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玛扎伯哈石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1280
颗粒名称: 七、玛扎伯哈石窟
分类号: K879.2
页数: 2
页码: 292-293
摘要: 本文记述了玛扎伯哈石窟,玛扎伯哈石窟位于库车县东北35公里的克日希村旁,现在窟形和壁画保存最完整的是第9窟,这是一个中心柱形支提窟。玛扎伯哈石窟的第一窟则为方形平面窟庐顶支提窟,窟顶穹庐画八个条幅,分成四组画,有画立佛的,也有画伎乐天的,在穹庐顶突角拱平面部分四个角上,画有《鹿野苑说法图》,图中佛袒右,坐狮子座,旁有闻法,上有两躯飞天,正身子平直,双足平列,头向上仰起,作飞行状;窟内四壁则为天宫墙栏,下面画说法图。这种方形平面穹庐顶配以鹿野苑说法图是比较晚期的形式和壁画。
关键词: 玛扎伯哈石窟 龟兹 库车县

内容

玛扎伯哈石窟位于库车县东北35公里的克日希村旁,从克日希村向东南方行5公里,越一小片戈壁,便有一片绿洲,即玛扎伯哈村,石窟群就开凿在村西南500米处一片砾石山丘的干沟壁崖上,现存34个石窟,集中分布在西、中、东三个区,大部已崩塌,主要是禅窟、毗诃罗窟和支提窟。其中禅窟14个,有9个是长近10米的长条形禅窟;12个是毗诃罗窟,有一个为大型毗诃罗窟。支提窟较完整的仅4个。西特2窟约为南北朝、隋时代,1、9、26窟为晚唐、五代、宋代。
  玛扎伯哈,维吾尔语“玛扎”为“坟墓”,“伯哈”为“果园”意。合起来即为“坟地果园”意。古代这里是丝绸道上必经的要地。玛扎伯哈石窟群和森木塞姆石窟群隔克日希遥相呼应,有一条通过克日希村的马车道可直达克孜尔尕哈石窟,迄今两旁古树参天,车道遗迹依然历历在目,可见这是一条古代的重要通道,玛扎伯哈石窟和森木塞姆石窟正是依靠这条繁荣的商道兴建起来。
  现在窟形和壁画保存最完整的是第9窟,这是一个中心柱形支提窟。窟顶中心画出日天、火天、紧那罗等形象的天象图。窟顶左右两侧画有佛说法度二王出家缘、贫人须摩持缕施佛缘、梵志施佛纳衣得授记缘等因缘故事;中心柱后壁画有金刚力士像,窟的甬道口凿出门楣,楣间画出宝盖、天雨花、三宝标等图画;而在左甬道顶则画有法轮,左甬道左右两壁画立佛及供养菩萨,右甬道顶画有法轮,法轮下方画有鹿王本生等好几个本生故事。另在窟的后室顶中心画有法轮,两侧画出山林鸟兽,左壁开龛,右壁和后壁都画有立佛。
  在这里有必要对第9窟右甬道内的鹿王本生故事作一简单介绍。说的是古代有一鹿王,下属数千只鹿。那里的国王常出猎,每次行猎,大量猎杀鹿群,死伤散失甚多,鹿王见此情状,甚为悯恻,认为自己没有管理好,即跑向国王处恳求说,希望今后再不要出猎,以免死伤过多,由我下令按时供应国王的肉食。国王答应了鹿王的请求。从此以后,鹿王就向所属鹿群下令,每日向国王送去一鹿,供其烹食。有一次,按次序轮到一只已怀胎的母鹿前去,于是这只母鹿向鹿王哀求说,我已怀胎,稍待一天一夜让小鹿出生后再去。鹿王答应了它的请求,只好自己去到国王厨房,代替那只母鹿去死。厨师就这情况报告了国王。国王向鹿王问明情况后,甚为感动,即下令全国人民再不许猎杀鹿群,让鹿群在境内任意居住,繁殖后代,如果违令者必处以重罚。最后佛告诉诸比丘说,当时的鹿王就是我,国王就是我的弟子舍利弗。这个寓意深刻的故事虽然取意于佛经,但为什么鹿王本生、鹿本生故事在龟兹各石窟群中与猕猴本生故事最为突出,实际是借用佛经故事,阐述了龟兹古代天山山区的鹿群发展实情。因为鹿一身都是宝,原来在天山中有大量鹿群,当人们认识鹿的价值后,必然要进行大量猎杀,因而越来越少,须采取必要措施,保护鹿群的繁殖。因而从这则鹿王本生故事中透露出古代对保护自然环境及珍贵动物,以保持生态平衡所采取的措施。
  玛扎伯哈石窟的第一窟则为方形平面窟庐顶支提窟,窟顶穹庐画八个条幅,分成四组画,有画立佛的,也有画伎乐天的,在穹庐顶突角拱平面部分四个角上,画有《鹿野苑说法图》,图中佛袒右,坐狮子座,旁有闻法,上有两躯飞天,正身子平直,双足平列,头向上仰起,作飞行状;窟内四壁则为天宫墙栏,下面画说法图。这种方形平面穹庐顶配以鹿野苑说法图是比较晚期的形式和壁画。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叙述了龟兹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成就及龟兹王室世系和其在维护统一方面做出的贡献,阐述了龟兹地区的历史。形成于中国历史上两汉时期的丝绸之路,是一条“古代和中世纪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经印度、中亚、西亚连接北非和欧洲,以丝绸贸易为主要媒介的文化交流之路”①。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为我们揭示出东西方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描绘出栩栩如生的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画卷。纵观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明,它不仅凝结了中国人民的勤劳、勇敢和智慧,而且汲取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优秀的精神文化成果。可以说,“没有丝绸之路,就没有高度发展的丰富多彩的古代中华文明。

阅读

相关地名

龟兹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