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龟兹服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1330
颗粒名称: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龟兹服饰
分类号: K892.23
页数: 3
页码: 413-415
摘要: 本文记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龟兹服饰,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龟兹商业繁荣,经济发达,佛教隆盛,文化灿烂,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的时期。由是衣着和饰品已突破单纯御寒蔽体的基本功能,具有多重功用,因而王公、贵族、僧侣、人民的衣着和饰物更加多彩多姿,并且随着社会地位、宗教信仰的不同,对服饰美的追求各异其趣,于是龟兹服饰更成为表现美感的艺术品,充分显示了古龟兹人在物质文化生活方面的创造才能。
关键词: 龟兹 服饰 汉代

内容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龟兹商业繁荣,经济发达,佛教隆盛,文化灿烂,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的时期。由是衣着和饰品已突破单纯御寒蔽体的基本功能,具有多重功用,因而王公、贵族、僧侣、人民的衣着和饰物更加多彩多姿,并且随着社会地位、宗教信仰的不同,对服饰美的追求各异其趣,于是龟兹服饰更成为表现美感的艺术品,充分显示了古龟兹人在物质文化生活方面的创造才能。
  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龟兹王和人民的服饰,《晋书·四夷传》称:“龟兹国..男女皆剪发垂项。”《魏书·西域传》则说:龟兹国“其王头系彩带,垂之于后,坐金师子床”。在当时的伊朗也有剪发的记载,但与龟兹习俗不同,据《北史·西域传》载:波斯国“其王姓波氏名斯,坐金羊床,戴金花冠,衣锦袍,织成帔,饰以真珠宝物。其俗:丈夫剪发,戴白皮帽,贯头衫,两箱近下开之,亦有巾帔,缘以织成;妇女服大衫,披其帔,其发前为髻,后披之,饰以金银花,仍贯五色珠,络之于膊”。
  在新、旧《唐书》中所列龟兹和波斯的习俗与此大致相同,如《新唐书·西域传》龟兹国称:“俗断发齐项,惟君不剪发……王以锦冒顶,锦袍、宝带。”波斯国条则说:
  “俗徒跣,丈夫祝发,衣不剖襟,青白为巾帔,缘锦。妇辫发著后。”
  根据这些史书记载,有的人竟断定“男女剪发之风是伊朗民族的习俗”①。朱英荣先生更进一步说:“龟兹石窟壁画中‘剪发垂项’的龟兹形象来源于伊朗文化传统。”②并且他特别指出是根据《新唐书》、《旧唐书》等记载得出的结论,可是这种说法与史实全不相符。根据我国上述史籍有关龟兹和波斯的习俗记载,两者显然不相同。波斯的妇女并无断发的记载,只有“发前为髻”、“辫发著后”的实录。波斯男子虽有剪发之说,却并无龟兹人那样“断发齐项”之说,另外波斯男子衣不开襟,而龟兹服饰均翻领开襟。在龟兹石窟壁画中所反映的龟兹男女断发齐项,王不剪发的画面甚多。如克孜尔石窟69窟的一幅龟兹王礼佛图(有的人不认为是龟兹王,至少也是龟兹供养人)。由一个比丘前引,龟兹王体形饱满,衣衫整饰,头扎锦带,身着褶襟、翻领、窄袖长袍,腰束宝带,脚蹬长靴,与跟随其后衣襦着大裤的王后服饰,相互映衬,华美动人。这是对当时龟兹王公贵族衣饰的真实写照,与史实记载吻合。另在克孜尔石窟80窟(南北朝—隋)和114窟(两晋)内则绘有剪发齐项,口鼻较集中的龟兹人形象。而在克孜尔尕哈石窟30窟内所绘七躯龟兹供养人像都是身着翻领、褶襟、窄袖长袍,束腰,有的身佩匕首,有的腰挂长剑,有的手执花绳,有的手执长茎花,毕恭毕敬地礼佛听法。
  在龟兹石窟壁画中,于释迦牟尼涅槃,画有不少“分舍利图”的宏伟场面,如克孜尔石窟14窟(两晋)东西两甬道北端绘有穿着龟兹战士盔甲的八国骑士“分舍利图”实况,反映了龟兹战士威武雄壮的精神面貌。在克孜尔尕哈石窟11、30窟(南北朝—隋)甬道两壁所绘几身穿武士服的形象,他们都断发,佩剑,身穿褶襟、翻领、窄袖长袍,衣襟用不同颜色的锦缎镶边,腰系环珠状连缀成的腰带,脚着长靴,这显然是龟兹服式。所以阎文儒教授肯定地指出:“11、30号两个窟甬道中所画断发、披甲、佩剑、脚着长勒靴的武士供养人像,可以从中认识到龟兹国一般的武职官吏的服饰。14窟(克孜尔石窟——引者)东西两甬道北端持矛及旗帜的八国骑士分舍利图,又反映了龟兹国战士的精神面貌。”③本来这些石窟中所反映的龟兹服饰的形象资料与史实记载完全相符,可是朱英荣先生却说:“在龟兹石窟壁画中,有些人物形象明显的是伊朗式的,它首先反映在服饰上。”如在克孜尔石窟壁画中有数量众多的分舍利图,“那些士兵穿戴着萨珊式的盔甲,是道地的伊朗武士的打扮”①。这是历史的谎话,古往今来,任何国家或民族都有自己的战士服饰,这是代表国家或民族的尊严,决不会在龟兹的土地上,让龟兹武士都穿伊朗武士装,这是对龟兹人的偏见。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叙述了龟兹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成就及龟兹王室世系和其在维护统一方面做出的贡献,阐述了龟兹地区的历史。形成于中国历史上两汉时期的丝绸之路,是一条“古代和中世纪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经印度、中亚、西亚连接北非和欧洲,以丝绸贸易为主要媒介的文化交流之路”①。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为我们揭示出东西方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描绘出栩栩如生的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画卷。纵观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明,它不仅凝结了中国人民的勤劳、勇敢和智慧,而且汲取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优秀的精神文化成果。可以说,“没有丝绸之路,就没有高度发展的丰富多彩的古代中华文明。

阅读

相关地名

龟兹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