3件是狮纹(见图3,1)。B型铜扣饰,6件。“8”字形扣饰,扣面镂雕双羊(鹿)纹,桥形钮(见图3,3)。C型铜扣饰,5件。圆形扣饰,表面鼓起,直壁或弧壁。D型铜扣饰,1件。为四瓣形扣饰,背面有两个并排的桥形钮,一钮残。E型铜扣饰,1件。镂雕花形铜扣饰。背面为一方座钮,表面镂孔,呈花瓣状。
  铜带扣,2件。分二型,各1件。A型铜带扣,双羊(?)纹铜带扣,呈不规则形,背面双钮和扣眼均残(见图3,4)。B型铜带扣,四鸟纹铜带扣,带扣呈方形。正面是上下两排相叠的对鸟,背面有桥形钮及扣眼,扣眼呈椭圆形(见图3,2)
  铜钉,3件。圆帽,方锥体。
  圆形铜镶饰,1件。筒状,椭圆形口,饰三角纹。用薄铜片锤打而成,内壁残留朽木,可能是刀、剑一类的木鞘口的镶饰。
  (3)铁器
  M41号墓出土铁质生活用品,主要有铁刀、铁带钩和铁钉,另外,三角形铁器、铁牌饰也是实用器上的装饰。计17件。
  铁刀,7件。大多残缺严重,最长的一件,长15.9厘米。其中三件保存了刀柄的首部,虽皆为环首,但变化还是图3包孜东出土铜器比较大,分为三1.纹铜扣饰2.四鸟纹铜带扣型:A型铁刀,3.双羊(鹿)纹铜扣饰4.双羊纹铜带扣椭圆形环柄首铁刀。仅剩柄部,环首锈蚀严重,柄截面为圆形。B型铁刀,圆环柄首铁刀。环首也残,但可以看出来呈圆形。柄截面呈椭圆形。C型铁刀,变形椭圆形柄首铁刀。仅剰柄,环由柄尾直接弯曲而成,呈小孔变形的椭圆形。柄截面为方柱形。
  铁带钩,1件。稍残。钩体横剖面呈长方形,扁桥形钮。
  铁钉,5件。圆帽,锥体。
  三角形铁器,1件。用途不明,呈三角形。有一侧壁呈斜面状。
  铁牌饰,4件,皆长方形,有2件是长方镂孔透花铁牌,2件长方形素面铁牌。
  (4)骨器
  M41号墓出土骨质生活用品主要是骨带扣,还有一些,如筒形骨饰、环座卧鸟骨饰、三角形刻花骨饰,可能是实用器物上的饰件。计14件。
  骨带扣,1件。呈葫芦形。分前后两扣眼,前眼大,作系绳用。后眼小,并雕刻出了向后延伸的小槽,显然是为固定绳或皮带之用。筒形骨饰,8件。可能是一些器物上的饰品,有的可以作木鞭杆头的装饰。据其形状结构可分五型。A型筒形骨饰,1件。断面椭圆形,弧壁。刻三角和桃形纹饰,侧壁有一孔。B型筒形骨饰,3件。上部是凸棱,凸棱下有一圆孔穿透筒体。C型筒形骨饰,2件。断面呈斗形,腰部有一圆孔穿透筒体。D型筒形骨饰,1件。稍残。直筒形,腰上有大小两孔,孔不穿透筒体。E型筒形骨饰,1件。形状与A型筒形骨饰相近,但凸棱下无孔。
  环座卧鸟骨饰,3件。这种器物均有一扁环座。鸟形、心形、圆形骨雕立于环座之上。
  三角形刻花骨饰,2件。分A、B二型,各1件。A型三角形刻花骨饰,有套筒。刻有三角和同心圆纹,纹饰黑色。B型三角形刻花骨饰,无套筒,刻有三个同心圆纹,纹饰黑色。
  2.兵器
  M41号墓出土的兵器,主要是铁镞。有12件。分A、B二型。A型是有铤铁镞,器形也有些变化,可以分出四个亚型:A型Ⅰ式有铤铁镞,1件。断面呈椭圆形。铤截面呈长方形。A型Ⅱ式有铤铁镞,3件。圆锥形体。A型Ⅲ式有铤铁镞,2件。三棱形,体截面呈弧形等腰三角状,一件有小倒刺。A型Ⅳ式有铤铁镞,5件。三翼形铁镞,有倒刺,锥状铤。B型是有銎铁镞,1件。呈圆锥体。
  3.装饰品
  M41号墓出土最多的是装饰品,主要用于人体本身的装饰,有石、铜、铁、骨、金等质地。
  (1)石装饰品M41号墓出土的石装饰品有:石眉笔、眉石、石坠饰、玛瑙蚀花珠和玛瑙珠等,计31件。
  石眉笔,4件。用作画眉毛。短粗,锥体。磨制。尾上有穿绳的眼,便于系挂。
  眉石,3件。石质较软,用于眉笔着色。黑色,形状不规则,上有系绳眼,也便于作佩饰。
  石坠饰,8件。可分七型。A型石坠饰,1件。圆柱形,白色。石质较软,上有弦纹,孔残。B型石坠饰,1件。扁半月形,玛瑙质,有平行两孔,孔残。C型石坠饰,1件。兽犬牙形,下是略为弯曲的三角锥体形,软石质,断面呈棱形,尾有一孔。D型石坠饰,1件。包金玛瑙垂饰。长葡萄形,玛瑙石尾上套薄金片,并制一金环。E型石坠饰,1件。残。纺轮形玛瑙石,穿在一金丝上,饰有铜环。F型石坠饰,1件。扁三角形,石坠上拴一金丝。
  玛瑙蚀花珠,8件。玛瑙石质,可分A、B二型。A型玛瑙蚀花珠,7件。腰鼓形。石色有橘黄色,纹饰有直线纹、曲折纹、三角纹、小圆点纹、棱格纹。B型玛瑙蚀花珠,1件。圆柱形。橘黄色,纹饰白色。有双小圆点纹、八字和三角纹(见图版二,3右)。
  玛瑙饰珠,8颗。分三型。A型玛瑙饰珠,2颗。呈纺轮形,紫红色。B型玛瑙饰珠,5颗。圆珠,紫红色。C型玛瑙饰珠,1颗。扁珠。呈橘黄色。
  (2)铜装饰品
  M41号墓出土的铜装饰品有:铜笄、铜泡饰、铜戒指、铜贝、兽面纹筒形铜饰、羊形铜饰、铜手镯、铜珠和铃形铜饰等,计48件。
  兽面纹筒形铜饰,1件。筒状,截面椭圆,中空。正面显平,铸兽纹。两侧呈弧面,各开一椭圆形孔。背面是弧形。
  铜泡饰,1件。剖面呈圆泡状。铜珠,21枚。筒状,用薄铜片卷制,大小有别。有的面上饰二道凹弦纹。
  铜笄,1件。尖稍残。尾呈长舌帽状。
  铜贝,17颗。海贝形,大小有些变化。
  铜戒指,2件。素面,戒面呈橄榄形,或呈椭圆形。
  羊形铜饰,1件。残。用铜片锤打成高浮雕似羊形的图案,羊角后盘,上贴金。
  铜手镯,2件。出土于死者手腕处,呈环形。环形手镯上套着许多小的铜环,造型别致。
  铃形铜饰,2件。分A、B二型。A型,1件。喇叭口铃形铜饰,有一带系孔的长方小柄。B型,1件。圆筒形铃形铜饰,呈圆筒形,柄残。
  (3)铁装饰品
  M41号墓出土的铁装饰品,是1件铁笄,残。笄尾铸羊形,羊角后弯。
  (4)骨装饰品M41号墓出土的骨装饰品有:骨笄、兽犬牙饰。计7件。骨笄,5件。有4件是用马腿部小骨稍加磨制而成,一件是用牲畜大骨骼磨制而成。兽犬牙饰,2件。兽犬齿上穿有两个小眼,用作坠饰。
  (5)其他
  这一类的东西比较杂,大都属于装饰品。有的质地很难确定,有的则属于人工材料。有:玻璃珠、海贝、炭精珠、膏质珠、金坠饰和金珠等。计407件。
  玻璃珠,143颗。深蓝和天蓝色,不透明。分三型。A型,94颗。鼓形,大小不一。B型,4颗。方棱形。C型,45颗。圆柱形。大小有些变化(见图版二,3左)。
  膏质珠,174枚。形状有些变化,分四型。A型,1件。方珠。有并排的两个穿孔,两侧内凹。B型,1件。呈葫芦形。C型,47件。扁环形。D型,125件。纺轮形。
  海贝,21件。呈椭圆形,大小相近。
  炭精珠,66件。大小不一,形体相同,均呈柱状。
  金坠饰,1件。用粗细二种金丝弯曲而成,呈套环状。
  金珠,2件。薄金片卷制。腰部敲出圆凸纹。
  二 麻扎甫塘墓
  麻扎甫塘墓地位于库车县新城解放路北端250米的麻扎甫塘村境内,处于库车河流域。1985年库车县文管所的工作人员在这里清理了一座墓葬,年代初步推定在汉代。
  (一)麻扎甫塘汉代墓葬形制、葬式的文化特点
  麻扎甫塘墓葬局部扰乱,应是一座长方形竖穴土坑墓,东西长2米,南北宽1.36米,深2.2米。墓里有两具成人骨架,一男一女(男北、女南),头向东。死者骨架基本完整,仰身直肢,女性右胳膊压在男性左胳膊上,应该是夫妻合葬墓。
  在女性骨架的左耳根下发现饰珠和金耳环,左臂、胸肋骨间和颈下、右耳处都发现了饰珠,左手腕骨处还发现羊首形铜画押一枚。
  在男左臂与女右臂间发现一件环首铁刀,男性骨架的右手处发现6枚铁,2件铁环。并在男性骨架下面的颈至右肩胛骨处发现了两粒料珠。
  (二)随葬品反映的文化特点
  该墓出土了不少的随葬品,计60多件。可以分成三大类:生活用品、生产工具和兵器、装饰品及其他等。
  1.生活用品
  主要是陶器,有的铁器也可以作生活用品的,如铁刀等。
  (1)陶罐
  麻扎甫塘墓出土3件陶器,皆为实用器,粗砂质,表面饰黑色陶衣,手制。器形仅有双系陶罐一种,大小有些变化,束颈,鼓腹(见图版三,2)。
  (2)铁刀
  麻扎甫塘墓葬出土铁刀2件。锈蚀严重。一件保存较好,为环首铁刀,两面刃。环似由柄尾直接弯曲而成,呈方孔状(图版三,3)。
  2.生产工具和兵器麻扎甫塘墓葬出土生产工具和兵器皆为铁器,有铁镰刀、铁箭镞和铁环,计8件。铁镰刀,1件。残为两段,弧形。箭镞,6枚。主要是三翼型箭镞,可以看出来有小的倒齿。铁环,1件。残,保存了两个半环钩状物,其中一个半环上有附件。两个半环对接成椭圆形的圆环。发掘者根据出土情况,推测是与弓箭有关系的一类器具的部件。
  3.装饰品及其他
  麻扎甫塘墓葬出土的装饰品,有粉剂块、朱红粉块、金耳环和料珠等,计50多件。同时,还出土了羊首形铜画押。粉剂块和朱红粉块皆似颜料一类的东西,朱红粉块发掘者推测是朱砂。
  金耳环,1件。双环式,由直径1毫米的金丝弯曲而成,皆有开口。两环皆为椭圆形,上下对接,以焊接方法相连。一环小,一环大。料珠,50多颗。质地清楚的有玻璃珠、玛瑙珠等。
  发掘者认为有蚀花石髓珠。形状有些变化,多为算珠形,还有尖锥形、柱状等。羊首形铜画押,1方。押面呈羊头形,有稍弯的双角。背面有纽及穿孔。押纹也似羊面像(见图版四,2)。
  三几点认识
  1985年发掘的包孜东和麻扎甫塘墓葬,至今已有二十多年。其中包孜东墓葬的大部分资料已在《新疆文物》1986年2期上发表,①而麻扎甫塘古墓出土器物只是在库车县博物馆的陈列上展示,没有较详细的文字资料。2005年在库车工作期间,较细致地观察了出土的器物,随之在博物馆同志的帮助下看到了档案资料。本文研究的两个墓地各是一座墓葬,虽然资料显得少了点,但墓葬典型,又出土了较为丰富的遗物,无疑对研究古龟兹国的葬俗及政治、经济、文化都很有意义。
  (1)两汉时期的龟兹国是西域一个大国,“人口八万一千三百一十七”,在南疆古绿洲国家中人口最多。根据《汉书·西域传》的记载,龟兹国的中心就在库车县境内。包孜东古墓处于木扎尔特河流域、温宿县博孜墩乡博孜墩村附近,麻扎甫塘墓葬处于库车县新城。从两墓地所处位置看,麻扎甫塘墓葬在古龟兹国的中心地区,而包孜东墓葬的位置略为偏远,处于姑墨国与龟兹国的交界地带。
  (2)包孜东M41号墓的年代曾推测是西汉至东汉初,麻扎甫塘墓葬的年代也推测在西汉晚期至东汉时期,皆属于汉代墓葬。目前从墓葬随葬品上还很难准确地说哪座墓葬的年代早,哪座墓葬的年代晚。
  不过从葬俗上看,包孜东M41号墓属二次丛葬墓,而麻扎甫塘墓属夫妇合葬墓,这从南疆发掘的同时期一些墓地墓葬的葬俗演化上来看,丛葬墓出现的时间相对要早一些,包孜东M41号墓属于西汉的可能性更大。
  (3)包孜东M41号墓和麻扎甫塘墓葬出土的陶器,皆显示出新疆早期考古文化中的黑衣陶系文化特点。①这一陶系的墓葬主要分布在南疆塔里木盆地周缘,出现的时间较早,延续时间长,并流行于两汉时期。两地墓葬虽同属于黑陶衣系列,但器形种类相差较大,同时,在墓葬形制、葬俗上也有明显的差别。陶器的组合上,包孜东有:单耳带流陶罐、单耳陶钵、单耳带流盆和鸭形壶。麻扎甫塘仅有双系陶罐一种。
  我们曾将包孜东M41号墓划在了喀拉玉尔滚河文化区,与古姑墨国的联系紧密。如此,可以将麻扎甫塘墓葬放在库车河文化区,属于古龟兹国居民的墓葬。不过,包孜东墓葬的研究,对认识龟兹古国文化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4)包孜东M41号墓所反映的葬俗是二次丛葬墓,至少有20人,有成年男性、成年女性和小孩。虽然二次丛葬这种形式的墓葬在新疆发现的很少,但是丛葬墓则多有发现。一般来说,这是血缘关系比较近的大家族的埋葬形式,反映了父权制进一步得到加强,以家族为核心的传统观念有着牢固的社会基础。从时间上考虑,这与绿洲出现邦国有着密切的关系。麻扎甫塘墓葬反映的葬俗是两个成年人合葬的习俗,一男一女,一般认为是夫妇合葬墓。它反映了绿洲邦国发展过程中,社会家庭现象的一个侧面,则是父权制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反映。(5)《汉书》记载龟兹国能铸冶,姑墨国出铜、铁。包孜东和麻扎甫塘墓葬出土了不少的铁器和铜器,铁器有铁刀、铁带钩、铁钉、铁牌饰、铁镰刀和箭镞等;铜器有铜扣饰和铜带扣、铜钉等。这些铜、铁器可能都是龟兹、姑墨本土的铸冶制造品。库车处于山前冲积平原,宜于农耕,麻扎甫塘墓葬出土有铁镰也进一步说明了这一现象。包孜东墓葬处山前草原,宜于畜牧业发展,墓葬出土了不少的动物骨制品,有不过从葬俗上看,包孜东M41号墓属二次丛葬墓,而麻扎甫塘墓属夫妇合葬墓,这从南疆发掘的同时期一些墓地墓葬的葬俗演化上来看,丛葬墓出现的时间相对要早一些,包孜东M41号墓属于西汉的可能性更大。
  (3)包孜东M41号墓和麻扎甫塘墓葬出土的陶器,皆显示出新疆早期考古文化中的黑衣陶系文化特点。①这一陶系的墓葬主要分布在南疆塔里木盆地周缘,出现的时间较早,延续时间长,并流行于两汉时期。两地墓葬虽同属于黑陶衣系列,但器形种类相差较大,同时,在墓葬形制、葬俗上也有明显的差别。陶器的组合上,包孜东有:单耳带流陶罐、单耳陶钵、单耳带流盆和鸭形壶。麻扎甫塘仅有双系陶罐一种。
  我们曾将包孜东M41号墓划在了喀拉玉尔滚河文化区,与古姑墨国的联系紧密。如此,可以将麻扎甫塘墓葬放在库车河文化区,属于古龟兹国居民的墓葬。不过,包孜东墓葬的研究,对认识龟兹古国文化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4)包孜东M41号墓所反映的葬俗是二次丛葬墓,至少有20人,有成年男性、成年女性和小孩。虽然二次丛葬这种形式的墓葬在新疆发现的很少,但是丛葬墓则多有发现。一般来说,这是血缘关系比较近的大家族的埋葬形式,反映了父权制进一步得到加强,以家族为核心的传统观念有着牢固的社会基础。从时间上考虑,这与绿洲出现邦国有着密切的关系。麻扎甫塘墓葬反映的葬俗是两个成年人合葬的习俗,一男一女,一般认为是夫妇合葬墓。它反映了绿洲邦国发展过程中,社会家庭现象的一个侧面,则是父权制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反映。(5)《汉书》记载龟兹国能铸冶,姑墨国出铜、铁。包孜东和麻扎甫塘墓葬出土了不少的铁器和铜器,铁器有铁刀、铁带钩、铁钉、铁牌饰、铁镰刀和箭镞等;铜器有铜扣饰和铜带扣、铜钉等。这些铜、铁器可能都是龟兹、姑墨本土的铸冶制造品。库车处于山前冲积平原,宜于农耕,麻扎甫塘墓葬出土有铁镰也进一步说明了这一现象。包孜东墓葬处山前草原,宜于畜牧业发展,墓葬出土了不少的动物骨制品,有的是用大动物骨制做的,还有用马腿部小骨制做的骨笄,可以看出畜牧业很发达。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在一个绿洲邦国的辖境里,因地理环境的变化,会同时存在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居民和以畜牧业经济为主的居民。他们之间存在着物品的交换。
  (6)包孜东M41号墓的出土文物,显示出古龟兹、古姑墨国是四方文化的辐辏之地。铜扣饰和铜带扣饰有各种动物纹样,有着典型的欧亚草原文化的特点,反映了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文化联系。墓葬出土的海贝、铜贝、玻璃珠、玛瑙蚀花珠等,或许能反映东西贸易往来及文化交流的一些蛛丝马迹。
  (作者:新疆博物馆研究员库车县文管所所长)

知识出处

龟兹学研究 第二辑

《龟兹学研究 第二辑》

出版者:新疆大学出版社

本书所选论文分为“大家论坛”、“历史研究”、“考古探秘”、“佛教石窟”、“文化艺术”、“史料研究与情报”六个部分。新疆龟兹学会成立已三年有余了。三年来新疆龟兹学会抓了三件事:一是每年召开一次“龟兹学学术研讨会”。二是编辑出版新疆龟兹学会学术刊物《龟兹学研究》。三是进行《龟兹学概论》的编撰工作。

阅读

相关人物

王博
责任者
傅明方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