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宣传组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柯柯牙绿化工程志(续志)》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1377
颗粒名称: 第四章 宣传组织
分类号: S732.45
页数: 26
页码: 55-80
摘要: 本章记述了1996年~2006年阿克苏地区柯柯牙绿化二、三期工程宣传组织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绿化建设 宣传组织 柯柯牙

内容

第一节 宣传动员
  柯柯牙绿化一、二期工程经过十几年的建设历程,阿克苏城区几十万各族军民共同的参与,凝聚着阿克苏各族军民的心血。每次劳动前,地区把宣传工作作为绿化工作的第一道工序,以3月春季绿化义务植树月为契机,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媒体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标语、新闻报道、绿化简报及宣传车,广泛开展绿化宣传活动,及时报道劳动进度和宣传数万军民在柯柯牙绿化工程建设中涌现出的好人好事。
  1997年3月12日,地区行署专员买买提明·牙生在地区电视台发表讲话,倡导柯柯牙精神。劳动期间,地区绿化委员会办公室编印《绿化简报》19期。
  1998年,地区出动宣传车,从3月10~13日,在阿克苏城区宣传《自治区公民义务植树条例》和《自治区防沙治沙若干规定》。地区各部门制作宣传版面进行宣传,观看人数达5000余人次,柯柯牙绿化工程指挥部采取电视新闻系列报道和绿化简报的形式,做到当天新闻当天报道,大力宣传城区各单位在参加柯柯牙绿化工程建设中涌现出的好人好事,增强各族军民参加绿化劳动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1999年3月10~13日,地区在阿克苏城区宣传《自治区义务植树条例》,劳动期间,编印绿化简报7期。
  2000年3月和2001年3月,地区绿化委员会和地区林业局出动宣传车,在阿克苏城区宣传《自治区公民义务植树条例》和《城市绿化条例》,为保证绿化劳动的实施,在劳动期间通过报纸、广播、电视,及时报道劳动进度,编印《林业简讯》。2002年,地区绿化委员会、地区林业局广泛开展“绿化宣传月”活动,制作一辆大型宣传车,围绕阿克苏城区每天宣传《自治区公民义务植树条例》和《城市绿化条例》。3月12日,行署副专员朱政作“3·12”植树节电视讲话,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激发各族干部群众参加义务植树的热情。绿化劳动期间,通过报纸、电视和广播等新闻媒体及时报道劳动进度,编印《绿化简报》。
  2003年3月10~20日,地区、阿克苏市绿化委员会在阿克苏城区制作大型宣传车,围绕阿克苏城区广泛宣传。3月12日,行署副专员朱政代表地委、行署作植树节电视讲话。3月15日,地区和阿克苏市组织2000余人和上百辆机动车组成游行方队上街宣传,在阿克苏城区发放绿化宣传单1万余份,地、市各级党政领导亲自参加宣传活动,并向市民发放“绿化倡议书”并在城区主要街道及沿街单位悬挂横幅100多幅,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地区绿,化委员会在劳动期间,编印《绿化简报》11期。
  2004年3月10~12日,地区在阿克苏城区开展绿化宣传活动,地区绿化委员会、地区林业局和阿克苏市联合出动宣传车,在阿克苏城区宣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及自治区《公民义务植树条例》。3月12日,地区绿化委员会、地区林业局在《阿克苏报》上发表题为《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努力开创地区造林绿化新局面》的文章,同时在阿克苏城区主要街道及沿街单位悬挂横幅100余幅。绿化劳动期间,地区绿化委员会办公室编印《绿化简报》8期。
  2006年3月10~12日,地区绿化委员会制作大型宣传车,围绕阿克苏城区广泛宣传国家和自治区的绿化方针、政策,宣传公民义务植树,并在3月12日第28个植树节到来之际,在城区主要街道及沿街单位悬挂横幅100余幅。在绿化劳动期间,通过报纸、电视和广播及时报道劳动进度和广泛宣传数万军民在柯柯牙工程建设中涌现出的好人好事。
  第二节 劳力调配
  柯柯牙绿化工程是全民搞绿化,全社会办林业的典范。在荒漠上开荒造林,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保障。为解决难题,1999年,地区《关于招商引资若干优惠政策》做出明确规定,鼓励机关、团体、个人以不同形式参与林业建设,实现由国家投资向个人融资发展林业经济的模式转变,实现以政府、行业为主体植树造林向社会力量和个人植树造林的转变。
  柯柯牙绿化指挥部根据绿化工程建设“两个”转变,责成地区绿委办调查研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新情况。地区绿委办通过实地调查,向柯柯牙绿化指挥部汇报,充分肯定实验林场利用个人承包开发宜林荒地的做法。地委决定将个人承包开发宜林荒地的做法纳入柯柯牙三期工程。由地区实验林场负责植树造林的土地平整、土地测量规划,地区绿化指挥部按各单位在职人数分配任务,并动员城区地直单位各族军民参加义务植树。各单位根据各自的分工,在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统一调配义务植树的劳动力。
  一、合理调配
  柯柯牙绿化工程每年由绿化指挥部按照造林任务组织安排,各单位到柯柯牙绿化指挥部领取任务,具体落实调派人力。工程指挥部周密计划、精心安排,合理调配,2002年绿化指挥部从地区实验林场抽调50余名技术员,严把工程质关。2005年,绿化指挥部多次对造林地段进行规划,落实造林地块,绘制施工图纸,为使劳动任务分配合理,多次派人到有关部门了解城区各单位在职人数,将其作为分配劳动任务的依据。2006年初,地区绿委办对造林地段进行科学规划。3月9日,在温宿县十万亩生态园召开柯柯牙绿化工程前期准备工作会议,对抽调的工作人员和技术人员明确分工,并提出要严把造林质量关,确保工程质量。分期、分批按照指挥部要求按时完成任务。柯柯牙绿化工程建设二十年来,没有发生一例劳动混乱现象和一起安全事故。
  1.调查研究,掌握情况
  劳动任务的分配直接影响工程任务的进度。绿化指挥部根据前两期工程建设参与单位的实际情况和人力,结合三期工程各工区土地面积,制定合理方案,并绘制地形图,标定土地,方便各单位认领任务。
  2.明确任务,齐心协力
  为使各单位如期完成任务,工程指挥部在工程还未动工前,就多次召集有关人员对工程建设进行全面研究部署,使每项工作,每个工区都有专人负责,指挥部成员分工明确,一抓到底。1997~1998年,指挥部办公室主任何俊英,成员王庆山在整个工程建设中始终镇守指挥部,及时解决工地上出现的问题,调配劳力,解决交通工具,使各单位有条不紊的按期上工。指挥部成员巴赛提·毛拉买提、毕可显、张卫真、陶培根、艾买提·艾来克、索毅、纳赛尔·尼牙孜、雷春军、艾斯卡尔·哈斯木、周春阳等终日奔波在各自负责的工区上,常常中午不休息,下午工作到很晚才回家。为确保造林质量,指挥部组织调集22名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检查验收,发放验收合格证。在每期工程建设动员会上,绿化指挥部将提前印制的柯柯牙绿化工程“任务分配表”、“施工图”、“技术要求”,分发给各单位,并带领各单位到工地实地认领,由于任务明确,各单位上工较为迅速。
  3.精心指挥,通力合作
  为及时掌握工地情况,绿化指挥部每天安排统计员到工地统计上工情况和劳动进度,与一些未上工单位及时联系,督促其如期上工,顺利完成任务。
  附一:改造柯柯牙阶地的人们
  颉富平
  一
  1996年3月,新疆阿克苏柯柯牙绿化工程被联合国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列为“全球500佳境之一”。12年来,在那片曾是不毛之地的荒原上奋斗至今的人们,未曾料到获得新生后的柯柯牙被列为世界人文景观从而载入史册。
  决策者们的初衷也罢,阿克苏城区几十万各族军民呕心沥血奋战春秋也罢,愿望只有一个:根治风沙,改善阿克苏、温宿两市县人民生活、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经济发展,造福子孙后代。
  多少年来,被人们称为“卡坡”的柯柯牙阶地是阿克苏市和温宿县最大的风沙来源地之一。年复一年,人们苦不堪言。世事沧桑,星转斗移,人们又何曾没有奋起,没有与之较量?但是有史记载以来,这块荒原却没有改变颜色,更没有留下当事者值得欣慰的一笔。历史翻到了20世纪80年代,石破天惊,在喘息了千年万年的亘古荒原,一派生机从它的腹地腾空升起..一样的空间,一样的愿望,历史老人把时代杠杆让12年前的阿克苏人放在了什么支点上呢?
  有一位画家说过,表现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看在什么情况下表现。这位画家在这里强调的是同一内容在不同背景下显示的内涵。这是从艺术境界的角度去理解。
  在历史舞台上,表现什么且重要,在什么背景下表现更重要。这大概是顺应了事物成功发展的规律。
  二
  1984年11月,我被自治区党委任命为阿克苏地委副书记。1985年5月,担任阿克苏地委书记。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后,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生产力大发展,粮食产量逐年递增,显示出农村经济发展的美好前景。
  农业经济为主体的阿克苏地区广大农村以昂首阔步的姿态义无反顾地跨入了改革行列。
  在走马赴任阿克苏途中,我熟记了诗人北岛在他《回答》诗中的两节:
  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
  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
  如果陆地要上升,
  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新的转机和闪闪的星斗,
  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那是未来人们凝神的眼睛。
  初来乍到阿克苏不久,这里的地理景观给我感受强烈。位于阿克苏市东北的柯柯牙阶地距阿克苏城区三、五公里,它凌驾于阿克苏城区和温宿县城之上。如果说“选择生存的峰顶”,那么这片借风沙助威的数万亩黄土荒原便是占据了生存制高点的王者。
  这里土壤贫瘠,沟壑纵横,草木稀疏,碱包隆起,沙丘绵亘,是阿克苏市区和温宿县城区风沙危害的源头之一。每年季风来临之际,狂风挟带黄沙席卷而下,数万亩农作物惨遭侵袭,阿克苏市区大气中的悬浮物高出国家规定的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的3.7倍。大气污染,直接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
  当地干部还告诉我,阿克苏4、5月浮尘天气很多,有些时候由于风沙太大,白天也要点灯。更为严重的是,据环保部门监测,近在咫尺的沙漠,每年以5米的速度进逼我们的家园。
  恶劣的生态环境直接影响了阿克苏地区的经济建设和两市县几十万人民的日常生活,它成了阿克苏市和温宿县生产力发展的拦路虎。古海沉沦,新陆地崛起,历史年轮的痕迹沉淀在这片已被前人开发了几千年的土地中。在前人开发建设的基础上,我要再发掘潜力,寻找优势。白天,我同一班人跋涉田园乡村、山水荒漠;夜里我在灯下查找史料、资料,开调查会,请教于方方面面的专家志士。
  在调查中我了解到,据《温宿县乡土志》记载,民国时期的地方官员曾在柯柯牙阶地挖过坎儿井,希图引地下水垦田造林,结果以失败告终。解放后,被动员、组织起来的民众浩浩荡荡多次开赴这片黄土高台地,锲而不舍地铺筑简易铁路,兴修水利工程。
  人们在思索,人们在奋斗。
  可是,一代一代的绿色希望变成了一个一个美丽的梦幻。
  此刻,我联想起《封神演义》中生有一对肉翅膀的雷阵子,那么这些初衷者想让希望腾飞,也寄予长出两只肉翅膀的梦想吗?
  “不!”林业专家毕可显缓缓摇头,那神情像深深地陷进某种沉思,“当年温宿王想在这里为自己建造夏宫广植树木,是因为他了解到每年春秋两季,从雪山上奔腾而下的洪水挟裹来的树苗在洪沟里活了,证明了这里能种活树。此外,现离这里不远的红旗坡农场营造的林带也为这一点作了明证”。
  “道理也并不复杂,关键问题是水!”众人纷纷议论。
  刹那间,柯柯牙——那片古瀚海在我眼前翻卷起绿色的浪花,我同周围的人们被融进了柯柯牙的天和地,无数的臂膀、无数的脚似乎在启动它前行的车轮。
  三
  1985年1月,我从昌吉到了阿克苏。两个月后,在阿克苏地委办公楼的会议室里,我召开了研究市区春季植树造林的会议。
  为了改变市区环境,我提出“大街小巷基本绿化,机关院落基本美化,城郊荒滩基本成林”的口号。首先,动员和组织了城区干部、工人、居民在国道314线阿克苏东城段两旁植树造林。但由于地下水位高、盐碱重,缺乏科学管理,种植的树木大多枯死了。三句口号中的最末一句未能如愿。
  1985年初,为适应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自治区提出了加快农田林网化进度的要求。阿克苏造林任务由过去每年8万亩增到12万亩。新的要求更是新的挑战。我决心搞一个绿化样板,进而以点带面更快更好地推动全地区的植树造林工作。
  通过调查,一个构想产生了:决定以营造阿克苏、温宿两市县的生态体系工程为突破点,从西沿多浪渠、南沿国道314线阿克苏东城段、东沿柯柯牙阶地、北沿温宿革命大渠,搞一个生态系统工程,用宽幅林带把阿克苏市区包围起来。
  1985年4月,我带领着有关部门的同志们多次踏勘柯柯牙阶地,在那里探测水源。初次踏上柯柯牙的那种踩塌时空被陷进远古洪荒的感觉,更加坚定了我与之较量的信念。
  通过踏勘实践,我和我的一班人摸清了在引水过程中所产生的种种矛盾和遇到的许多困难。经与水利、林业诸方面专家的多次商讨,选择了在柯柯牙阶地修建一条引水大渠,渠两旁各营造100米宽林带的规划方案。6月,地委审查通过并作出决定:动员有关部门和城区各单位职工营造柯柯牙林带,先造林4000亩,长16.8千米,宽200米。
  1986年的11月5日,地委、行署决定成立柯柯牙防风治沙绿化指挥部。地委副书记康克俭任总指挥。
  12年来,因为人事更替,先后产生五届柯柯牙绿化工程指挥部,历届的总指挥均为地委书记担任。现任第五届工程总指挥是侯长安,常务副总指挥为何俊英。
  四
  科技是经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1985年3月,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不久,中央发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强调应当按照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
  如果问柯柯牙绿化工程实施成功的秘密武器是什么?那么尊重科学、尊重人才,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积极性,便是历时10多年来启动柯柯牙绿化建设的强有力杠杆。
  绿色,是人类文明的一种象征。当然马克思的唯物观教会了我们凡事都应讲客观实际。在柯柯牙这片荒原上,如果人们用的是主观唯物主义来衡量这里的气候、水土、环境,加之那些被时空带入现代文明的“黑洞”——坎儿井,那些在漠风中呜咽诉说往昔世事刀光剑影的烽燧,仿佛就是活生生的预言式的注脚,因此,得出的结论——这里只能是不毛之地。
  事物是发展的,这个观点普遍被人们所接受。但是由于某些事物存在于历史已久远,它们固有的某些特性随历史推移却仍无多大变更,因此,在人们的意识中便产生出某种被视为一成不变的惯性效应。于是,“惯性效应”便成为人们视野中的盲点。
  在专家论证会上,马光义、毕可显、黎仲康等表示,要以活生生的事实传播科学的思维方式,柯柯牙有种活树的条件。
  黄钟大吕敲响了。
  马光义:随同地委、行署领导多次赴温宿县革命大渠至阿克苏市东城之间实地踏勘水源,如从革命大渠引水,可解决灌溉问题。只要有水,树就能活!
  毕可显:带领技术人员深入大漠腹地,取回58个土壤剖面作精细成分分析,测得盐碱含量为5.58%,而国家规定的造林标准不超过1%。有人叹息,如此重盐碱,谈何容易!
  有办法,开沟灌水压盐碱。三毛以西的重盐碱地段3000亩经多次灌水压碱,土壤盐碱含量下降到0.82%。
  那么,选择什么样的树种呢?因地制宜,试种胡杨、沙枣、银白杨。
  黎仲康:柯柯牙地形复杂,地理条件恶劣。洪沟回填采取洒水分层碾压和混合砂石与土层洒水碾压,清除界面表层原状土,破坏渗流界面,使回填土与原状土有效结合。高台地平整采用抽水泡地,泡软再推。处理清末时修建的地下暗渠——20多眼废弃井采用沿竖井回填土方,然后注水浸泡,再回填,再浸泡,直至不漏水为止。黏土地段的裂缝、暗沟用推土机将它们拦腰切断,然后重新回填、注水、碾压夯实。对于阶地上纵横交错的盐碱沟,先处理自然结合面,然后回填、碾压、筑坝放水浸泡,再后填,直至达到稳定。
  为柯柯牙大面积改良土壤积累经验,在盐碱高达9.87%的阶地东南开垦500亩荒地种植水稻,当年平均亩产稻谷500公斤。收获季节,我同地委、行署一班人来到这里,望着眼前一片金色的稻田,我情不自禁地朝大伙说:“我们应当喊万岁!”
  五
  不久前,我在一篇文章中读到大连市长薄熙来种草被嘲笑的事,我不禁也笑了。柯柯牙植树造林当初那阵,工程副总指挥张金山负责各单位的任务分配、工地劳动力调配及工程验收。他戴一顶船形毡帽,穿一身肥大略显拖沓的衣裤,衣服的颜色却总同他白皙红润的面容不相称,胸前别一枚“文革”其间制作的毛泽东同志的徽章。他晴天满身土,雨时全身泥,常常披星戴月,跑了工地跑各单位。不少单位的负责人像躲瘟神一样躲着他。劳动地段划分、工时劳力调配、验收不合格返工,你不照面怎么能行?张金山永远笑嘻嘻地,张金山说话永远慢条斯理地。你要玩捉迷藏,我就耐心寻找;上午找不到你那就下午,下午再找不到就待第二天早晨我候在你办公室门口。你说风凉话你发火,我一遍一遍给你讲绿化工程的意义,而且还告诉你,我也清楚:年年种树年年荒,年年种树老地方(他是河南人,把“老地方”说成“闹底房”)。听的人又气又笑,不容他把话说完,抢过话头夸他总结得好,既然是这样就不要“瞎胡闹”、“穷折腾”了,“如果能种树,我们的老祖宗早种了!”张金山不紧不慢,接着再告诉你现在种树不同往年,是经过科学论证有科学依据再科学种植的。后来听的人在百般无奈中接受了任务。再后来看到绿芽暴满柯柯牙时,每到春、秋植树前,人们及不可待地催问什么时候上工地,张金山办公桌上的电话几乎是从早响到晚。
  六
  1985年5月,一支由地区水利处、阿克苏河管处组成的先遣部队万古荒原打响了第一炮。
  地区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柯柯牙干渠设计小组成员邱汉城、牛新泉、刘新燕等在柯柯牙荒原上,由北向南两次踏勘选线,在近20千米的线路上反复勘测选点、测定几千个数据。第二次选定的渠线于6月经地委委员会议审定通过。
  1986年春,在阿克苏河管处处长黎仲康的带领下,干渠工程全面施工。
  工程沿线地形起伏,地势复杂多变,洪沟纵横,交通不便,水源缺乏,施工难度大。施工人员临时盖起了简易住房,修筑起临时道路。浮土太深,常是路软陷车,建筑材料的拉运靠推土机拖,施工和生活用水靠毛驴车拉运。他们顶风沙、战酷暑,填沟开渠,克服种种困难,提前两个月,于9月15日建成了全长16.8千米的干渠。
  接下来,艰巨的开荒平地任务也落实到了阿克苏河管理处。工程指挥部要求,必须在一个月内完成7千米长,2000亩地的平地任务。河管处接任务的同时也立下了军令状。
  柯柯牙阶地地势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是沟壑纵横,有的洪沟宽30多米,深10多米,长达800多米,有的地方又高出地面两三米。沉积了几千年的黄土,在盐碱的板结下,坚如磐石,推土机推过,只留下几道白印子。
  怎么办?受力学原理启发,在“诸葛亮”会上,黎仲康和那帮青年技术员想出了在推土机前面焊钢齿、用炸药炸等办法。“轰隆、轰隆”,沉寂了千年万年的荒原开始向明天呼唤了。
  位于雷达站附近的300亩地,曾一度包给农一师七团的拖拉机平整,土质坚硬难啃,4台推土机苦干六天六夜没能把高地拿下。河管处推土机班的4个小伙子用推土机前面焊钢齿的办法,经过两天两夜苦战,最终拿下了这片高地。
  七
  1986年11月底的一天,我同地委副书记康克俭带领工程指挥部全体人员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在柯柯牙现场办公。
  此时的柯柯牙绿化工地上,平整土地的推土机在轰鸣,大片的条田基本成型。同水渠平行宽12米、高0.8~1.5米的柯柯牙路基刚刚推起来,路面高低不平,宽窄不一,土基松软,时有陷车发生。康克俭见状当场点将。就这样,在柯柯上绿化工程最紧张、困难的时期,交通处处长王殿武担起了柯柯牙绿化工程的修路任务。
  三天后,王殿武率施工队伍进入工地。
  在1米多厚松软的土质上,平路机难以作业,只好用推土机初步整平,打桩放线定标高。筑路机械多是老式设备,60年代进口的苏联产平路机又笨又重且性能老化。王殿武思考再三,抽出资金购置两台消防用自带动力泵,洒水整治浮土。洒水少不见效果,洒水多则盐碱融化不渗透,平路机刮路又时常陷车,只得再搬出推土机来牵引。工地上,白天晚上轮番作业,交通处机关和工程队每5个人操作1台水泵。
  10天后,第一期7千米路基土方的平整压实工程完成,路基修建平直,车速可达80千米/小时。80千米/小时,在柏油大道上人们司空见惯。可数月前车轮第一次滚向这片荒原时是个什么情形吗?越野性能最好的“丰田”,在1米多深的黄土里也只能像只蜗牛状缓缓爬行,时不时陷进黄土浪波里,车轮空打转,凭任司机如何努力转动方向盘都无济于事。16千米的路竟用了6个小时。
  为了确保劳动大军的顺利通行,指挥部要求在一个月内完成16千米主干道铺设砂石路面的任务。常务副总指挥何俊英为此也绞尽脑汁,出谋划策。人力、物力、时间都在指挥部领导与工程技术人员的商定计划之中,总计需运砂石18900立方米,每天保证50辆车投入运输。
  时值年末,汽车运输正当旺季,又恰逢机动车驾驶员年度检审。于是在时间和车辆调配的比例上,王殿武表现出了他的统筹才能,他决定动员阿克苏城区有车辆的单位义务拉运砂石料。在装拉、运输砂石料这一环节中,王殿武上下联络,多方协调。一个月后,18900立方米的砂石拉运任务如期完成。
  有人说经济是个怪物,它会让它的载体不知不觉发生变革。几年后的柯柯牙已是公路畅通,水渠纵横,绿树成阴,瓜果飘香。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使柯柯牙道路又要改头换面了。1992年3月。柯柯牙绿化工程指挥部决定:从阿克苏市迎宾路进入到柯柯牙水管站至柯柯牙绿化工程龙口,修建15.84千米的沥青路面。1993年8月20日,沥青路面铺设工程竣工并交付使用。
  八
  在柯柯牙绿化工程陈列馆里记录了这样一段话:
  柯柯牙绿化工程是一座丰碑,它启示人们悟出一个真谛,即领导者的正确决策,一旦变成人民群众的自学行动,就将形成无坚不摧、无往而不胜的巨大合力,任何困难都将被克服,美好的愿望一定能实现。
  这段来自实践的总结,在数年前柯柯牙工程大渠决口抢险中便得到了验证。
  那是1987年3月28日下午4点多钟,大渠洪沟处被水冲开一道30多米宽、13米深的决口。
  当时,第一期工程14千米干渠、两侧100米宽的林带已开出,16.8千米的主干渠已完工,平整好的土地和栽好的树等水浇灌,栽下的4100亩杨树和沙枣树尚有三分之一没灌上水。
  大渠上段5.8千米处的决口,以1个水的流量冲垮堤坝,卷起大块泥沙奔泻而下。
  我接到告急电话后立即赶赴现场。
  总指挥康克俭已在现场指挥。平日里穿戴尚整齐的康克俭此时是裤腿高挽,露出的腿肚呈青紫,两脚泥浆沾满草屑,全身衣服已被泥水浸湿。
  指挥部的成员何俊英、黎仲康、王殿武及地委办公室副主任索毅都在不停地忙碌。
  洪水翻卷,决口在扩大,柯柯牙南北大道和引渠已被深壑拦腰切断。
  “开便道泄水,引水浇地。”人们急中生智选择最直接的办法。
  “垫砂石料,铺平洪沟,砌水泥板,修成永久性导洪渠。”康克俭、黎仲康、何俊英从长远考虑形成了共识。
  就在大堤决口的同时,一辆铁牛55拖拉机拉着载满砂石的拖斗路过,突然坍塌,拖拉机连同拖车陷入洪沟。
  “拉出拖拉机!”
  人们在大喊。这时的决口已形成陡壁,吊车无法靠近。
  “拖,将车拖出来!”
  何俊英立即指挥水管站张先悦调来4辆推土机。
  深陷在决口处的拖拉机与拖斗形成一个尖角,死死地卡住。
  “先将机头和拖斗分开!”探身察看险情的康克俭回过头来朝众人喊道。
  张先悦和推土机手杨洪坤率先冲下沟底,举起铁鎯锒头敲击连接销。
  “〓〓〓”堤上的人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了,人们屏住呼吸,俯视沟底,心里阵阵发颤,担心那13米高有裂缝的直愣愣大陆壁“轰”地坍塌。索毅担心拖延时间会出大险,不顾阻拦,毅然冲下了沟底。
  “〓〓〓!”三人一边敲打连接销,一边注视身边的土壁随时有可能发生的险情。
  “〓〓〓!”随着每一个敲击声,拖拉机便抖动一下,土壁也抖落一大块土。
  “哐啷一声,”接连销终于脱钩。张先悦、杨洪坤、索毅走出了沟底,人们悬着的心才放下。
  “东方红”推土机开进洪沟,拖起死气沉沉的铁牛,那笨重的家伙却纹丝不动。1台、2台、3台、4台,同时挂上钢丝绳,加足了马力,发动机的轰鸣声在深深的沟壑里回荡。拖拉机艰难地扭动着身子,终于冲出了沟底。
  然而那辆拖斗却翻了个滚,深深地埋在了沟底,被不断上涌的泥沙湮没。
  哲人说,埋进去,挖出来就是历史。何年何月或许成了化石的拖斗便成了当年历史的见证。两天三夜的时间过去了,1000多立方米砂石填进了决口,大堤筑成了,被切断的大渠又连接了起来。渠水欢唱,流进了干旱的土地。
  留在工地上的康克俭、何俊英、索毅一天一夜未曾合眼,负责施工的黎仲康和衣抱着电话机休息了两个来小时,毕可显、王殿武在整个抢险过程中来回奔波,未曾歇腿,张先悦、杨洪坤忙得连水都顾不上喝。
  几天后,我见到了康克俭,发现他的眼窝下陷了。
  十
  柯柯牙绿化工程第一次大会战于1986年秋全面拉开。工地上,车辆穿梭,人来人往,人们举起手中的铁镐,此起彼落,上下翻飞,热气腾腾的劳动场面更加鼓舞起人们的斗志,劳动大军的阵势俨然是一场经过严密部署的大兵团协调作战的布阵。
  那些日子,我同地区党政领导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在工地上同劳动大军一道开挖林带灌水沟。
  11月26日,第一次大会战圆满结束。阿克苏城区先后有72个单位、5万余人次投入工程建设,平整林带2100亩,开沟、挖毛渠、打埂均顺利完成,为来年春季植树打好了基础。
  从1987年秋季开始,每次劳动前,指挥部先组织大家看各单位的植树现场。当人们来到郁郁葱葱苍翠茂盛的小树旁时,都无不欢欣鼓舞。1988年秋,一部分葡萄和果树结了果实,指挥部把这些水果分送到各单位让群众品尝。东西虽少,却暖人心。
  人们的心像火一样滚烫了。
  在后来的大会战中,城区各族群众没等指挥部下达任务,便纷纷打电话催促。部队、学校甚至要求增加劳动任务。工地上,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和生动感人的故事也越来越多。
  在一期工程工地上,有一座9600立方米的垃圾山,随着天气转暖,垃圾气味恶臭刺鼻,成群的苍蝇黑压压一片。
  驻军36105部队主动请战,战士们一锹一锹地装卸,搬掉了垃圾山。
  阿克苏河管理处技术员张先悦从工程一开始就把“家”搬到了工地。两个多月来,他没有进过家门。一天,他来不及洗去身上尘土,匆匆搭便车回家取物品。还没进院子,家中豢养的狗窜出来冲着他狂吠。好大一会儿,媳妇从门里出来,见状,半开玩笑地问:“同志,您找谁呀?”张先悦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变样了..不禁哑然失笑。
  后来不幸的是,因家中无人照管,张先悦正在上小学的儿子放学后跑到河里洗澡,被水淹死。
  张先悦匆匆永别了儿子,来不及安慰悲伤极度的妻子,便返回了工地。
  某部汽车连志愿兵赵湍娃,得知部队要参加柯柯牙绿化工程建设的消息,主动放弃回家结婚的打算。经家人同意,写信说服未婚妻从陕西老家赶到阿克苏,在柯柯牙工地上举行了“特殊婚礼”,新婚夫妇携手为柯柯牙种下了第一棵“爱情树”。
  十年后,这一对夫妻带上孩子来到果实累累的柯柯牙,孩子和爸爸、妈妈又种下了一棵“希望树”。
  十
  提起三毛以西3000亩盐碱地秋季植树成活率达97%的奇迹时,人们都朝林业专家毕可显竖起大拇指。
  1987年6月的一个下午,指挥部各路副指挥召开一个讨论会。会上,提出一个方案:
  今年秋季,在三毛以西地段植树3000亩。
  “凭什么?”第一个跳起发言的是自治区优秀林业专家毕可显,“要知道,这里是风口,由山口前来的季风寒流长驱直入经过这里。树苗种下等不到缓过气,就会风干。不消说待一个漫长的冬季等来年了。劳民伤财,3000亩苗木当柴烧。”
  毕可显,秉性刚烈。在工作中,尤其是搞科研项目中,向来把科学依据作为稳操胜券的前提,那种缺乏科学依据的事他是断然不能认同的。
  千百年来,这块贫穷的土地使人绝望,如今绿色的希望刚刚唤起,2500亩的苗木,以87%的成活率为人们树立起改造柯柯牙的信心,可不要因为这一方案的实施失败而前功尽弃。
  人们的思绪纷纷,有人点头赞同,有人提出异议。记得这年春节,毕可显来我家拜年,我翻开一本林业杂志,问他:“在我区进行大面积秋季植树可行得通?”当时,毕可显摇着脑袋,差点没把两只大耳朵摇下来。
  毕可显率真起来像孩子,执着却是锲而不舍,孜孜以求。他的执着表现在对科学事业的追求,而他的率真,住住表现在有了疑惑时,他从不遮掩,他与人争辩,他固执己见,他相信理论知识,更相信自己的实践经验。
  下午7时,何俊英陪同我上了三毛以西。
  太阳已经西斜,束束余晖像一支支又长又大的箭射来,整个天地变得混混沌沌。斜阳、落霞、小树、流水都浸染了这块荒原亘古以来的原色——灰黄,给人一种惆怅的落寞,又给人一种恢弘的壮阔。
  从车窗口望去,龙口西南的沙包上蹲着一个人。他的前边就是三毛以西那片被风剥蚀的土地。风沙年复一年的扑咬,表层土壤稀薄、白壑沟垄,高高低低,像狼群啃噬后的骨骸残肢。
  “是老毕!”车到跟前,何俊英推开了车门。
  毕可显手掌里捏起一把土,用手指轻轻捻着,任土粒从指缝间沙沙流下。
  “颉书记!”毕可显直起身,立在原地,朝我们喊了一声。
  “老毕!”何俊英满怀欣喜地喊道,“颉书记就料准了你在这里!哈哈……”“沙质土,不能保水保肥,土壤瘠薄,苗根不能保墒。”毕可显操一口浓烈的山东口音,嗓门洪亮。“从踏勘的第一步到第一批苗木的成活,我们做了多少严密周详的科学考察,进行了多少艰苦细致的工作,”我拍拍毕可显的肩膀,向前走去,“我们一次一次优选设计方案,一项一项讨论技术措施,你老毕,几乎是白天晚上泡在这块荒原上..”
  “颉书记,我不能为此让大家落个骂名!”毕可显语调沉重。
  “我不怕!”我轻轻地笑了,“我也做好了挨骂的思想准备!多少人在这块土地上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使我们懂得了用科学、用锲而不舍的意志来治理这片荒原。”
  “前人探索没有成功,后人不能永远停留在这个阴影里。”何俊英接着洒脱地说:“小平同志不是允许我们‘摸着石头过河’吗?”
  三人边说边走,一直登上大渠龙口。
  晚霞映红了渠水,渠水中映着身影,随着水波流动,三人仿佛结成一个整体。
  不久后的一天早晨,毕可显走进我的办公室,将一份沉甸甸的技术措施书放到我的办公桌上。
  何俊英告诉我,那些天,毕可显领着几个技术员起早贪黑在三毛以西3000亩地上,横来竖往,两条腿就像编织经纬的梭子,从边缘到腹地到角角落落,一个水壶,几块干馕,每天巡回20多千米,先后取回58个土壤剖面作化学分析。夜晚,他在灯下查阅资料,结合自己30多年来的造林经验,在树苗的抗风保墒措施上,他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
  毕可显认为,如果在作业程序上,严格执行这项技术方案,在这3000亩的三毛以西土地上就可能创造出一个奇迹。为了保证秋季种树在来年的发芽率,提高生长速度,毕可显决定采用截杆标准苗。
  果然,来年春天,青一色的杨树截杆标准苗,拇指粗,3米高,青灰的秀杆,壮而齐整。婴儿小手般可爱的枝上挺着一片一片嫩绿的叶,细毛茸茸,闪着亮光,像婴儿的眼睛。
  1989年5月,原全国政协副主席、我们的老书记王恩茂同志来阿克苏视察工作期间,参观了这片林地,当听了“大面积在风口搞秋季植林,成活率达到97%”的介绍时,老人家兴奋地睁大了眼睛,并连声称赞:“你们创造了奇迹!”
  十一
  1988年秋天,已是进入柯柯牙第五次大会战了。
  就在这个秋季,柯柯牙绿化工程建设产生了一个飞跃。
  10月29日,自治区“三优一学”检查团在参观了柯柯牙绿化工程后,高度赞扬阿克苏城区各族军民在建设中表现出来的“自力更生、团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并概括为“阿克苏精神”(后称柯柯牙精神)。
  无疑,“阿克苏精神”在柯柯牙绿化工程历次大会战中,激荡出了一个又一个绿色冲击波。
  据资料记载:10月,地委、行署决定将柯柯牙绿化工程建设规模由原设计的1万亩扩大到了3万亩。
  这样的春秋两季,城区共68个单位11.8万人次参加柯柯牙绿化工程劳动,平整土地6000苗,挖土47万立方米,植树计20万株。
  是年,柯柯牙绿化工程种植林木长势良好,少量桃树、枣树、葡萄开花结果。
  十二
  柯柯牙绿化工程建设,在国家未列项、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实施的,依靠的是全民、全社会的力量办林业。不能不说,遇到的困难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少。对于影响工程的一些重大问题,几年来,我和地区的同志下基层亲临现场协调、解决,统一思想,实现了柯柯牙绿化工程建设的“大兵团作战”。
  这项工程的命脉来自于温宿县的革命大渠。当年,温宿县委书记张存实乃是花大力气、下大工夫,表现了“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大无畏气概,搞了这项西水东调工程。此工程立项,当时地区不同意。这样一来,前几任地委书记、行署专员要从革命大渠引水,结果都未办成。
  柯柯牙绿化工程要上马,水的问题至关重要。为此,我多次找温宿县委、政府的领导同志,向他们阐述改造柯柯牙的现实意义。最后,县委常委会召开会议研究,统一了认识,水的问题就这样解决了。
  柯柯牙工程主要占用了阿克苏地区红旗坡农场和温宿县的荒滩,但也有红旗坡农场和温宿镇、温宿县石油公司的少量土地。有时,因用地矛盾影响了工程进度。对这个问题,我和地区同志亲自出面协调,妥善作了经济补偿和人员安置,解决了矛盾,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展。
  说起资金问题,由于工程未列项,资金无来源,起码要保证工程耗资的最低需要吧。我们求地方财政挤一些,有关部门从事业费里拿一些,到银行贷一些,也向上面要一些。通过各个渠道筹资,筹得有数资金,各个口子都是省了再省,本着一个原则就是少花钱多办事。
  十三
  十几年来,一任接一任的阿克苏地委、行署领导在柯柯牙绿化工程建设中都拿出了相应的决策和举措,正如阿克苏各族群众口头称道:
  颉富平设想绘蓝图,
  康克俭修路铺柏油。
  熊辉银修了防渗渠,
  侯长安建造陈列馆。
  总动员,搞会战,
  现场办公攻难关。
  一届接着一届干,
  一届干给一届看。
  1990年底,我调离了阿克苏。
  这些年来,我们决策者们在实践中坚持实事求是,思维突破了一个又一个富有创造精神的临界点,每一个临界点的前面都是闪光的七个字——“实现人民的愿望”。
  十四
  柯柯牙,昔日的亘古荒原再也找不到它的旧容了,人们眼前展现出了一个神话般的世界:繁茂的林木,如茵的草场,似网的渠道,如镜的水塘,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起伏碧绿的波浪。桃、杏、苹果树果实累累,散发出诱人的香气。时而,身后的水塘里传来“泼喇喇”鱼跃水面的响声。林带扬起无数条绿色臂膀,紧紧拥抱这片土地,太阳在头顶照着,这一切都焕发出催人向上的勃勃生机。
  人们惊喜、赞叹、折服。
  这项生态体系工程体现科学规划、工程化施工、专业化管理,实现了乔、灌、草、花、果、藤一齐上,融防护、经济、园艺、风景为一体,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于一身。
  12年来,在柯柯牙共展开20次大规模义务植树大会战,出动近60万人次,完成造林面积3.375万亩,其中经济林1.735万亩,防护林1.64万亩,挖排碱渠28.5公里,土方40余万立方米,筑路124.6公里,修渠250公里,建造水利设施1084座,开挖植树沟7.2万条,植树200余万株,形成一道长达25千米的绿色长廊。
  这道绿色长廊所显示出来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日俱增。
  1990年冬季1月份,阿克苏市区、温宿县城的平均气温比造林前平均气温前者提高2.9℃,后者提高3.6℃。夏季七月,阿克苏、温宿两地气温下降0.3℃。据气象部门统计,1990年前后,阿克苏、温宿两地,平均年降水量比80年代历年年平均降水量多6.1~18.0毫米。近年来防沙效益尤其显著,年平均沙暴日与1981~1986年的年平均值相比,减少6.5天,温宿减少4.2天。
  被人们喻为“绿色银行”的柯柯牙,自1989年开始,桃、红枣、葡萄进入挂果期,1991年各类果树全面挂果。1991年底柯柯牙林管站财务决算上缴产值5.5万元。1991~1995年,每年以100%左右速度递增,1995年底共产各类果品1302吨,产值265.46万元。1995年底8000亩防护用材林产值达1518.84万元。
  在这项宏伟工程建设中,阿克苏城区各族军民为建设家园造福子孙而焕发出来的自力更生、团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精神,被全社会誉为“柯柯牙精神”。它,不仅促进当地各项工作的发展,而且为子孙后代创造了永恒的精神财富,从而树起了一座人文精神的历史丰碑。
  随着不断前来考察、参观、学习、交流的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增多,增进了阿克苏与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柯柯牙绿化工程在全疆范围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995年10月,地区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委员会、地委宣传部决定将柯柯牙绿化工程推荐为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重点。
  十五
  柯柯牙绿化工程的建设成功,为人们树立起了绿色文明意识。进而,这股绿色冲击波波及了阿克苏全地区。
  绿色向着四面八方延伸。
  全地区的造林面积,已经由1985年前每年的8万亩上升到每年的12万亩以上,甚至达到15万亩。过去,阿克苏曾是春天一季植树,而今转变为春秋两季植树。1988年底,全地区八县一市已全部实现了农田林网化。八县一市在绿洲内部植树改善绿洲生态的同时,普遍开始在绿洲边缘植树,荒漠生态得以改善。
  目前,阿克苏全地区已经搞起80多项造林工程。温宿县6条大防护林带已完成近万亩;柯坪县柯玛工程总面积1200亩;乌什县阿合雅植树造林基地4800多亩郁郁葱葱;阿克苏市库克瓦什绿化区内面积已达5000亩,该市喀拉塔勒乡集资5.8万元,群众投劳3.5万个工天,营造了一条20千米长、120米宽的防护林带,面积达3600亩;库车石油基地和拜城宽幅林带已泛出青绿,塔里木延伸了由黄变绿的奇迹。
  1997年10月,中央电视台二套《经济半小时》栏目,以《绿色不毛之地》为题,连续报道了柯柯牙绿化生态体系工程建设的始末。
  绿色希望永恒。
  阿克苏精神永恒。
  十六
  1985年3月28日,邓小平同志会见日本二阶堂进时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是呵,改革的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使我们摆脱贫穷落后。
  改革的成功与否,小平同志提出:“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柯柯牙绿化工程的建设成功,是改革的东风萌发了我们的思想,是小平同志的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产物。
  1998年11月,已是两鬓苍苍的拓荒者之一——阿克苏地委原副秘书长、
  柯柯牙绿化工程常务副总指挥何俊英在带给我的一封信中写道:
  12年来的团结奋进、艰苦创业,改良了一方水土,造福于一方子民。
  站在新世纪的门槛前蓦然回首,这一群拓荒者,在体味他们平凡的人生时,增添了几分欣慰和自豪。仅此而已。
  读着这段话,一个一个饱经风霜、气宇沉雄的创业者们从我眼前闪过,我的胸间奔涌起长风破浪的豪情。在我们的前方,有一片苍茫的林海——那是柯柯牙,一轮嫣红的朝阳正从林海上空喷薄而出。
  新时期崛起的柯柯牙,祝福你,你绿在东风送暖时。
  附二:五任地委书记的柯柯牙情结
  颉富平:把柯柯牙建成阿克苏绿色屏障
  2000年9月8日,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在看完“柯柯牙绿化工程”后,下了这么一些评语。
  看到柯柯牙让我想起了左宗棠,左宗棠从陕西到新疆一路种下左公柳,造福西北,造福新疆,而今颉富平在阿克苏又大搞绿化,造福当地人民,真是古有左公柳,今有颉公杨。
  3月14日,记者电话采访了柯柯牙绿化工程的创始人、如今退休居住在乌鲁木齐市的颉富平。
  谈起柯柯牙,颉富平很激动电话那头,他的声音有些颤抖:“柯柯牙绿化工程是在阿克苏各族群众迫切改善风沙危害的强烈要求下孕育而生的,我只是顺应群众的要求而下决心做这件事的。”颉老给我们回忆起他当时筹划“柯柯牙绿化工程”的点点滴滴。
  1985年春,一支小型车队缓缓爬上了柯柯牙这块黄土地,车上鱼贯走出了刚从昌吉调任阿克苏地区任地委书记的颉富平等一行7人。
  7个人深一脚、浅一脚地走上一个黄沙高坡。拍拍半截裤腿上的浮土,颉富平问身边的地区林业处处长毕可显:“老毕,这里种树能活吗?”“只要有水就能活”。“碱这么重,浮土又深,怎么办?”“有办法,开沟引水,把碱压到沟两边,沟底盐碱自然会降低”。
  “那好,造林土质的问题就交给林业处老毕负责;引水排碱的问题就由河管处处长黎仲康解决。”颉富平当场将任务下达了。地区林业处和河管处两个单位经过一年的奋战,柯柯牙的原始地貌得到了改善,鸿沟填平了、引水渠挖好了,就等着平整土地、挖坑植树了。
  1986年春天,一场人与自然的持久战在柯柯牙荒漠拉开了序幕。颉富平带领首批志愿者来到柯柯牙,厚厚的浮土没过了膝盖。镐锹落下,尘土弥漫,一辆挖土机竟然陷进一条未知的小鸿沟的泥沙中,怎么也拖不上来。无奈之下,只好将挖土机丢弃埋在了沟壑中。
  就这样,第一批430亩林木在这块亘古荒原上扎下了根。柯柯牙绿化工程也就此启动。
  同年11月5日,柯柯牙绿化工程指挥部成立,地委副书记康克俭出任第一任总指挥。一期工程采取地区投入,全民上阵(地直、阿克苏市、农一师、驻阿部队、武警官兵),地区林业处和阿克苏河流域管理处共同管理的模式。
  “树栽下了,颉书记还是不放心,树栽下后每个星期他都要到柯柯牙一次,只要发现林子里有一只羊、一头牛,他都要给地区林业处领导打电话,叫他们立即到现场处理。”“只要出差回来,一下飞机颉书记就直奔柯柯牙。”年过七旬的何俊英和43岁的柯柯牙林管站站长依不拉音·玉素甫(当时是柯柯牙林管站技术员,在柯柯牙一干就是20年)回忆起当年激动地说。
  自1986年起,每年都有约3万人次在柯柯牙荒原上挥汗奋战,人们渴了就喝戈壁涝坝水,饿了就啃干馕硬馍。沉积了几千年的戈壁,有的地方在盐碱的作用下,地表结成了厚厚的一层壳,有的地方则板结的很严重,坚如磐石。大家用铁镐、锤子一点点往下砸,手磨出了血泡,汗水湿透了衣服,直到地上打出个洞..阿克苏人用战天斗地的愚公精神栽种着柯柯牙绿色的希望。
  康克俭:传递绿色接力棒
  从1986年到现在,从第一棵树到满目葱茏,阿克苏地区的领导换了几届,植树的人们也换了几代,然而柯柯牙的绿化却从未停止。
  1991年康克俭从农一师调到阿克苏地区担任地委书记,成为担任柯柯牙绿化工程指挥部总指挥的第二任地委书记。在他担任阿克苏地委书记的三年里,柯柯牙绿化工程二期工程启动并进展顺利。
  他率领各族干部群众在柯柯牙共进行7次大会战,出动人力20万人次,植树造林1.5万亩,创造了土壤盐碱含量超过普通土3倍的土地上林木成活率达87.3%的奇迹。二期工程采取了统一规划,部门投入,地直单位参加造林,部门自行管理的模式。
  熊辉银:绿化柯柯牙决不动摇
  自治区政协副主席熊辉银,曾经是柯柯牙绿化工程上马后接任的第三任阿克苏地委书记。当时,经过8年艰苦奋战的柯柯牙绿化工程,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不过,一些干部开始出现了松懈情绪。熊辉银立即召集地区各部门负责人在柯柯牙召开现场办公会议,明确指出:柯柯牙绿化工程目标决不能动摇,必须全面完成。而且,工程规划还要进一步扩大。
  在熊辉银的领导下,阿克苏城区干部群众在柯柯牙掀起了新一轮植树造林高潮,柯柯牙绿色长廊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侯长安:两个效益要统一
  前任地委书记侯长安从前三任书记手中接过了柯柯牙绿化工程接力棒,大胆提出了再树雄心、做大规划、上大规模,把柯柯牙绿化工程向南延伸,在塔克拉玛千大沙漠边缘形成一个200公里的绿色屏障,彻底征服这片亘古荒原。
  在侯长安在任的7年里,柯柯牙绿化三期工程启动并引进了新的管理机制:照原规划划定开发范围,制定优惠政策,鼓励非公有制专业户开发,地直单位通过义务植树来完成,经济林由开发专业户承包管理,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
  在他的亲自关心下,柯柯牙绿化工程陈列馆落成,成为全疆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朱昌杰:开展大会战
  2004年底,朱昌杰就任阿克苏地委书记,成为柯柯牙绿化工程开工以来的第五任地委书记。柯柯牙绿化工程也走过了20年的历程。
  “今年是柯柯牙绿化三期工程的最后一年,绿委办已经把方案报上来了,大家讨论一下。”朱昌杰在2月24日的地委委员扩大会议上向与会人员提出了议题。“就剩2000亩了,问题不大。”“可以考虑明年开始四期工程。”..与会成员开讨论起来。
  三期工程最后一年仅2000亩的方案最终被否决,面积增至5000亩。
  3月6日,朱昌杰考察了柯柯牙绿化三期工程的四个工区。
  在察看完工区后,朱昌杰认为:原定于3月21日开始的第28次大会战可以提前,不必再等了。3月12日清晨10点,第28次大会战誓师动员大会在阿克苏市世纪广场隆重举行。之后的10多天,76个单位近万人挥汗柯柯牙、播绿柯柯牙。尔后不久,绿委办又上报了柯柯牙绿化四期工程规划方案,朱昌杰迅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决定,由原定的5年内种植2万亩增至5万亩。

知识出处

柯柯牙绿化工程志(续志)

《柯柯牙绿化工程志(续志)》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志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记述柯柯牙绿化工程发展的历程。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力求全面、系统、客观真实地记述近10年来柯柯牙绿化工程。柯牙绿化工程是以工程方式推进林业建设的典范,是全疆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基地化、规范化的典范。柯柯牙绿化工程总规划面积20.5万亩,彻底改变了柯柯牙原始荒漠地貌,发挥了防风固沙、降低污染、调节气候、保护水土、涵养水源、美化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等显著作用。

阅读

相关地名

柯柯牙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