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藏传苯教传入龟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1267
颗粒名称: 第六节 藏传苯教传入龟兹
分类号: B989.1
页数: 3
页码: 254-256
摘要: 本文记述了藏传苯教传入龟兹,在佛教没有传入吐蕃以前,藏族祖先也和其他民族一样,有着悠久的原始文化,而其原始文化的重要特色是宗教文化,苯教在原始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从吐蕃人在克孜尔千佛洞内留下的遗迹看,可知吐蕃军侵占龟兹的同时,盛行于藏族的苯教也曾传入龟兹,并给龟兹社会以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 龟兹 宗教 藏传苯教

内容

在佛教没有传入吐蕃以前,藏族祖先也和其他民族一样,有着悠久的原始文化,而其原始文化的重要特色是宗教文化,苯教在原始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所称苯教是在原始图腾崇拜的基础上,糅合一些民间巫术形式。五世达赖喇嘛著的《西藏王臣记》⑥载,聂赤赞普来到游戏神山之顶,下降天梯步行到赞圹四门平原时,“被在那些放牧的有才干的苯教徒十二人看见”,尔后把他抬到市中,推为“肩座王”。由此可知在聂赤赞普之前苯教早已存在,只是到公元前聂赤赞普统治时①,苯教已成为吐蕃赞普护持国政的工具之一,即藏文史籍中所说的“以苯教治国”。
  苯教中图腾崇拜的盛行,实际是祖先崇拜与动植物崇拜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种原始宗教形式,被作为图腾崇拜的对象,大多是和人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动植物,如羱、羝、犬、牦牛等。《新唐书·吐蕃传》称:“事俗重鬼,右巫,事祇、羝为大神..习咒祖。”《赞普世系》载:天神墀顿祉之子聂赤赞普“降临雅隆地方..遂来做吐蕃六牦牛部之主宰”②。
  苯教推崇万物有灵的泛神论,即日月星辰、天地山川、陵谷山石、草木河流等自然现象认为各有神灵而给以崇拜。唯任何一种宗教如不与人们最关心的生产和生活上发挥作用就很难获得持久的稳定的信仰者。因而,苯教法师常运用占卜等形式为经济生活服务。尤其是对农业生产,不论是播种、收获季节,或遇暴雨天灾时,都要请苯教法师驱灾禳害,所以苯教法师就成为远古藏民的庇护神。而苯教徒也是远古藏民社会中掌握农牧生产知识、冶炼技术、商民计量知识最多的人,因而也就成为当时最有知识的人。每年耕种季节,也要赞普在苯教仪式下亲自动第一锨土。遇到自然灾害时则由苯教徒举行祭祀仪式,驱灾禳害,求神灵保佑。这种情况在吐蕃于7世纪入侵唐朝西域土地时,苯教徒依然在生产上发挥重要作用,如《吐蕃简牍综录》438条称:“祭女神之美貌少女一名,以兵器卜有无危险..兔年秋收之麦子和青稞年成可佳?”③在收获季节除进行必要的庆祝活动外,还须由苯教徒举行祭祀仪式,祭祀鬼神和三宝。上书第420条“三分(三堆)多马供(中祭三宝、左祭神、右祭鬼),各堆前置圆饼、发面饼、煨桑树枝、旗杆、新麦..”④由此可知,苯教徒在经济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尽管由松赞干布建立的吐蕃王朝,已经信仰了佛教,可是当他侵入西域时,苯教徒仍然在军事战争中起了重要作用。这是由于地理环境关系,强悍好战成为远古藏民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内容。从而苯教为了适应藏族先祖生存的需要,苯教徒具有诅咒仇敌,预测吉凶的功能。是以每逢军事战争,吐蕃王朝就要请苯教徒进行祭祀;并占验军丁名册,凯旋归来,也要杀牲举行祭祀。直到公元7世纪人侵西域时,每个军事行动,苯教徒仍然在国事活动中起了重要作用,这在米兰、于阗等地所得吐蕃简牍中有大量反映。如《吐蕃简牍综录》:
  427条:“兔年春正月,祭祀小罗布之降生命宫男女守护神,献上美好祀品,点交兵器和写有祈祷文之经旗作为供品。”⑤
  441条:“……祭降生时命宫守护男女值日神祇及福德正神时,……以兵器卜有无危险?小罗布城范围内,以后有无敌人?年成好否..有无?”①
  442条:“……祭女神,宰四头羊,用兵器卜问……小罗布有无外敌?于阗米钦(地名)……”②
  这些都证明吐蕃入侵西域军队的各种军事行动,苯教徒实际上起到了精神支柱的作用。因而他们侵占安西都护府所在地的龟兹重镇后,苯教同样给龟兹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从克孜尔千佛洞内所留下的吐蕃岩画也可找到生动例证。如在克孜尔石窟131窟中有一用单线刻画的巨人,头圆形,似戴一半圆小帽,腰部横出一钩状物,有尾饰,左臂平伸,张开五指,右臂模糊不清,唯在头部右侧有一大鸟,回头作张望状。它的右前方,有一圆形月亮,在月亮内弦处仍有一回首站立的小鸟。这幅图应该就是吐蕃古代某些部落的鸟卜图像。《旧唐书·东女国传》称:“其俗每至十月,令巫者赍诣山中,散糟麦于空,大咒呼鸟。俄而有鸟如鸡,飞入巫者之怀,因剖腹而视之,每有一谷,来岁不登,若有霜雪,必多灾异。其俗信之,名为鸟卜。”《北史》、《隋书》、《新唐书》也有类似的记载。而东女国实即《隋书》之“女国”,慧超《往五天竺国传》之“苏跋那具恒罗”,都是“苏毗”的异称。图中张开手臂的巨人,正是巫者在山中呼唤,其巫者右上方的大鸟,正是被他呼唤来的卜物。据说今西藏珞巴族仍有用鸡占卜吉凶的习俗,很可能即为古代苏毗“鸟卜”的遗风。从吐蕃人在克孜尔千佛洞内留下的遗迹看,可知吐蕃军侵占龟兹的同时,盛行于藏族的苯教也曾传入龟兹,并给龟兹社会以一定的影响。

附注

①《宋会要辑稿》蕃夷四。 ②章愚如:《山堂考索·续集》。 ③《宋史·回鹘传》。《宋会要辑稿》蕃夷四。 ④洪皓:《松漠纪闻·回鹘》。 ⑤何高济译:《鲁布鲁克东行纪》,248~249页,中华书局,1985。 ⑥郭和卿译:《西藏王臣记》,民族出版社,1983。 ①关于聂赤赞普的在位年代,有三种说法:一说公元前599年(周定王八年),一说公元前360年(周显王九年),一说公元前117年(西汉武帝元狩六年)。 ②王尧:《敦煌古藏文历史文书》,青海民族学院印,1979。 ③④⑤王尧,陈践:《吐蕃简牍综录》,73页,文物出版社,1986。 ①②王尧、陈践:《吐蕃简牍综录》,73、74页,文物出版社,1986。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叙述了龟兹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成就及龟兹王室世系和其在维护统一方面做出的贡献,阐述了龟兹地区的历史。形成于中国历史上两汉时期的丝绸之路,是一条“古代和中世纪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经印度、中亚、西亚连接北非和欧洲,以丝绸贸易为主要媒介的文化交流之路”①。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为我们揭示出东西方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描绘出栩栩如生的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画卷。纵观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明,它不仅凝结了中国人民的勤劳、勇敢和智慧,而且汲取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优秀的精神文化成果。可以说,“没有丝绸之路,就没有高度发展的丰富多彩的古代中华文明。

阅读

相关地名

龟兹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