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原始舞蹈的珍贵记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考古研究》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1117
颗粒名称: 四、原始舞蹈的珍贵记录
分类号: K879.41
页数: 3
页码: 301-303
摘要: 本文记述了原始民族中流传至今的古代舞蹈,剖析岩画内容得出人类自身的生产,在原始舞蹈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其强大原动力之一及原始舞蹈与原始巫术关系十分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 原始舞蹈 记录 岩画

内容

关于原始社会的舞蹈,古代文献中记录很少。原始民族中流传至今的古代舞蹈,或可追寻到很早以前古老生活的历史痕迹。但要寻觅到距今近3000年前原始社会舞蹈的动作、节奏,目睹当年的大型舞蹈画面,殊为不易。青海省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虽然只是一列五人的集体舞蹈,已是弥足珍贵,舞蹈史家们视为瑰宝。将它与保留在天山深处的康家石门子舞蹈史迹比较,后者场面宏大,内容丰富复杂,在舞蹈史研究中的重要地位,难以轻估。
  康家石门子大型岩画,利用巫术手段祈求子嗣繁殖,多生多育,并采用一种生动的舞蹈艺术形式表现这一主题。这就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幅原始社会的大型舞蹈画面,填补了新疆地区舞蹈史研究上的一页空白;而且对研究原始舞蹈起源,提供了很有价值的新资料。
  剖析岩画内容,主要可以得出两点结论:
  (1)人类自身的生产,在原始舞蹈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其强大原动力之一;
  (2)原始舞蹈与原始巫术关系十分密切。下面略作申述。
  研究舞蹈艺术起源,人们都注意并着重分析揭示过劳动生产在其中的作用,而关于人类自身生产在其中产生的影响,因为各种原因,较少涉及。而康家石门子岩画,却可以就是这方面的一个生动典型。
  岩刻画面中,身体修长、形体秀美的女性成员,成排伫立。上身稳定,两臂上、下摆动。当右臂平伸、右手上举时,则左臂平伸、左手垂下,手指伸张。反之亦然。双脚均轻轻蹬踏。这一动作,轻松、欢快,表现了女主人公们愉快的心情。男子的手部动作,或如女性,或双手上举,也有双手作扶持生殖器状。两腿动作则相当激烈,身体或作前俯后仰姿势。数十小人的集体舞蹈队伍,动作更是十分整齐划一,躬身曲体,同一节奏。有人因其激烈的动作,热烈的情绪,戏称之为“古代迪斯科”。全面分析岩画内容,可以肯定,男子的动作特点,实际表现着向女性的求合,而女性轻松、舒缓的动作,则是一种愉快的应合。
  结合特定的历史背景,分析这一组组舞蹈画面,探求舞蹈起源和它的社会功能,是很有意义的。
  自身生命的维持、种族的繁衍,是人类在与自然及社会斗争中,面对的两项最大的任务。孟老夫子用哲学家的语言说:“食、色,性也。”道出了此中真谛。一是吃饭,求得自身的存在;二是对异性的追求,实现族体的繁衍。这是古今人们都面对的最根本课题。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阶段,生产工具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为求得生存和发展,每个原始社会的成员,都不能脱离群体。同时,他们又都是所在群体倚重的力量。氏族人口多寡,直接关系到族体的繁荣和强大。只要人多,在与自然、社会的斗争中,就更有力量。因此,实现人口的增殖,是原始人面对的一个重大社会目标。原始人会运用自己所能调动的一切力量和手段,去为这一目标而斗争。宗教、巫术、艺术、舞蹈……都曾在这一任务的驱使下,发挥过不同的作用。
  原始舞蹈,作为人类社会古老的艺术,是我们今天了解、认识、研究原始社会文化生活不容轻忽的一个方面。在原始社会阶段人们的生活中,舞蹈,不论从他们的心理还是生理角度去看,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需要。分析呼图壁天山深处这一大型舞蹈画面,上面的道理得到了有力的印证。
  从舞蹈艺术角度看呼图壁岩画,最值得强调的问题之一是:整个画面,几乎都是着意渲染,表现两性生活的动作,强调它生产人的效果。从中可以毫无疑义地引申出一个结论,在这幅岩画中,原始舞蹈的灵魂和动力,就在于对异性的追求,在于对两性生活的描述和歌颂,在于对人类自身生产的极度关心和积极努力。
  因此,可以说,在远古的原始舞蹈中,表现两性生活,是一种不容忽视的存在。对“性”在原始舞蹈中的地位,不能忽视,不应轻视,值得而且应该进一步的研究。
  在涉及这一问题时,关注一下国内外的民族学资料,就会更加感到:通过舞蹈表现对异性的追求及对两性生活的赞美,确是相当普遍的。这正是人类的一种本性。对种族繁衍的关心,通过舞蹈艺术对之进行表现,与原始宗教中普遍存在过的生殖崇拜,可以说是异曲同工。
  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原始舞蹈,可以见到关于这方面的不少生动的素材。
  贵州省威宁县盐仓区板底乡裸戛村,是一处偏僻、交通闭塞、经济文化生活比较落后的地区。这里居住的彝族人民,在阴历正月初三至十五的晚上,为祈求丰收,要进行“撮衬姐”(彝语,为“变人戏”)。出演的角色有山神老人、老爷爷(1200岁)、身背婴儿的老婆婆(1200岁)、小娃娃等。表演时用包头布把头缠成尖锥形,身上用布紧紧缠裹,象征裸体。表演的祝辞有祈祝丰收、驱邪及生育的内容,如“拜四方山神,儿孙如满天飞鸟”、“子孙繁衍昌盛”等。在出演中,有一个场面是小娃娃上场,天真活泼地转游,寻找老婆婆。找到后,即扑入怀中吮奶。表演过程中,穿插舞蹈。老爷爷、老婆婆的舞蹈即有直接显示性媾的动作。当地老人怕有误会,对此进行解释说:“这是前辈人传下来的,不是现在塞进去的。”①这种古老的、用舞蹈形式出演的“撮衬姐”,表示男女交媾的舞蹈动作、吮奶的小孩、“儿孙如满天飞鸟”的祝辞,正显示着祈求子孙繁衍的思想。
  还是在贵州,苗族吃牯藏时,要跳一种性交舞,舞具就是男女生殖器。
  湖南土家族保留了原始风格的“狩猎舞”,舞蹈过程中不时地“甩火把”。舞蹈史家们认为,它实际就是男性生殖器崇拜的遗风。云南哈尼族的“打磨撮”,表现着原始群婚的生活。这些舞蹈,都可以寻找到表现两性生活、存在生殖崇拜的历史印记。
  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一些处于原始社会阶段的部落中,也保留了许多表现性生活的舞蹈。当孩子成年时,按男女不同,分别由父母带领,各用舞蹈动作进行性知识教育。教授完毕,即意味已经成年。然后蒙覆大蟒皮跳一种性交舞。类似的情况,在不少原始民族中,均有所见。
  这些例子,显示了一个共同的特点:在原始舞蹈中,表现两性生活,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那些精心设计的舞蹈动作、舞蹈画面,实际上都有着强烈的社会功能。进行性生活知识的教育,对繁衍种族十分关心,对父母亲力量进行歌颂,在这些画面中都是清楚可见的。
  前面曾经论及,康家石门子岩画,应该是原始社会晚期人们进行巫术活动的遗迹。为了向神灵表达、传达人们渴求子孙繁衍,氏族部落人口昌盛的强烈愿望,巫祝带领人们,组织人们进行舞蹈,通过舞蹈动作,清楚、明白地显示了自己的思想。这里的舞蹈,既在于娱神,更在于通神,向神灵进行祈求。岩刻的各种画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正是当年在这荒僻的深山中进行求育巫术的具体记录,也是求育巫术活动的形象表现。从这个角度看,“巫”与“舞”确实是相通的。“巫”是跳舞的人,“舞”则是巫者借以通神的手段,彼此密切而不可分离。利用舞蹈形式进行巫术活动,可以说是原始社会中舞蹈艺术的主要社会功能之一,呼图壁岩画对此表现得十分清楚。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考古研究

《丝绸之路考古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新疆人民出版社在20世纪90年代帷幕初揭时,就策划、设计并组织出版了《丝绸之路研究丛书》。应该说,它在当年,是紧密呼应时代要求而出版的一套好书。在这套丛书中,我应命承担了《丝绸之路考古研究》。当年交出的,其实并不是一本专著,而只是将手边积淀了丝路文化痕迹的部分论文,编集在一起,交了卷。本书内容包括:丝绸之路新疆段考古研究;孔雀河古墓沟发掘及其初步研究;唐西州白水镇初考;尼雅考古与精绝文明;天山东部的石雕人像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