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轮台屯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1163
颗粒名称: 2.轮台屯田
分类号: D691.21
页数: 3
页码: 045-048
摘要: 本文记述了龟兹的轮台屯田情况,轮台位居西域中心地区,是丝绸之路北道要冲,可和渠犁直接威胁当时匈奴在西域的统治中心焉耆和龟兹,成为当时西域政治、军事上的战略要地。汉昭帝时,又恢复了在轮台的屯田。汉代于乌垒,即今轮台县境内进行过广泛的屯田,用以捍卫都护府。
关键词: 龟兹 西汉 渠犁屯田

内容

轮台位居西域中心地区,是丝绸之路北道要冲,可和渠犁直接威胁当时匈奴在西域的统治中心焉耆和龟兹,成为当时西域政治、军事上的战略要地。公元前102年汉朝李广利军第二次伐大宛,途经轮台国。轮台拒供军食,被攻城灭国,于是轮台变成了汉政府在西域最早的军事和屯田基地。汉军攻降大宛后,回军途中,部分即留住轮台屯垦。《史记·大宛列传》称:“仑头(即轮台)有田卒数百人,因置使者护田积粟,以给使外国者。”公元前89年,桑弘羊曾给汉武帝上书,主张扩大汉军在轮台的屯田,加速完成汉朝统一西域的事业。但由于多种复杂的原因,不但否定了桑弘羊西域大规模屯田的战略计划,而且停办了在轮台的屯田,《汉书·西域传》称,汉武帝“末年,遂弃轮台之地,而下哀痛之诏,岂非仁圣之所悔哉”!
  汉昭帝时,又恢复了在轮台的屯田。并于元凤四年(公元前77年)采纳了桑弘羊扩大轮台屯田的宏伟计划,任命扜弥太子赖丹为校尉,负责轮台、渠犁等地的屯田事务。《汉书·西域传》称:“昭帝乃用桑弘羊前议,以扜弥太子为校尉,将军田轮台,轮台与渠犁地皆相连也。”但龟兹当时仍是匈奴在西域的重要根据地,所以匈奴嗾使龟兹贵族反对赖丹在轮台屯田。指说“迫吾国而田,必为害”①,目的是不让汉朝势力在西域建立根据地。所以不久,由匈奴控制的龟兹王即派军杀死了赖丹,暂时阻挡了轮台屯田区向西发展。汉宣帝时,随着西域都护府的建立,统一事业的完成,轮台屯田区获得了更大的发展,西面扩大到龟兹东南,东面和渠犁、焉耆屯田区连成一片,形成了汉朝在西域最大的屯垦基地,为保卫和巩固西域都护府的统治,起到了积极作用。轮台屯田最盛时“曾置校尉三人分护”,屯田士卒达三千多人。按当时每兵垦田二十亩计,屯田面积达六万多亩,成为汉朝在西域的著名粮仓。
  近代考古发掘已经证实了仑头、校尉两座故城址①。位于今轮台县城东南21公里克孜勒河支流喀拉塔勒下游荒漠平原的红柳丛中,躺着一座正方形的故城遗址,残存城墙只有一米多高,每边长230米。城中有一个大土坯修建的建筑物,占地约4亩,虽已坍毁,仍还有5米多高,只见一层厚薄不均的红色灰烬覆盖在散乱的土坯堆上,当地人称之为“奎玉克协海尔”,意即灰烬城。因为太初三年(公元102年)汉武帝派李广利第二次讨伐大宛国,经过轮台城时,轮台闭城自守,不供粮草,被李广利攻破城池,纵火焚烧,才留下一片废墟。
  至于由校尉赖丹在轮台城东建筑的校尉城,近代考古学家也已在轮台故城东八九公里处位于克孜勒河两岸的红柳丛中,有一座比轮台故城稍大的卓尔库特故城,边长各300米,正方形。在城中和城的东南角有一个高土墩,在古城的东西两边不远,还有两座小黄土堆,占地各为40平方米,可能是古城的附属建筑物。在古城以北以西的戈壁红柳中,还可找到古时垦殖田埂、旧渠的残迹。1928年黄文弼教授在城中找到五铢钱、陶片,在土台旁的粮仓中找到结成块状的面粉,还有粗糙一些的黄粉状的杂粮,以及加工面粉的石碾、石磨。
  校尉赖丹被龟兹贵族杀死后的四年,即本始二年(公元前72年)汉朝派校尉常惠乘机调乌孙兵两万七千人,包围了龟兹国,报了杀死赖丹校尉的仇,杀死了杀害赖丹的龟兹贵族姑翼。
  在今轮台城西20公里,乌鲁木齐通往喀什公路南3公里的拉依苏河下游东侧,阿克亚村西2.5公里处有烽火台遗址两个,圆形,直径8~10米,高约12米。据查一个为汉代烽火台,一个为唐代烽火台。在两个烽火台之间有一边长约60米的正方形城堡遗址,残存东南西北和西南三个城角,以东南角最大,高4米,直径7米左右,在城中曾出土“五铢钱”、“开元通宝”钱币及陶片、玉器碎片等物,可知这里既是汉代的屯城,又是唐代的屯城。这里十分重要,跨过拉依苏河,就进入龟兹绿洲境。可证汉代于乌垒,即今轮台县境内进行过广泛的屯田,用以捍卫都护府。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叙述了龟兹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成就及龟兹王室世系和其在维护统一方面做出的贡献,阐述了龟兹地区的历史。形成于中国历史上两汉时期的丝绸之路,是一条“古代和中世纪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经印度、中亚、西亚连接北非和欧洲,以丝绸贸易为主要媒介的文化交流之路”①。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为我们揭示出东西方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描绘出栩栩如生的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画卷。纵观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明,它不仅凝结了中国人民的勤劳、勇敢和智慧,而且汲取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优秀的精神文化成果。可以说,“没有丝绸之路,就没有高度发展的丰富多彩的古代中华文明。

阅读

相关地名

龟兹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