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镇、北庭行营节度使统带的西域军人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1215
颗粒名称: 一、四镇、北庭行营节度使统带的西域军人数
分类号: K294.5
页数: 2
页码: 159-160
摘要: 本文记述了四镇、北庭行营节度使统带的西域军人数。
关键词: 四镇 北庭行营节度使 西域军

内容

像唐太宗这样的封建地主阶级政治家,在唐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特别是由他推行的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一直影响着民族团结和统一大业,影响着开创迈向世界高峰的大唐封建文化。
  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安西、北庭除受诏发兵勤王外,安西、北庭两个大都护府仍保持建制,而四镇、伊西节度使名号虽为新组建的四镇、北庭行营节度使所袭用,但其节度使建制也仍维持原来体制,不过由节度留后负责西域军队的指挥和战斗任务。
  安史叛乱爆发后,唐廷处于十分危急之中。唐玄宗和肃宗急切征召李嗣业统带西域军前往灵武听命。据《通鉴》卷218称:至德元载(756年)元月“上命河西节度副使李嗣业将兵五千赴行在..如数发兵,以(段)秀实为副,将之诣行在”。“上又征兵于安西;行军司马李栖筠发精兵七千人,励以忠义而遣之”。这里所说李嗣业是河西节度副使,他所带的五千兵是河西兵,还是西域兵呢?回答应该是肯定的:从西域征来。因为在《旧唐书》卷109《李嗣业传》中称:“及禄山反,两京陷..嗣业自安西统众万里,威令肃然,所过郡县,秋毫不犯。”可见李嗣业是从安西征来的西域兵。
  据唐《考异》引段秀实别传称:“诏嗣业将安西五万众赴行在。”司马光认为这个数目太高,采用五千之说。笔者认为五万之说比较接近于实际。尽管这五万之众不是同一时间到达陇右、关中,因为在西域那样辽阔的土地上,从各地各族征集的数万军队要聚集关中,即使立刻出发也要几个月时间。而到至德二载(757年)九月已经从西域及漠北回纥部到达凤翔的军队“元帅广平王俶将朔方等军及回纥、西域之众十五万,号二十万,发凤翔”。并命李嗣业为镇西、北庭支度行营节度使,统带西域各族军队。
  在这十五万军队中究竟有多少西域军队,虽然各书都无一个明确的统计,但绝不是几千人,至少是几万人。因为李嗣业到达灵武,肃宗就召见说:“今日得卿,胜数万众,事之济否,实在卿也。”虽然这是嘉奖李嗣业个人的话,但也露出了端倪。《旧唐书》卷144《尉迟胜传》称:“至德初,闻安禄山反,胜乃命弟曜行国事,自率兵五千赴难。”说明这是公元756年初尉迟胜因激于爱国义愤而亲自统带的五千和阗兵入援,肃宗给了奖励,并擢拜特进,兼殿中监。接着《通鉴》卷219又指出,至德二载(757年)正月,“上闻安西、北庭及拔汗那、大食诸国兵至凉鄯。甲子,幸保定”。保定即泾州安定郡,今甘肃省泾州县。
  杜甫在《喜闻官军已临贼境二十韵》中称:“花门腾绝漠,柘羯渡临洮。此辈感恩至,赢俘何足操。锋先衣染血,骑突剑吹毛。喜觉都城动,悲连子女号。家家卖钗钏,只待献春醪。”这里的花门指的是回纥军队,柘羯指的是西域中亚一支军队。诗中说明了当时中原人民欢迎回纥及西域军队的热烈场面。
  在上已经指出和田军队是五千人,另还出现了拔汗那、柘羯、大食军等番号,再加突骑施部队。可见从西域调入内地的平叛军队有数万之众是无疑的,否则在《新唐书·李泌传》就不会说:“我所恃者碛西突骑、西北诸戎耳。”足见其数目之众及实力的雄厚。怪不得杜甫在《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诗称:
  四镇富精镜,摧锋皆绝伦。
  还闻遣士卒,足以静风尘。
  老马夜知道,苍鹰饥著人。
  临危经久战,用急始如神。
  奇兵不在众,万马救中原。
  谈笑无河北,心肝奉至尊。
  孤云随杀气,飞鸟避辕门。
  竟日留欢乐,城池未觉喧。
  诗中充分赞扬了西域各族健儿的英勇善战。安邦定国,冲锋陷阵的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那么这些西域的英雄战士在平叛战争中的战绩究竟怎样呢?他们确实立下了赫赫战功,为唐朝的统一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叙述了龟兹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成就及龟兹王室世系和其在维护统一方面做出的贡献,阐述了龟兹地区的历史。形成于中国历史上两汉时期的丝绸之路,是一条“古代和中世纪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经印度、中亚、西亚连接北非和欧洲,以丝绸贸易为主要媒介的文化交流之路”①。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为我们揭示出东西方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描绘出栩栩如生的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画卷。纵观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明,它不仅凝结了中国人民的勤劳、勇敢和智慧,而且汲取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优秀的精神文化成果。可以说,“没有丝绸之路,就没有高度发展的丰富多彩的古代中华文明。

阅读

相关地名

龟兹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