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关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1210
颗粒名称: 3.关隘
分类号: K928.77
页数: 4
页码: 151-15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唐代在龟兹设置的关梁,包括柘厥关、雀离关、盐水关、乌垒关等。
关键词: 关隘 关梁 山谷隘道

内容

唐代设置关梁,是作为“诘暴之所”。其设置原则,“关必据险路”。“选择关址,须临水挟山,当川限谷,危墙深堑,克扬营垒之势”、“属于要会之口,实堪控扼”①。所以安西大都护府周围所在的河川、山谷隘道,必然要设置关梁,加以防守。
  (1)柘厥关
  据《新唐书·地理志》称:“安西西出柘厥关,渡白马河,百八十里西入俱毗罗碛。经苦井,百二十里至俱毗罗城,又六十里至阿悉言城,又六十里至拨换城。”文中白马河即今渭干河,可知柘厥关即设在唐代渭干河边,成为唐代经过安西通达中亚和世界的主要交通干线。
  亚洲腹地的古代军事要塞,受自然地理形势影响很大,河湖、山隘、沙碛、都是制约军事设施及其战术运用的主要因素。柘厥关是屏卫安西大都护府安全的锁钥,控扼龟兹与中亚交通往来的一处重镇。只要柘厥关一失,大都护府就岌岌可危,因为从柘厥关至安西大都护府,即今皮朗旧城间仅23公里多,其间一脉平川,无险可守。
  可是法国著名汉学家伯希和1907年于库车实地考察后,却把柘厥关定在雀离关②。这是弄错了位置。而伯希和在其《都勒杜尔·阿胡尔和苏巴什》③的考察报告中,把都勒杜尔·阿胡尔遗址标在库车城西、库木吐拉以南、渭干河左右两岸。在他1907年所摄照片中,仍可见城垣森严,塔楼高耸。我国考古学家黄文弼在这里考察后说:“至千佛洞(指库木吐拉)村庄附近旧城..名色乃当,遗址尚存,周约四百二十米,四方形,城中已开垦为熟地。..拾唐代陶片数枚,间有带波纹灰陶片,当在唐前。..有土堡一,本地人称为‘炮台’,盖为当时戍守官兵隙望之所。在沙雅河(渭干河)西岸,与河坝洞区东庙相对,亦有古代寺庙遗址一区..此地亦名千佛洞,实为大庙遗址,形同一小城,周约三百八十米。沿城四周,均有住宅遗址。城东有方形高塔一座,底宽八米,高约七米,砖砌。..在城西亦有高塔一座,下为方形,宽约八米,上略圆形,宽约六点三米,高约六米余。”④根据实地考察所得,也证明唐代柘厥关实在渭干河边。今被称为夏克吐尔、玉其土尔的残存古堡,隔渭干河相对峙立,库木吐拉则在此二古堡东南约2公里,彼此成犄角之势,控制着渡渭干河西行的交通大道,城堡主体在渭干河东岸,在河西的主体则为一大型寺院。近年一些考古人员又在这些古城堡区陆续捡到大历元宝、建中通宝等唐代钱币和陶器。更证明这里是唐代重要政治、军事活动中心。唐朝高僧悟空于贞元五年(789年)经过龟兹时,亲眼见到“安西境内有东西柘厥寺,阿遮哩贰寺”①。这里既称东西柘厥寺,很可能柘厥关也分布于渭干河东西两岸,而有东西柘厥关。在唐代的政治、军事设施总是伴随着佛教寺院在一起,以加强对各族人民的政治思想统治。
  (2)雀离关
  位于安西大都护府北面的库车河上,主要是防止北方草原敌人南来袭击,在今库车城北面约20公里有一座苏巴什古城,现在残存城堡南北长约150米,东西宽约100米,堡墙残高5米以上,只有一处门道,南向开。黄文弼教授曾在这里采集到龟兹古钱币及波斯翁米亚王朝时期库思老二世(651~702年)所铸银币。城堡以北,在南北近700米,东西约200米的范围内是大片佛教建筑遗迹。倾圮了的寺院和佛塔,依然显示出其宏大规模。在库车河东岸,同样可见到,依山势走向,南北延伸的古代近百米长的残存堡墙。而在长500多米,宽150多米的范围内,同样是佛寺佛塔,丛丛列列。它们与库车河西岸的古堡,丛集的佛教建筑群隔河相望,甚为壮观宏伟。而从天山中奔腾而下的库车河,穿山越谷100多公里,出却勒塔格山口后,河面突然宽阔,有二百米左右,由此流灌库车绿洲。是以却勒塔格山口的形势十分险要,正是进入龟兹绿洲的隘口。唐代在此设立雀离关,屯兵驻扎,以控扼山区草原敌人的出入,自属十分必要。
  过雀离关后,顺库车河上溯,河两岸不仅水草颇好,且向为古代冶炼铜铁,采挖煤炭重地。向北越过大龙池、小龙池,登上铁力买提达坂,即可东入开都河谷的裕勒都斯草原;向西北更可进入伊犁河流域的巩乃斯草原。古代向为乌孙、匈奴、突厥诸族游牧人民的政治、军事活动中心,地位十分重要。从而在库车河出山处设关对保卫安西大都护府有重要意义。
  (3)盐水关
  自库车绿洲通向拜城盆地的却勒塔格山中,有一条宽不过二十多米的盐水沟。由此进入拜城盆地后,北越天山即可到伊犁河谷的特克斯或昭苏,西行可到阿克苏绿洲,直达中亚。所以盐水沟是古代军事和商旅要道,现在于盐水沟内仍可见到古代堡塞遗址数处,高尚存三四米,均耸立于盐水沟西岸石壁上。1907年法国伯希和曾在盐水沟峡谷口古堡中掘得一批龟兹文木简,简作长方形,长8~16厘米、宽4~10厘米,其上书婆罗谜字母,可惜大多已残损,完整者不多,但在好几种简文中提到“盐关”的名称,可证“盐关”是沟口古堡的名称。烈维指出都是公元7世纪时的文物。其中有一完整的简文称:“guarttas书于……在盐关。汝自适用此符,现自..来,偕行者共十人,马共五匹、牛一头、放行勿诘;汝亦不得有所留存。Ksum二十年七月十四,yo(署名)。”①
  由此可证,唐代曾在
  盐水沟设关戍守,严格审查过往商旅行人。
  (4)乌垒关
  拱卫安西大都护府的西、西北、北面已建立了柘厥关、盐水关、雀离关,那么在其东面是否也曾建关,史书并未明说。惟在东汉《刘平国治关亭诵》碑上指出刘平国除在黑英山盆地修建关亭外,还曾建修过“东乌累关城”,足证在东汉时期于龟兹东境就有乌累关城,以保卫设于它乾城的西域都护府。到了唐代,安西大都护府迁设龟兹后,统辖疆域远较汉朝为大,气势更加恢弘,拱卫安西都护府的军事设施,自必更加严密,乌垒关的设立必然更加迫切。
  1971年冬,轮台县在拉依苏河口兴建水库时,曾发现在拉依苏河口西岸的黄土台地分布有唐代古墓群,在一座墓葬的棺木上曾有“安西大都护府”、“手捉”、“乌垒关”等字样。后来这些棺木板散失,因而当时目睹棺木板的人回忆,有的说是“乌垒营”,有的说是“乌垒管”,有的说是“乌垒官”,有的说是“乌垒关”。应该肯定说是“乌垒关”为确。因为有些人不熟悉历史,年久后,对“官”、“营”、“管”、“关”等字又难于辨认,故各说不一,自当以关字为确。足证当时确有乌垒关。
  既然“乌垒关”三字就在拉依苏河口处发现,也可肯定乌垒关就设在拉依苏河口两岸。因为拉依苏河源于天山山脉。到下游两岸分布有很厚的黄土堆积台地,河道到此切割很深很宽,最宽处可达400余米,形势甚为险要。位于东岸的守捉城及汉唐烽火台均还耸峙,正向人们陈说着逝去的历史陈迹,而当时在拉依苏河东西两岸修建乌垒关城,成为安西都护府东境安危的所系,自在情理之中,核之古今形势,乌垒关设立在拉依苏河口两岸最为恰当。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叙述了龟兹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成就及龟兹王室世系和其在维护统一方面做出的贡献,阐述了龟兹地区的历史。形成于中国历史上两汉时期的丝绸之路,是一条“古代和中世纪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经印度、中亚、西亚连接北非和欧洲,以丝绸贸易为主要媒介的文化交流之路”①。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为我们揭示出东西方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描绘出栩栩如生的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画卷。纵观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明,它不仅凝结了中国人民的勤劳、勇敢和智慧,而且汲取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优秀的精神文化成果。可以说,“没有丝绸之路,就没有高度发展的丰富多彩的古代中华文明。

阅读

相关地名

龟兹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