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龟兹白山王族和焉耆龙安王族的关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1176
颗粒名称: 二、龟兹白山王族和焉耆龙安王族的关系
分类号: K235
页数: 3
页码: 63-65
摘要: 本文记述了龟兹白山王族和焉耆龙安王族的关系。
关键词: 龟兹 白山王族 焉耆龙安王族

内容

焉耆,在西汉时是塔里木盆地仅次于龟兹的大国。《汉书·西域传》载:“户四千,口三万二千一百,胜兵六千人。”这个人数多于疏勒、于阗、莎车、扜弥、姑墨诸国。到后汉时,焉耆地区人口更有所发展,据《后汉书·西域传》载,经过西汉二百年的发展,可知东汉时焉耆的户口增加了将近四倍,人口增加了将近一倍,胜兵增加了三倍多。力量膨胀了,他才能依靠匈奴的残余势力,有恃无恐地进行分裂活动。
  焉耆户口、人口、胜兵为什么会发展得那样快,就因它曾是匈奴在西域的统治中心,僮仆都尉府就设在焉耆、危须、山国间,所以较早地开发了这些地区。这里水多草多,草原辽阔肥美,既富渔盐之利,又富畜牧业生产,再加上形势险要,易守难攻,《后汉书·西域传》中特别指出:“其国四面有大山,与龟图兹相连,道险阢易守。有海水曲入四山之内,周匝其城三十余里。”就因它占有这样优越的地理形胜和资源优势,所以在班超统一塔里木盆地后,它依然仗恃匈奴残余势力,进行顽抗。
  西晋建立后,原残留于焉耆地区的匈奴后裔受西迁鲜卑的压力,西迁至裕勒都斯草原、伊犁河谷一带,融合当地的塞种、月氏、乌孙等人,形成为狯胡族,并一度建立了“狯胡国”。这个“狯胡国”的大概境域为东连车师,东南接焉耆国,南接龟兹国,西南与乌孙、大宛国为邻。
  西晋初期,焉耆王龙安利用他与匈奴长期的政治关系,遂与狯胡结成联盟,并娶狯胡王女子为妻,使联盟进一步得到了巩固。据此就向周围扩张,首先遇到的是龟兹国的阻力。
  龟兹在当时焉耆周围是最强之国,它虽曾在匈奴的指使下和焉耆共同反对过汉朝的统一事业,毕竟在其境内的匈奴势力根基不深,因而在汉朝经济文化的深刻影响下,绝大多数时间站在汉朝一边,并与汉朝班超的军队一起降服了焉耆,故龟兹和焉耆之间的宿怨较深,而焉耆王龙安向外扩张时,遭到了龟兹白山王的坚决抵制,并遭到了失败。对此龙安始终怀恨于心,而又无能为力。
  当龙安与狯胡女婚后不久即怀孕,《晋书·四夷传》说:“安夫人狯胡之女,妊身十二月,剖胁生子,曰会。”史书进一步指出,会出生后,很有胆识和才略,能力高强,甚得其父宠爱,被立为世子,渴望他能完成父辈称霸西域的未竟事业。
  当龙安年老病重时,自知痼疾难愈,即将业已成长的爱子龙会唤至床前,语重心长地说:“我尝为龟兹王白山所辱,不忘于心。汝能雪之,乃吾子也。”①言讫即逝世。
  龙会继任焉耆王后,对父亲临终告诫之言,始终耿耿于怀。待国事初定,即秘密地、积极地准备,然后发全国精兵,在龟兹王白山毫无准备的突然袭击下攻破了其称霸道路上第一个重要障碍龟兹国,并杀害了白山王,报了历史宿怨。一鼓作气,攻灭了塔里木盆地其他诸国。一时天山南路除吐鲁番、哈密地区外,都附属于焉耆。《晋书·四夷传》焉耆国称:“会有胆气筹略,遂霸西胡,葱岭以东,莫不率服。”所以西域长史李柏往西域任职时首先致信息于焉耆王龙会。日本橘瑞超于楼兰地方得前凉西域长史李柏致焉耆国王书称:“五月七日,西域长史关内侯李柏顿首□□。阔久不相闻,□怀思想,不知亲相念□□见忘也。诏家见遣□使来慰劳诸□,月二日来到海头。不知王问,邑邑,天热,想王国大小平安。王使□,遂俱共发,从北虏中与严参事往,未知到来?今□使苻太往通消息,书不尽意。李柏顿首顿首。”别有一纸残存三行,盖为表文残稿,中有一行存留“臣柏言,焉耆王龙..”七字②。由是可推知前纸为西域长史致焉耆王书稿。
  龙会究竟于何时征服龟兹,史籍并未明载,唯大概可以确定在公元285~326年之间,因为晋武帝太康六年(285年)“龟兹、焉耆国遣子入侍。”①“武帝太康中,(焉耆)其王龙安遣子入侍”②。由此可见公元285年时龟兹尚未被焉耆破灭,从而龟兹和焉耆才能同时遣子入侍。而此时龙安尚在,足证285年前焉耆尚未兼并龟兹。326年前凉派杨宣征服焉耆时,迎战杨宣的焉耆王是龙会之子龙熙,所以龙会征服龟兹的时间必在285年之后,326年之前。
  因为龙会征服龟兹后,自己即任龟兹王,另派其子龙熙为焉耆王。《晋书·西戎传》焉耆国明确指出:“会立,袭灭白山,遂据其国,遣子熙归本国为王。”可是龙会任龟兹王,遭到龟兹人民的反对而被杀。史书指出龙安“恃勇轻率,尝出宿于外,为龟兹国人罗云所杀”③。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叙述了龟兹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成就及龟兹王室世系和其在维护统一方面做出的贡献,阐述了龟兹地区的历史。形成于中国历史上两汉时期的丝绸之路,是一条“古代和中世纪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经印度、中亚、西亚连接北非和欧洲,以丝绸贸易为主要媒介的文化交流之路”①。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为我们揭示出东西方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描绘出栩栩如生的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画卷。纵观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明,它不仅凝结了中国人民的勤劳、勇敢和智慧,而且汲取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优秀的精神文化成果。可以说,“没有丝绸之路,就没有高度发展的丰富多彩的古代中华文明。

阅读

相关地名

龟兹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