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屯田的历史功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1251
颗粒名称: 四、屯田的历史功绩
分类号: F329.34
页数: 3
页码: 230-232
摘要: 本文记述了龟兹屯田的历史功绩,包括巩固西域、加强民族融合、促进龟兹经济、促进龟兹地区丝绸之路的繁荣等情况。
关键词: 唐朝 龟兹 屯田

内容

1.巩固西域
  汉武帝自公元前108年派赵破奴攻破楼兰、姑师两国,开始了统一西域的战争。由于那时汉军还没有在西域屯田,无法解决驻军的军需供应问题,只好被迫撤退,匈奴又重新占领了这些地区。直到公元前105年在伊犁河胘雷屯田,特别是公元前101年在轮台、渠犁屯田,作为军事和军粮补给的根据地后,才逐渐站稳了脚跟,同时不断扩大了屯垦点,才推进和巩固了在西域的统一事业。由于当时西域都护府设在乌垒及龟兹,都系龟兹的势力范围,所以两汉在西域的屯田重点始终在龟兹境内。汉朝就是依靠这些屯田戍卒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从而巩固了边防,所以曹操说:“孝武以屯田定西域。”①英国的斯坦因在西域考察这些屯戍点后,也不无赞赏地说:“当第一次征服这条大自然的大‘走廊’之后,便即刻开始沿路建立屯戍。”这种屯戍所起的作用是“对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部经过沙漠田的大商道,获得了很重要的保障”。这种“保障”就是获得了统一西域归入中国版图的巨大业绩。
  2.加强民族融合
  在龟兹各地的屯田,给西域各族人民显示的是汉朝先进的政治制度和生产方式。他们亲眼看到汉族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给各族人民带来的实惠。不仅促使部分游牧民转入定居生活,甚至连强敌匈奴,也在汉军屯田影响下,开始实行屯田农耕。
  特别是公元前60年,西域归入中国版图,在乌垒及龟兹设立西域都护府后,对各属国不仅保护他们的安全,还继续授予各级官号,继续管理各属国境内行政事务;同时不设郡县,不征租赋。仅规定平时要向汉政府纳质子,战时要助兵马和粮草,在每年或隔几年要到汉朝京城长安贡方物特产。这些义务与匈奴贵族以奴隶主对待奴隶的沉重压榨相比轻得多,各族人民心情当然舒畅得多了。所以《汉书·西域传》结尾说:“西域思汉威德,咸乐内附..数遣使置质于汉,愿请属都护。”
  在汉朝的封建制度和匈奴的奴隶制度相比之下,其压榨剥削的轻重自然立刻判然分明,西域各族人民感受得最深。所以公元73年班超仅带36人进入西域,依靠各族人民的力量,较快地剿灭了匈奴的分裂势力。这些都充分表现了汉朝屯田戍卒、吏士给西域各族人民留下了永难忘怀的功德,从而大大增强了各族人民之间的团结,并激发了热爱祖国、维护统一的强烈愿望。
  3.促进龟兹经济汉朝不仅在龟兹绿洲屯田,而且在龟兹辖境的东西两侧渠犁、轮台、姑墨屯田,可以说在龟兹全境同时推进了经济的大发展,先进的铁制农具的使用,牛耕的推广,代田法的应用,灌溉水渠的修建,农区畜牧业的发展和冶铁技术的提高,都使龟兹境内的农、牧、手工业有了革命性变革,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从而,处于丝绸之路北道中枢地位的龟兹,不仅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时也增强了经济实力,有更多的商品向西域各国及国际间进行贸易,赚取巨额利润。龟兹经济的飞速发展,正是从龟兹归入汉朝版图以后开始的,也正是从屯田军带入龟兹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奠定的基础。是以从两汉开始直至唐朝的一千多年时间内龟兹经济一直处于上升势头,为中华民族创造了经济的和文化的不朽财富。
  4.促进龟兹地区丝绸之路的繁荣
  中国中原出产的丝绸,在公元前138年张骞通西域以前早已闻名于世界,为亚、欧、非各国人民奉为最名贵的产品,并为各族人民渴求的上等畅销品。但因路途遥远,常是供不应求。自张骞通西域以后,汉政府为了联络西域各国共同反对匈奴,尽力鼓励西域各国到内地通商,特别是实行屯田和西域归入中国版图以后,“使者相望于道,一辈大者数百,少者百余人”;“一岁中使者多者十余,少者五六辈;远者八九岁,近者数岁而返”①。那时西域各国为了换取内地的丝绸,经常派遣大批使者,以朝贡之名,进行丝绸贸易,外国使者及商人进入汉朝辖境后,都由西域都护派军队护送,并令沿途屯田部队供给食宿,以及马匹骆驼等运送货物,使能顺利到达长安或洛阳。得到汉朝皇帝重要赏赐和进行官方贸易后,仍由汉政府派军护送出境。因此,西域和西方各国的大批商人在丝绸贸易中获取了上百倍的高额利润。于是从西汉通西域以后开始,中西贸易即由过去民间小型的、零散的短途运输,发展成受各国政府保护的、大规模的长途贸易。可知汉朝在西域的屯田,给丝绸贸易带来了空前的繁荣。特别是从楼兰通向龟兹境渠犁、轮台、龟兹、姑墨一线的屯田部队最多,自汉至唐基本都是如此,所以自汉以后的丝绸之路,也以塔里木盆地北道及天山以北轮台古道最为频繁和繁荣,也与紧密相连的屯田部队的保护、支持密不可分。《后汉书·西域传》形象地称赞丝路的繁荣盛况说:“立屯田于膏腴之野,列邮置于要害之地。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如果没有屯田部队的保护和供给食宿,就不可能顺利进行东西方大宗的商业贸易。
  随着丝路贸易的空前繁荣,必然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密切交流和发展。在这个奔腾的巨流中,内地的蚕桑、缫丝技术和漆器、陶器、茶叶、桃、杏、梨等工艺品、农产品等传入了西域。同样西域的特产,如葡萄、苜蓿、西瓜、石榴、核桃、胡麻、大蒜、胡瓜、胡萝卜等瓜果、农产品成为内地各族人民的生活必需品;而名马、骆驼、毛皮、毛织品等畜产品也成为长安、洛阳紧俏的名贵商品。至于西域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杂技传入内地后,更成为突出的花朵,闾闬为之塞途。这些都丰富了我国各族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增进了各族人民的友谊,提高了各族人民的素质。从而开阔了各族人民的知识视野,加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叙述了龟兹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成就及龟兹王室世系和其在维护统一方面做出的贡献,阐述了龟兹地区的历史。形成于中国历史上两汉时期的丝绸之路,是一条“古代和中世纪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经印度、中亚、西亚连接北非和欧洲,以丝绸贸易为主要媒介的文化交流之路”①。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为我们揭示出东西方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描绘出栩栩如生的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画卷。纵观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明,它不仅凝结了中国人民的勤劳、勇敢和智慧,而且汲取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优秀的精神文化成果。可以说,“没有丝绸之路,就没有高度发展的丰富多彩的古代中华文明。

阅读

相关地名

龟兹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