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舍利弗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1322
颗粒名称: 四、《舍利弗传》
分类号: J82
页数: 1
页码: 406
摘要: 本文记述了龟兹《舍利弗传》,佛教于公元前已传入龟兹,公元后仍有一千多年盛行佛教,所以龟兹流行的不少戏剧与佛教有关
关键词: 龟兹 戏剧 艺术

内容

佛教于公元前已传入龟兹,公元后仍有一千多年盛行佛教,所以龟兹流行的不少戏剧与佛教有关。在大月氏国第三代国王迦腻色迦统治时,是佛教最为隆盛的时期,古印度佛教诗人、剧作家、大乘佛教著名论师马鸣就在克什米尔一带为沙门外道说法和著书立说,他的《佛所行赞》和《大乘庄严论经》曾经过西域流播中国中原,他所创作的九幕梵剧《舍利弗传》则于20世纪初出土于新疆吐鲁番地区,为德国考察队所带走,在《舍利弗传》的卷末说明本剧作者是“金眼子马鸣”。许地山先生的考证指出:“这剧底诗句有些是从马鸣自己底《佛所行赞》取出来底。剧中所表底是目犍连与舍利弗皈佛底事迹。”①这个《舍利弗传》剧既然出土于吐鲁番盆地,无疑这个大乘佛教剧也曾流行于我国西域的龟兹、疏勒等地。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日本大谷光瑞探险队曾从库车县昭怙厘大寺废址中带走了舍利盒,在那舍利盒盖上有不少形象很像《降魔变文》中舍利弗登途降魔时的情景:“神王把棒,金刚执杵,简择骁雄,排比队伍。然后吹法螺,击法鼓,弄刀枪,振威怒,动以雷奔,行如云布。”②这与近年在库车县出土的木质面具或一些软材料所见舞戏者都身穿甲胄,腰带挂刀的服饰相似,这种龟兹武士服就是这类戏剧在龟兹流行的遗物。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叙述了龟兹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成就及龟兹王室世系和其在维护统一方面做出的贡献,阐述了龟兹地区的历史。形成于中国历史上两汉时期的丝绸之路,是一条“古代和中世纪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经印度、中亚、西亚连接北非和欧洲,以丝绸贸易为主要媒介的文化交流之路”①。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为我们揭示出东西方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描绘出栩栩如生的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画卷。纵观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明,它不仅凝结了中国人民的勤劳、勇敢和智慧,而且汲取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优秀的精神文化成果。可以说,“没有丝绸之路,就没有高度发展的丰富多彩的古代中华文明。

阅读

相关地名

龟兹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