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漠北回鹘西迁龟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1221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漠北回鹘西迁龟兹
分类号: K289
页数: 5
页码: 176-18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漠北回鹘西迁龟兹情况,公元840年漠北回鹘西迁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漠北回鹘汗国京城于840年被黠戛斯贵族攻破后,回鹘西迁仅是一支,并不是三支。西迁的中心地是北庭一带已回鹘化了的葛逻禄地区,并非指七河地区的葛逻禄部。在黯戛斯追击部队的攻击下,西迁回鹘才一部分到了焉耆、龟兹及河西走廊的甘州一带,所称西迁回鹘分三支的说法不符于史实。
关键词: 龟兹 回鹘 漠北

内容

公元840年漠北回鹘西迁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为此必须对其西迁的原因、路线、后果等作出符合史实的探究。
  《新唐书·回鹘传》说:“太和六年(832年),可汗为其下所杀,从子胡特勤立,使者来告。明年遣左骁卫将军唐弘实与嗣泽王溶持节册为爰登里哕汨没蜜施合句录毗伽彰信可汗。”可见从这时起,统治阶级之间的争权斗争愈演愈烈。政治的不稳,导致了社会混乱,生产停滞,再加上到公元839年时,又逢“岁饥,遂疫,又大雪,羊、马多死”,于是宰相“掘罗勿作难,引沙陀共攻可汗,可汗自杀,国人立〓驭特勤为可汗”,由是回纥汗国境内大乱,于是渠长句录莫贺与黠戛斯合骑十万攻回鹘,杀可汗,诛掘罗勿,焚其牙,诸部溃,其相驭职与庞特勒(庞特勤——引者)十五部,奔葛逻禄,残众入吐蕃,安西。于是可汗牙部十三姓奉钱价特勒为可汗,南保错子山。这在《旧唐书》、《资治通鉴》中亦有类似记载。
  《旧唐书·回纥传》:“有回鹘相驭职者,拥外甥庞特勤及男鹿并遏粉等兄弟五人,一十五部西奔葛逻禄,一支投吐蕃,一支投安西。”
  《资治通鉴》卷246称:文帝开成四年(839年)“掘罗勿杀彰信,立㕎职,回鹘别将句录莫贺引黯戛斯十万骑攻回鹘,大破之,杀㕎驭及掘罗勿,焚其牙帐荡尽,回鹘诸部逃散。其相驭职,庞特勤等十五部西迁葛逻禄,一支奔吐蕃,一支奔安西”。
  根据这些记载,国内流行着西奔葛逻禄,就是到了中亚七河地区之说①。同时还认为回鹘汗国灭亡后,回鹘部众分三支西迁,一支奔葛逻禄;一支奔安西,居于北庭及庭州;一支奔吐蕃,居于甘州②。这些说法并不符合史实。
  首先必须弄清庞特勤西迁葛逻禄的问题。长期以来不少人把西迁葛逻禄说成是迁到了伊犁河及楚河地区。如魏良弢先生说:“其中最大的一支在庞特勤的率领下西奔葛逻禄(七河地区)。”③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新唐书·回鹘传》中指出,8世纪中叶突骑施汗国衰微,葛逻禄徙往碎叶、怛逻斯地区,建立汗国后,为了和回纥汗国争强,就联结黠戛斯和吐蕃共同反对回鹘汗国,在当时的漠北草原中,回鹘是一支最强大的力量,周围各民族都受其统治,所以遭到被奴役各族的反对,因而漠北回纥汗国京城被黠戛斯攻破后,它决不敢迁到反对它的楚河地区葛逻禄人中去,可是历史书上通常都是说迁往葛逻禄地区,是以这个葛逻禄地区只可能是指的位于北庭至杭爱山之间已经归顺回鹘的葛逻禄地区。
  因为《旧唐书·回纥传》说:“开元中,回鹘渐盛……破拔悉密,收一部落,破葛逻禄,收一部落,各置都督一人,统号十一部落。每行止斗战,常以二客部落为军锋。”这一部分葛逻禄人分布于杭爱山西部直至北庭之间。他们被回纥族征服后,长期受回纥贵族统治,并和回纥各部人民杂居,已融入回纥族中。这部分葛逻禄人实际已回纥化,也就是《九姓回鹘可汗碑》上所说的“归顺葛禄”。是以公元840年漠北回鹘西迁葛逻禄,只可能是迁到北庭、杭爱山间的葛逻禄地区,明确些说,就是主要到了北庭地区。
  当时在北庭地区不仅有葛逻禄人,还有回鹘人、车师人、高车人。回鹘西迁到这里正是投靠了自己本族人民,并使西域原有的回纥人民如虎添翼,增加了抗击吐蕃贵族的力量。但是黠戛斯贵族决不会甘心于只攻破鄂尔浑河的回鹘京城,必然要乘战胜余威追击溃逃中的回鹘贵族。这时漠北回鹘虽然迁到了北庭地区已经回鹘化了的葛逻禄族中,可是立足未稳,还经不起黯戛斯的继续攻击。在这种情况下,西迁回鹘除大部分仍留天山以北与黠戛斯周旋外,就有一部分越过天山至焉耆、龟兹(今库车)一带;一部分则迁至河西走廊的甘州回鹘族中,所以《新唐书·回鹘传》说:“残众入吐蕃,安西。”而《旧唐书》和《资治通鉴》的说法是一致的。大前提都是一十五部西奔葛逻禄,然后再有一支投吐蕃,一支投安西,这是由于黠戛斯军队跟踪追击回鹘部众造成的结果。这在《李文饶集》卷8中已指出,西迁回鹘受到黠戛斯追击的情况。在会昌二年(842年)黠戛斯专使踏布合祖等至唐,向唐朝报告,他们“兼以得安西、北庭、达怛等五部落”。会昌三年黠戛斯使者注吾合索至唐,武宗欲派人向他索取安西、北庭,遭到李德裕的反对。可是黠戛斯的追击部队虽曾一度占领了北庭的部分地区,却遭到回鹘人民的激烈反对,所以很快就把黠戛斯部队赶出西域,这在会昌四年(844年)的李德裕报告中已指出:“近稍得回鹘消息,人心颇有离异,缘可汗欲得投安西,其部落百姓,皆云骨肉尽在,向南愿投国家。”①这里的可汗指乌介可汗,“向南”应是“向西”之误。足见这时黠戛斯追入西域的部队已被庞特勤为首的回鹘族赶出西域,南迁的乌介可汗部遂都想西投庞特勤处。
  据此可证,漠北回鹘汗国京城于840年被黠戛斯贵族攻破后,回鹘西迁仅是一支,并不是三支。西迁的中心地是北庭一带已回鹘化了的葛逻禄地区,并非指七河地区的葛逻禄部。在黯戛斯追击部队的攻击下,西迁回鹘才一部分到了焉耆、龟兹及河西走廊的甘州一带,所称西迁回鹘分三支的说法不符于史实。
  至于庞特勤部所以为溃逃中各部回鹘人民所向往,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由于回纥汗国建立以来的统治者是药罗葛氏,因而在贞元十一年(795年)发生的宫廷政变中,跌跌氏骨咄禄篡夺了药罗葛氏的统治权而自称可汗后,仍然冒称药罗葛氏。但骨咄禄怀信可汗篡位夺权后,跌跌氏和药罗葛氏之间的矛盾斗争日益激烈,而回鹘与吐蕃在北庭的战争后,回鹘汗国镇守北庭地区的是药罗葛氏的奉诚可汗。因而跌跌氏的怀信可汗篡位后,必然有一部分药罗葛氏的人逃跑到这里来,以避怀信可汗权势的威胁。从而宰相驭职所拥庞特勤等十五部西奔葛逻禄的回纥部,主要是药罗葛氏。而南下天德军唐境的回纥部则是骨咄禄怀信可汗系统的跌跌氏部众,即乌介可汗所率的可汗牙部十三姓。这些非药罗葛氏的人民遭到极大灾难,流离失所的日子里,仍然一直向往着西域以庞特勤为首的药罗葛氏,希望能团结在他们的周围,继续恢复回纥汗国昔日的光荣历史。《旧唐书·回纥传》称:大中二年(848年)春,张仲武强令奚王遣送揭捻等来向幽州,“遏捻等惧,是夜与妻葛禄,子特勤毒斯等九骑西走,余众奔之不及,回鹘诸相达官老幼皆哭。……回鹘在室韦者,(黠戛斯)阿播皆收归碛北。在外犹数帐,散藏诸山深林,盗劫诸蕃,皆西向倾心望安西庞特勒之到”。是时庞特勤已自称可汗,统一了碛西诸城。《资治通鉴》卷248称:宣宗大中二年(848年)正月“其别部庞勒,先在安西,亦自称可汗”。同书卷249,宣宗大中十年(856年)三月辛亥,“近有降者云,己庞历今为可汗,尚寓安西,俟其归复牙帐,当加册命”(此处“己庞历”即“庞特勤”),在《新唐书·回纥传》中也有类似说法。可知当时药罗葛氏的中心在龟兹,庞特勤为药罗葛氏的代表,为离散了的回纥各部的众望所归,因而他在焉耆称可汗,颇具吸引力,四散在外的各回纥部落,都从四面八方汇聚到他的政权之下。从而由庞特勤一系分出迁往甘州的一部分回纥人也是药罗葛氏,迄今裕固族中的主要部落仍称药罗葛。
  当跌氏的骨咄禄篡夺回纥汗国的权力后,虽仍冒称药罗葛氏,但在暗中却要千方百计排斥药罗葛氏的势力,确立跌氏在各地的统治权,因而怀信可汗的亲自到吐鲁番,以及保义可汗的在北庭及龟兹一带反击吐蕃贵族的势力中几次大胜利,都为跌跌氏在西域的统治培植了势力。
  公元840年庞特勤率众西迁北庭葛逻禄地区①,这使药罗葛氏势力在西域又得到了扩张的机会。为了不和以吐鲁番为中心的跌跌氏的回纥势力发生矛盾,《新唐书·突厥传》指出:北庭金沙岭一带的回鹘余众已达二十万,这当然包括早已居住在北庭地区的回鹘人在内,显然是以药罗葛氏为主。庞特勤为了避免和吐鲁番一带的跌跌氏回纥势力冲突,就没有从北庭越天山、直下吐鲁番盆地,而是向西越天山至焉耆一带,并把势力扩充到龟兹、阿克苏、伊塞克湖一带,然后以龟兹、焉耆为中心自称叶护。当他闻悉乌介及遏捻可汗相继失败,就在848年年初自称可汗,不仅是龟兹回鹘的创始人,同时也是高昌回鹘汗国的创建人。魏良弢先生把庞特勤称为喀喇汗王朝的创建人是错误的②。庞特勤在龟兹称汗后,即遣使至唐进贡,唐朝即册封其为怀建可汗。
  庞特勤率部分回鹘西迁龟兹称可汗,并未和当地原有的龟兹人发生战争,因为并无任何这样的历史记载。从而有的人所说回鹘人到龟兹后杀死或驱赶了原有的龟兹人,这不是历史事实。那么为什么自龟兹回鹘以后就形成为维吾尔族了呢?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因为龟兹从古代起就位于丝绸之路冲要地段,从东、西、南、北方向进入龟兹的各不同民族都融入龟兹。最显著的并为中外史书称道的龟兹月氏、龟兹乌孙、龟兹匈奴、龟兹突厥等就说明曾有不少的月氏、乌孙、匈奴、突厥人融入龟兹;而到庞特勤部回鹘迁入龟兹,就形成为龟兹回鹘。这里所说的龟兹回鹘,显然已与原有的回鹘不同,因为这是已和融有许多不同民族血统后形成的龟兹融合后形成的龟兹回鹘新名称。所以《宋史·龟兹传》特称龟兹回鹘为“回鹘别种,”与原有的回鹘已有所不同。

附注

①冯家昇等编著:《维吾尔族史料简编》,民族出版社1981年版,第36页。曾问吾著《中国经营西域史》第149页说:“是时逻禄游牧于伊犁河以西至潮河。”范文澜著《中国通史简编》第三编第二册,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509页:葛逻禄“游牧地金山西,巴勒哈什湖南”。《新疆简史》第一册第154页:“八世纪六十年代,突骑施部衰落,葛逻禄部占有了他们的牧地..回鹘诸部大规模西迁时,以马及职、庞特勤为首领的十五部迁到了葛逻禄地区。” ②曾问吾:《中国经营西域史》,194页。范文澜著《中国通史简编》第三编第二册,509页。《维吾尔族史料简编》,39页均同此说法。 ③魏良弢:《喀喇汗王朝史稿》,50页,新疆人民出版社,1986。 ①《李文饶文集》卷17《回鹘事宜状》。 ①程溯洛:《宋史·龟兹传》补正(《历史研究》1987年第3期)一文中说:“庞特勤率众一支..大约是840年庞特勤先率十五部奔到七河流域的葛逻禄,841~846年之间又从葛逻禄地区率众南下先居安西(包括龟兹、焉耆)。”这是没有弄清归顺葛逻禄的地点而写错了。应该是先到北庭的葛逻禄处,再越天山至龟兹,不能绕道中亚,再到龟兹。②魏良弢:《喀喇汗王朝史稿》,50页,新疆人民出版社,1986。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叙述了龟兹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成就及龟兹王室世系和其在维护统一方面做出的贡献,阐述了龟兹地区的历史。形成于中国历史上两汉时期的丝绸之路,是一条“古代和中世纪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经印度、中亚、西亚连接北非和欧洲,以丝绸贸易为主要媒介的文化交流之路”①。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为我们揭示出东西方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描绘出栩栩如生的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画卷。纵观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明,它不仅凝结了中国人民的勤劳、勇敢和智慧,而且汲取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优秀的精神文化成果。可以说,“没有丝绸之路,就没有高度发展的丰富多彩的古代中华文明。

阅读

相关地名

龟兹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