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龟兹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1208
颗粒名称: 1.龟兹镇
分类号: K928.5
页数: 10
页码: 147-148
摘要: 本文记述了龟兹镇的驻兵制度及其兵额以及驻扎在龟兹镇的卫戍部队情况。
关键词: 龟兹镇 国防机构 戍边军队

内容

《旧唐书·龟兹传》称:“先是太宗既破龟兹,移置安西都护府于其国城。以郭孝恪为其都护,兼统于阗、疏勒、碎叶,谓之四镇。”而安西都护府由西州迁往龟兹,扩大为安西大都护府后,随即同时设立了龟兹、于阗、疏勒、碎叶四镇,后来曾以焉耆代碎叶。这个镇主要是管理、组织、指挥戍边的军队,属于国防机构。《新唐书·兵志》:“唐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而总之者曰道。”又说“其军、城、镇、守捉皆有使,而道有大将一人,曰大总管,已而更曰大都督”。
  龟兹镇由于其任务是主管戍边军队,受大都护及后来的节度使的直接指挥,因而其军事机构必然和大都护府设在同一地点,即龟兹王城内或龟兹王城附近。这种镇都设有镇守使,负责指挥调度军队。贞元五年(789年)高僧悟空经过天山南路时,曾记下了当时各镇守使的姓名:“疏勒(一名沙勒),时王裴冷冷,镇守使鲁阳..次至于阗(亦云于遁,或云豁丹)..王尉迟曜,镇守使郑琚..次威戎城,亦名钵浣国,正曰怖汗国,镇守使苏岑。..至乌耆国,王龙如林,镇守使杨日祜。”①而悟空至安西时,未提到镇守使的姓名,只说了四镇节度使,安西副大都护兼御使大夫郭昕,可知龟兹镇的镇守使由四镇节度使、安西副大都护郭昕兼任,悟空所以不写龟兹镇守使之名,原因就在此。
  龟兹镇的驻兵制度及其兵额,据《旧唐书·吐蕃传》称:“贞观中,侯君集平高昌,阿史那社尔开西域,置四镇,前王之所未伏,尽为臣妾,秦、汉之封域,得议其土境耶!于是岁调山东丁男为戍卒,缯帛为军资。有屯田以资糗粮,牧使以娩羊马。大军万人,小军千人,烽戍逻卒,万里相继,以却于强敌。”高宗时罢四镇戍兵,无异使天山南路不设防,致使吐蕃乘隙而入,攻陷四镇,直至武后长寿元年(692年)王孝杰始克复四镇。鉴于前次罢戍兵的失策,即重新恢复四镇,并置兵三万人。于是吐蕃贵族如芒在背,无所逞其威,因而一再向唐廷请罢四镇兵,遭到唐廷拒绝。由是吐蕃屡图侵扰四镇,均难得逞。
  至唐玄宗开元年间,增设安西节度使,与安西大都护府同治龟兹镇内,统龟兹、焉耆、疏勒、于阗四镇,其管戍兵二万四千人,马二千七百匹,衣赐六十二万匹段。以上所说戍兵三万人及后来的二万四千人,都是指的以汉军为主的中原戍兵,并不包括少数民族的地方武装在内。而以汉军为主的内地戍兵在各镇所驻戍兵数,历来史书均未说清,也无具体史料可据,所以只能就其总数而言。
  驻扎在龟兹镇的卫戍部队究在何地,史书未载。根据考古发掘,很可能位于龟兹王城东北7公里的明田阿达古城就是龟兹镇所在地,也即汉兵驻守安西都护府的中心地,正好起着拱卫安西都护府城的作用。据黄文弼教授指出:“明田阿达古城在库车县城东北约7公里..靠近胡木利克村。古城遗址东为伊苏巴什河,西为乌恰河,南为乌库公路,北倚却勒塔格山。在伊苏巴什河与乌恰河之间的台地上,中间有一个面覆沙碛的高岭,古城遗址即坐落其上。古城有内外两重。”①由此可知,两河中间夹一高台地,地势险要,用水又方便,在城周围进行耕垦也很方便,适宜于较多驻军的防守。现残存的内城为长方形,面积东西150米,南北72米,城墙夯筑,残高约1米,宽1~2米不等。城内有两个大土台,在内城之南和西南有17个方形土坯台。于外城内外也都有土坯台,可知该古城构造较复杂,范围较大。重要的是在城中曾出土有汉文残纸,上书有“左卫率府广济府卫士王万二千口杂字”。黄文弼教授认为:“‘王万二千’应为‘三石二斗’之误写,为卫士在本州应给于之粮。”②我认为这个说法并不确切,“王万二千”可能是“一万二千”之误,即指当时龟兹镇的驻兵数,而内外两重城完全能容纳这样多驻兵数。所称出土的左右卫率府广济府卫士,即指唐时太子武官。《旧唐书·职官三》云:“太子左右卫率府..掌东宫兵仗羽卫之政令,总诸曹之事。凡亲熏翊府及广济等五府所属焉。”可知广济府属于左右卫率府,则广济府卫士曾被征戍龟兹,所以会在明达古城中出土广济府卫士的残纸。从这也可作为这里是唐代龟兹镇兵所在地的有力佐证。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叙述了龟兹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成就及龟兹王室世系和其在维护统一方面做出的贡献,阐述了龟兹地区的历史。形成于中国历史上两汉时期的丝绸之路,是一条“古代和中世纪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经印度、中亚、西亚连接北非和欧洲,以丝绸贸易为主要媒介的文化交流之路”①。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为我们揭示出东西方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描绘出栩栩如生的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画卷。纵观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明,它不仅凝结了中国人民的勤劳、勇敢和智慧,而且汲取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优秀的精神文化成果。可以说,“没有丝绸之路,就没有高度发展的丰富多彩的古代中华文明。

阅读

相关地名

龟兹镇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