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西域屯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1246
颗粒名称: 第一节 西域屯垦
分类号: F329.34
页数: 2
页码: 221-222
摘要: 本文记述了西域从秦至汉唐以来的屯垦情况。
关键词: 汉唐时期 龟兹 屯田

内容

秦朝统一天下,从历史发展看,是一件好事,可是统一后如何巩固,的确是必须考虑的重大问题。秦始皇统一全国后,采用的统治方法是:大规模迁徙豪富及一般平民到秦王朝统治所及的地方。在短时间内确实起到了巩固统一的作用。可是在防止强大的匈奴南下,而使数十万农耕之民长期戍边,衣食仍然要靠转运前往,就引起了人民无力负荷的苦难惨状。那时秦始皇“北筑长城四十余万,南戍五岭五十余万,阿房、骊山七十余万,十余年间,百姓死没,相踵于路”①。使“男子疾耕不足于粮饷,女子纺绩不足于帷幕。百姓靡敝,孤寡老弱不能相养。道死者相望,盖天下始叛也”②。确实,四十万青壮男子戍于北边,不事生产、劳动,还要几倍的人“飞刍挽粟,以随其后③。供应戍边战士的衣食军需品,由是造成人民逃亡,田园荒芜,致使“秦皇帝崩,天下大叛”④。足见戍而不屯,随着秦朝的灭亡,充分暴露了这种方法的缺陷。
  而辽阔的西域疆土,离长安或洛阳都在万里以上,在古代的交通条件下,不仅路途遥远,特别是从河西走廊至西域,人口稀少,不少路程都是戈壁沙漠连绵。军需供应十分困难,而在匈奴贵族频遭失败,许多人逃入西域,谋图以西域为根据地,和汉朝争夺中国大地时,汉朝就必须和匈奴贵族在西域展开复杂而激烈的斗争。
  当汉武帝听说位于费尔干盆地的大宛为匈奴役属而那里又盛产好马,于是先派使者车令携带一匹金马及一千斤金子,前往大宛去买好马,可是国王毋寡以为汉朝离他远,不仅不卖马,反而杀死汉车令并抢夺了全部财物。显然这是受匈奴唆使。于是汉武帝即于公元前104年,任命李广利为贰师将军,率属国骑兵六千人,郡国步兵数万人,西行经罗布泊,“当道小国各坚城守,不肯给食,攻之不能下,下者得食,不下者数日则去。比至郁城,士财有数千,皆饥罢”①。以饥饿又疲惫之卒,进攻郁城,死伤甚众,不得已,只好撤退,往来两年,到达敦煌的,只剩下十之一二,即向皇帝上书称:“道远,多乏食,且士卒不患战而患饥。人少,不足以拔宛。愿且罢兵,益发而复往。”②可见长途远征,粮饷供应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公元前102年,汉军第二次伐大宛,李广利更征集战士六万人,还有大量运送粮食及武器的军需人员。更加牛十万,马三万匹,驴、骆驼等万余头,尽管鉴于前次失败的教训,主要依靠河西屯田区的供应。由于兵威盛,进入西域后,“所至小国莫不迎,出食给军,至轮台,轮台不下,攻数日,屠之。自此而西,平行至宛城,兵行者三万”③。这次尽管打了胜仗,大扬汉朝国威于西域,但仍可看到从河西运粮到西域,所耗人力、物力无数,仍然困难重重。可以看到,如果统一西域后,要巩固统治,在西域各族生产力尚很低下的情况下,绝对无法满足驻军的供应,唯一有效的方法,必须在西域实行且戍且屯的政策,才是长治久安之计。所以在李广利第二次征大宛后,即于公元前101年开始了在西域实行军屯政策,收到了巨大的效果。进入唐朝,国威更盛,所统治的西域疆土更为辽阔,因而唐朝在西域的屯田规模也更为宏大。
  由于汉唐时期在西域的政治、军事中心都在龟兹,因而汉唐时期在西域的屯田中心始终在龟兹所辖境内。即包括今天的库车、沙雅、新和、轮台、库尔勒、阿克苏、巴楚、柯坪、阿瓦提、乌什、温宿地区。现分别论述于后。

附注

①《后汉书·志十九》郡国一。注③ ②《汉书》卷64《主父偃传》。 ③④《汉书》卷64《严安传》。 ①②③《汉书》卷61《李广利传》。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叙述了龟兹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成就及龟兹王室世系和其在维护统一方面做出的贡献,阐述了龟兹地区的历史。形成于中国历史上两汉时期的丝绸之路,是一条“古代和中世纪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经印度、中亚、西亚连接北非和欧洲,以丝绸贸易为主要媒介的文化交流之路”①。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为我们揭示出东西方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描绘出栩栩如生的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画卷。纵观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明,它不仅凝结了中国人民的勤劳、勇敢和智慧,而且汲取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优秀的精神文化成果。可以说,“没有丝绸之路,就没有高度发展的丰富多彩的古代中华文明。

阅读

相关地名

龟兹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