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龟兹的政治制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1155
颗粒名称: 第七节 龟兹的政治制度
分类号: D691.21
页数: 5
页码: 033-037
摘要: 本文记述了龟兹的政治制度,分别记述了龟兹的王位继承法、龟兹的政治制度情况。
关键词: 龟兹 白氏王族 政治制度

内容

一、龟兹的王位继承法
  龟兹王室,从已有的文字记载看,开始于绛宾王父亲,由其递遭给绛宾,绛宾递遭其子丞德,这种子承父业,父子相继的继承法是很清楚的。而自此后龟兹完全受匈奴控制时期的弘、身毒、建、尤利多几位统治者,史书上从未说清他们之间的关系。看来在受匈奴压迫奴役期间的龟兹王所以难于说清其承袭关系,是由于给匈奴当傀儡,必须时刻仰承匈奴贵族的鼻息。谁能当傀儡,完全决定于对匈奴主子顺从的程度而定,就不能采用子继父业的承袭方法,也无法说清其世系。
  自公元91年白霸登位后,直到唐朝的800年间主要是白氏控制了龟兹王室。白霸之后继位的是白英。当白英登位时,匈奴分裂势力在龟兹又有所嚣张,因而白霸是被亲匈奴派废黜,然后扶上亲匈派白英继位。看来白霸和白英之间并非父子相继,只是同一部落人,均以白为姓罢了。
  在魏晋南北朝时,约公元3世纪下半叶,首先任龟兹王位的是白山,后为焉耆王龙安之子龙会攻杀,从而龙会曾一度为龟兹王,因暴虐失道,为龟兹人罗云所杀。由是龟兹人即立白氏王族的白纯(一作帛纯)为龟兹王。当公元4世纪末吕光伐龟兹时,正是白纯在位;吕光破龟兹后,即于公元383年另立白纯之弟白震为龟兹王,可知这两位白氏王族是兄弟关系。而继白震为龟兹王的则为尼瑞摩珠那胜,只知他是龟兹人,约在公元5世纪末至6世纪间,这时正是龟兹佛教甚为隆盛,经济文化甚为灿烂时期。尼瑞摩珠那胜很可能与佛教有密切关系,也可能他本人即为佛教高僧。
  到了隋唐时期的龟兹王,史书可查的有12位,即白苏尼咥、白苏伐勃〓、白苏伐叠、白诃黎布失毕、叶护如归、白素稽、延田跌、延繇拔、白莫苾、白孝节、白环、木叉麴多。
  白苏尼咥,《北史·西域传》作白苏尼〓,“隋大业中(公元605~618年),其王白苏尼呸遣使朝,贡方物”。《隋书·西域传》则说:“龟兹王..其王姓白,字苏尼咥..大业中,遣使贡方物。”这个白苏尼咥,显然就是白苏尼呸的同名异译。从而可知其在位时间约在北朝末年至大业年间任龟兹王,因为唐高祖登位后,前来朝贡的龟兹王已是苏伐勃〓。
  白苏伐勃〓、苏伐叠。在公元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后,龟兹很快就遣使前往朝贡。《旧唐书·西域传》龟兹国称:“高祖即位,其主苏伐勃〓遣使来朝。勃〓寻卒,子苏伐叠代立,号时健莫贺俟利发。贞观四年,又遣使献马,太宗赐以玺书,抚慰甚厚,由此岁贡不绝,然臣于西突厥。”史书上虽未说明白苏尼咥与白苏伐勃〓的关系,但由历史发展事实看,白苏尼咥死后,由白苏伐勃〓顺利地继承王位,因此可以判断他们之间如果不是父子关系,也一定是兄弟关系。而白苏伐勃〓和白苏伐叠之间是父子相继已有明确记载。
  白诃黎布失毕为白苏伐叠之弟,曾先后两次为龟兹王。第一次苏伐叠死后,即以为弟的身份代为龟兹王,史书说他“渐失藩臣礼”,唐太宗于贞观二十年(646年)出兵讨伐,可知他在位时间至少是在公元646年以前,应该是公元645~646年间;第二次是公元650~656年。
  叶护如归,诃黎布失毕之弟。在位时间为公元647~649年。《旧唐书·西域传》指出:“社尔因立其王(指诃黎布失毕——引者)之弟叶护为王,勒石纪功而还。”《通典》则说:“大唐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将军阿史那社尔伐龟兹,虏其王如归,立嗣子素稽为王..今王则震之后也。”由此可知,叶护是西突厥给龟兹王的封号,如归是叶护的真名,为王时间不到两年,未见有嗣子(应即侍子)在唐廷的记载,因而此处所记嗣子很可能是诃黎布失毕两次在京城长安时所留下的侍子。是以白素稽应为诃黎布失毕之子。《新唐书·西域传》所说龟兹王诃黎布失毕“悒悒死..更立子素稽为王”是正确的。
  白素稽,诃黎布失毕之子,龟兹人,自公元648年立为龟兹王后,在位时间较长,直至上元中(674~676年)素稽还向唐朝献“银颇罗,名马”①。白素稽执政晚年,吐蕃入侵,一脉相承的白姓王族一度中断,由延姓家族执政。
  延田跌,龟兹人,不属白姓王族,显然是吐蕃贵族入侵龟兹后,挑选的亲吐蕃的傀儡才被抬上龟兹王位。尽管《新唐书·西域传》说:“天授三年(公元692年),王延田跌来朝。”这时延田跌所以来朝,是由于王孝杰已经收复龟兹的情况下,延田跌才被迫到唐廷朝贡。因为在同传中指出:“长寿元年(公元692年),武威道总管王孝杰破吐蕃,复四镇地,置安西都护府于龟兹。”此长寿元年与上述天授元年都是692年,可证延田跌的朝贡唐廷是在王孝杰收复龟兹后才入朝。因为他是亲吐蕃派,在王孝杰未收复龟兹前他决不会朝贡唐廷。既然如此,唐朝收复龟兹后,自然要废黜他,而立延繇拔为龟兹王。
  延繇拔,龟兹人,他与延田跌王的关系,史书未指明。他在王孝杰收复龟兹后才擢升为龟兹王,因而在他称王期间与唐朝保持了友好关系,并执行了唐朝的政令军令,和睦了民族关系。唯至唐中宗景龙二年(708年)起仍由白姓王族的白莫苾为龟兹王。
  白莫苾,龟兹王族,自708年接任龟兹王后,至开元七年(719年)逝世,前后统治十一年。《新唐书·西域传》载“开元七年,王白莫苾死,子多币立,改名孝节”。在他统治期间,维护了统一,经济文化都得到了发展。
  白孝节,原名多币(多匝),后改名孝节,白莫苾之子,龟兹王族。开元七年(719年)登位,到开元十八年(730年)时仍遣其弟前往唐廷朝贡。到755年安史之乱前未见有龟兹新王的记载,可见白孝节在位时间较长,至少从公元719~755年间均任龟兹王。755年后由于中原与西域间的路断,信息难通,史书难见龟兹王的记载。
  白环,龟兹王族,在安史之乱后登上龟兹王位。因为公元787年左右经过龟兹的高僧悟空,曾说那时“安西,四镇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右散骑常侍、安西副大都护兼御史大夫郭昕,龟兹国王白环(亦云丘兹)”①。足见当唐安西副大都护郭昕于安史之乱后困守龟兹时,白环曾和唐军一起守卫了唐朝的西域疆土。如果得不到龟兹王的支持,唐军就不可能孤军守卫西域疆土三十多年时间。可知白环在位时间自8世纪中叶起直至8世纪末吐蕃贵族再次攻陷龟兹时为止。
  木叉麴多,龟兹人。在各种史书均未见记载,仅据《西域僧锁喃嚷结传》中指出他在位时,龟兹国都壮丽,宫殿恢弘,佛教兴盛,人民男妇赤色。敬重三宝,多幻术,所与诸物华美,衣服精丽,使用金银钱(此木叉麴多,或为玄奘西行途经龟兹所见阿奢理贰寺的木叉麴多,但不是国王,而是寺院主持。——编者注)。
  从上述龟兹王世系观察,在龟兹王室执政时间最长的是白姓王族,其王位继承法显然是采取子承父业的世袭制,间也杂以兄终弟及的承传法。至于在匈奴及吐蕃统治时期难于说明其承袭法,那是因为给入侵者充当傀儡的龟兹王,命运不掌握在他们手中,而是掌握在外敌的统治者手中,所以难明其世系。
  二、龟兹的政治制度
  汉唐史书上所称的龟兹地方政权是一个城邦国,古代史书所称的西域三十六国,实际都是一个一个的城邦。因为天山南路以沙漠戈壁为多,而各个绿洲都孤立地相间在这些沙漠戈壁之间,可是它们又都位于丝绸通道上,因而各个大小绿洲的政治、经济中心在城池,人口也主要集中在城市。龟兹绿洲面积虽然大一些,但也依然是以城邦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城内居住着各级官吏、商人、手工业者、知识分子。城郭周围肥沃的土地则由农民种植各种农作物和繁育着一定的畜牧业,除自吃外,主要供应城市工、商人员、官吏,丝绸道上来往商客,和境内以佛教为主的各种宗教徒。
  《汉书·西域传》指出:“西域诸国大率土著,有城郭田畜。”可知那时的氏族、胞族、部族各自按照血缘情况分居山区及绿洲各地,随后又陆续从东西方来的各不同民族,在龟兹境内形成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社会组织,各自为了保护本集团的利益,形成为亲缘集团的“堡垒”。后来,随私有制的产生和阶级社会的出现,血缘关系网络逐步被破坏,地域观念加强,初期形式的“堡垒”,就逐渐向城邦过渡,用以防止外族、外敌入侵,确保自身安全的防御工具,并以少数有财势的人组成统治及指挥集团,由是形成为城邦的统治阶级,采用中央集权制,借以奴役境内的群众。
  龟兹城邦国与西域其他城邦国一样采用中央集权制,而不采用城邦自治或联邦自治,是由地理及社会经济情况所决定。首先由于丝绸道上商业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大小城邦间的联系,随着各城邦经济、军事实力的加强和政治的需要,大都有兼并其他城邦的欲望,形成了大绿洲之间的对抗,从而城邦政治转向地区性政治,这样只有实行中央集权制,才能增强对抗的政治需要。
  丝绸贸易给丝绸道上各城邦国带来了经济的繁荣和生活的奢华,并给统治阶级带来了巨额利润。龟兹是丝绸道上大国,更在频繁的商业贸易中,获取了巨大收益。更时刻想扩大势力范围,垄断丝绸贸易,从而不断加强中央集权。而在汉唐盛世直接统治下的龟兹王室,目睹汉唐中央所采取的中央集权政治,使国防和统一都收到了巨大效果,这也自然影响着龟兹王室的政治体制。
  龟兹政治制度的形成,在其本身原有的传统基础上,受到匈奴、汉唐和突厥等政制的影响形成了为龟兹所独有的政治体制。先说龟兹的最高统治者称王,这就不同于匈奴的单于、突厥的可汗制,显然是受汉文化影响下的称呼。
  在王之下的政治体制,据《汉书·西域传》称:“龟兹国,王治延城,大都尉丞、辅国侯、安国侯、击胡侯、却胡都尉、击车师都尉、左右将、左右都尉、左右骑君、左右力辅君各一人,东西南北部千长各二人,却胡君三人,译长四人。”这些官职名称显然受到汉文化的影响。由于龟兹先受匈奴的统治,那时匈奴征服龟兹后,即在西域各国中培养亲信,设置官职,用以掌握各国的实权。《汉书·匈奴传》称:匈奴“置左右贤王、左右谷蠡、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侯..自左右贤王以下至当户,大者万余骑,小者数千,凡二十四长,立号曰万骑..诸二十四长,亦各自置千长、百长、什长、裨小王、相、都尉、当户、且渠之属”。这种匈奴的官职像一部军事机器一样,是以军事为主,军政合一的一种指挥机构,因此它也强迫受它统治的西域各国采用它的官制和官职名称,并一起拖上了匈奴军事政权的战车。因而上述的龟兹官职中的大都尉丞、左右将、左右都尉、左右骑君、左右力辅君均系采自匈奴官制。匈奴官职一般都设左右各一人,现在留存下来的匈奴岩画中所绘牛、马、羊等动物也是左右对称的形象很多。这些官职的主要任务大概是:大都尉丞,辅助国王处理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大事,相当于中央王朝的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掌握实权的人物。其余的左右将、左右都尉、左右骑君、左右力辅君都是武职,也可说明当时匈奴对龟兹采用军事统治方式。
  在西汉王朝战胜匈奴,平定西域后,龟兹一些官制即受汉廷影响,也采用了一些汉朝官制名称。如上述的辅国侯、安国侯、击胡侯、却胡都尉、击车师都尉、译长等,它们的主要职务大概是:
  辅国侯。协助大都尉丞掌管经济,督促农、牧、手工业生产,征缴各种过境商品税及农牧手工业税。
  安国侯。掌管民政、司法,负责社会治安,保障人民的安居。
  击胡侯。掌管军事,负责军队的征调、训练、装备、供应等,随时抗击入侵敌人。古书上把匈奴称为胡,显然这是汉朝统一龟兹后,为了防止匈奴的分裂和入侵,特设击胡侯的官职。
  却胡都尉、击车师都尉二职。其中都尉一名袭自匈奴官制,可是西汉统一龟兹后,龟兹的主要敌人已是匈奴贵族,因而负责军事的都尉官的主要任务是在防止匈奴的入侵,故加上“却胡”二字,显然“却胡”二字是受汉朝统治后添加。同样击车师都尉的“击车师”三字也是龟兹受西汉统治后所加。因为匈奴贵族在汉和乌孙结成政治、军事同盟后,为了切断汉朝通往西域的道路,匈奴一再争夺车师,并在那里屯田,所以击车师都尉的实质就是击匈奴都尉,显然是汉朝统治龟兹后添加上去的。从这些名称中也可知道龟兹政治形势的变化情况。
  到公元6~7世纪间突厥贵族统治龟兹后,又受突厥的影响,有些官职采用了突厥的官号,如白苏伐叠为王后,号时健莫贺俟利发,这里的“俟利发”,就是采用的突厥官号。
  由上可知,龟兹王室历代的官职,不断受外族的影响有所发展和更新,并不是一成不变。而从官职的演变中即可看到所受各族政治上影响的实情,这是研究龟兹历史必须重视的一面。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叙述了龟兹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成就及龟兹王室世系和其在维护统一方面做出的贡献,阐述了龟兹地区的历史。形成于中国历史上两汉时期的丝绸之路,是一条“古代和中世纪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经印度、中亚、西亚连接北非和欧洲,以丝绸贸易为主要媒介的文化交流之路”①。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为我们揭示出东西方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描绘出栩栩如生的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画卷。纵观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明,它不仅凝结了中国人民的勤劳、勇敢和智慧,而且汲取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优秀的精神文化成果。可以说,“没有丝绸之路,就没有高度发展的丰富多彩的古代中华文明。

阅读

相关地名

龟兹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