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制陶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1233
颗粒名称: 二、制陶业
分类号: F427.899
页数: 3
页码: 202-204
摘要: 本文记述了陶器在龟兹人民生活中曾发挥过重要作用,在原始社会尤为突出。考古学家黄文弼曾在1958年于库车东郊皮朗旧城哈拉墩遗址发掘中曾在早期新石器时代后期文化层中出土了“彩陶片,粗砂红陶..压在早期文化层上面的是晚期文化层,出土物有成组的大陶缸..同出的还有建中钱、中字钱、大历元宝和开元通宝等,可以证明为唐代遗址”②。可知在新石器时代龟兹已能制陶,并制成杯盘碗罐等各种饮器。可见我国东晋十六国时期龟兹的制陶技术已大有提高,能制造大型的、坚实的地下陶管。根据同时出土的“开元通宝”、“大历元宝”、“建中通宝”等铜钱,可以断定约于隋唐时期先后烧成。上述一些重要陶缸、陶管的产生,应该都是出于这些专业陶工之手。
关键词: 龟兹 经济 冶炼业

内容

陶器在龟兹人民生活中曾发挥过重要作用,在原始社会尤为突出。考古学家黄文弼曾在1958年于库车东郊皮朗旧城哈拉墩遗址发掘中曾在早期新石器时代后期文化层中出土了“彩陶片,粗砂红陶..压在早期文化层上面的是晚期文化层,出土物有成组的大陶缸..同出的还有建中钱、中字钱、大历元宝和开元通宝等,可以证明为唐代遗址”②。可知在新石器时代龟兹已能制陶,并制成杯盘碗罐等各种饮器。
  在龟兹辖境内的轮台群巴克古墓葬距今已有3000~2500年左右,出土的均为原始社会时期文物,随葬品有陶器、石器、铜器、铁器、木器、骨器等,而以陶器数量最多,主要是夹砂红褐陶,也有少量夹砂黑陶。“均手制,基本上都是素面,仅有个别的饰有凸弦纹或划纹。有的表面打磨光滑,有的则敷一层红色陶衣。有一定数量的彩陶,绘彩处敷黄白色陶衣,其上绘黑色或红色彩绘,以黑彩为多,花纹主要是内填平行斜线的正倒三角纹,也有少量的网格纹。器形以带流罐和单耳罐为最多;另外还有双耳罐、单耳罐、杯、钵、碟、纺轮等”①。附出土陶器图。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出土陶器的彩绘花纹主要是正倒斜线的正倒三角纹,这与后来克孜尔石窟壁画中菱形图案的形成都有渊源关系。
  从这些陶器的种类和形式看,适应了人民生活、生产的所需,不仅制陶已发展到一定水平,同时也显出了原始龟兹人民的创造才能。如图中的一幅8号彩陶为Ⅱ式单耳罐,直口、圆鼓腹、平底或近圆底。口径10.2厘米,底径7厘米、高16厘米。从口沿至上腹部敷黄白色陶衣、上绘黑彩、花纹为两排内填平行斜线的正倒三角,三角之顶端相错而不相接,显出了龟兹人民的审美意识和其艺术才华。
  1986年4月,库车文管所的工作人员于龟兹王都附近的一处高台墩,维吾尔语称为买里买契特(高大寺)下面发现一万多枚龟兹五铢钱币,盛在一个两端无底的陶管内。该陶管为红陶细质,只残存下部,尚高40厘米,一端齐平,口径20.5厘米,中段略粗为22厘米,壁厚1~1.4厘米,内壁每隔约5厘米一圈捏压指头印②。约为公元4~5世纪时产物,藏埋在几米深的红色土层内。可见我国东晋十六国时期龟兹的制陶技术已大有提高,能制造大型的、坚实的地下陶管。从而黄文弼教授于龟兹王城内的哈拉墩发掘出33个大型陶缸,更可知龟兹制陶技术在不断探索前进,这也是适应了生产和商业繁荣的迫切需要。虽然还难于确定,这些大缸是用以储粮,还是用以盛葡萄酒,至少表明是生产力发展的标志。根据同时出土的“开元通宝”、“大历元宝”、“建中通宝”等铜钱,可以断定约于隋唐时期先后烧成。根据其排列,大概可分为三组。第一组七个陶缸,均为夹砂粗红陶,面涂青色陶衣,面不光平。其中有一缸高85厘米,口径1.26米,底径约30厘米,壁厚15厘米,竟具有40只耳朵①。其余各缸高、厚大致相同,唯无如此多的耳朵。第二组十八个大缸,每缸大小相等,细红泥质,外涂淡青色陶衣,平底卷口,外面光平。一般口径50厘米,底径45厘米、高1.5厘米,胎厚20厘米。其中除高、底径、胎厚、质色均相同外,口径则在20~75厘米不等。第三组有大缸八个,形成与第二组大致相同,口径约90~100厘米,底径均为45厘米,高约0.90~1.2米②。当时要烧焙这样一些大缸,一般农户难于承担,非有专业陶工不行。所以在佉卢文书中已提到“陶工”,“娑伽莫味控告大意如下:他是耶夫村社(?)的土著居民,是陶工遮姆者之子。..”③说明西域少数民族已有自己的专业制陶工匠,龟兹为汉、唐时期的西域重地,随着生产和商业的发展,必有更多的陶工。上述一些重要陶缸、陶管的产生,应该都是出于这些专业陶工之手。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叙述了龟兹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成就及龟兹王室世系和其在维护统一方面做出的贡献,阐述了龟兹地区的历史。形成于中国历史上两汉时期的丝绸之路,是一条“古代和中世纪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经印度、中亚、西亚连接北非和欧洲,以丝绸贸易为主要媒介的文化交流之路”①。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为我们揭示出东西方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描绘出栩栩如生的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画卷。纵观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明,它不仅凝结了中国人民的勤劳、勇敢和智慧,而且汲取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优秀的精神文化成果。可以说,“没有丝绸之路,就没有高度发展的丰富多彩的古代中华文明。

阅读

相关地名

龟兹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