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龟兹地区的丝绸通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1242
颗粒名称: 一、龟兹地区的丝绸通道
分类号: F724
页数: 2
页码: 214-215
摘要: 本文记述了龟兹地区的丝绸通道,史书上一般都说丝绸北道经龟兹后,是经今巴楚至疏勒去中亚,事实上还有一条通道是由龟兹西经姑墨、温宿越拔达岭(别迭里达坂)经伊塞克湖至碎叶,玄奘是走此道南下中亚和印度。这些都是说龟兹自东向西的丝绸大道。
关键词: 龟兹 丝绸通道 玉门关

内容

《汉书·西域传》称:“自玉门、阳关出西域有两道。从鄯善傍南山北,波河西行至莎车,为南道;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月氏、安息。自车师前王廷随北山、波阿西行至疏勒,为北道;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宛、康居、奄蔡焉。”经过龟兹境的丝绸道即指自车师前王廷随北山,经龟兹至疏勒的北道。而在西汉之时车师前王廷还常受匈奴势力的威胁,所以基本上都是出玉门关后向西北经楼兰、龟兹去疏勒一线;东汉时期车师前王廷仍常有烽火之警,仍然大都走楼兰道经龟兹境西去。直至魏晋南北朝时,随着罗布泊水量的缩小,丝绸道才改走车师前王廷,沿天山南麓轮台、龟兹一道西去中亚。所以鱼豢《魏略·西戎传》说:“从敦煌玉门关入西域,前有二道,今有三道。从玉门关西出,经若羌转西,越葱岭,经悬度,入大月氏,为南道。从玉门关西出,发都护进,回三陇沙北头,经居卢仓,从沙西井转西北,过龙堆,到故楼兰,转西诣龟兹,至葱岭,为中道。从玉门关西北出,经横坑,辟三陇沙及龙堆,出五船北,到车师界戊己校尉所治高昌,转西与中道合龟兹,为新道。”这里指出的中道和新道都是经龟兹后再西行。由于匈奴势力被赶出吐鲁番盆地后,才产生新道。即从玉门关西北出,经大海道越库鲁克塔格山至柳中、高昌再西行,特别是从公元4世纪以后,丝绸北道就主要是从伊吾,经高昌西经龟兹一路。
  史书上一般都说丝绸北道经龟兹后,是经今巴楚至疏勒去中亚,事实上还有一条通道是由龟兹西经姑墨、温宿越拔达岭(别迭里达坂)经伊塞克湖至碎叶,玄奘是走此道南下中亚和印度。这些都是说龟兹自东向西的丝绸大道。实际同时还存在南北行走的丝绸大道。从龟兹王城向北经大、小龙池,越铁力买提达经巩乃斯丝绸道。如1966年于吐鲁番阿斯塔那的一座出有咸亨四年(673年)墓志和麟德二年(665年)文书的墓葬中出土的纸鞋里,拆出了一片《高昌县上安西都护府牒》残纸,上面主要指出与田(?)禄山有关的一批绢练等物,从弓月城向龟兹运输,中途和李三、毕娑、绍谨三人间发生了问题,由田(?)禄山向西州长史申诉,并由高昌县上报安西都护府。残纸中的主要文句有①:
  上缺“高昌县牒上安西都护府”下缺
  上缺“在弓月城举取二百七十五匹绢向龟”
  ……
  上缺“驼两头、牛四头、驴一头百匹价口”
  上缺“口口别有百匹绢价财物及口鞍衣裳”
  上缺“调度其李三两个相共从弓月城向龟兹”
  上缺“不达到龟兹..”
  上缺“……付练之日有壹(?)毕娑……”下缺
  上缺“……绍谨来日毕娑等在弓月城”下缺
  上缺“共毕娑相打促将向城是无”下缺
  从这残存的文书中,可以看到位于伊犁河谷的弓月城所存丝织物的数量已相当大,随时可提几百匹。而从弓月城向南越伊犁河再翻天山直至龟兹的丝绸道,史书上从未提及,在此文书中却已指明从弓月城直趋龟兹间也有一条丝绸通道。大概与今伊宁经新源通向库车的公路道大致相当。
  另外从龟兹经和阗河谷,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至和阗还有一条丝绸道,这是从龟兹向南常走的一条丝绸通道。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叙述了龟兹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成就及龟兹王室世系和其在维护统一方面做出的贡献,阐述了龟兹地区的历史。形成于中国历史上两汉时期的丝绸之路,是一条“古代和中世纪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经印度、中亚、西亚连接北非和欧洲,以丝绸贸易为主要媒介的文化交流之路”①。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为我们揭示出东西方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描绘出栩栩如生的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画卷。纵观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明,它不仅凝结了中国人民的勤劳、勇敢和智慧,而且汲取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优秀的精神文化成果。可以说,“没有丝绸之路,就没有高度发展的丰富多彩的古代中华文明。

阅读

相关地名

龟兹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