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安西大都护府建置垂为定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1200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安西大都护府建置垂为定制
分类号: K928.6
页数: 4
页码: 126-129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安西大都护府建置,长寿元年(692年)直到开元四年(716年)东突厥汗国政权破灭的一段时间里,唐朝国势一直保持着稳定发展的势头,从而安西第三次晋级为大都护府,并垂为定制。以及在这24年时间内任安西大都护。
关键词: 安西都护府 武则天 龟兹

内容

长寿元年(692年)武则天听取了从吐蕃返回的大将王孝杰的汇报和阅看了西州都督唐休璟收复龟兹、于阗、疏勒、碎叶四镇的呈文,决心赶走西域的吐蕃势力。即命“孝杰为武威军总管,与武卫大将军阿史那忠节将兵击吐蕃。冬、十月,丙戌,大破吐蕃,复取四镇。置安西都护府于龟兹,发兵戍之”①。可知从公元692年开始,唐朝又统一了西域,安西都护府再次从西州迁往龟兹,其所统疆域已包括天山南北、巴尔喀什湖东西及葱岭内外。由此直到开元四年(716年)东突厥汗国政权破灭的一段时间里,唐朝国势一直保持着稳定发展的势头,从而安西第三次晋级为大都护府,并垂为定制。在这24年时间内任安西大都护的有:
  许钦明 长寿元年至万岁通天元年(692~696年)。《旧唐书·许钦明传》:“少以军功历左玉钤卫将军、安西大都护,封盐山郡公。万岁通天元年(696年)授金紫光禄大夫、凉州都督。”
  公孙雅靖 万岁通天元年至圣历元年(696~698年)。《元和姓纂》卷1“雅靖,安西(大)都护”。
  田扬名 圣历元年至长安四年(698~704年)。《旧唐书·西戎传》:“其安西都护,则天时有田扬名,中宗时有郭元振,开元初则张孝暠、杜暹皆有政绩,为夷人所伏。”《新唐书·西域传》则说:“长寿元年,武威道总管王孝杰破吐蕃,复四镇地,置安西都护府于龟兹,以兵三万镇守。于是沙碛荒绝,民供赀粮苦甚,议者请弃之,武后不听。”同时也赞称了田扬名的政绩。他为何有名,《新唐书》、《旧唐书》并未为其立传,只是在《册府元龟》卷986指出:“(久视元年——公元700年)九月,左金吾将军田扬名..斩吐蕃阿悉吉薄露,传首神都。”这条史料至少说明在西域称霸一时的吐蕃,在田扬名的有力统治下,不仅遏止了吐蕃贵族的嚣张气焰,并击败了吐蕃的入侵,使西域各族人民获得了比较安定的生活,宜乎为人称道。这里田扬名的官衔应为安西大都护,非安西都护,因为在其前任的许钦明、公孙雅靖均为大都护,田扬名也应当为大都护。
  郭元振 神龙元年至景龙四年(705~710年)。《旧唐书·郭元振传》:“神龙中,迁左骁卫将军,兼检校安西大都护。..制以元振为金山道大总管。”《文苑英华》卷92《兵部尚书口公赠少保国公行状》:“景龙中(707~710年)..授公(郭元振)骁骑大将军兼安西大都护,四镇经略使,金山道大总管。”而《全唐文》卷338进一步指出:“景龙中..骁卫大将军兼安西大都护..睿宗即位,徵拜太仆卿。”这些史料表明公元705~710年郭元振任职安西大都护。
  在郭元振任职安西大都护期间,发生并处理了一些重大政治军事问题。最突出的是突骑施部乌质勒、娑葛与西突厥贵族之间的不和与互相侵掠,不得安宁。因为其间既有深刻的政治矛盾,又有民族矛盾。当时西突厥是统治民族,对各族压迫很深,遭到各族人民的反对;乌质勒统领的突骑施部是由哈萨克族祖先乌孙的后裔发展而成,他们一直是中亚的土著人民,人数远比突厥族多。郭元振以他渊博的学识,深知其内幕,又有政治远见,从而向唐政府建议:“娑葛与阿史那阙啜忠节不和,屡相侵掠,阙啜兵寡弱、渐不能支。元振奏请追阙啜人朝宿卫,移其部落入瓜、沙等州安置,制从之。”本来这是一个重要决策,是抵制吐蕃分裂势力的正确措施,却遭到破坏。“当阙啜行至播仙城时,与经略使、右威卫将军周以悌相遇,以悌谓之曰:‘国家有以高班厚秩待君者,以君统摄部落,下有兵众故也。今轻身入朝,是一老胡耳,在朝之人,谁复喜见?非唯官资难得,亦恐性命在人。今宰相有宗楚客、纪处纳,并专权用事,何不厚贶二公,请留不行。仍发安西兵并引吐蕃以击娑葛,求阿史那献为可汗以招十姓,使郭虔瓘往拔汗那征马甲以助军用。既得报仇,又得存其部落。与入朝受制于人,岂复同也!”。阙啜听了周以悌的①坏主意后,立刻勒兵攻陷于阗坎城,掳掠不少金宝及人民,然后派人携重金,走间道,纳贿于宗楚客、纪处纳。郭元振闻讯,立刻上书,痛斥这种破坏统一的行为:“今忠节乃不论国家大计,直欲为吐蕃作乡导主人,四镇危机,恐从此启。顷缘默啜凭陵,所应处兼四镇兵士,岁久贫赢,其势未能得为忠节经略,非是怜突骑施也。忠节不体国家中外之意,而别求吐蕃。吐蕃得志,忠节则在其掌握,若为复得事汉?往年吐蕃於国非有恩有力,犹欲争十姓、四镇;今若效力树恩之后,或请分于阗、疏勒,不知欲以何理抑之。”②郭元振对周以悌所言上述各点,一一驳斥。但疏奏不省。
  宗楚客等受阙啜忠节的贿赂后,立刻增派他的党羽牛师奖为安西副都护,带领甘、凉以西军队,兼征吐蕃军;还由御史中丞冯嘉宾前去安抚阙啜;另由御史吕守素调集四镇兵力,准备一举剿除维护统一,忠于唐朝的突骑施部娑葛,另一方面宗楚客利用权力撤换安西大都护郭元振,而以周以悌主政安西。
  当阙啜忠节勾结宗楚客、周以悌等人发军进围娑葛时,娑葛立即发兵五千骑出安西,五千骑出拨换,五千骑出焉耆,五千骑出疏勒,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生擒阙啜,杀冯嘉宾、牛师奖,占领安西。然后给郭元振写信说:“与汉本来无恶,只仇于阙啜。而宗尚书取阙啜金,枉拟破奴部落,冯中丞、牛都护相次而来,奴等岂坐受死。又闻史献欲来,徒扰乱军州,恐未有宁日;乞大使商量处置。”①郭元振立刻奏报了娑葛的书信,宗楚客反而诬郭元振别有异图。郭元振使其子郭鸿间道具奏其状致使周以悌被定罪流放于白州,宗楚客终于被诛。
  从中宗景龙二年(708年)十一月癸未,宗楚客“奏以周以悌代郭元振统众,征元振入朝”到“元振使其子鸿间道具奏其状,乞留定西土..周以悌竟坐流白州,复以元振代以悌”②。可知周以悌窃夺安西大都护郭元振的权力不到半年。牛师奖任安西副大都护的时间更短,可能任命后没有到职,就被娑葛军队击毙了。
  张玄表 景云元年至先天元年(710~712年)。《资治通鉴》卷210,景云元年(710年)十二月“安西都护张玄表侵掠吐蕃北境,吐蕃怨而未绝和亲”。《旧唐书·吐蕃传上》“睿宗即位..时张玄表为安西都护,又与吐蕃比境,互相攻掠,吐蕃内虽怨怒,外敦和好”。这里的安西都护应为安西大都护,因在其前的郭元振是大都护,这时西域形势并无多大变化,所以张玄表自也为大都护。而《新唐书·方镇表四》景云元年(710年)“安西都护(领)四镇经略使”。可知张玄表还兼顾四镇经略使一职。
  吕休璟 先天二年至开元三年(713~715年)。《资治通鉴》考异卷12。开元三年(715年)“五月,诏葛逻禄、胡屋、鼠尼施等..宜令北庭都护汤嘉惠与葛逻禄、胡屋等相应。安西都护吕休璟与鼠尼施相应”。在此之前吕休璟曾任右领军卫将军兼检校北庭大都护,碎叶镇守使,安抚十姓的要职,当大食和吐蕃连兵攻拔汗那时“拔汗那,兵败,奔安西求救。孝暠谓都护吕休璟曰:‘不救则无以号令西域’。遂帅旁侧戎落兵万余人,出龟兹西数千里,下数百城,长驱而进。是月,攻阿了达于连城。孝暠自擐甲督士卒急攻,自己至酉,屠其三城,俘斩千余级,阿了达与数骑逃入山谷。孝暠平诸国,威振西域。大食、康居、大宛、罽宾等八国皆遣使请降。”足见这是一次重要战役,取得重大胜利。从而遏制了大食的东进和吐蕃势力的北上。
  自开元四年至天宝十四载(716~755年)的近四十年时间内由玄宗李隆基之子李琮和李玢先后遥领安西大都护,安西主政者则降为安西副大都护。由于唐玄宗于712年继位后,于713年前改元开元。到开元四年出师北伐,破灭了后突厥汗国,于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唐朝国势再度中兴,被称为“开元盛世”。
  玄宗为了削弱边将的权力,创设了遥领安西大都护的制度,并不履职,只是加强了对安西边将的政治监督,安西军政事务仍由主边将领全权负责,名分上则保留安西副大都护的官衔。计先后担任遥领职衔的亲王有靖德太子李琮、遥领期为开元四年至十五年(716~727年)。《旧唐书》卷107《玄宗诸子》载:“,玄宗长子也,本名嗣直。……开元四年正月,遥领安西大都护,仍充安抚河东、关内、陇右诸蕃大使。”其后由延王李玢(李洄)继任,任期为开元十五年(727年)至大宝十四载(755年),这时除遥领安西大都护府外,还加碛西节度大使衔。《旧唐书·玄宗诸子》:“延王玢,玄宗弟二十子也,初名洄。..开元十五年,遥领安西大都护,碛西节度大使。”
  郭虔瓘 开元三年至五年(715~717年)。《资治通鉴》卷211。玄宗开元三年(715年)十一月丁酉“以左羽林大将军郭虔瓘兼安西大都护、四镇经略大使”。至开元四年(716年)正月十九李琮遥领安西大都护以后,郭虔瓘即降为安西副大都护。《全唐文》卷21称:“嗣升可安西大都护,仍充河西四镇诸蕃落大使..右羽林军大将军兼安西大都护,四镇经略大使,上柱国、潞国公郭虔瓘..可安西副大都护仍兼陕王府长史、安抚诸蕃副大使,余如故。”《旧唐书·郭虔瓘传》:“俄转安西副大都护,摄御史大夫,四镇经略安抚使,进封潞国公。”同传又说“寻迁右威卫大将军”。《册府元龟》卷157:开元五年(717年)六月“苏绿潜窥亭障,安西东(都)护郭虔瓘及十姓可汗阿史那献皆反侧不安,各以表闻”。是月病死于军中。

附注

①《资治通鉴》卷205《唐纪二十一》。 ①②《旧唐书》卷97《郭元振传》。 ①《旧唐书》卷97《元振传》。 ②《资治通鉴》卷209《唐纪25》。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叙述了龟兹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成就及龟兹王室世系和其在维护统一方面做出的贡献,阐述了龟兹地区的历史。形成于中国历史上两汉时期的丝绸之路,是一条“古代和中世纪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经印度、中亚、西亚连接北非和欧洲,以丝绸贸易为主要媒介的文化交流之路”①。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为我们揭示出东西方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描绘出栩栩如生的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画卷。纵观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明,它不仅凝结了中国人民的勤劳、勇敢和智慧,而且汲取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优秀的精神文化成果。可以说,“没有丝绸之路,就没有高度发展的丰富多彩的古代中华文明。

阅读

相关人物

武则天
相关人物
许钦明
相关人物
公孙雅靖
相关人物
郭元振
相关人物
张玄表
相关人物
吕休璟
相关人物
郭虔瓘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龟兹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