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前凉征服焉耆王龙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1177
颗粒名称: 三、前凉征服焉耆王龙熙
分类号: K235
页数: 2
页码: 65-66
摘要: 本文记述了前凉征服焉耆王龙熙,从公元265年至317年西晋统治时代结束后,在中原就分裂为汉、匈奴、鲜卑、羯、氐、羌各族封建主割据的五胡十六国时代。公元345年,前凉统治者张骏病逝,其子张重华继位,在他统治期间(346356年),西域仍和前凉保持着密切关系,龟兹仍“遣使贡方物于张重华”。
关键词: 前凉 焉耆王 龙熙

内容

从公元265年至317年西晋统治时代结束后,在中原就分裂为汉、匈奴、鲜卑、羯、氐、羌各族封建主割据的五胡十六国时代。在这一百多年中,与河西及西域地区有关的是前凉、后凉、前秦、后秦、南凉、西凉、北凉;而后秦的疆域虽及于乐都、武威一带,但与西域关系较少,所以只是五凉和前秦的几个封建王国的疆域及于西域,并且都积极经营了西域。他们不仅在曹魏和西晋时对已设郡县的哈密地区相沿未变外,更在吐鲁番盆地设立高昌郡,置太守以统治。
  到了前凉张骏时,不仅统治着已设郡县的高昌、伊吾、罗布泊地区,也同样统治着广大西域地区。《晋书·张骏传》称:“自轨据凉州,属天下之乱,所在征伐,军无宁岁,至骏境内渐平。又使其将杨宣率名众越流沙伐龟兹、鄯善,于是西域并降,鄯善王元孟献女,号曰美人,立宾遐观以处之。焉耆、前部、于阗王并遣使贡方物,得玉玺于河,其文曰,执万国,建无极。”又说:“西域诸国献汗血马、火浣布、犁牛、孔雀、巨象及诸异二百余品。”
  上述所说杨宣平定龟兹,实际是指的龟兹、焉耆,因为这时龟兹已为焉耆龙家王族所兼并,焉耆王龙会自任龟兹王后被龟兹人所杀,焉耆王则为龙熙担任。当杨宣派部将张桓为前锋,进至焉耆境时,焉耆王龙熙迎战。《晋书·四夷传》焉耆国称:“熙拒战于贲仑城,为植所败,植进屯铁门,未至十余里,熙又率众先要之于遮留谷..植单骑尝之,果有伏。植驰击败之,进驻伊犁,熙率群下四万人肉袒降于宣。”可见此时龙会已被杀,否则他绝不会坐视儿子“肉袒降于宣”。由是西域各国都进贡于前凉。
  前凉为了统治西域,特设沙州刺史以总领西域军政事务。《魏书·张骏传》称:“骏字公庭,自称使持节大将军护羌校尉凉州牧西平公..分..敦煌、晋昌、高昌、西域都护、戊己校尉,玉门大护军三郡三营为沙州,以西胡校尉杨宣为刺史。”由此可见,这时所设的西域都护(实职为西域长史)受沙州刺史节制。据王国维《流沙坠简》序中说:“戊己校尉屯高昌,玉门大护军屯玉门,而西域长史则屯海头,以成鼎足之势”,并在尼雅北古城地方所得木简有西域长史营写鸿胪书语,更可证明西域长史的命令当时通行于塔里木盆地。所称三营机构当然是以武职为主,并表明仍然承袭着两汉统治方式,保持各属国一定程度的自主。前凉对西域主要是在统一号令之下,负责西域各属国的军事外交,以确保各族人民生产、生活的社会安宁。
  公元345年,前凉统治者张骏病逝,其子张重华继位,在他统治期间(346356年),西域仍和前凉保持着密切关系,龟兹仍“遣使贡方物于张重华”。唯自此以后,前凉内讧迭起,君主频繁易位,张耀灵、张祚、张云靓、张天锡,尸位素餐,一个不如一个,终于为前秦所并灭。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叙述了龟兹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成就及龟兹王室世系和其在维护统一方面做出的贡献,阐述了龟兹地区的历史。形成于中国历史上两汉时期的丝绸之路,是一条“古代和中世纪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经印度、中亚、西亚连接北非和欧洲,以丝绸贸易为主要媒介的文化交流之路”①。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为我们揭示出东西方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描绘出栩栩如生的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画卷。纵观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明,它不仅凝结了中国人民的勤劳、勇敢和智慧,而且汲取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优秀的精神文化成果。可以说,“没有丝绸之路,就没有高度发展的丰富多彩的古代中华文明。

阅读

相关地名

龟兹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