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沙衣拉木、温巴什、喀拉苏、台台尔等小石窟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1275
颗粒名称: 二、沙衣拉木、温巴什、喀拉苏、台台尔等小石窟群
分类号: K879.2
页数: 1
页码: 284
摘要: 本文记述了龟兹沙衣拉木、温巴什、喀拉苏、台台尔等小石窟群。
关键词: 沙衣拉木 温巴什 喀拉苏

内容

在形成龟兹最大的克孜尔石窟群之前,实际已存在不少小石窟群。从这些小石窟群的分布,不仅可看到佛教传入龟兹的路线,特别可看到佛教石窟在龟兹的发展过程,现在还残存以下一些小石窟群:
  乌什县沙依拉木石窟,残存洞窟14个,其中8、9、10、13、14号五个石窟的形制尚比较完整。另有佛寺遗址一座。
  温宿县托乎拉克店石窟,残存6个洞窟。
  拜城县温巴什石窟,均已坍毁;喀拉苏石窟,残存洞窟20个,佛寺遗址1座;都干石窟,大佛寺遗址1座;萨喀特喀石窟,残存洞窟2个,佛寺遗址1座;阿克塔什石窟,残存洞窟5个,佛寺遗址1座;玉开都维石窟。残存有佛殿和禅室相结合的石窟寺;台台尔石窟,残存洞窟8个,佛寺遗址1座。
  这些小石窟群的特点是在沙依拉木、都干、喀拉苏等石窟中以禅窟最多,并且室内低小,摹拟印度草庐式的洞室,可容纳一人寂坐习禅,这在克孜尔石窟中是难见的,显出了其产生时间早于克孜尔石窟。而在阿克塔什、喀拉苏、都干的僧房窟,其形式也较克孜尔的石窟简单,没有形成固定而统一的模式,无狭条形的甬道、平面方形的券顶主室,室内没有低矮的炕,只有门和明窗,僧房室内面积也较克孜尔石窟的僧房面积小,都显出了原始初创时期的、尚不定型、不成熟的特点,其相对年代早于克孜尔石窟的第一阶段,可能为公元前3世纪以前产物。有人概括这些小石窟群的特点是:“中心柱窟+禅窟;中心柱窟+僧房+禅窟;方形窟+僧房+禅窟;单独的禅窟组合体。以上诸石窟的建筑形制的类型,如中心柱窟、方形窟,同克孜尔早期建筑风格特征相近,但是同中心柱窟、方形窟相结合的僧房窟却不像克孜尔早期僧房建筑那样成熟的模式,且具有原始初创时期的鲜明特点;尤其是石窟中又有一定数量的、面积仅能容纳一人寂坐习禅的洞窟组合这一新的因素等综合分析,则阿克塔什、玉开都维、喀拉苏、沙依拉木等石窟,其开凿的时代上限要早于克孜尔石窟的第一阶段。”①我认为这个分析是符合实际的。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叙述了龟兹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成就及龟兹王室世系和其在维护统一方面做出的贡献,阐述了龟兹地区的历史。形成于中国历史上两汉时期的丝绸之路,是一条“古代和中世纪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经印度、中亚、西亚连接北非和欧洲,以丝绸贸易为主要媒介的文化交流之路”①。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为我们揭示出东西方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描绘出栩栩如生的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画卷。纵观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明,它不仅凝结了中国人民的勤劳、勇敢和智慧,而且汲取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优秀的精神文化成果。可以说,“没有丝绸之路,就没有高度发展的丰富多彩的古代中华文明。

阅读

相关地名

龟兹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