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屯田地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1248
颗粒名称: 一、屯田地点
分类号: F329.34
页数: 2
页码: 222--223
摘要: 本文记述了龟兹屯田地点、包括龟兹屯田、姑墨屯田等。
关键词: 唐朝 龟兹 屯田

内容

汉朝在西域实行武装屯田,必须由近及远,步步为营。因而从楼兰向西,只能先在渠犁、轮台一带屯田,因为在其东北正和匈奴争夺从中原通向西域的战略要地车师地区,在其西边的龟兹要地也为匈奴势力所控制,因而只有在渠犁、轮台的屯田取得效果,积蓄力量,以此为基地,把车师和龟兹地区的匈奴势力驱逐以后才能前进。
  关于汉代在渠犁、轮台的屯田情况,已于本书第三章中阐述,此处不再另赘。
  1.龟兹屯田
  龟兹东接轮台,西邻姑墨,南靠精绝,北连乌孙,位居丝绸之路北道中枢,地位十分重要,向为匈奴贵族所控制,所以校尉赖丹屯田轮台时,匈奴必唆使龟兹贵族杀害赖丹,并尽力阻止屯田军向龟兹发展。因而西汉于公元前60年统一西域后,才能于龟兹东南境屯田。这是轮台屯田向西的扩大和发展。黄文弼教授在《塔里木盆地考古记》一书中说,1930年在沙雅县英业古城东北发现有“长达二百华里之古渠..在渠旁及遗址中,曾觅出汉代五铢钱及陶片”。维吾尔族称之为“黑太也拉克”,即“汉人渠”之意。新中国成立后,考古人员仍见沙雅汉人渠长二百多米、宽达八米、深达三米。可见这里曾经是西汉大规模屯田地区,现在已变成盐碱荒滩。
  2.姑墨屯田
  汉成帝建始三年(公元前30年)乌孙发生内乱,小昆弥附离被其弟日贰杀害。汉朝派段会宗出使乌孙,立附离子安日为小昆弥,日贰逃往康居。《汉书·西域传》“乌孙国”称:“日贰亡,阻康居,汉徙己校屯姑墨,欲候便讨焉。”可知为了防御日贰发动叛乱,西汉政府决定派己校率军一千人屯田姑墨,准备讨伐乌孙反汉的分裂势力。而古代姑墨,即今阿克苏平原,那里气候温和,热量丰富,降水稀少,光照充足,土壤肥沃,无霜期较长,也是良好的屯田区域。据现代科学查明,年平均气温9.8℃,降水63.6毫米,日照2862.7小时,蒸发量1893.2毫米,无霜期205天。尽管年降水不到百毫米,可是有塔里木河上游主要支流阿克苏河流贯全境,还有叶尔羌河、和田河也都流入阿克苏南境汇入塔里木河,因而年径流量达72亿立方米。可知水量丰富,有足够的灌溉水。平原区域90%以上是灌淤土和潮土,土层深厚,含盐碱量小,地形平坦,地下水位较低,适宜种植粮棉油等各类作物,历史上向为天山南路粮仓。所以西汉在此屯田后,储备了充裕军粮,从而汉元帝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西域副校尉陈汤出兵进攻潜居康居的郅支单于时,并没有征调内地士兵及粮食,只是调用了城郭诸国士兵及龟兹境内屯田吏士,分两路进攻郅支城。一路“从南道逾葱岭经大宛”;另一路“从北道入赤谷、过乌孙、涉康居界,至阗池西”①。一举攻下郅支城,消灭了匈奴郅支单于。这次战役之所以很快胜利,主要得力于屯田,既有充足的军粮,又有征之即来的屯田士卒。同样汉成帝建始四年(公元前29年)乌孙小昆弥“安日使贵人姑莫匿等三人诈亡从日贰,刺杀之。都护廉褒赐姑莫匿等金人二十斤,缯三百匹”。这次胜利显示了姑墨及龟兹境内其他屯田军的巨大力量。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叙述了龟兹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成就及龟兹王室世系和其在维护统一方面做出的贡献,阐述了龟兹地区的历史。形成于中国历史上两汉时期的丝绸之路,是一条“古代和中世纪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经印度、中亚、西亚连接北非和欧洲,以丝绸贸易为主要媒介的文化交流之路”①。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为我们揭示出东西方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描绘出栩栩如生的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画卷。纵观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明,它不仅凝结了中国人民的勤劳、勇敢和智慧,而且汲取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优秀的精神文化成果。可以说,“没有丝绸之路,就没有高度发展的丰富多彩的古代中华文明。

阅读

相关地名

龟兹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