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景教传入龟兹及其活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1266
颗粒名称: 第五节 景教传入龟兹及其活动
分类号: B989.1
页数: 3
页码: 254-256
摘要: 本文记述了景教传入龟兹及其活动景教属于基督教的聂斯脱利派(TheNestorianChristanity),以其创始人聂斯脱利而得名。因主张基督耶稣具有人与神的二重性,在公元431年的以弗所斯(Ephsus)宗教会议上斥为异端,并被罗马教皇驱逐,其信徒逃往东方,在波斯组织迦勒迪教会((Chal-daeanChurch),又称为亚叙利亚教会(AssyrianChurchs)。约于公元5~6世纪时由波斯和叙利亚传入我国西域②。在宋元时代西域龟兹回鹘人中的景教徒长期与佛教徒混居,并互相通婚,从而龟兹、高昌一带的景教徒必然杂糅了佛教、摩尼教及当地各族人民的地方特点,形式上发生了许多变化。
关键词: 龟兹 宗教 景教

内容

景教属于基督教的聂斯脱利派(TheNestorianChristanity),以其创始人聂斯脱利而得名。因主张基督耶稣具有人与神的二重性,在公元431年的以弗所斯(Ephsus)宗教会议上斥为异端,并被罗马教皇驱逐,其信徒逃往东方,在波斯组织迦勒迪教会((Chal-daeanChurch),又称为亚叙利亚教会(AssyrianChurchs)。约于公元5~6世纪时由波斯和叙利亚传入我国西域②。据冯承钧先生考证,景教传入西域的路线是“景教徒之行程,盖由大夏经巴达克山(Badakshan)、葱岭(Pamirs)、蒲犁(Tashkurgan)而至和阗(khotan)遵玄奘之归途而至长安”③。景教传入西域的路线,决不限于这一条,至少应该还有,从疏勒东北或别迭里山口经龟兹、高昌的路线,因为许多景教文献却以在高昌发现者为最多。
  景教在西域站稳脚跟后,随着唐朝的统一西域和全国,约于唐太宗贞观九年(635年)由叙利亚人阿罗本(Alopen)传入长安,被习称为景教,受到统治阶级支持,很快在中原传播开来。到唐高宗时,除西安洛阳等地外,南至广州,西至沙州(敦煌)等地均已有景教徒在活动。唯至会昌五年(845年),唐武宗下令拆毁天下僧寺4600区,招提若兰四万,并“勒大秦(即景教)、穆护、祆三千余人,并令还俗,不杂中华之化”①。使道教以外,包括景教在内的诸宗教受到沉重打击。景教被迫在内地停止活动,有一部分景教徒逃往西域高昌、龟兹一带,由此吐鲁番地区成为景教在西域的一大宣教中心。而840年回鹘西迁高昌、龟兹后,德国勒柯克曾在高昌的出土文书中发现“在此他们(指回鹘人)接受一切文化和佛教,国王特信摩尼教,少数人则信景教”②。近代考古曾在高昌的遗址上发现了景教寺院的佛教圣画残卷,上绘《圣枝节》(pamsunday)欢迎进入耶路撒冷城的仪式;另外,还出土有晚唐、五代时期的回鹘文、粟特文及叙利亚文的景教经典残卷,其中比较著名的回鹘文景教文献有《圣乔治殉难记》、《巫师的崇拜》和叙利亚文、粟特文的景教祈祷书断片等,可知公元848年建立的包括龟兹在内的高昌回鹘境内已有不少景教徒。是以13世纪初丘处机经天山以北途经维吾尔地区去中亚朝见成吉思汗时,“宿轮台(今乌鲁木齐一带——引者)之东,迭屑头目来迎”③。在那时,波斯、中亚对景教徒通称为迭屑,由于维吾尔人中景教徒众多,有些人遂把“迭屑”与维吾尔相混淆,如亚美尼亚史学家海敦即把维吾尔人居住地称为“迭屑国”④。在罗马教廷所派主教孟特戈维诺的信札中则称维吾尔文字为迭屑文⑤。而高昌亦都护巴而术阿西忒的斤于1209年投奔成吉思汗,结为姻亲,从此维吾尔地区成为蒙古帝国的一个组成部分。蒙古统治者为了适应和巩固统治的需要,对境内各种宗教采取兼容并蓄,一律保护的政策,即在大汗圣旨里规定:“和尚根底寺,也立乔大师(即聂斯脱里)根底胡木刺(修道院),先生(道士)根底观院、达失蛮(穆斯林)根底密昔吉(礼拜寺),那的每引头儿拜天地人,不得俗人骚扰,不拣甚么差发休交出者。破坏了的房舍,旧的寺观修补者。我每名字里,交祝寿念经者。”⑥在这种政策鼓舞下,景教在蒙元一代大为盛行。13世纪的穆斯林作家卡兹维尼(Kazwini)曾记载说:“在托古兹古兹(Toghuzghuz)境内的龟兹(今库车)及其附近的拜城等地,有基督教徒在那里定居、生活。”⑦这里的Toghuzghuz即指蒙元时代西域的维吾尔族。同时在《马可·波罗游记》记述喀什噶尔时曾说,这里“有一些聂思托利派的基督教徒,他们按照自己的教规生活,在自己的教堂做礼拜”⑧。从12世纪起,这里就曾设有主教区。1180年总教主厄利扎三世(ElijahⅢ)曾任约翰为喀什噶尔主教,约翰死后,继任者为撒不利硕(Sabrisho)。直到13世纪中叶,喀什噶尔之名仍作为主教区出现在一份景教主教驻节表中⑨。西方书籍上常把塔里木盆地概称为喀什噶尔,因而景教的喀什噶尔主教区很可能包括龟兹地区在内。
  宋元时期,维吾尔族景教徒活跃在丝绸道上,从事东西方的经济贸易。那时常有波斯使节和商人至中原王朝进行贸易。由于那时波斯等地盛行的景教和摩尼教也同样在高昌回鹘境内盛行,于是波斯政府利用这种信仰同种宗教的关系,常派景教、摩尼教徒为使者先至高昌回鹘王国,然后再与王国使臣一起进入中原王朝贸易。例如“太平兴国元年(976年)五月,西州龟兹遣使易难与婆罗门、波斯‘外道’(指景教徒、摩尼教徒等——引者)来贡①。八年以后,西州龟兹再次“遣使易难与婆罗门僧,波斯‘外道’来贡”②。“同年,西州回鹘又与婆罗门僧永世、波斯‘外道’阿里烟来贡”③。这里所称来贡,实际都是去经商贸易。他们为什么必须和回鹘景教徒、摩尼教徒同行呢?就因当时回鹘商人“尤能识珍宝。蕃族为市者,非其人为侩,则不能售价”④。可见波斯使者必须和回鹘使者同行,一方面是需由回鹘人作为向导和介绍中原商情,另一方面对识别珍宝成色、真伪、货物品种、价格、数量等的价格商谈和撮合都离不开回鹘牙侩。这些都可证明景教徒在龟兹的活动及其社会影响。
  在宋元时代西域龟兹回鹘人中的景教徒长期与佛教徒混居,并互相通婚,从而龟兹、高昌一带的景教徒必然杂糅了佛教、摩尼教及当地各族人民的地方特点,形式上发生了许多变化。所以13世纪中叶出使蒙古的法国国王使臣鲁布鲁克的行记中写到维吾尔族中的基督教徒时说:“他们可以说形成一个与众不同的教派。他们都向北礼拜,合掌跪在地上叩头,把额头放在掌上。其结果是,这些地方的聂斯脱里决不在祈祷时合掌,而是在祈祷时把手伸向胸前。”⑤可见元代维吾尔族的景教已形成了其自身特点,也可以说已是维吾尔化了的景教。

附注

②卡特(T.F.Carter)著,吴泽炎译:《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104页,商务印书馆,1957。 ③冯承钧:《景教碑考》,58页,商务印书馆,1935。 ①《唐太诏令集·唐武宗拆寺制》。 ②勒柯克:《中国突厥斯坦地下的宝物》,24页。 ③李志常:《长春真人西游记》卷上。 ④H.Yule:Cathayandthewaythither,London,1915,Vol.1259页。 ⑤5H.Yule:Cathayandthewaythither,London,1915,Vol.Ⅲ.53页。 ⑥“1238年凤翔长森观公据碑”。载蔡美彪《元代白话碑集录》,5页,科学出版社,1955。 ⑦E,卡兹维尼:《宇宙形态志》,转引自《西域文化史》,耿世民译,61页,新疆人民出版社,1984 ⑧陈俊开等译:《马可波罗游记》,42页,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 ⑨H.Yule:CathayandthewayThither,London.1915.Vol.Ⅲ,22~24页。 ①《宋会要辑稿》蕃夷四。 ②章愚如:《山堂考索·续集》。 ③《宋史·回鹘传》。《宋会要辑稿》蕃夷四。 ④洪皓:《松漠纪闻·回鹘》。 ⑤何高济译:《鲁布鲁克东行纪》,248~249页,中华书局,1985。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叙述了龟兹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成就及龟兹王室世系和其在维护统一方面做出的贡献,阐述了龟兹地区的历史。形成于中国历史上两汉时期的丝绸之路,是一条“古代和中世纪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经印度、中亚、西亚连接北非和欧洲,以丝绸贸易为主要媒介的文化交流之路”①。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为我们揭示出东西方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描绘出栩栩如生的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画卷。纵观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明,它不仅凝结了中国人民的勤劳、勇敢和智慧,而且汲取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优秀的精神文化成果。可以说,“没有丝绸之路,就没有高度发展的丰富多彩的古代中华文明。

阅读

相关地名

龟兹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