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供养故事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1287
颗粒名称: 四、供养故事画
分类号: K879.41
页数: 3
页码: 305-309
摘要: 本文记述了龟兹供养故事画,“供养”是佛教徒进行宗教活动至为重要的一种形式,在佛典中不遗余力地宣传“供养”。在龟兹石窟壁画中存在两种身份的供养人,一种分布在因缘故事、佛传故事画中,以香花、明灯、饮食等资养三宝(指佛、法、僧),称为供养。这种供养还分财供养、法供养两大类。以香花、饮食等供养的称财供养;修行、利益众生的供养称法供养。以这两类供养的,统称为供养人。另一种是出资修建石窟、寺庙、弘扬佛法的供养人。这里在供养故事画中所说的是指前一种供养人画。
关键词: 故事画 佛传 因缘

内容

“供养”是佛教徒进行宗教活动至为重要的一种形式,在佛典中不遗余力地宣传“供养”。如果没有众人的供养,就无法养活一大群不劳而获的众多僧尼,从而佛教就无法存留,所以首先解决僧徒的衣食是头等大事。《妙法莲华经·法师品》中说:“是人,一切世间,所应赡养,应以如来供养。而供养之,当知此人是大菩萨,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里特别强调,只有善事供养佛门,才能成菩萨。把供养放到能否成道的关键位置上,就表述了能否得到多方供养,是佛教兴衰成败的大事。
  在龟兹石窟壁画中存在两种身份的供养人,一种分布在因缘故事、佛传故事画中,以香花、明灯、饮食等资养三宝(指佛、法、僧),称为供养。这种供养还分财供养、法供养两大类。以香花、饮食等供养的称财供养;修行、利益众生的供养称法供养。以这两类供养的,统称为供养人。另一种是出资修建石窟、寺庙、弘扬佛法的供养人。这里在供养故事画中所说的是指前一种供养人画。
  佛教经典上讲述了许多由于供养佛及众僧而得福报,不供养佛及众僧而得恶报的故事。这些故事被称为“供养故事”,供养故事实际就是因缘故事,只因供养故事在因缘故事中特别强调供养、布施方面的事,所以别列一类进行叙述。
  龟兹石窟壁画中的供养故事还可概括为人物供养和动物供养故事两类,谨分别简述于下:
  属于人物供养方面的故事有如库木吐拉石窟50窟壁画上有一“金天缘”供养故事,《贤愚因缘经》中说:“舍卫国有一长者,财宝无数,生有一子,身体金色,名曰金天。其生之日,家中自然出一井水,须衣出衣,须食出食,金银财宝无算。其子年大,为之求妇。阎波国有一女,生时身体金色,美丽艳绝,匹为婚姻。婚后,夫妻同求出家,悉成罗汉。”然后指出这是由于过去有一对贫穷夫妻诚心向毗婆尸佛及众僧布施饮、洗水,死后就转生为此金天夫妇。因而在壁画中,图绘一佛坐于莲座上,袒右臂,结跏趺坐,面向供养人;佛的身旁跪着一个身穿龟兹服装的人,面向佛,双手捧着一只瓶,正在向佛作供养。
  又如在克孜尔石窟38窟窟顶有一幅《乾闼婆作乐赞佛缘》供养故事画,主题思想是乐舞供养。此故事于《撰集百缘经》中指出:在印度舍卫国南城有一乾闼婆王名善爱,长于弹琴,并善歌舞,认为没有人能和他相比,所以骄傲自大,“佛知其意,寻自变身,化作乾闼婆王,将天乐神般遮尸弃,其数七千,各个执琉璃之琴,侍卫左右。善爱便自取一弦之琴而弹鼓之,能出于七种音,声声有三十解,弹鼓合节,甚可听闻,能令众人欢娱舞戏,昏迷放逸,不能自持。尔时如来复取般遮尸弃琉璃之琴,弹鼓一弦,能令出于数千万种,其声婉妙,清澈可爱,闻者舞笑,欢娱爱乐,喜不自胜。时善爱闻是声已,叹未曾有,自鄙惭愧,即设诸肴膳,供养佛僧”。据此情节,在这幅故事画面上有一佛坐于方座上,头上有团形花树作宝盖,脸向左侧。在佛左边有一正在舞蹈的人向佛作供养。
  在克孜尔石窟171窟窟顶有一幅《法护王请佛洗浴缘》的供养故事,其主要情节,据《撰集百缘经》说:“波罗奈国有佛出世,号旃檀香,将诸比丘诣法护王。此国值天亢旱,苗稼不收。王闻如来,将诸群臣奉迎世尊,受我三月四事供养。佛即然可。于其城内复浴池,洗澡佛僧,发大誓愿。持此功德,愿帝释天降大甘雨遍润阎浮提,润益苗稼,给济众生。发是愿已,天寻降雨,莫不蒙赖。即造八万四千金瓶,盛佛浴水,赐阎浮提八万四千诸城,各与一瓶。敕令造塔而供养之。”据此情节,在画面上有一佛坐于方座上,袒右臂,头上以团形花树作宝盖。佛的右旁跪着个捧着一座塔的人作供养。
  另外还有一类动物供养故事画,比人物供养故事画少得多。如在克孜尔石窟38窟窟顶有一幅《师质子摩头罗一瑟质缘》供养故事画;托乎拉克埃肯石窟2号窟左右甬道内也有类似供养故事画,其主要情节据《贤愚因缘经》指出:有一次佛与众弟子在途中休息,弟子们都去水池中洗钵,适有一只猕猴来借钵。佛的大弟子阿难就把一钵借给它。猕猴借到钵后,进入森林,采了一钵蜂蜜,献给佛作供养。佛告诫说,蜜里有虫子,猕猴即把虫子挑出。佛又说,蜜太稠应加些水,猕猴即在蜜里加上清水,把蜜调稀,送给佛和众弟子共饮。猕猴看到佛和众僧共饮,接受了它的供养,雀跃欢腾,堕入大坑中,立即死了。后转生投胎到富翁师质家,成为他的儿子,取名摩头罗瑟质。所以在龟兹壁画上绘有一佛,神态庄重、安逸,盘腿式坐,身着通肩式袈裟。佛身旁猕猴,正以一腿跪,一腿蹲,双手捧着一只钵,向佛作供养。
  除上述的一些供养故事外,在龟兹石窟中的供养还有很多。例如克孜尔石窟8窟窟顶上有《熊作供养》;38窟窟顶有《布帛供养》、《彩伞供养》、《灯明供养》、《宝盖供养》、《瓜瓤供养》等;101窟窟顶有《杂耍供养》、《容器供养》、《大雁供养》等;179窟窟顶有《蛇作供养》、《牛作供养》、《虎作供养》、《象作供养》等;224窟窟顶有《鹦鹉供养》、《彩带供养》、《清洁供养》、《玉镯供养》、《纸卷供养》等。
  自大乘佛教产生以后,更在佛教教义中突出了供养、布施内容。《示所犯者瑜伽法镜经》中说:“成佛皆因旷劫行檀布施,救济贫穷困厄众生,十方诸佛亦从布施而得成佛。”竟把布施说成为成佛的关键,换句话说,如果不布施就不能成佛。这就是说假借佛的名义进行强迫命令了。在大乘经典《决罪福经》中更进一步说:“大福者皆用货财,乃得成耳。夫布施者,今现在世有十倍报,后世受时有亿倍报,不可计数。我常但万倍报者,略少说耳。恐人不信,少说。”这些大乘教徒真正的目的是要诱骗善良的人民把各种财物自动送到他们囊中,供其安享清福,如果不巧设计谋,有哪一个傻瓜会把财宝送去。因而在大乘佛徒所到之处,供养故事画就越来越多,作为他们敲诈勒索的广告牌。如在库木吐拉石窟50窟的中心柱形支提窟内从窟门上壁到左右壁,拱形窟顶、左右甬道、后室左右壁,全部绘成供养故事画。在供养故事画中的佛,都坐于莲座上,作出各种不同手势,在佛的身旁,有各种不同的人作各种不同的供养。供养的物品有米饭、面饼、水果、衣服、帽子、珍宝、壶罐、鲜花等,种类繁多。这些供养故事画所以在库木吐拉石窟独多,就因汉传大乘佛教于唐代深刻影响了库木吐拉石窟,并有专建的汉寺、汉窟。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叙述了龟兹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成就及龟兹王室世系和其在维护统一方面做出的贡献,阐述了龟兹地区的历史。形成于中国历史上两汉时期的丝绸之路,是一条“古代和中世纪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经印度、中亚、西亚连接北非和欧洲,以丝绸贸易为主要媒介的文化交流之路”①。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为我们揭示出东西方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描绘出栩栩如生的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画卷。纵观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明,它不仅凝结了中国人民的勤劳、勇敢和智慧,而且汲取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优秀的精神文化成果。可以说,“没有丝绸之路,就没有高度发展的丰富多彩的古代中华文明。

阅读

相关地名

龟兹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