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父系氏族社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1144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父系氏族社会
分类号: K294.5-53
页数: 4
页码: 003-006
摘要: 本记述了父系氏族社会时期龟兹畜牧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当时彩陶发达。
关键词: 父系氏族社会 龟兹 彩陶

内容

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龟兹居民已能用石器、骨器制造必要的生产、生活用具,并发明了弓箭,为狩猎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突破了原有行猎必须群体进行的旧规,从而使个人和少数人行猎成为可能。而且他们还掌握了制陶工艺及纺织技术,提高了衣食自给能力。
  由母系氏族社会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后,畜牧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由家庭养畜业发展为游牧养畜业,这时狩猎业仍然是重要的副业,农业和手工业也有了进一步发展。从温宿县北部天山中包孜东乡小库孜巴衣的几幅岩画中可以看到龟兹地区原始社会时期的狩猎、放牧及兽类情况。如图2是一幅狩猎图,画面上刻绘三个徒步持弓猎人正在射猎前面几只肥壮的鹿羊场面,其余的马、牛、鹿、羊正在奔逃。图3是四个人正在草原牧放一群山羊,可以看到龟兹以北天山中不仅牧民的羊群多,野羊也很多,同时还有众多的野马、牛、鹿奔驰在深山草原中。而在龟兹天山以北新源县的则克台镇洪沙尔沟更有一幅场面壮阔,十分生动的围猎岩画。这是在位于海拔1250米处一块高2.5米、宽8米的巨石上凿刻的一幅围猎图,凿刻拿弓箭的14人,其中骑猎2人,步猎12人;未拿弓箭负责驱赶野兽的大小人员共4人,其中骑马2人,步行2人。被猎对象有牛、鹿、羊29只,分成4组进行围猎,每组都以围猎一只最大的牛或鹿为中心进行。围猎时赤身裸体,许多男猎手都勃起生殖器,持弓搭箭,女子也同时在狩猎。图4是过去书籍上很难见到的生动场面。
  位于龟兹天山北麓和静县哈尔莫敦乡察吾呼沟沟口的一号墓地,据碳十四测定距今3000~2600年左右的出土文物分析,那时牧居这里人群的社会经济形态仍以畜牧业为主,同时还经营农业、狩猎和手工业,这里还出土了大量畜牧业用具、牲畜骨骼和大批带流嘴的陶器,这种陶器便于奶制器的倒出。有一件残陶罐上绘有几只正在休息的骆驼,显然当时的牧民已利用骆驼来作为搬迁的理想工具。
  同时于随葬器中还出土了大量平底陶器。彩陶发达,这些现象又间接反映出察吾呼人已有相对稳定的农业定居生活。可知生活在这里的原始人民主要过着骑马放牧兼营农业的生活。
  紧邻龟兹地区东境的楼兰遗址周围古墓群,经考古发掘出土①了石斧、石刀、捶石、砺石、石矢镞、石刃片,还有极少磨制甚精的玉质石斧,黄文弼和英国斯坦因都断定这是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斯坦因说:“楼兰地带的新石器时代和中国通西域大路有关连。”①后来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又在罗布泊附近和孔雀河下游地区进行了三次调查和发掘,认为这些墓葬的延续年代较长,上限可上溯至公元前7世纪,下限到公元前1世纪。“居民的衣着材料主要为毡制品、毛织物和皮革制品。毡制品普遍使用,毡帽人各一顶。毛织物几乎全系平纹,一般粗糙,少数较平整细密。皮革未经鞣制,使用生皮,但制作工艺水平不低,如皮靴式样多种,颇为美观。”②墓葬中的随葬品于早期墓中未见陶器,用具多为草编、木制或骨、角制成,即利用当地盛产的野麻、芨芨草、柽柳枝等编制成草篓、草篮、木杯、木勺、木盆、角杯等大小盛器。根据这些出土文物情况大致可确定这一段时期
  内的楼兰土人从事渔猎和畜牧业。而在罗布泊以北库鲁克山兴地岩画上更可看到那里行猎及游牧业发展的盛况。在该岩画中有一幅牧驼图。图6上刻绘11峰骆驼,1只山羊和两个牧驼人,一个步行,一个骑在驼上,正急匆匆赶往草原放牧,1只山羊突然蹿近驼群;1峰骆驼刚卧下,牧驼人立刻张开双臂吆喝它站起,由此可见这里骆驼之多。在另一幅骆驼驮运图7上则刻绘5峰正在驮物的骆驼,另跟随一个骑驼人及一匹马,一只狗。可见自远古时期起,从罗布泊通向龟兹的大道上就以骆驼作为重要的驮运工具,这与后来的历史记载相符合。
  另外还有一幅草原气息十分浓厚的牧马图。一个牧人正骑在马上赶着一群马在放牧,山坡台地上盛长着枝叶繁茂的两棵树,左前方似有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后边有一个持弓的猎人。这些都反映了这里畜牧业的发达。
  在这些戈壁沙滩中连接一个一个绿洲的运输工具不仅有骆驼,同时还盛行着使用高轮大车,可以装载更多的物品,从楼兰西行至龟兹、姑墨直至中亚,以及东行至敦煌。这些大车是龟兹、楼兰人民为了适应交通运输方面的迫切需要,从远古时期起就用智慧创造出来的。因而在库鲁克山兴地岩画和温宿岩画中都能看到这些形象逼真的车辆岩画,如在兴地岩画中有一幅凿刻了两个有7根辐条的车轮,用以象征一辆大车。另一幅则刻着一匹马,后面有两个圆轮,象征着一匹飞奔的马正拉着一辆车子疾驰在大道上①。而在温宿县包孜东乡小库孜巴衣岩画上也凿刻一幅车辆岩画,一匹马正拉着一辆有篷的大车飞驰在戈壁荒滩大道上;旁边还另刻着有9根辐条的一个车轮,充分表示着当时民间车辆之多和人们对车辆的重视②。这些十分形象的车辆岩画生动地反映了龟兹原始社会时期和其周围地区的交通运输情况,丰富和充实了原有史书记载的不足。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叙述了龟兹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成就及龟兹王室世系和其在维护统一方面做出的贡献,阐述了龟兹地区的历史。形成于中国历史上两汉时期的丝绸之路,是一条“古代和中世纪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经印度、中亚、西亚连接北非和欧洲,以丝绸贸易为主要媒介的文化交流之路”①。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为我们揭示出东西方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描绘出栩栩如生的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画卷。纵观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明,它不仅凝结了中国人民的勤劳、勇敢和智慧,而且汲取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优秀的精神文化成果。可以说,“没有丝绸之路,就没有高度发展的丰富多彩的古代中华文明。

阅读

相关地名

龟兹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