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唐朝遏制龟兹地区西突厥贵族的势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1191
颗粒名称: 四、唐朝遏制龟兹地区西突厥贵族的势力
分类号: K289
页数: 3
页码: 103-105
摘要: 本文记述了唐朝遏制龟兹地区西突厥贵族的势力的具体情况。
关键词: 突厥族 龟兹 唐朝

内容

突厥沙钵略可汗于隋开皇六年(586年)向隋朝上书称:“大突厥伊犁俱卢设始波罗莫何可汗臣摄图言..窃以天无二日、土无二皇,伏惟大隋皇帝,真皇帝也。岂敢阻兵恃险,偷窃名号,今便感慕淳风,归心有道,屈膝稽桑,永为藩附..当令侍子入朝,神马岁贡,朝夕恭承,唯命是视..谨遣第七儿臣窟含真等奉表以闻。”高祖下诏曰:“沙钵略称雄漠北,多历世年,百蛮之大,莫过于此。往虽与和,犹是二国,今作君臣,便成一体。情深义厚,朕甚嘉之。..已勃有司告郊庙,直普颁天下,咸使知闻。”①对其妻可贺敦周千金公主,即赐姓杨氏,编入属籍,改封大义公主。还策拜窟含真为桂国,封安国公,由是沙钵略岁时贡献不绝。可知自沙钵略可汗起突厥汗国已向隋朝称臣,并属隋朝。
  可是从公元603年突厥汗国分为东、西突厥两个汗国后,西突厥汗国势力膨胀,唐太宗初年,西突厥利用与高昌诸王的姻亲关系,勾结麴文泰进行叛乱,公开分裂西域。唐太宗于贞观十四年(640年)命将出师,平定了麴文泰和西突厥的分裂叛乱,并在高昌地区设置西州及安西都护府,留兵以镇守。
  唐太宗迅速平定西突厥策划的分裂叛乱,当然是对分裂势力的一次重大打击,但分裂势力是决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的。当西突厥势力退出高昌王国的战略要地后,就对其以龟兹为中心的王廷周围地区加强了政治、外交活动,同时也进行了各种军事部署,以反对大唐的统一事业。
  西突厥在高昌的据点失守后,首先加强了龟兹东面焉耆据点的防护措施。当贞观十四年(640年)唐将侯君集率军攻破高昌时,西突厥即和焉耆王联姻,首先派其重臣屈利啜为其弟娶焉耆王女,由是焉耆和西突厥“相为唇齿”,并断绝了和唐朝的关系。于是安西都护郭孝恪即请准唐廷,讨伐焉耆王的公然分裂。那时焉耆王所都城“四面有水,自恃险固”。以为唐军难攻。可是得到西域各族人民支持的唐军在焉耆王突骑支弟颉鼻叶护兄弟三人协助下,并由栗婆准任向导,于是战无不克的唐军“倍道兼行,夜至城下,潜遣将士浮水而渡,至晓,一时攀堞,鼓角齐震,城中大扰。孝恪纵兵击之,虏其王突骑支,首虏千余级”。因栗婆准导军有功,郭孝恪即以栗婆准为焉耆王①。
  可是郭孝恪撤军三日后,西突厥重臣屈利啜即迅速派兵窜入焉耆囚禁了新王栗婆准。因为从西突厥王廷所在地巩乃斯河流域穿越裕勒都斯草原,快马昼夜兼程两天就可到达,从而西突厥处般啜即另立栗婆准从父兄薛婆阿那支为王,并派其吐屯来焉耆督理军政大事。然后把亲唐的栗婆准囚押至龟兹杀害,由此也可见当时西突厥的分裂根据地是在龟兹。
  唐太宗为要肃清西突厥的分裂势力,必然要在龟兹地区和西突厥贵族进行一场决战,李世民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即于贞观二十年(646年)任命左骁卫大将军阿史那社尔为昆山道行军大总管,与安西都护郭孝恪,司农卿杨弘礼率五将军又发铁勒十三部兵十万余骑,讨伐以龟兹为根据地的西突厥叛乱集团。
  当阿史那社尔大军进入西域后,首先攻破了位于焉耆以东以北的处月、处密部,于是西突厥王廷的东部外围据点焉耆就完全暴露在外。因而原为西突厥所册立的焉耆王薛婆阿那支大惧,即弃城西奔龟兹,据其东城,抗击唐军。阿史那社尔即遣轻骑追擒,历数其叛乱之罪而当众斩杀。于是阿史那社尔统率的唐朝大军进驻离龟兹三百里的碛石,即派伊州刺史韩威带千余骑为前锋,随之跟进的是右骁卫将军曹继叔,到达多褐城时,龟兹王和其宰相那利,大将羯猎颠等纠集五万军队抗击为统一而奋战的唐军,韩威即佯退诱敌深入,由西突厥所立的龟兹王俟利发现威兵少,企图围歼。韩威军迅速有计划地后退三十里,与曹继叔军相会合,然后奋力进击敌军,大胜。龟兹王只好退保王都伊逻卢城。阿史那社尔大军立即包围了龟兹王都,很快攻破其城,龟兹王十分狼狈地轻骑遁走。于是阿史那社尔令安西都护郭孝恪守城,立即派沙州刺史苏海政,尚辇奉御薛万备以精骑跟踪西追六百里,龟兹王窘急,即窜入拨换城(今阿克苏)固守。阿史那社尔大军又迅速围困该城,活捉了龟兹王及大将羯猎颠等。而其宰相那利却被潜逃出奔至北部天山中,引西突厥军队万余人袭杀了留守龟兹的西域都护郭守恪。幸得唐将仓部郎中崔义起与曹继叔、韩威等将领的奋勇抗击西突厥叛军,那利也被龟兹人擒获交给了唐军,前后一连攻破大城五所,虏获男女数万口。由是唐朝平定了西域最大的西突厥贵族的分裂势力,统一了西域,把安西都护府从西州迁设龟兹,更好地有效地统治着西域。原来站在西突厥分裂一边的龟兹王诃黎布失毕及那利、羯猎颠等都被擒归长安。在唐朝的宽大政策下,对这些叛国酋领仍都给予一定职位,高宗永徽元年(650年)授诃黎布失毕为右骁卫大将军,放还西域,继续为龟兹王,统治龟兹地区各族人民。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叙述了龟兹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成就及龟兹王室世系和其在维护统一方面做出的贡献,阐述了龟兹地区的历史。形成于中国历史上两汉时期的丝绸之路,是一条“古代和中世纪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经印度、中亚、西亚连接北非和欧洲,以丝绸贸易为主要媒介的文化交流之路”①。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为我们揭示出东西方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描绘出栩栩如生的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画卷。纵观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明,它不仅凝结了中国人民的勤劳、勇敢和智慧,而且汲取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优秀的精神文化成果。可以说,“没有丝绸之路,就没有高度发展的丰富多彩的古代中华文明。

阅读

相关地名

龟兹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