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葡萄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阿克苏地区果树主要病虫草害原色图谱》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1348
颗粒名称: 第七章 葡萄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
分类号: S43
页数: 8
页码: 73-80
摘要: 本章介绍了葡萄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包括了葡萄霜霉病、葡萄灰霉病、葡萄斑叶蝉、糖槭蚧、。
关键词: 阿克苏 植物 病虫害

内容

1.葡萄霜霉病
  病原 葡萄霜霉病是由鞭毛菌亚门、卵菌纲、霜霉目、单轴霉属 Plasmoparauiticola侵染所致。该菌为专性寄生菌,只危害葡萄。
  危害症状 叶片发病,最初为细小淡黄色水渍状斑点,以后逐渐扩大,在叶片正面出现黄色和褐色的不规则形病斑,边缘界限不明显,经常数个病斑合并成多角形大斑。病斑背面产生白色的霜状霉层,发病严重时,叶片焦枯卷缩而早期脱落。嫩梢、叶柄、果梗等发病,最初产生水渍状黄色病斑,以后变为黄褐至褐色,形状不规则。天气潮湿时,在叶片下表面密生白色霜状霉层;天气干旱时,病部组织干缩下陷,生长停滞,甚至扭曲或枯死。花及幼果受害,病斑初为浅绿色,后呈现深褐色,感病果粒变硬,并在果面形成霜状霉层,不久即萎缩脱落。
  发病规律 病菌以卵孢子在病叶和其它病残组织上越冬,第二年在卵孢子萌发产生孢子囊,再由孢子囊产生游动孢子,借风雨传到寄主叶片上,从叶片背面气孔侵入。菌丝体在寄主细胞间蔓延,以吸管伸入细胞吸取养分。只要条件适宜,在生长期中病菌能不断产生孢子囊进行重复侵染,生长后期在病部组织中产生卵孢子。该病的发生与降雨量有关,低温高湿、通风不良有利于病害的流行。果园地势低洼、栽植过密、棚架过低、管理粗放等都容易使园内通风透光不良,果园小气候湿度增加,从而加重病情。一般7、8月份开始发病, 9-10月为发病盛期。施肥不当,偏施或迟施氮肥,造成秋后枝叶繁茂,成熟延迟,也会使病情加重。另品种间抗病性有一定差异。
  危害寄主 只危害葡萄。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如选取巨峰等抗病品种栽培种植,可有效减轻病害发生。
  2.农业防治合理修剪,尽量剪去接近地面不必要的枝蔓,使植株通风透光良好,降低空气湿度,以减少病菌初侵染的机会。适时灌水,雨季注意排水。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以提高抗病力。
  3.化学防治 抓住病菌侵染的关键时期喷药防治,选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喷雾防治。每半个月喷一次,连续2-3次。
  2.葡萄灰霉病
  病原 葡萄灰霉病是由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葡萄孢 Botrytis cinereapers.ex.Fr侵染引起的。该病原菌是一种寄主非常广泛的兼性寄生真菌,它可寄生多种水果、蔬菜与花卉。因此该病菌的侵染源十分广泛。
  危害症状 在花梗和小果梗或穗轴上产生淡褐色、水浸状病斑,后病斑变褐色并软腐。空气于燥时,感病的花序、幼果逐渐失水、萎缩,后干枯脱落,造成大量的落花落果。新梢及幼叶感病,产生淡褐色病斑,后期空气潮湿时病斑上也可出现灰色霉层。果实上浆后感病,果面上出现褐色凹陷病斑,扩展后整个果实腐烂。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核、分生孢子及菌丝体随病残组织在上壤中越冬。菌核和分生孢子抗逆性很强,越冬以后,菌核即可萌发产生新的分生孢子,新老分生孢子通过气流传播到花序上,分生孢子很易萌发,通过伤口、自然孔口及幼嫩组织侵入寄主,实现初次侵染。侵染发病后,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进行再次和多次侵染。
  危害寄主 主要危害葡萄。
  防治方法
  1.清洁田园 细致修剪,剪净病枝蔓、病果穗及病卷须,清扫落叶,彻底清除于园(棚)外烧毁或深埋,消灭越冬菌核。春季发病后,及时摘除病花穗以减少再侵染菌源。
  2.加强田管 科学施肥、合理灌溉,防止枝梢徒长,保障果园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减少病害发生。
  3.化学防治 花前,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施 1-2次进行预防;从幼穗期至收获前3-4周,喷施50%异菌脲(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腐利(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采收前,喷施45%噻菌灵(特克多)悬浮剂300-500倍液,对葡萄灰霉病菌可进行有效灭杀。
  3.葡萄斑叶蝉
  学名 Erythroneuraapicalis Nawa
  分类地位同翅目 Homoptera叶蝉科 Cicadellidae
  形态特征 成虫体淡黄白色,头顶上有两个明显的圆形斑点,复眼黑色。前胸背板前缘有几个淡褐色小斑点,中央有暗色纵纹。小盾片前缘左右各有一大三角形黑纹。翅半透明,黄白色,有不规则的淡褐色斑纹。卵乳白色,长椭圆形,稍弯曲,长约0.6m。若虫初孵化时白色,老熟时黄白色,体长约2m,胸部两侧可见明显的翅芽。发生规律以成虫、若虫聚集在葡萄叶背面吸食汁液。严重时叶片苍白色甚至焦枯、脱落,影响果实成熟和花芽分化。除危害葡萄外还危害桃、苹果、梨等果树。以成虫在果园的落叶、杂草及土石块下越冬。翌春葡萄发芽前,越冬成虫出蛰,先在杂草、农田植物上活动取食,后到发芽早的桃、苹果、梨等果树上吸食汁液,葡萄展叶后又转移到葡萄上危害。从全年群体发生情况看,以5月下旬第一代若虫发生期比较集中,此后世代重叠,各虫态并存。10月下旬以后,成虫陆续进入越冬场所越冬。成虫多在叶背危害,数量多时也会在叶面活动,气温低时活动力不强,气温高时常在树冠周围飞跳。一般树冠郁闭、通风不良、杂草丛生的果园发生较重。
  危害寄主 危害葡萄、苹果、梨、桃、棉花等。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冬季清除果园落叶、枯草加以深埋或烧毁,杀灭越冬成虫。在葡萄生长期,及时清除杂草,合理修剪,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虫害发生。
  2.药剂防治 第一代若虫的集中发生期为防治关键时期。可用4. 5%高效氯菊酯乳油1000-1500倍液、20%叶散乳油1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30%乙酰甲胺磷乳油1500倍液喷雾防治。
  3.保护天敌 葡萄斑叶蝉天敌之一为卵寄生蜂,被寄生的卵粒呈黑色,6月底以前寄生率较低,7月以后增高,有时可达60%,尽量减少杀虫剂的使用,利用天敌进行控制。
  4.糖槭蚧
  学名 parthenolecaniumcorni Bouche
  分类地位 同翅目 Homoptera蜡蚧科 Coccidae
  形态特征雌成虫体长3.5m-6m扁椭圆形,黄褐色至褐色。体背中央有 5条纵向隆脊,体背边缘有放射状隆起线,雄成虫体长1.2m-1.5m,翅展3m-3.5m,红褐色。头红黑色,翅土黄色。腹部末端有2条很长的白色蜡丝。卵长0.2m-0.25m,长椭圆形、半透明,初产时乳白色,后变淡黄色,孵化前变粉红色,卵面覆有蜡质白粉。若虫初孵化时半透明、淡黄色,眼红褐色,触角、足发达,有尾毛 1对。若虫不久后变黄褐色。越冬幼虫赭褐色,体外有一层极薄的蜡层。雄蛹体长1.2m-1.7m,暗红色。
  发生规律 糖槭蚧又叫东方盔蚧,发生代数因寄主而异,在葡萄和刺槐上1年发生2代,其它寄主上1年发生1代。以2龄幼虫在枝干的裂缝处、翘皮下和1年生枝芽痕处越冬。越冬幼虫于3月中下旬开始活动,先爬到1-2年生枝条上寻找适宜场所固着危害,4月上旬虫体逐渐膨大,4月末雌成虫体背膨大并硬化形成伪介壳。雌虫于4月下旬至5月上旬开始产卵。一般为孤雌生殖,雄虫少见。5月9日进入产卵高峰期,每头雌虫可产卵1400粒至2700粒(平均每头雌虫产卵1281粒)。卵产于雌壳之下,卵期10天左右,5月22日卵孵化率达95%以上(卵孵化较整齐,1-2天内孵化完毕)。若虫孵化后爬至叶被、叶柄或嫩枝上危害。9月下旬-10月初转移到枝条上越冬。
  危害寄主 危害梨、葡萄、苹果、杏、桃、李、核桃、刺槐、榆树等果树及林木树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1)加强果园管理,增施有机肥,合理灌溉,促进生长,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虫害能力。
  (2)开春及4、9月份,刷刮越冬若虫及成虫,减少虫口基数;结合果树冬、夏季修剪,剪除集有若虫或成虫的枝梢,集中烧毁处理。
  2.化学防治 抓好若及成发生期防治,可用40%杀扑磷(速扑杀)1000-1500倍液、48%毒死蜱(乐斯本)乳油1000倍液或25%死净乳油8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知识出处

阿克苏地区果树主要病虫草害原色图谱

《阿克苏地区果树主要病虫草害原色图谱》

本书介绍了阿克苏地果业病虫草害发生实际及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选择了地区范围内林果业生产中主要、常见、多发的病虫草害种类,既有识别知识也有防治要点,侧重于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简单易懂便于掌握,旨在提高基层植保人员和广大果农技术水平,进一步增强病虫草害综合防控能力,促进和保障地区林果业健康持续发展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阿克苏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