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母系氏族社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1143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母系氏族社会
分类号: K294.5-53
页数: 2
页码: 002-003
摘要: 本文记述了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的龟兹人民的生活特点,以及介绍了早期文化层的出土物。
关键词: 母系氏族社会 龟兹 出土物

内容

近代在新疆的考古虽尚未发掘到旧石器时代遗址,但不能据此而说新疆没有旧石器时代人类活动遗迹,因为已在中亚较多地区出土了旧石器时代遗址和遗物。如在塔吉克斯坦卡依拉克·库姆沙漠的绍尔库尔、和卓·巴基尔干,卡菲尔尼干河右岸的科依基套,瓦赫什河右岸的克孜勒卡拉、霍扎·戈尔、阿赖谷和克孜勒苏河上的达苏特库尔干等处,特别是在1938年阿姆河上游喜萨尔山支脉的捷希克·塔什山洞(洞深21米)发现了古人化石,约为一个七八岁的古人(尼安德特人)儿童,和这儿童一起被发现的还有属于穆斯特期的石器、火堆以及许多动物骨骼。从这一发现看出当时的先民已经知道用火,烤食猎获的野羊、猪、鹿、马、豹和飞禽等,石器多为穆斯特型的尖状器、刮削器等,并能用骨针作为缝制兽皮衣服的工具。在距捷希克·塔什山洞不远的拜松山,还发现属于这个时期的阿密尔·帖木儿人类文化遗存。可证在阿姆河上游及帕米尔高原是原始人类重要活动地区之一。同时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还在费尔干纳谷地、纳林河流域、斋桑泊与额尔齐斯河之间的地段以及塔什干等地都有发现,而这些地区都在今天新疆西境的周围。由此可推断在新疆境内的远古也必然于旧石器时代已有人类居住。
  这一点从新疆境内已经发现远古的岩画中即可得到证明。在龟兹以北天山北麓支脉属于特克斯县的乌孙山阿克塔斯洞窟内就发现了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彩绘岩画。在洞窟内除了有突出的彩绘女性生殖器,表示母系氏族社会对女阴的崇拜外,另还赭绘了赖以生活的马、羊以及对日、月的崇拜,这至少是旧石器晚期的文化遗存。因那时已进入母系氏族社会,她们以洞穴作为住宅,主要谋生方式是狩猎和采集,对人类如何生殖还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所以对女性生殖器产生了强烈崇拜。而从特克斯县翻越天山有几条通道可达拜城及龟兹绿洲。可知龟兹地区至少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人类在生息活动。
  到了新石器时代,龟兹地区的人类活动,考古发掘已得到许多实证。考古学家黄文弼在为库车发掘后指出:“1958年,我们在库车东郊皮朗旧城哈拉墩遗址做过一次试掘。哈拉墩文化层明显地分为早晚两期:早期文化层为新石器时代后期遗存,可能看到金石并用时期。出土物有石器、骨器和彩陶片、粗砂红陶,同时也有少许铜件。”①在早期文化层的出土物中以石器为最多,计有石镰、石铲、石钻、石环、磨石、石纺轮、石耳坠、石耳环等,尤以镰刀为多。镰刀以磨制为多,略呈新月形,长1720~厘米左右,两端稍尖锐,中宽5~7厘米左右,厚1厘米左右,两面磨制光平,刃口磨制锋利,中不钻孔,或系于一木杆上作为收割野生植物用具,很像现今游牧民族割草用的钐镰,而所见骨器也以骨锥、骨镞等最多,都是取兽骨或鸟骨原形制成所需要的工具。可知新石器时代龟兹人民的经济生活仍以狩猎及畜牧业为主,兼营农业,手工业也已有一定发展②。
  属于龟兹势力范围的阿克苏城东郊高出河面约20米的台地上有新石器时期人类居住遗址多处,出土文物主要是石器和陶器。石器大都用大小不同的天然砾石制成,石器中最多的是石镰,又称石刀,用长形、圆形的扁平砾石磨成直刃弧背③。说明这些器物也是适应于畜牧业的需要而制造的。
  在阿克苏县城东约60公里的喀拉玉尔袞(意为黑色的红柳)有一块海拔1312米的小台地,在距地表4米左右文化层中出土了陶器、石器、骨器、铜器。以陶器为最多,大都是碎片,质地有夹砂粗红陶、夹砂粗灰陶、泥质粗灰陶等,以素面为主,器形有把罐、盆、钵、壶、圆底小杯等,其中以杯类最多,在盆、钵类口沿多穿小孔洞④。
  在柯坪县西北偏西约20公里的戈壁遗址中出土的文物也主要是陶器和石器⑤,这些也都是新石器时代的器物。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叙述了龟兹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成就及龟兹王室世系和其在维护统一方面做出的贡献,阐述了龟兹地区的历史。形成于中国历史上两汉时期的丝绸之路,是一条“古代和中世纪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经印度、中亚、西亚连接北非和欧洲,以丝绸贸易为主要媒介的文化交流之路”①。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为我们揭示出东西方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描绘出栩栩如生的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画卷。纵观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明,它不仅凝结了中国人民的勤劳、勇敢和智慧,而且汲取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优秀的精神文化成果。可以说,“没有丝绸之路,就没有高度发展的丰富多彩的古代中华文明。

阅读

相关地名

龟兹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