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供养人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1291
颗粒名称: 三、供养人像
分类号: J218.6
页数: 3
页码: 320-322
摘要: 本文记述了供养人像,这里所说的供养人是专指出资修建石窟、寺院、弘扬佛法的人,龟兹石窟壁画中的供养人,特别是画在甬道壁上的供养人,都很高大,几乎与成年人相等,一般都在1.5米以上,当然有些供养人高度也仅50厘米左右。在这些供养人中大多数站着,也有少数跪着,如克孜尔石窟192窟,左甬道左壁画着几个屈膝跪在地上的龟兹供养人,都身着翻领、褶襟、窄袖长袍,腰束衣带,双手持一支长茎花。
关键词: 供养人像 壁画 龟兹

内容

这里所说的供养人是专指出资修建石窟、寺院、弘扬佛法的人,《佛说造立形象福报经》中说,佛至拘罗瞿国,“时国王名优填,年始十四,闻佛当来,王即敕傍臣左右皆悉严驾。王行迎佛,遥见世尊,心中踊跃..佛告王曰:若有作佛形象,所得福佑,我今悉当为汝说之。王言诺受恩。佛言天下人民能作佛形象者,其后世世所生之处,眼目净洁,面貌端正,身体手足常好柔软..后世常生势尊贵家,受其气力,与世绝异,在所生处,不堕贫家。作佛形象,其福如是..作佛形象,死后不复入于地狱畜饿鬼诸恶道中”。这里借佛的口说出了造立佛像可以得到各种荣华富贵,有谁能不为之向往呢?《法苑珠林》卷41更简单明白地说:“自作供养者,得大果报。自作、他作供养者,得最大大果报。”修造佛像能得到如此大的果报,所以佛徒们竞相前往奉佛,时时供养,以表功德不绝,还把自己的画像绘在佛像左右或下边,手捧香花或香炉,恭立或跪拜,有的还榜书姓名,作为流芳于世的供养人。
  龟兹是塔里木盆地北道丝绸商业通道的重要商埠,大量信奉佛教的王公、大臣、贵族、商贾赚取高额利润,积累大量财富后,为了给来生获得福地,就纷纷出资,凿窟盖寺,绘制佛像,然后把自己及其家属的形象画在石窟内,以是龟兹石窟内出现众多的龟兹供养人像。
  在克孜尔石窟205窟中发现有唐代龟兹苏伐勃〓之前一位国王托提卡王后司瓦普拉普哈的龟兹文题字,以及王和夫人作为供养人的画像。由此可知这个窟很可能是托提卡王出资修造,所以把他自己及王后的像画在石窟壁上。克孜尔石窟104窟左甬道左壁和右甬道右壁都画有身着翻领、褶襟、窄袖长袍,腰束衣带,并披发垂项的龟兹供养人像,有的手持莲花,有的手抚一只盛满食物的碗,这与《旧唐书·西域传》龟兹国所说:“男妇皆剪发,垂与项齐”相同。阎文儒教授指出在克孜尔尕哈石窟11、30两窟“甬道中所画断发,披甲佩剑,脚着长靴的武士供养人像,可以从中认识到龟兹国一般的武职官吏的服饰”。①在克孜尔石窟新1窟左甬道左壁残留的龟兹供养人像装束,脸形与104窟龟兹供养人像大致相同,其不同处在于头发用锦巾包扎,颈后飘出头巾,腰间左右各挂一宝剑和匕首,他一手按剑,一手托一盏点燃的灯。这又与《晋书》、《唐书》所记龟兹“王头系彩带,垂之于后”,“唯王不剪发”,“王以锦冒顶、锦袍、宝带”记载相一致,显然是一个龟兹王。
  龟兹石窟壁画中的供养人,特别是画在甬道壁上的供养人,都很高大,几乎与成年人相等,一般都在1.5米以上,当然有些供养人高度也仅50厘米左右。在这些供养人中大多数站着,也有少数跪着,如克孜尔石窟192窟,左甬道左壁画着几个屈膝跪在地上的龟兹供养人,都身着翻领、褶襟、窄袖长袍,腰束衣带,双手持一支长茎花。
  在龟兹石窟中除龟兹供养人外,也还有少数汉族供养人和龟兹回鹘供养人。唐代统治龟兹后,有不少汉族士兵、商贾和屯田军来到龟兹,并开凿了少数石窟。如库木吐拉石窟14窟正壁画的弥勒变,右壁画的法华经变;16窟右壁画的西方净土变,左壁画的东方药师变等题材与敦煌莫高窟唐窟壁画相似;以及所存大量汉人题记等,都可证明这些石窟是由汉人或汉僧开凿,只是还未发现汉族供养人罢了。
  另外在库木吐拉石窟中还发现两个由回人开凿的石窟,如在79窟窟中坛基前壁画回鹘僧俗供养人六个大人,一个小孩,在其头旁或右方都有题记,或汉文、龟兹文并列,而在79窟洞窟前壁中部方格千佛以下画有西向下跪的回鹘供养人五身,西起第一人为供养童子,穿回鹘装,束冠,头反顾,双手合十。第二身男身,络腮长髯,束冠,辫发垂后,穿回鹘长袍,佩〓〓带,挂玉环,双手屈曲于胸前,有汉文榜题:“……日□□何……”字样,可能是窟主。第三身,女性,头上红绢囊髻,穿回鹘弧月形翻领的窄袖长袍,双手合十,捧莲花一枝,榜题汉文和回鹘文“颉里思力公主”。第四身,男性,面貌、装束均同第二身,唯双手持莲,右上方有汉文、回鹘文并列的榜题。第五身,女性,汉装,穿双领下垂长衣,发髻抱鬓,上插木梳,双手持莲,右上方榜题汉文、回鹘文称:“新妇颉里公主。”还在这排回鹘供养人与上排千佛之间有一排龟兹文题记。可见这个窟的榜题是汉、回鹘、龟兹三种文字并列,清楚地标明了文化的交流融合情况。同时在上述第五身女性供养人所着汉装及其榜题“新妇颉里公主”字样看,显然这个女子原系汉族,而嫁给了回鹘贵族,故称其为“新妇”,显示了民族之间的互相融合,在多民族地区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在龟兹石窟中除龟兹供养人、汉族供养人、回鹘供养人外,于库木吐拉石窟15窟中还有吐蕃供养人像。如果仔细查索,还可能找到突厥供养人。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叙述了龟兹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成就及龟兹王室世系和其在维护统一方面做出的贡献,阐述了龟兹地区的历史。形成于中国历史上两汉时期的丝绸之路,是一条“古代和中世纪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经印度、中亚、西亚连接北非和欧洲,以丝绸贸易为主要媒介的文化交流之路”①。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为我们揭示出东西方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描绘出栩栩如生的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画卷。纵观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明,它不仅凝结了中国人民的勤劳、勇敢和智慧,而且汲取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优秀的精神文化成果。可以说,“没有丝绸之路,就没有高度发展的丰富多彩的古代中华文明。

阅读

相关地名

龟兹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