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植物花卉画的特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1306
颗粒名称: 二、植物花卉画的特色
分类号: J218.6
页数: 3
页码: 358-360
摘要: 本文记述了龟兹石窟植物花卉画的特色。
关键词: 植物 花卉画 特色

内容

由于释迦牟尼苦修成佛及涅槃等过程都与山下林木结下不解之缘,如释迦当太子时曾在阎浮树下静坐思索人生真谛,佛成道时曾在菩提树下说法,因而菩提树成为最大的圣树,又称:“觉树”、“道树”,因“菩提”一词是梵文Budhi的音译,意即“觉”、“智”、“道”,这种树实即荜苯罗树,系常绿乔木,茎干黄白,叶卵形。当佛降生及涅槃时都在娑罗树旁,此树又名摩诃婆罗树,是一种高大乔木,叶尖而长卵形。而在菩萨出行时,又发出香气的棱迦贝树,又称香果树。因而阎浮树、菩提树、娑罗树、棱迦贝树被称为四大圣树,其他还有圣干树、羌喃树等,这些都是产生于印度的热带植物,龟兹地区并不生长,龟兹画工只闻其名,难知其真实形状,因而龟兹壁画中的树木花卉只可能根据龟兹地区的山林原野间存在的实物图绘。
  龟兹壁画是以各种不同山形组成的菱形格成为最突出的独创艺术特色,而山与树是分不开的。基本上说有山必有树,尽管在龟兹一些前山的丘陵中没有树,但一到中、高山区总是树、花、草并茂,并伴之以流水或水池。如克孜尔石窟77窟的左右甬道中有一棵长在水池中的树,从树的主干分出的支干上,但见结着六个葵花似的鲜花,未见树上有绿叶。还有一棵树画成尖塔状。在龟兹石窟中常是“先画一层山,夹画一层树,然后又画一层山。如此反复,使山上有树,树后有山”①。这样不仅打破了单调的重复,造成了一种意境深远的效果,特别在艺术表现上并不喧宾夺主,始终是佛的配角,做到“藏中露”,即处处隐藏,却又是处处显露,给人以一种回味无穷的美的享受。
  为了适应千变万化的山形,也就产生了各种不同形式的树形。如有的画成掌形树,树形像一只手掌,树丛中画出各种鲜花。如库木吐拉石窟43窟窟顶,克孜尔石窟224窟窟顶都有。有的画成箭形树,好像一支直指天空的利箭,如克孜尔尕哈石窟23窟窟顶就有〓形。有的画成一只手指样的指树形。如克孜尔石窟171窟窟顶的指形树。有的画成一大团状的团形树,树丛中画出各色鲜艳的花朵,如克孜尔石窟171号窟窟顶,克孜尔尕哈23窟后室后壁的团形树。有的在树主干上画一个一个球形物,中间又画出花叶,如克孜尔石窟224窟窟顶菱形格的每个菱形山峰中都画一棵这样的球形树。有的树形画成一棵刚出土的芽形,如库木吐拉石窟58窟窟顶菱形格内画着这样的芽形树,在树丛间画出飞禽走兽。有的则画出了树的主干、支干,并在支干上画出许多树叶。已经接近现代绘画中的树形,在托乎拉克埃肯石窟3窟窟顶上就有这种高高的刷脉楼叶形树。
  总之,龟兹石窟壁画中树的绘画特点是“伸臂布指”。往往亦树亦花,画的虽是树,却又像一朵艳丽的花,所以有些人称之为“花树”。这些树木在壁画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装饰作用。具体地说,可归纳为三种:“一是作为一座山头的装饰;二是作为一铺壁画的装饰;三是有作壁画边角的填空与补气。”②因而画工画树,都像成衣师“量体裁衣”一样,其形式色彩都要与所画山相配。据有人初步统计指出,单克孜尔石窟壁画中树木的不同形式就有三十多种,“可以归纳为,有的似柏,有的似柳,有的似银杏,有的似丁香,有的似枣,也有似紫藤。至于似花的树,那些花形,有如菊,有如月季,有如芍药,有如荷花,也有如绣球..还有不少无法叫出名堂”。①
  美化环境一般都以各色各样的花卉来点缀,因而龟兹石窟壁画中图绘花卉也同时成为龟兹画工提高壁画审美意境的重要创作。在壁画中各种各样的花卉难尽其状,其中最多的莫过于莲花。莲花又称荷花,佛经称其为“法华”,属睡莲科,为多年生草本,夏月抽茎开花,以并蒂者为贵,花美且大,香气袭人,雌蕊一枚,结为莲蓬,因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洁身自处,为历代文人所歌颂。宋朝周敦颐《爱莲说》赞称:“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杨万里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更赞美说:“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正因为荷花在人们心目中有如此崇高地位,由于佛教使人超凡脱俗,摆脱世间污浊,所以佛徒常以莲花为喻,用以象征纯洁高雅。特别重要的还在于虔诚的佛徒心中,视佛即莲,莲即佛。
  因为从佛降生之日起就与莲密不可分。当乔达摩太子从右胁降生,行走七步,就步步生莲。《观佛三昧海经》卷9《观像品第九》中说:“见十方界满中行像,虚空及地,见一一像从座而起,一一像起时,五百亿宝花,一一花中,有无数光,一一光中,无数化佛..诸像脐中,久生莲花,见莲花中涌现出无数百千化佛,一一化佛,照行者身。”所以龟兹壁画中常把佛成道后转法轮时所坐的座位称为“莲花座”。其姿势称为“莲花坐势”。菩萨造形也是头戴镂金莲花的宝冠,右手持莲花,双目下垂凝视着手中的莲花,也有的菩萨头戴花冠,身披璎珞,足踏莲花,意态安详娴雅。在龟兹石窟中绘着大量莲花图案,映衬着佛国的宁静、闲适、美丽,为佛教宣传增加了极大魅力。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叙述了龟兹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成就及龟兹王室世系和其在维护统一方面做出的贡献,阐述了龟兹地区的历史。形成于中国历史上两汉时期的丝绸之路,是一条“古代和中世纪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经印度、中亚、西亚连接北非和欧洲,以丝绸贸易为主要媒介的文化交流之路”①。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为我们揭示出东西方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描绘出栩栩如生的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画卷。纵观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明,它不仅凝结了中国人民的勤劳、勇敢和智慧,而且汲取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优秀的精神文化成果。可以说,“没有丝绸之路,就没有高度发展的丰富多彩的古代中华文明。

阅读

相关地名

龟兹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