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匈奴勾结龟兹权贵扩张势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1152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匈奴勾结龟兹权贵扩张势力
分类号: K294.5-53
页数: 4
页码: 026-029
摘要: 本文记述了匈奴勾结龟兹权贵扩张势力,匈奴贵族在龟兹入中挑选的有资产、有实力的亲匈奴的龟兹权贵,扩大了自己的领地。
关键词: 匈奴 龟兹权贵 姑墨

内容

身毒王显然不是绛宾一系的王族系统,而是匈奴贵族在龟兹入中挑选的有资产、有实力的亲匈奴的龟兹权贵。所以取名身毒,很可能已信佛教,或早就定居龟兹的印度商业资本家。在西汉末年中原王莽篡位后,战乱不断,都护不派,于是西域各城邦开始相互兼并,于今龟兹境内形成了龟兹和姑墨两个城邦集团。龟兹的势力范围是现今的库车、沙雅、新和、拜城、轮台和库尔勒、尉犁的西境等地;姑墨也乘机扩大了自己的领地。
  姑墨,又称亟墨、拨换、跋禄迦、积善、葛禄,位于今阿克苏绿洲,为塔里木盆地北道诸国中较大的城邦。西汉时有户三千五百,口二万四千五百,胜兵四千五百人,东与龟兹接壤,北、西与温宿为邻,西南与尉头相连,南则为莎车于阗,王莽篡位时,姑墨王丞乘机兼并了尉头,即辖有今阿克苏、阿瓦提、柯坪、巴楚数县。当王莽于公元16年派王骏、李崇、郭钦征讨受匈奴嗾使而叛汉的焉耆时,姑墨王丞
  实际早与焉耆有勾结,此时却佯许出兵助汉,以致王骏率军进入焉耆盆地中伏时,姑墨军即乘机在阵前倒戈,使王骏全军覆没,引起王莽极大震怒,即改姑墨为“积善”,意为改恶从善。唯姑墨王丞却继续投靠匈奴,进行扩张,利用混乱时机,兼并了近邻温宿国,史称:“王莽时,其王丞杀温宿王,并其国。”①正当姑墨国向周围扩张时,比它势力更强的莎车王贤诈称都护,向周围诸国胁降时,决不会坐视姑墨王的扩张,很快就发兵攻灭姑墨,并杀其王,温宿也被迫降莎车王,于是莎车王均置将镇守。
  莎车王贤对被其征服城邦的统治十分残酷,不仅任意屠杀,并强征高额赋税,引起诸城邦的强烈反抗,于是莎车王延在各绿洲人民群起反抗下,很快走向衰落。汉永平三年(公元60年),于阗贵族都末杀死了莎车王派驻于阗的镇将君得。由是于阗贵族休莫霸在汉人韩融的帮助下又杀死了都末兄弟,自立为王。并与扜弥联兵攻杀了皮山的莎车镇将,贤派太子相国率兵二万前讨,被休莫霸军打得惨败,贤又亲率兵数万往攻,又遭失败,脱身逃归。休莫霸乘胜围攻莎车,不幸中箭身亡,于阗兵即退回。这时龟兹及匈奴联兵进攻莎车,也未取胜。而于阗国相苏榆勒立休莫霸兄子广德为于阗王。广德被推为于阗王后,即率军攻灭莎车,并杀死了嚣张一时的莎车王贤。然后又相继降服了扜弥、精绝、小宛、戎卢、渠勒、西夜、子合、德若、蒲犁、疏勒等国,成为塔里木盆地南道最强之国。而龟兹、匈奴合力进攻莎车虽未获胜,龟兹却在此时依仗匈奴势力兼并了姑墨、温宿诸国,成为塔里木盆地北道的强国,形成了塔里木盆地龟兹、于阗争霸的新局面。
  可是西域的匈奴残余势力听到于阗王广德杀贤灭莎车和兼并莎车属国为己有后,匈奴认为这是它南进的最大障碍,因而立即纠集一些亲匈伙伴急攻于阗:“匈奴闻广德灭莎车,遣五将发焉耆、尉犁、龟兹十五国兵三万余人围于阗,广德乞降,以其太子为质,约岁给罽絮。”②龟兹依仗匈奴势力,大获战争利益,获得了扩张资本,就举兵攻打战略重地疏勒。
  疏勒古国,西汉时有1510户,18647人,胜兵2000人。喀什噶尔河横贯全境,绿洲面积大,水土肥沃,特别是位处塔里木盆地南、北丝绸道的交会点,是重要的商业都市。《汉书·西域传》已指出“有市列,西当大月氏、大宛、康居道也”。正是由于疏勒处于交通和商业重地,所以人口发展很快,到《后汉书·西域传》已说,疏勒国有2.1万户,胜兵3万余人。这里虽未列人口,单从户数及胜兵数看,东汉比西汉增加10倍以上,可见发展之快。所以东汉初期,不论人口及经济实力看都已处于举足轻重地位。因而以龟兹为根据地的匈奴分裂势力,必须进占疏勒,才能控制和称霸塔里木盆地。遂即于汉明帝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龟兹王建在匈奴分裂势力支持下攻杀疏勒王成,并派龟兹左侯兜题为疏勒王。
  这时东汉政府为了统一西域,已决定派军司马班超率吏士36人驰赴塔里木盆地南道。班超已从鄯善、于阗、莎车,一路过关斩将,驰赴疏勒。即于汉永平十七年(74年)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段劫缚兜题,并以宽大胸怀,把兜题放归龟兹,另立疏勒王成之兄子忠为疏勒王,班超则进驻疏勒盘橐城,以保卫西域疆土。
  在东汉政府派出班超的同时,还于公元74年任命陈睦为西域都护,暂驻焉耆,郭恂为副校尉,统兵随都护。司马耿恭为戊校尉,屯车师后部金满城;关宠为己校尉,屯车师前部柳中城。唯匈奴贵族决不会甘心于失败,即于汉永平十八年(75年)汉明帝逝世时,勾结亲匈的龟兹、焉耆统治者杀死都护陈睦,同时派匈奴军队与车师军队一起分头围攻柳中城和金满城的汉屯田军,迫使撤回内地。班超也在章帝初立的错误决定下,奉召回朝。龟兹王建闻讯,万分高兴,立即在疏勒以武力胁迫未降者。可是由于疏勒、于阗人民的恳留,班超又从于阗重返疏勒。目见龟兹王建对疏勒人民的暴虐行为,立即举兵和疏勒人民一起打败了龟兹王建的军队,并把它赶出了疏勒。到汉章帝建初三年(78年),班超又率领疏勒、于阗、扜弥、康居一万人攻占了龟兹属国姑墨石城。
  班超义无反顾的连续出击,不仅斩断了龟兹王建的称霸梦想,并在连续丢失疏勒、姑墨的战略重地后,必然引起匈奴及龟兹亟欲称霸的贵族的不满,从而在匈奴的授意和支持下,龟兹贵族废黜了建的统治,另立龟兹贵族尤利多为龟兹王。龟兹王弘和龟兹王建倚仗匈奴贵族扩张势力,最终不仅受到龟兹人的唾骂,而且被主子匈奴贵族一脚踢出历史舞台。
  公元78年前后,尤利多倚仗匈奴势力和龟兹亲匈贵族登上了龟兹王的宝座,即在同年集中全力反攻班超军,夺占了姑墨,所以在班超给章帝的奏折中指出:“且姑墨、温宿二王,特为龟兹所置,既非其种,更相厌苦,其势必有降反。”①可见姑墨已为尤利多军进占。
  尤利多攻占姑墨后,即派人至莎车、疏勒进行策反,试图孤立班超,动摇东汉在西域的抗匈基地,重建霸业。果然莎车率部首先响应,举兵降龟兹,接着疏勒都尉番辰也率部降龟兹,在此险恶形势下,疏勒王忠始初举棋不定。后来莎车王送去重利,疏勒王忠也投向匈奴,龟兹即“西保乌即城”②。这时班超虽然兵单势孤,仍然镇定自若,依靠疏勒、于阗等地人民,汉朝政府也派去少数支援部队。于是他运用智慧,首先发于阗诸国兵2.5万人进攻莎车。莎车王齐黎急向龟兹求救,尤利多鉴于莎车的战略地位,即派左将军檄调姑墨、温宿、尉头兵5万人往救。但在班超的巧妙战术运用下,终于以少胜多,攻灭莎车。尤利多惨败后,只好回守本土。随后班超即立疏勒府丞成大为疏勒王,组织疏勒人民进攻乌即城,活捉了叛汉投匈的忠,安定了疏勒。
  公元90年,随着北匈奴在东汉名将窦宪、耿秉等的不断打击下,势力大衰,北匈奴遁逃,车师前后部率众降汉。尤利多在莎车、匈奴、车师相继降汉后,自知称霸梦破灭,走投无路,即于公元91年率姑墨、温宿、尉头属国降汉,班超即立曾为汉廷侍子的白霸为龟兹王。《后汉书·班超传》称:“废其王尤利多而立白霸,使光(指司马姚光)将尤利多还诣京师。”东汉政府即任命班超为西域都护,徐斡为长史,都护府暂设在龟兹东面的它乾城,徐斡屯田于疏勒。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叙述了龟兹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成就及龟兹王室世系和其在维护统一方面做出的贡献,阐述了龟兹地区的历史。形成于中国历史上两汉时期的丝绸之路,是一条“古代和中世纪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经印度、中亚、西亚连接北非和欧洲,以丝绸贸易为主要媒介的文化交流之路”①。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为我们揭示出东西方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描绘出栩栩如生的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画卷。纵观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明,它不仅凝结了中国人民的勤劳、勇敢和智慧,而且汲取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优秀的精神文化成果。可以说,“没有丝绸之路,就没有高度发展的丰富多彩的古代中华文明。

阅读

相关地名

龟兹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