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回纥汗国疆域的西部范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1220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回纥汗国疆域的西部范围
分类号: K289
页数: 4
页码: 173-176
摘要: 本文记述了回纥汗国疆域的西部范围,回纥族先祖丁零,从古代起就有一部分从事农业,一部分从事游牧业。在漠北以回纥族为首的各部落则生息繁衍于色楞格河、鄂尔浑河、土拉河一带,以游牧为主。随着回纥汗国势力的扩张,特别是在击灭突厥汗国后,骨力裴罗自称可汗。
关键词: 龟兹 回鹘 回纥族

内容

回纥族先祖丁零,从古代起就有一部分从事农业,一部分从事游牧业。在漠北以回纥族为首的各部落则生息繁衍于色楞格河、鄂尔浑河、土拉河一带,以游牧为主。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和斗争,7世纪时产生了杰出的政治家吐迷度,因而在公元647年建立了回纥汗国,并率十二酋长归附唐朝,唐即在回纥各部中设立六府七州,并受药罗葛氏酋长吐迷度为怀化大将军瀚海都督。此时吐迷度并未称汗,发展到744年回纥酋长骨力裴罗即自立为骨咄禄毗伽阙可汗,745年击杀突厥最后一个白眉可汗,并把白眉首级送到长安报功,唐玄宗即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这时它的统治疆域,据《新唐书·回鹘传》称:“裴罗..遣顿啜罗达干来上贡,拜裴罗左骁员外大将军,斥地愈广,东极室韦,西金山,南控大漠,尽得古匈奴地。”①刘志霄先生在其《维吾尔族历史》上册中则说:根据史书记载“这个范围大致相当于东起兴安岭,西至阿尔泰山,北接贝加尔湖,南边与唐朝接壤。贝加尔湖以南的都播,贝加尔湖以西的骨利干,叶尼塞河上游的黠戛斯,阿尔泰山一带的葛逻禄,天山以北的沙陀,阴山一带的党项、吐浑,兴安岭以北的室韦、奚以及契丹都成了回纥汗国的属部”②。这里指出回纥汗国西部直接统治到阿尔泰山及东天山以北的北庭地区,因那时沙陀居住在北庭一带。德国葛玛丽(A.V.Gabain)则说:“回鹘人约从公元745年到854年统治蒙古草原和新疆北部的准噶尔盆地,一度也领有高昌。”③关于回纥汗国的统治疆域,东到室韦、奚、契丹,北到骨利干、黠戛斯、都播,南跨大漠与唐境接壤,各书所记大致相同。唯对于其西部统治的疆域,各种说法颇不相同。一般认为只到阿尔泰山,而以葛玛丽所指西部的统辖范围最广,即从阿尔泰山到天山之间的准噶尔盆地都系回纥汗国的统治范围,甚至说一度还领有高昌。历史事实究竟是怎样呢?必须进一步分析才能揭示真谛。
  上文已指出,公元840年以前天山南北已有不少回纥族的先民住在那里,特别是东部天山以北的庭州地区更是回纥及其近亲部落的集居地。所以据有阿尔泰山及东天山为根据地的突厥崛起后,也主要依靠铁勒的人力、物力以统一西域。《隋书·突厥传》说:“自突厥有国,东西征讨皆资其用,以制北荒。”足见突厥虽然建立了统一的汗国,但它的人数却比回纥族的先祖少得多,也不过是当时的统治民族罢了。因而《旧唐书·回纥传》说:“贞观初,菩萨与薛延陀侵突厥北边,突厥颉利可汗遣子欲谷设,率十万骑付之。菩萨领骑五千与战,破之于马鬣山,因逐北至于天山,又进击,大破之,俘其部众,回纥由是大振。”菩萨以五千之众当十万大军取得胜利,固然表现了菩萨的军事天才,但也可知他大破突厥敌兵地点是在马鬣山周围地区及杭爱山西部一带,无疑菩萨是得到了东部天山地区车师——铁勒部人的全力支持下取得的。任何一个重要战役的胜利,都与天时、地理、人和三者密切有关,因而在我国史书上谈菩萨在马鬣山的胜利,从未涉及其周围所属的民族,好像这一次的胜仗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与周围任何事物都无关,未免把战争看得太简单了。
  而在高宗初年西突厥阿史那贺鲁的叛乱,是一次重要的分裂活动,在平叛过程中发生了几次重大战役。在这几次战役中都是汉和回纥联军而取得的胜利。唐遣左武侯大将军梁建方、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统秦、成、岐、雍府兵三万人及回纥婆闰部五万骑讨之。为了彻底歼灭阿史那贺鲁叛军起见,高宗于显庆二年(657年)闰正月又命右屯卫将军苏定方为伊丽道行军大总管、燕然都护任雅相、回纥婆闰为副,燕然副都护肖嗣业为伊丽道行军率副总管追讨阿史那贺鲁。当苏定方在金山(阿尔泰山)北处木昆部牧区与贺鲁大军激战时,“定方率回纥及汉民万余人击之”①。击败了贺鲁叛军,定方即命肖嗣业、回纥婆闰将胡兵为先锋继续追击贺鲁残众,终于活捉了阿史那贺鲁。《旧唐书·回纥传》称:“贺鲁西奔石国,婆闰随苏定方逐贺鲁石国西北苏咄城,城主伊涅达干执贺鲁送洛阳..以贺鲁种落分置州县,西尽波斯。”可知剿平阿史那贺鲁的叛乱是以回纥精骑为主力的汉回纥联军参加了平叛的全过程。
  随着回纥汗国势力的扩张,特别是在击灭突厥汗国后,骨力裴罗自称可汗。《旧唐书·回纥传》称:“开元中,回鹘渐盛,破拔悉密,收一部落;破葛逻禄,收一部落,各置都督一人,统号十一部落,每行止斗战,常以二客部落为先锋。”这里所称被征服的拔悉密及葛逻禄部就是居牧在从杭爱山至北庭广大区域的,从而到贞元六年(790年)吐蕃攻陷北庭都护府时,史书对回纥统治北庭周围各族及都护府的陷落情况说得很清楚:“初,北庭,安西既假道于回纥以朝奏,因附庸焉。回纥征求无厌,北庭差近,凡生事之资,必强取之。又有沙陀部落六千余帐,与北庭相依,亦属于回纥,肆行抄夺,尤所厌苦。其先葛逻禄及白服突厥,素与回纥通和,亦撼其侵掠。因吐蕃厚赂见诱,遂附之。于是吐蕃率葛禄白服之众去冬寇北庭,回纥大相颉干伽师率众援之,频败。吐蕃急攻之,北庭之人既苦回纥,乃举城降焉,沙陀部落亦降。”尽管吐蕃攻陷北庭的军队,据《资治通鉴考异》唐纪11说:吐蕃北庭之众号称三十万,暂时占据了北庭,但为时不长,回鹘就集中力量,大败吐蕃:“贞元七年(791年)九月,(回鹘)败吐蕃于北庭,使献捷。”①
  在回纥汗国势力向西扩张之时,7世纪末至8世纪中叶建立在哈萨克草原的突骑施汗国已经衰落,未被回鹘征服的、游牧于阿尔泰山、塔尔巴哈台山、阿拉套山一带的葛逻禄部逐渐强盛而西进至碎叶,取代突骑施汗国而建立了葛逻禄汗国。《新唐书·回鹘国传》称:“至德(756~758年)后,葛逻禄寖盛,与回纥争强,徙十姓可汗故地,尽有碎叶、怛逻斯诸城。然限回纥,故朝会不能自达于朝。”而吐蕃奴隶主政权自8世纪末叶起也日渐雄张,向西域和陇右伸展势力,所以西域也频频告警。回鹘、葛逻禄、吐蕃三者都想争夺西域这块战略要地,葛逻禄常联络吐蕃、黠戛斯共击回鹘,这就给回鹘在西域的统治以极大的威胁。由是贞元十一年(795年)奉诚可汗死,因其无子,而由掌有实权的跌氏骨咄禄将军嗣位,被立为怀信可汗。《通鉴》卷235称:“骨咄禄..辩慧有勇略,自天亲时,典兵马用事,大臣诸酋长,皆畏服之。既为可汗,冒姓药罗葛氏。”可知怀信可汗很有统帅才能,重振了回鹘汗国力量,因而纠集军旅,出征西域吐蕃侵略者。《九姓回鹘爱登里哕汨没密施合毗伽可汗圣文神武碑》虽系保义可汗碑,但在该碑文中第13~17行所记则为怀信可汗事迹②。碑文称:“自幼英雄智勇,神武威力,一发便中,坚昆可汗应弦殂落。牛马谷量,仗械山积..复葛逻禄与吐蕃连入寇。跌跌偏师,于匀曷户对敌,智谋弘远。”而在《九姓回鹘可汗碑》中所述保义可汗的武功时更说:“北庭半收半围之次,天可汗亲统大军,讨灭元凶,却复城邑..后吐蕃大军,攻围龟兹。天可汗领兵救援,吐蕃落荒,奔入于术。四面合围,一时扑灭,尸骸臭秽,非人所堪..天可汗亲总师旅,大败贼兵,奔逐至真珠河。俘掠人民,万万有余,驰马畜乘,不可胜计,余众来归..攻伐葛逻禄,吐蕃,搴旗斩首,追奔逐北,西至拔贺那周。”③这里的天可汗指的是爰登里啰汨没密施合毗伽可汗,唐册封为保义可汗(808~821年)。
  事实上,回鹘汗国在安史之乱后,已有部众在天山一带。《新唐书·黯戛斯传》称:“(黠戛斯)常与大食、吐蕃、葛逻禄相依仗,吐蕃之往来者,畏回鹘剽钞,必住葛逻禄,以待黠戛斯护送。”为了对付回鹘汗国,吐蕃、黠戛斯、大食、葛逻禄都相为依仗。那时黠戛斯在阿尔泰山、唐努乌梁海以北;葛逻禄在中亚碎叶、但逻斯;吐蕃在河西走廊、青海、西藏、天山以南,往来黠戛斯的使者害怕回鹘阻掠,不敢向北过回鹘境直接前往,必须绕道葛逻禄控制的碎叶一带等待黯戛斯派人护送。因而大食使者塔米尔·伊本·巴赫尔(TamirihnBakhr)于820年前往回汗国,在他的行记中说,他从巴斯巴尔罕出发,途经伊塞克湖附近,再乘九姓乌古斯可汗(Toguzguz,指回鹘可汗)为他准备的驿马,向位在漠北的可汗都城前进。由此可知,从伊塞克湖以东至鄂尔浑河的回鹘汗帐,一路都设有驿站、驿马和驿卒①。显然这些地区都受回鹘汗国统治。
  当时吐蕃贵族为了扩充势力和争夺西域,千方百计破坏唐和回鹘的关系,因而长庆元年(821年)毗伽保义可汗死后,即册回鹘君长为登罗羽禄没密施句主录毗伽可汗,并以太和公主出嫁回鹘为可敦,吐蕃闻信,企图破坏这件婚事,即派军进犯青塞堡,阻挠唐与回鹘间的和亲。回鹘即以“一万骑出北庭,一万骑出安西,拒吐蕃以迎太和公主归国”②。唐廷为了防止在迎娶太和公主过程中吐蕃乘机捣乱,就从北庭安西出精兵两万,以备吐蕃,可见回鹘汗国在北庭、安西驻有重兵。

附注

①《资治通鉴》卷215也说:“东际室韦,西抵金山,南跨大漠,尽有突厥故地。” ②刘志霄:《维吾尔族历史》,29页,民族出版社,1985。 ③葛玛丽(A.V.Gabain):《高昌回鹘王国(850~1250年)》,《新疆大学学报》(哲社版),1980(2)。 ①《旧唐书》卷83《苏定方传》。 ①《唐会要》卷98《回鹘》。 ②参见羽田亨:《唐代回鹘史之研究》附录二《九姓回鹘爱登哕汨没密施合毗伽可汗圣文神武碑考》,载《羽田博士史学论文集》上卷。 ③《回鹘毗伽可汗圣文神武碑》,见罗振玉《和林金石录》。 ①V.Minorsky,Taminibnbahr'JoumeytotheUighurs,载Bulletinoftheschoolof0rientelandAfricanStudies,1948,vol·X1IPart2,125~134页。 ②《旧唐书》卷195《回纥传》。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叙述了龟兹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成就及龟兹王室世系和其在维护统一方面做出的贡献,阐述了龟兹地区的历史。形成于中国历史上两汉时期的丝绸之路,是一条“古代和中世纪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经印度、中亚、西亚连接北非和欧洲,以丝绸贸易为主要媒介的文化交流之路”①。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为我们揭示出东西方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描绘出栩栩如生的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画卷。纵观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明,它不仅凝结了中国人民的勤劳、勇敢和智慧,而且汲取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优秀的精神文化成果。可以说,“没有丝绸之路,就没有高度发展的丰富多彩的古代中华文明。

阅读

相关地名

龟兹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