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龟兹白姓来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1154
颗粒名称: 第六节 龟兹白姓来源
分类号: D033.2
页数: 3
页码: 031-033
摘要: 本文记述了龟兹龟兹白姓来源,自公元91年白霸登上龟兹王位开始,到公元8世纪末的白环为止的龟兹王族,基本上都是白姓。从东汉白霸开始直至唐代白环为止的800年内,龟兹王室白姓是一脉相承的。
关键词: 龟兹 白氏王族 白霸

内容

自公元91年白霸登上龟兹王位开始,到公元8世纪末的白环为止的龟兹王族,基本上都是白姓。如魏晋南北朝时期为龟兹王的有白山、龙会、白纯、白震、尼瑞摩珠那胜5位,其中3位姓白,都是龟兹王族;龙胜则系入侵的焉耆王族;只有尼瑞摩珠那胜尚难确证为何姓。到隋唐时期的龟兹王可考的有11位,他们是白苏尼咥、白苏伐勃〓、白苏伐叠、白诃黎布失毕、白叶护、白素稽、延田跌、延繇拔、白莫苾、白孝节、白环。其中9位是白姓,只有延田跌、延繇拔二位不姓白,系吐蕃入侵龟兹时由吐蕃贵族扶持上台。
  从东汉白霸开始直至唐代白环为止的800年内,龟兹王室白姓是一脉相承的,但还必须认清龟兹白姓并不限于王室,在村乡人民间白姓也很多,不仅知识分子、佛教人士中有,在商人、工人、农民中也有。如从龟兹到中原去的佛教高僧中颇多以白、帛为姓,如曹魏时的白延,西夏时的帛元信、帛尸梨密多罗、帛法炬、佛图澄(本姓帛氏),东晋时的帛延、西夏时的白发信、白智光②。又如唐代著名音乐家白明达、白智通,武将白孝德也都是龟兹人。在《吐鲁番出土文书》中更有许多龟兹人在当农民、战士、武官等。如:
  《高昌入作人、画师、主胶人名单》指出③:白明熹、白希熹、白阿敏。
  《高昌延昌三十四年(公元594年)调薪文书一》指出:白神救、白善保、白杞忠④。
  《唐诸户丁配田簿》列出⑤:
  户主白明憙,年十六,一亩
  户主白嘿子,年卅五,二亩
  户主白相海,年六十二,一亩
  户主白尾仁,年六十四,□□
  户主白僧定,年十三,一亩
  户主白善相,年□□,二亩
  《唐高宗某年西州县左君定等征镇及诸色人等名籍》列出①:
  逃人:白居住
  疏勒道行:白欢达
  狼子城行:白胡仁
  一人侍:白卑子
  由上可知在农民、士兵、官吏、知识分子各阶层的龟兹人中姓白的很多,可证在龟兹地区的白姓决不限于王室成员。弄清了这一点,就可进一步讨论白姓的来源。
  最早向达先生《论龟兹白姓》一文中指出:“龟兹王室以及龟兹国人东来中土,所以冠以白姓者,余意以为译音,乃取义于龟兹国北之白山而言也。”②冯承钧先生在《再说龟兹白姓》一文中未同意“龟兹白姓源于白山”之说,指出龟兹白姓之白系来源于梵文“布瑟波,此云华”,经还原为puspa(意为花),并举唐代苏伐勃
  Suvarnapuspa(金花)和诃犁布失毕Haripuspa(狮子花)两位龟兹王名末尾的puspa(花),即为白姓之“白”的对音③。此说一出,向达先生甚表赞同说:“就目前而论,冯说盖较为可据也。”④同时声明放弃自己原先的“白山说”⑤。
  后来陈世良先生又在《龟兹白姓和佛教东传》一文中认为冯承钧、向达二位先生的原有说法不妥,另外指出了自己的研究。他说“龟兹白(或帛)姓的白(或帛)就是龟兹文pùdn〓kte的音译,意为佛天,是对佛陀的一种变形的尊称。龟兹王族和佛教高僧把它写在名字的前面,表示一种信仰。后来,有可能是汉人,也有可能是深受汉文化影响的龟兹人,如白霸等,将pùdn〓kte省译成“白”作为姓氏。从后,转相沿袭,遂成定论”⑥。
  上述冯、向二位先生的考证,尽管稍有不同,唯都是从印度及佛教方面指出的根据,唯独没有从龟兹本族中去找根源。陈世良先生注意从龟兹文寻找“白”姓的语源。由于龟兹人操印欧语系的龟兹语(吐火罗语)puspa与pùdnǎkte,首音节相近,故均可译为“帛”或“白”。每一民族的“姓”,一般说都系来自本族,不大可能得之于外来。如人们熟知的昭武九姓来之于河中昭武九国,源于九个部落。又如支姓来之于月支;康姓来之于康居;车姓来之于车师;北魏来之于拓跋;焉耆龙姓来之于龙部落;于阗尉迟姓来之于尉迟部落⑦。印度佛教徒以释为姓,也是因为释迦牟尼来之于释迦族,故佛徒以释为姓。这些都说明一个民族的姓,不可能来之于别族,只可能来之于本族。因为它主要是代表了某种血缘关系。因而我认为龟兹白姓也来源于龟兹族的部落名称。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叙述了龟兹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成就及龟兹王室世系和其在维护统一方面做出的贡献,阐述了龟兹地区的历史。形成于中国历史上两汉时期的丝绸之路,是一条“古代和中世纪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经印度、中亚、西亚连接北非和欧洲,以丝绸贸易为主要媒介的文化交流之路”①。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为我们揭示出东西方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描绘出栩栩如生的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画卷。纵观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明,它不仅凝结了中国人民的勤劳、勇敢和智慧,而且汲取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优秀的精神文化成果。可以说,“没有丝绸之路,就没有高度发展的丰富多彩的古代中华文明。

阅读

相关人物

白霸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龟兹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