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龟兹石窟的产生及其功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1274
颗粒名称: 一、龟兹石窟的产生及其功用
分类号: K879.2
页数: 3
页码: 282-284
摘要: 本文记述了龟兹石窟的产生及其功用,龟兹石窟不仅是佛教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是研究龟兹历史文化第一手的最宝贵资料,所以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系统的阐述。现存的龟兹石窟群是新疆最大的石窟群,同时也是全国和世界著名石窟群之一,以其独特的、富有创造性的窟形、壁画、雕塑艺术饮誉世界,成为不朽的人类文明。现存洞窟500多个,占新疆整个千佛洞窟的六分之五,可见其地位的重要。佛教是如此,同样,基督教、伊斯兰教也是如此。佛教徒建造石窟的地点是细致考察后才选定。因而有力量开凿石窟的只有龟兹地区包括王族内的各级贵族大地主和行走在丝绸道上的大商人。
关键词: 龟兹 石窟 佛教艺术

内容

龟兹石窟不仅是佛教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是研究龟兹历史文化第一手的最宝贵资料,所以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系统的阐述。现存的龟兹石窟群是新疆最大的石窟群,同时也是全国和世界著名石窟群之一,以其独特的、富有创造性的窟形、壁画、雕塑艺术饮誉世界,成为不朽的人类文明。
  在龟兹范围内的石窟群现在尚存乌什县英阿瓦提乡的沙依拉木石窟;温宿县托乎拉克店石窟;拜城县温巴什乡温巴什石窟,亚吐尔乡喀拉苏石窟、都干石窟、萨喀特喀石窟,黑英山乡阿克塔什石窟、玉开都维石窟,克孜尔乡的台台尔石窟、克孜尔石窟;新和县托乎拉克埃肯石窟;库车县库木吐拉石窟、森木塞姆石窟、克孜尔尕哈石窟、玛扎巴哈石窟、博斯坦托格拉克石窟。现存洞窟500多个,占新疆整个千佛洞窟的六分之五,可见其地位的重要。
  世界上任何一个创造宗教的人,都是为了解决当时所处社会中已经激化了的矛盾,于是以其智慧,根据所见到的矛盾现象,设想出解决社会矛盾的一些方案。佛教是如此,同样,基督教、伊斯兰教也是如此。因而为了宣扬它的学说,就及时产生了宗教艺术,用比较形象的比喻方法宣传佛教教义,从而开凿石窟,用塑像和壁画的丰富内容,潜移默化地使众生接受佛教的思想。
  《道行般若经》卷10指出:“譬如佛殿泥洹后有人作佛行象,人见佛形象,无不跪拜供养者。其像端正殊好,如佛无有异,人见莫不称叹,莫不持花香,缯彩供养者。贤者呼佛,神在像中耶?萨陀波伦菩萨报言:不在像中,所以作佛像者,但欲使人得其福耳。”而《法苑珠林》更扼要地指出:“若于四衢道中,多人观处,起塔造像,可作念佛善福之缘。”可见龟兹人开凿石窟,绘塑佛像,是“光照六亲”、“道举先亡”,的善举。所以石窟艺术是佛教僧侣为自己“修福田”、“积功德”,为脱离现世的苦海,进入来世的尊荣富贵预付资金。
  佛教徒建造石窟的地点是细致考察后才选定。他们所选定建造石窟的地点,一般都是在草木繁茂,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远离城镇的清静幽僻地方。据《观佛三昧海经》卷七《观四威仪品之余》中说:“摩诃迦叶,徒众五百,化作琉璃山。山上有流泉浴池,七宝行树。树下皆有金床银光,光化为窟。摩诃迦叶,坐此窟中,常坐不卧,教诸弟子,行十二头蛇。”《付法藏因缘传》卷一中也说:“于是迦叶即辞如来,往耆阁崛山宾钵罗窟。其山多有流泉浴池,树林蓊郁,华果茂盛,百兽游集,吉鸟翔鸣,金银琉璃,罗布其地。迦叶在斯,经行禅思,宣扬妙法,度诸众生。”可见佛教徒所建石窟,一般都是选择树多、花多、水多、山多、人烟稀少之处,以便于他们专心学道。
  古代佛教信徒,把凿窟、造寺、起塔、写经看作是“善举”,是祈求幸福平安的最重要投资。唯开凿一个石窟需要巨额资金,不仅在岩石上凿窟需耗去大量人力,同时在窟中塑各种佛像和图绘各种寓意深刻的艺术作品,须得聘请高明画工进行精心设计和绘画,这些费用又绝非一般群众所能负担。因而有力量开凿石窟的只有龟兹地区包括王族内的各级贵族大地主和行走在丝绸道上的大商人。这些都有史料可证。
  在克孜尔石窟69窟中有一幅供养人系龟兹王及王妃的礼佛图,说明这个石窟就是龟兹王开凿。另有库木吐拉石窟75窟壁上有汉文和回鹘文题记指出,此窟“是以回鹘骨禄氏兄妹等为开窟功德主,而以汉僧道秀等人为供养僧人”①。特别是终年行走在西域古丝道上的商人,所见到的常是荒漠戈壁,生死难卜,他们怀着对大自然的恐惧,离开龟兹前都要祈求神灵的保祐,特别是腰缠万贯的大商人,既想赚更多的利润,又想常保生命及旅途的安全,所以他们也竞相开凿石窟。这一点不妨以吐鲁番柏孜克里克石窟第20窟残留的13幅供养图及榜题为证,就甚为生动。在这些供养人中有国王、诸侯、诸侯夫人、都督等权贵人物,也有比丘和婆罗门。说明修建20窟与高昌回鹘王室、官府有比较密切的关系,唯供养人中最多的却是商人②。在榜题上明写着有以下一些供养的商人:
  (1)“在那座吸引人的城市里,我,一个大商人,建立了许多庙宇来供养至高无上的,光荣的尸弃(Sikhin)佛。”
  (2)“为了表示对六世佛陀的崇拜,这个大商人用大象、马匹、黄金、女人、宝石和珍珠的代价建立(捐赠)了一座花园。”
  (3)“我,一个大商人,在这里用宝石和一所令人神往的庙宇供养万物之主善目王。”
  (4)“这个商人修建了一座花园。当他听说婆薮仙来到时,心里十分高兴,(说道),我要让人建造一所寺庙。”
  (5)“当我具力(夹耆罗)向河岸走来时,我,一大商人,用我的木船把牟尼送过了河。”
  从这份材料中,可以看到不少石窟是由腰缠万贯的大商人开凿,同时也体现了商人与佛僧之间相依为命、不可分割的血肉纽带。也就是说佛教徒常为商人保驾护航,而商人又促进了佛教的发展。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叙述了龟兹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成就及龟兹王室世系和其在维护统一方面做出的贡献,阐述了龟兹地区的历史。形成于中国历史上两汉时期的丝绸之路,是一条“古代和中世纪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经印度、中亚、西亚连接北非和欧洲,以丝绸贸易为主要媒介的文化交流之路”①。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为我们揭示出东西方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描绘出栩栩如生的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画卷。纵观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明,它不仅凝结了中国人民的勤劳、勇敢和智慧,而且汲取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优秀的精神文化成果。可以说,“没有丝绸之路,就没有高度发展的丰富多彩的古代中华文明。

阅读

相关地名

龟兹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