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杏树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阿克苏地区果树主要病虫草害原色图谱》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1346
颗粒名称: 第五章 杏树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
分类号: S436.6
页数: 12
页码: 47-58
摘要: 本章介绍了杏树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包括了杏球坚蚧、桑盾蚧、杏仁蜂、黄刺蛾等。
关键词: 阿克苏 果树 病虫害防治

内容

1.杏球坚蚧
  学名 Didesmococcus Korean
  分类地位 同翅目Homptera蜡科 Coccidae
  形态特征雌成虫介壳半球形,长33.5m,初为黄褐色较柔软,后逐渐变
  硬呈赤褐色或紫褐色,有光泽和小刻点。腹面与枝干接合处有白色蜡粉。雄成虫体长1.5m,赤褐色,仅有一对翅,翅展约2.5m,翅透明,翅上有翅脉一条,分二叉。卵椭圆形,藏于母虫腹内,长约0.3m,粉红色。初孵化若虫体椭圆形,粉红色,背面有龟甲纹,腹部有两根细毛,活动力强。后期尾毛消失,变成浓褐色,固定在枝干上。
  发生规律 杏球坚蚧在我区一年发生一代,以2龄若虫在果树的主干、枝条上越冬,翌年随着果树体液流动而膨大,吸食树液危害,严重发生时整个枝条布满介壳、流油,严重影响果树生长和果实品质。据研究,该虫在我区3月中旬开始活动,3月13日部分虫体开始变紫红,背上长出白蜡丝,虫体开始膨大,到3月28日虫体明显膨大,部分虫体开始流胶,流胶率达3.4%4月12日流胶率已达70-80%4月16日达100%。4月12日雄成虫出现,雌雄成,虫开始交配产卵,产卵率达70%,每头雌虫平均产卵185粒(最高产卵331粒),4月24日产卵率达100%,单头雌虫平均产卵682.3粒(最高产卵达724粒);4月27日卵开始孵化,5月9日孵化率达48.9%5月22日孵化基本结束,若虫孵化后向果树枝叶转移固定进行危害,9月份转移至,枝条上越冬。
  孵化若虫向果树枝叶转移固定。
  危害寄主 危害杏、桃、苹果、李、香梨、核桃等。主要分布阿克苏、温宿、库车、新和、沙雅等县(市)。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加强田间管理,增施有机肥,合理灌溉,提高树体抗虫能力。
  2.人工防治春夏季,于球坚蚧膨大及膨大流胶期,可用硬毛刷或细铜(钢)丝刷,刷掉枝干上虫体。结合修剪,剪除被害严重的枝条,集中烧毁。
  3.药剂防治
  (1)越冬若虫防治3月底(果树开花前),全园均匀细致地喷施波美3-5度石硫合剂或45%晶体石硫合剂300倍液,减少若虫基数。
  (2)若虫及成虫防治 4月中旬-5月上中旬,用40%杀扑磷(速扑杀)1000-1500倍液、25%蚧死净乳油800倍液、48%毒死蜱(乐斯本)乳油1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2.桑盾蚧
  学名 Pseudaulacaspis pentagona
  分类地位 同翅目 Homoptera盾蚧科 Diaspididae
  形态特征 雌介壳灰白色,近圆形,上下扁平,长2.0m-2.5m,背面有螺旋状纹。壳点黄褐色,偏生于介壳一侧。雌虫长约1m,橙黄色,卵圆形,腹部分节明显。臀板较宽,臀叶 3对,第 1对较大,近三角形,硬化。雄介壳长约1m,灰白色,圆筒形,壳点橙黄色,位于前端。雄虫长0.6m-0.7m,橙黄色,有1对翅,尾端有针状交配器。卵长0.25m-0.3m,椭圆形,初产时浅粉红色,渐变淡黄褐色,孵化前变橙红色。1龄若虫扁平,椭圆形,橙色,体长0.3m有触角1对,足3对,腹末有尾毛2根;2龄若虫隐藏在 1龄若虫蜕的皮和分泌物,所形成的介壳下,眼、触角、足、和尾毛均退化。发生规律桑盾蚧在我区一年发生2代,以雌成虫在枝条上越冬。待桃、杏、桑等林果树木发芽后开始取食危害。据调查:桑盾蚧3月28日(杏树开始开花时)进入膨大期。3月31日出现雄虫蛹,4月3日雌虫体内形成卵粒(平均每头雌虫体内形成卵13.5粒),4月15口开始产卵,产卵率20%、平均单头雌虫产卵16.7粒(最高32粒),4月22口进入产卵盛期、产卵率84.62%,平均单头雌虫产卵 91.67粒。5月4日进入卵孵化盛期、孵化率达 44.18%,一代卵期10-15天,5月9日孵化结束。5月15大量若虫在枝条上活动,后固定在2-5年生枝上危害,一周后分泌出毛状白色蜡粉,然后形成介壳。2龄若虫老熟后进入前蛹期,再脱皮变蛹,蛹羽化变成成虫。7月上旬 1代成虫开始交配产卵,9月上中旬2代成虫发生,交配产卵以受精雌成虫在枝条上越冬。雌成虫及若虫固定在枝条上吸食树液,严重时二至三年生枝条全被虫体覆盖,使被害枝干枯死亡。
  为害寄主 寄主有杏、李、桃、桑、梨、核桃、葡萄等,其中核果类受害最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加强果园管理,增施有机肥,合理灌溉,促进生长,增强树势,提高树体的抗虫害能力。
  2.人工防治 结合果树冬春及夏季修剪,剪除集有若虫或成虫的枝梢,烧毁处理。开春及5、8月份刷刮若虫及成虫,减少虫口基数。
  3.化学防治 对成、若虫可用40%杀扑磷(速扑杀)1000-1500倍液、48%毒死蜱(乐斯本)乳油1000倍液、25%蚧死净乳油800倍液喷雾进行防治。
  3.杏仁蜂
  学名 Euryoma samsonovi
  分类地位 膜翅目 Hymenoptera 广肩小蜂科 Eurytomidae
  形态特征 雌成虫体长约6m,翅展10m。头部较大,黑色,复眼暗赤色。
  触角9节,第一节特长,第二节短小,均为橙黄色,其它各节为黑色。胸部和胸足的基节黑色,其它各节橙色。腹部桔红色,有光泽,产卵管深棕色,发自腹部腹面中前方,平时纳入纵裂的腹鞘内。雄虫较小,体长5m左右,触角3-9节上有环状排列的长毛,腹部为黑色,与雌成虫不同。卵很小,肉眼不易看到。幼虫乳白色,长6m-10m,体弯曲,两头尖而中部肥大,无足,头部有很发达的黄褐色上颚一对,其内缘有一很尖的小齿。蛹长5m-7m,腹部占蛹体的大部分,化蛹时为奶油色,之后显出红色复眼,雌蛹腹部桔红色,雄蛹腹部黑色。
  发生规律 杏仁蜂一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被害杏核内越冬。3月22日-4月23日化蛹,5月5日-5月14日羽化。成虫咬圆形羽化孔从杏核爬出,飞上树交配产卵。产卵时,产卵器刺入杏果内,卵产在果核与果仁之间,一个果产1粒卵。产卵孔稍凹陷,不明显,有时有杏胶流出,卵期约10天。孵化后幼虫在核内食杏仁,约半月后杏果开始干缩,大部分陆续脱落,6月份老熟后开始越夏、越冬。羽化迟早和越冬场所有关,地面越冬比在树上早5-10天。早期羽化者为害性大,后期羽化者因杏核已硬则不能产卵为害。杏品种中,硬核较晚的品种受害较重。
  危害寄主 杏树。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清除落杏、干杏。结合冬季果园耕翻,将杏核埋于15厘米深土层内,可防止成虫羽化出上。因有虫杏核相对较轻,在杏仁加工之前,用水洗法淘除被害杏核,并予以销毁。
  2.化学防治 成虫羽化期,可用2.5%溴菊酯(敌杀死)乳油2000-2500倍液、4.5%高效氯菊酯乳油1000-15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液喷雾进行防治。
  4 黄刺蛾
  学名 Cnidoccampa flavescens Walker
  分类地位 鳞翅目 Lepidoptera刺蛾科 Limacodidae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7m左右,翅展34m左右。头、胸体部黄色,腹部黄褐色。翅面有倒V字型色斜纹,另有两褐点。卵长径约1m,扁平,椭圆形,初黄绿色,后变黑褐色。幼虫体长约22m,头小、淡褐色。胸、腹部肥大,黄绿色。体被有个似哑铃形状的紫褐色花纹。蛹长12m,椭圆形,黄褐色。茧灰白色,质地坚硬,表面光滑,茧壳上有几道褐色长短不一的纵纹,形似雀蛋。
  发生规律 黄刺蛾在阿克苏地区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树体枝干上结茧越冬。翌年4月下旬至5月初化蛹,5月中下旬至6月初成虫羽化,6月中下旬产卵(散产),卵期约6天。6月底至7月初幼虫孵化,幼虫共7龄,初孵幼虫群栖为害,4龄后分散为害。幼虫危害时间为6月下旬至9月上中旬, 9月下旬至 10月初幼虫老熟并寻找适宜枝条结茧越冬,茧质地坚硬。黄刺蛾又名痒辣子、毒毛虫等,幼虫体上有毒毛易引起人的皮肤痛痒。初孵幼虫啃食叶片,使叶片呈白色透明网状。大龄幼虫分散为害,常把叶片吃成孔洞,影响果树正常生长。
  危害寄主 食性杂,危害核桃、桃、梨、苹果、杏、红枣等果树。
  防治方法:
  1.人工防治 人工剪除枝条上的越冬虫茧;摘除初孵幼虫的叶片,消灭虫源,减轻危害。
  2.诱杀成虫 用杀虫灯诱杀成虫。诱杀一对成虫,可减少几十粒卵,降低下代虫口密度。
  3.保护天敌 如螳螂、胡蜂、益鸟、步甲等,增益控害。
  4.药剂防治 幼虫发生初期为防治关键时期。使用2.5%溴菊酯(敌杀死)2000倍液、4.5%高效氰氰菊酯1000倍液、25%氰氟氰菊酯(功夫)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防治。
  5.多毛小蠹虫
  学名 Scolytus seulensis Murayana
  分类地位鞘翅目 Coleoptera小蠹科 Scolytidae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2.7m-4.5m,体黑色,鞘翅暗褐色有光泽。头短小,额面雄平凹,雌稍突起。触角锤状。体密布细刻点,鞘翅上有纵刻点列、较浅,沟间有稀疏竖立的黄色刚毛列。腹部末端腹面斜截形,第1节有小突起。雄虫第7背板无大刚毛。卵乳白色、圆形,长约1m。幼虫体长4m-5m乳白色、肥胖、略向腹面弯,无足。头较小黄褐色,口器色深。蛹长与成虫相似,初乳白后渐深,羽化前同成虫。
  发生规律 该虫在阿克苏地区1年2代,生活史极不整齐,世代重叠明显。9月下旬,以幼虫在子坑道内开始越冬。翌春幼虫继续取食危害,4月中旬开始化蛹。4月下旬出现越冬代成虫,5月下旬为羽化盛期。第一代成虫7月中旬出现,8月下旬为羽化盛期。一般卵期为8-10天,蛹期15天左右,但幼虫期2代之间差别很大,第一代历期60-70天,越冬代历期8个月左右。雌雄成虫在侵入孔内交尾,交尾后雌虫蛀入韧皮部,边蛀母坑道边产卵,单雌平均产卵量为 35粒。母坑道平均长5.28cm,宽2.57cm,子坑道3.34cm-6.14cm,老熟幼虫在子坑道末端化蛹。成虫出孔时间多在每日的10-18时, 14-16时最活跃,1次可飞翔8-10m。该虫的自然传播一般是以虫源为圆心向周围辐射扩散,主要侵害当年死树及衰弱濒死的枝和干。
  危害寄主 危害杏、李、桃、樱桃、梨、柳、榆等。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加强田间管理,增强树势,减少虫害的发生与危害。结合修剪,彻底剪除有虫枝和衰弱枝,集中烧毁处理,减少虫源。
  2.成虫诱杀 成虫出树前,田间放置半枯死或整枝剪掉的树枝,诱集成虫产卵,产卵后集中处理,有一定效果。
  3.化学防治 成虫出现期进行药剂防治,喷药重点部位是枝干。用4.5%高效氯氰菊酯、2.5%溴氰菊酯(敌杀死)等菊酯类农药1000-2000倍液喷雾,对成虫杀灭效果很好。
  6.杏蚜(桃粉蚜)
  学名 Hyalopterus amygdali Blanchard
  分类地位 同翅目 Homoptera蚜科 Aphididae
  形态特征 成虫有翅胎生雌蚜体长2m-2.1m,翅展6.6m左右,头胸部暗黄至黑色,腹部黄绿色,体被白蜡粉。无翅胎生雌蚜体长2.3m-2.5m,体绿色,被白蜡粉,复眼红褐色,腹管短小,黑色,尾片长大,黑色、圆锥形,有曲毛5-6根。卵椭圆员形,长0.6m,初黄绿后变黑色。若蚜体小、绿色,与无翅胎生雌蚜相似,被白粉。有翅若蚜胸部发达。
  发生规律 杏蚜一年发生 10代左右,生活周期类型属侨迁式,以卵在桃、杏等冬寄主的芽腋、裂缝及短枝叉处越冬,季萌芽时孵化,群集于嫩梢、叶背为害繁殖。 5-6月间繁最盛、危害最重,大量产生有翅胎生雌蚜,迁飞到夏寄主(禾木科等植物)上危害繁殖, 10-11月产生有翅蚜,返回越冬寄主上危害繁殖,产生有性蚜,交尾产卵进入越冬。
  危害寄主 危害杏、桃、李等。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消灭越冬卵,结合冬季修剪,除去有虫卵的枝条,减少第2年的虫源。
  2.生物防治 桃粉蚜天敌很多,利用瓢虫、草蛉、食蚜蝇等天敌进行控制。
  3.药剂防治 桃树发芽前可喷洒5%柴油乳剂、波美5度石硫合剂,可杀死越冬卵。花后,于虫害发生期,可用20%杀灭菊酯乳油3000倍液、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2.5%联苯菊(天王星)乳油3000-4000倍液等进行喷雾防治。山于桃粉蚜体表有蜡粉层,所用药剂中应加适量中性皂粉以增强药液粘着力。

知识出处

阿克苏地区果树主要病虫草害原色图谱

《阿克苏地区果树主要病虫草害原色图谱》

本书介绍了阿克苏地果业病虫草害发生实际及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选择了地区范围内林果业生产中主要、常见、多发的病虫草害种类,既有识别知识也有防治要点,侧重于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简单易懂便于掌握,旨在提高基层植保人员和广大果农技术水平,进一步增强病虫草害综合防控能力,促进和保障地区林果业健康持续发展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阿克苏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