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霜王朝与古代新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考古研究》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1121
颗粒名称: 贵霜王朝与古代新疆
分类号: K207
页数: 5
页码: 317-321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与汉文历史文献提供的可信资料一致,根据新疆考古资料,可以肯定,公元4世纪以前,贵霜王国与今天的新疆地区,曾经存在十分广泛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认真分析有关考古资料,准确揭示其历史内核,仍是一个有待完成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 贵霜王朝 古代 新疆

内容

与汉文历史文献提供的可信资料一致,根据新疆考古资料,可以肯定,公元4世纪以前,贵霜王国与今天的新疆地区,曾经存在十分广泛的政冶、经济、文化联系。认真分析有关考古资料,准确揭示其历史内核,仍是一个有待完成的研究课题。
  分析这一历史命题,佉卢文是一批十分重要的考古资料,在塔里木盆地西、南缘,自19世纪晚期至今,先后多次发现过大量佉卢文,总数达1000件以上。仅A.斯坦因在新疆地区的三次考察、发掘就得到佉卢文778件。俄国彼德罗夫斯基、瑞典斯文·赫定、美国亨廷顿、法国伯希和、日本大谷光瑞考察队等,也都多少不等在和田、若羌、库车等地收集到过佉卢文。19世纪末叶,英国古德佛雷、马继业及塔尔博特还收集到一批龟兹变体的佉卢文和波罗迷文混合写成的古文书。近三四十年,中国考古学者在尼雅、且末、楼兰、巴楚托库孜萨来等古城遗址又发现不少佉卢文书,总数在100件以上。1991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尼雅遗址,又发现佉卢文书23件。最近在拜城克孜尔石窟维修工程中还发现一批龟兹变体佉卢文木简。据中国研究佉卢文的青年学者林梅村的研究,在巴楚县托库孜萨来古城发现的佉卢文,与已见于和田、尼雅、楼兰及库车的佉卢文比较,具有不同特点,所以他认为喀什地区是又一个曾经流行佉卢文的地区①。
  有关佉卢文,除少部分是佛经(如和田所见《法句经》)外,绝大多数是古代鄯善王国和于阗王国的王室敕谕、官府公文、公私函牍、各类契约等。这有力说明,作为贵霜王国主要通用文字之一的佉卢文,公元3~4世纪,也曾是塔里木盆地南缘主要通用的文字工具之一②。与这一重要文化现象可以统一,100多年来,在新疆南部地区发现了相当数量的汉佉二体钱,据未必完全的统计,总数达353枚,具体情况如下表①。
  现藏新疆考古所的一枚汉佉二体钱,是1989年10月笔者与刘文锁、肖小勇,在安迪尔古城遗址中采获。此钱现藏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标本陈列室。铜币直径1.6厘米,重3.3克,正面见汉文“于寘大王”字样,“于”字已严重残损,“王”字作“〓”已图案化。
  古代于阗王国打制、使用的这类钱币,形式多样,因其大小、字体、铭文、图案等差别,可区分为十三种类型②,其打造、流行年代,国内外学者也有多种意见。我们这里对此不作讨论。而只是强调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历史信息:古代于阗王国在货币制度上曾经接受过汉文化、贵霜文化的深重影响。
  除上述多量和田马钱外,新疆考古学者,1979年还曾在楼兰古城中采获一枚阎膏珍时期的贵霜铜钱。直径2.7厘米,厚0.3厘米,重16.3克。币面显单人骑驼图案③。
  除佉卢文、汉佉二体钱、新疆出土贵霜钱币外,在佛教经典、佛教艺术等方面,也可以清楚见到贵霜文化的影响。
  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一些废墟中的陶器,也显露着这方面的历史信息。
  佉卢文,作为贵霜王朝的官方文字之一,曾经广为流行。但自贵霜王朝迦腻色伽(Kaniska)王以后,佉卢文逐渐少见。贵霜碑铭逐渐采用了波罗迷文。3世纪中叶,贵霜王国在外敌入侵中趋于瓦解,只部分地区仍有以“贵霜”为称号的诸侯割据,史称“后贵霜”。这一历史阶段,佉卢文碑已寥寥无几。至4世纪中叶,〓哒入侵,贵霜王国灭亡,佉卢文逐渐消失。但值得注意的一个历史现象是,在公元2世纪以后,佉卢文在阿富汗等地趋于没落的同时,却突然成了新疆古代于阗、鄯善、疏勒、龟兹王国使用的主要文字之一,尤其是在鄯善王国境内,显得更其明显。这一现象后面的历史实际,是国际历史、考古学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
  英国学者布拉夫曾经提出,它们可以表明贵霜王国曾经一度统治过上述佉卢文流行地区①。
  有中国学者认为,根据大量可以凭信的汉文史料,贵霜王国一度统治塔里木盆地的结论是不能成立的。有关文化现象,是贵霜文化影响,尤其是贵霜难民进入塔里木盆地的结果②。
  已故中国学者马雍教授曾经揭发过一个不太为人注意的历史事实。《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载蜀后主刘禅建兴五年(227)下丞相诸葛亮诏,称“凉州诸国王各遣月支、康居胡侯支富、康植等二十余人诣受节度”。具体表明贵霜王国贵族之一名为支富的,曾受封为胡“侯”。应命至诸葛亮军前,听受调遣。其历史实际当是西域地区东汉末受凉州刺史管辖,所以刘禅称西域支富、康植等贵霜(月氏)、康居贵族为“凉州诸国王”节制下的胡侯。在公元3世纪30年代,他们有可能率部为刘蜀效力,表明这些贵霜、康居贵族进入西域时都还保留着相当的人力、兵力,因此,进入西域南部,如昆仑山北麓一带,并受封称侯。据此,可以推论,公元2世纪末、3世纪初,在贵霜王国内乱之际,曾有败挫的贵族率领余部东入新疆南部地区。正是由于这些贵霜王国贵族的进入,给新疆南部地区鄯善王国、于阗王国的统治带来过重大的影响。
  可以与这一历史结论互相证明的,是在新疆已见佉卢文资料中,多件文牍提到了“贵霜军”、“某侯贵霜军”字样。如“唯26年2月21日……已将贵霜军带至京城皇廷”,“威德宏大,伟大之国王陛下敕谕,致奥古侯贵霜军及州长黎贝耶谕令如下:现在,伟大的国王,已将一名难民交给毗陀县,当汝接到此楔形木牍时,汝处可能也有类似的难民,应将类似的难民拘捕,送至本庭”,“致奥古侯贵霜军”,“奥古侯贵霜军和州长黎贝耶谕令如下,今有鸠那色那上奏本庭,属彼等所有之一头骆驼曾送至汝州饲养,现再送一头骆驼至汝州。当汝接到此楔形泥封木牍时,从彼处送来两头骆驼……务必将养肥的一头送来,转交诸税监,由彼等送来”,“贵霜一份”,“军侯贵霜军及州长喜护亲启”,“人皆爱见,人神爱慕,美名流芳之大州长夷陀加,太侯贵霜军谨祝贵体健康、万寿无疆……兹致函如下:汝已知悉一切,应从汝处带一骆驼给余,汝不可将太老的骆驼带来,为此,现派斯多伐那来汝处领该骆驼。斯多伐那抵达汝地时,汝接到书信后应即刻将骆驼交斯多伐那,不得交衰老之骆驼,请给一头会使于阗人称赞余等之骆驼。若汝收到此信,仍不给骆驼,将使余气恼,余现奉上箭一支,作为答谢礼”①等等。
  新疆出土佉卢文中所见这些资料,一是明显可以肯定贵霜贵族及其残余军事力量的存在;二是可肯定他们作为一支寄寓的力量,接受着当地王国政府的节制、管辖,而且必须尽自身的经济、军事义务。
  不论文献史料,还是考古资料,都不足以显示在公元前后古代于阗、鄯善已有了自己的文字。当时这片地区的文化还比较落后,在这些地区,除见佉卢文外,还有就是2~3世纪的汉文简牍,如果推论,此前还没有成熟的文字工具,是可以成立的。既没有比较成熟的文字工具,而佉卢文对于表达古代月氏人的语言,又比较方便。在这批有组织的贵霜力量进入以前,通过佛教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佉卢文,如此多种因素,终于导致公元3~4世纪在这片地区上,尤其是鄯善王国境内佉卢文得以流行,这是可以理解的。
  就这一文化现象作出上述推论,还得到一个历史背景的支持。根据成书于公元3世纪以前的《逸周书·王会解》、《管子》、《穆天子传》等汉文史籍中关于“禺氏”故地的记录,古代塔里木盆地南缘及甘肃西部河西走廊地区,应该就是月氏人居住、活动的重要基地之一。后月氏主体在与匈奴的角逐中逐步西走,最后人居大夏,并在建立贵霜王朝的事业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月氏族人,在塔里木盆地中,肯定还是一个不容轻估的存在。这一历史背景启示我们,作为贵霜王朝与新疆地区的文化联系,又有一种历史的、种族的因而可能也有语言的亲缘。
  贵霜王国与古代新疆关系密切,这是丝绸之路上引人注目的历史问题之一。随新疆考古工作的深入,尤其是考古研究工作的深入,会不断深化、丰富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新疆考古工作者在这一研究中希望更好地加强与中亚地区、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等国历史考古工作者的联系与合作,这将会对新疆的有关研究工作以有力的推动。

附注

①林梅村:《沙海古卷》,21页,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疏勒考古90年》,载《文物天地》,1990(1~2)。 ②马雍:《新疆所出佉卢文书的断代问题》,见《文史》第7辑,北京:中华书局,1979。 ①此表根据月氏《汉佉二体钱(和田马钱)研究概况》补充而成,原表载《中国钱币》,1987.2。 ②(英)克力勃:《和田汉佉二体钱》,载《中国钱币》,1987(2)。 ③新疆考古所:《新疆民族文物》,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 ①G.Brough:Comments on third Centery shan—shan and the history of Buddhism,BSOAS ⅩⅩⅤⅢ,1965。 ②马雍:《东汉后期中亚人来华考》,见《经济理论和经济史论文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①林梅村:《沙海古卷》,21页,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疏勒考古90年》,载《文物天地》,1990(1~2)。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考古研究

《丝绸之路考古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新疆人民出版社在20世纪90年代帷幕初揭时,就策划、设计并组织出版了《丝绸之路研究丛书》。应该说,它在当年,是紧密呼应时代要求而出版的一套好书。在这套丛书中,我应命承担了《丝绸之路考古研究》。当年交出的,其实并不是一本专著,而只是将手边积淀了丝路文化痕迹的部分论文,编集在一起,交了卷。本书内容包括:丝绸之路新疆段考古研究;孔雀河古墓沟发掘及其初步研究;唐西州白水镇初考;尼雅考古与精绝文明;天山东部的石雕人像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阿克苏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