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两汉时期西域都护府位置变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1169
颗粒名称: 第三节 两汉时期西域都护府位置变动
分类号: K928.6
页数: 5
页码: 049-075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两汉时期西域都护府位置变动,两汉时期的西域都护府主要设在轮台的乌垒城及其附近地区;另一个是在龟兹地区。
关键词: 龟兹 东汉 统治

内容

西域都护府位置的选择至为重要,因为它是西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统治中心,是汉廷在西域的最高军政机构,有众多的军政各级办事人员及驻军,不仅要位置适中,更重要的是要有足够的军事实力,以维持各级机构所必须的物质基础。而两汉时期的西域都护府主要设在轮台的乌垒城及其附近地区;另一个是在龟兹地区。这两者的位置在西域虽都比较适中,唯在经济实力和人力来源说,龟兹地区就远较轮台县的乌垒要强得多,因而自汉至唐的西域都护府主要都在龟兹地区。不妨从人力、气候、土地、资源各方面进行比较。在塔里木盆地各国中人口较多的几国如下①:
  从上列几个大国的人口统计看,以龟兹国的人口最多,几乎比疏勒、莎车、于阗的人口多4~5倍。而塔里木盆地南道五国合起来的人口虽有88460人,稍多于龟兹国,可是这几国的胜兵加起来却只有13971人,比龟兹一国的胜兵还少7105人。可知龟兹国人力的雄厚和兵力的精强,班超所指只要能征服龟兹,塔里木盆地未服者百分之一耳,的确是傥论。如果把长久役属龟兹的尉头、姑墨、温宿数国也计入龟兹人口,则达116517人,而塔里木盆地南道的鄯善、且末、小宛、精绝、戎卢、扜弥、渠勒、于阗、皮山、莎车、疏勒合计,其人口也只101760人,不如龟兹国所属人口多。再把乌垒、渠犁、尉犁三国也算人龟兹势力范围,则龟兹势力所属人口可达128797人,更远超过塔里木盆地南道的人力。由于焉耆盆地系天山中盆地,没有算入塔里木盆地。
  如果以龟兹绿洲与轮台绿洲的人力相比,那么龟兹绿洲81317人,轮台绿洲包括乌垒、渠犁、尉犁三国人口也仅12280人,几乎比龟兹绿洲的人口少7倍,其悬殊可见。所以在西汉时代,龟兹局势左右着西域政治的安危,因而班超平定龟兹以后,迫不及待地把西域都护府迁往龟兹,道理就在此。
  汉代乌垒国周围的自然及经济为什么不如龟兹地区呢?就今库车和轮台的平原气候及土壤说,大致相仿,差别不太大。如库车—沙雅—新和绿洲全年平均气温为10.7℃,年极端最高气温为41.5℃,年极端最低气温为﹣28.9℃;年日照时数库车为2424.6小时,新和县2886小时,沙雅县3029小时。年生理辐射量为72.4卡/平方厘米,无霜期216天左右,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1.6毫米,最多风向是东北风,常见的大风风向是北风①。而轮台县1949年后多年的气象,年平均气温为10.6℃,年极端最高气温为40.1℃,年极端最低气温为25.5℃,年日照数为2670~2780小时,年生理辐射量为67.6卡/平方厘米左右,无霜期188天,年平均降水量52.2毫米,全年盛行东北风②。从气候看,库车—沙雅—新和绿洲和轮台县同属大陆性暖温带干旱气候,都是光照充足,热量丰富,蒸发强烈,空气干燥,多风沙浮尘天气,降水稀少,夏季干热,冬季干冷,无霜期较长,年日温差大。
  在轮台绿洲和龟兹绿洲土壤方面有其相同处,也有其各自的特点。轮台绿洲由于大陆性极端干旱的荒漠生物气候,灌溉水源主要来自山区的雨雪水,在洪水季节富含泥沙。由于迪那、阳霞、策大雅—野云沟诸河流的洪积—冲积作用,形成了山前洪积—冲积倾斜平原,并有发育明显的扇缘地下溢出带,地下水储量丰富。独特的干旱气候和灌溉条件,形成了轮台县的灌溉农业,农区集中分布在山前洪积—冲积扇的下部和扇缘地带上,形成迪那、阳霞、策大雅—野云沟三大灌区。在这三大灌区中其主要成土过程有以生物气候条件为主导因素,形成的自成型带性土壤;有受地域性水文地质因素的作用形成的(水成型、半水成型、盐成型)成土过程,如沼泽化、草甸化、盐化过程。上述各种成土过程,形成轮台县平原区主要土壤类型,有灌淤土、草甸土、盐土、棕漠土、沼泽土、风沙土六大类。其中以灌淤土为最多,占总耕地面积的80.2%③。正是由于汉代西域都护府屯垦乌垒城及其周围地区,和唐代在此屯垦等存在的悠久灌溉历史形成为灌淤土的重要条件。
  而在库车绿洲的农业土壤,主要有库车河、渭干河两大灌区。库车河灌区地处洪积—冲积扇部位,区内海拔为1000~1225米,现有耕地绝大部分系自成型土壤。渭干河灌区地处冲积平原部位,区内海拔965~1025米,现有耕地以水成型农业土壤为主,水成型耕地占灌区总耕地的90.3%,这两大灌区的农业土壤主要为潮土、灌淤土、灌耕棕漠土三种,另还有些水稻土、灌耕草甸土、灌耕沼泽土则分布于渭干河灌区①。其中主要土壤为潮土,大都分布在整个渭干河灌区及库车河灌区南缘一带的低洼地段,海拔1000米以下,这是轮台绿洲少有的。正是由于库车绿洲的灌溉水源远多于轮台绿洲的缘故。因为潮土前身多为草甸土、沼泽土、盐土等水成型土壤,潮土所处地势较低,地下水位较高。由地下水和灌溉水的双重作用,土体潮湿,氧化还原作用交替发生,剖面中下部常见锈纹、锈斑,但由于多年的灌耕熟化作用,已具备了截然不同于其前身土壤的构型和属性,耕作层深厚松软,常见片状或层状结构的犁底层,并且有一定厚度的灌淤层,其土壤肥力取决于耕作制度和耕作措施,可知土壤潮化和灌溉熟化是潮土形成的两个主导因素。至于灌淤土主要分布在库车河灌区,其次在渭干河灌区村中梁上的老耕地,呈同心圆式分布,分布区一般在1000~1100米上下。这种灌淤土的形成主要是库车、沙雅、新和三县灌溉水源含有较多的泥沙,经过长期的淤积,耕翻搅拦,种植施肥等耕作措施,年复一年,活土层不断加厚,耕层上移,整个土体上部已形成了一个全新的灌溉淤积熟化层,厚度达到50厘米以上,因而它具有较高的熟化程度和肥力水平,生产性能特好,适种作物很广,库车城郊一带的灌淤土大部大于2米,有机质含量达15%~30%,种植小麦单产达500斤以上,棉花单产达100斤以上。在库车—沙雅—新和绿洲到处可以找到汉唐时期在此屯田开垦的遗迹,可知库沙新绿洲耕垦历史的悠久。
  库车境内的第三种主要土壤是灌耕棕漠土,全部分布在库车河灌区,其中大部在边远耕地,海拔1100~1300米。这是由于棕漠土被垦殖后,经多年的灌溉、耕作、施肥等农业措施的影响,其理化性质发生较大变化,由于土壤得到灌水淋溶,碳酸钙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垂直下移,灌淤熟化层逐渐加厚,土壤结构有了改善,有机质含量明显提高,部分灌耕棕漠土有机质含量高达20%。
  综上可知,库车—沙雅—新和绿洲由于水量较丰富,经过几千年的灌溉耕垦,各类土壤都不断得到了发展和改善,提高了农作物产量,扩大了园艺业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增加了经济实力。
  正是由于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降水稀少,在库车绿洲和轮台绿洲年降水量仅在50毫米左右,要发展农牧业和园艺业,只有依靠山区较为丰富的降水进行灌溉,才能得到发展。所以在那里必须有了水才能种各类作物,因而农牧各业的发展决定了水量的大小。汉代西域都护府的必须从乌垒城迁往龟兹,就因乌垒,即今轮台绿洲的水量比库沙新绿洲的水量小得多,可以现在该两地的水利调查为例。
  再说库车、沙雅、新和三县的灌溉水主要来之于渭干河与库车河,塔里木河虽流经这块绿洲的南面,但能为这块绿洲引用的水并不多。这几种水源以渭干河水量最大,多年平均径流量已达25.99亿立方米。较之轮台绿洲的年径流量7.79亿立方米的水量多了3.4倍,如果把库车—沙雅—新和绿洲的一些山溪水如二八台水等都计算进去,库车—沙雅—新和绿洲的水量可灌溉面积大大多于轮台绿洲。
  以上库车—沙雅—新和绿洲的耕地面积为2165600亩,较轮台绿洲的256138亩多8.5倍,即使把轮台绿洲与古代渠犁、尉犁一部分所在地库尔勒绿洲的耕地面积517630亩合计一起共773768亩,仍比库车—沙雅—新和绿洲耕地面积少2.8倍。
  古代乌垒、渠犁、尉犁等耕垦范围大概相当于今轮台及库尔勒市地区。
  以现在库车、沙雅、新和三县面积合计为55460.5平方公里,大概相当于古代龟兹绿洲的面积,这也比轮台及库尔勒绿洲的面积21905平方公里要大2.5倍。
  在库车—沙雅—新和绿洲和轮台绿洲的灌溉水量虽都来自天山的雨雪水,但轮台绿洲天山山区各河流发源处远较流经库车—沙雅—新和的河流源头的山体低得多,最高山峰海拔仅4727米,一般山区都在海拔1400~4727米之间,海拔3500米以上的中高山区虽为雪山,但冰雪覆盖不厚,降水量也远较库车、拜城山区的天山少,从而轮台绿洲地区发源于山区的河流水量都比较小,河流也很短,溪水到山口附近就形成断流,可是灌溉库车—沙雅—新和绿洲两条主要河流——渭干河和库车河的发源处虽也在天山,可是这两河源头的天山都是山体高峻,冰雪深厚。渭干河系源于海拔7435.29米的托木尔峰及6995米的汗腾格里峰东缘冰达坂;上游干流为木扎提河,自西而东依次汇合了卡不斯浪河、台尔维其河、卡拉苏河、克孜尔河四条支流。
  自克孜尔千佛洞以上,河流长约272公里,河水宽约50~1000米,集雨面积约16299平方公里,自千佛洞以下称渭干河。由于山区降水很丰富,在海拔3900米雪线以上的托木尔峰地区降水达750~1000毫米,海拔3000米左右山地,年降水量为400~600毫米,如此丰富降水,就使得渭干河的水量几千年来都保持了比较稳定的流量,保证了拜城盆地及库沙新绿洲农牧园艺业的不断发展。至于库车河(原名苏巴什河)源于中部天山,上游主要有奥其埂巴什、特勒克等三条支流,到中游又汇合克格纳克及卡尔诺两河,到库如力再汇合后,始称库车河,栏杆以上全长约115公里,流域面积约3187平方公里,海拔高约1300~4500米,山后坡度40~65度,河槽宽30~200米,由于河流上游植被较少,每遇暴雨,洪水携带了大量棕色泥流,经引洪输入灌区后,形成了与渭干河灌区明显不同的现代母质,多年平均河水含沙量为4.36公斤/立方米。年输入泥沙量为157万吨,这对灌淤黄土的成土过程产生了强烈影响。
  正是由于库车—沙雅—新和绿洲的水量大大超过轮台绿洲,不仅耕地面积和各种经济发展,轮台绿洲远远跟不上库车—沙雅—新和绿洲,同时人口发展也必然受到限制。现在轮台绿洲虽有面积14789平方公里,可是据1982年统计全县只有72357人。而库车—沙雅—新和绿洲的库车县面积16265平方公里,比轮台县仅多476平方公里,据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数字为304640人,比轮台全县人口多232283人,即多4.2倍。原因就是库车县的水远多于轮台县,是以轮台县虽还有许多荒地,在地下水尚难于充分利用之前,要大量扩充耕地是不可能的。而库车、沙雅、新和三县于1982年的人口合计则更多达555804人(其中沙雅县146864人,新和县104300人)。其中面积仅8223平方公里的新和县,几乎比轮台县面积小一半,人口却超过10万,比轮台县还多31943人,其间根本原因是取决于水的多少。不管是人口,还是经济的发展,在塔里木盆地这样一个极端干旱区域都取决于水的盈缺。这些数字虽然是现代统计数字,但与两汉时期轮台绿洲及龟兹绿洲的自然情况并无多大变化,那时水量可能比现在还要大一些,但也无法改变其基本生态环境。因而以古仿今,用现代科学记录的确切数字更能对汉代西域都护府为什么必然要从轮台绿洲的乌垒城迁往龟兹绿洲就十分清楚了。从而也可知道为什么在西域的开拓史上,比汉代更加强盛的唐代的安西都护府也必须从西州迁往龟兹绿洲,其原因也就晓然于心了。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叙述了龟兹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成就及龟兹王室世系和其在维护统一方面做出的贡献,阐述了龟兹地区的历史。形成于中国历史上两汉时期的丝绸之路,是一条“古代和中世纪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经印度、中亚、西亚连接北非和欧洲,以丝绸贸易为主要媒介的文化交流之路”①。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为我们揭示出东西方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描绘出栩栩如生的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画卷。纵观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明,它不仅凝结了中国人民的勤劳、勇敢和智慧,而且汲取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优秀的精神文化成果。可以说,“没有丝绸之路,就没有高度发展的丰富多彩的古代中华文明。

阅读

相关地名

龟兹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