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墓地时代分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考古研究》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1076
颗粒名称: 三、墓地时代分析
分类号: K878.8
页数: 4
页码: 143-146
摘要: 本文记述了从考古文化本身特点及碳14测定结论两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古墓沟墓地的所属时代的研究。
关键词: 墓地 时代 分析

内容

发掘资料说明,古墓沟墓地是处于原始社会阶段的氏族公共墓地。
  至于这一墓地的绝对年代,即古墓沟人究竟活动在大概距今多少年前?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存在很不一致的观点。
  在发掘资料没有全面、具体公布之前,讨论这个问题本来是有一定困难的。但考虑到古墓沟出土古尸在上海展览时,曾经发表过“距今6400年前”的碳14测定结论;随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技术室又公布过另外两个碳14测定数据,大家对这个问题无疑比较关心。因此,在概略介绍这批发掘资料的同时,说一下笔者在这个问题上的具体观点,当会有助于问题的深入。而且,它的正确解决,对更深入一步认识有关资料的意义,对罗布淖尔地区早期考古文化研究,也有很大意义。因此,笔者也愿意在这里把即使还不是十分成熟的意见发表出来。
  笔者是从考古文化本身特点及碳14测定结论两方面进行分析探讨的。
  墓地出土文物可以看到几个明显的特点:不见陶器,日常用器以草、木、角器为主;在一具男性骨架骶骨部发现过一件形制规整的细石镞,锋刃锐利,这应是当时有代表性的武器;除三件小铜饰外,从木雕人像及其他木器的细部加工痕迹分析,应用着一种相当锐利的工具。
  从这些基本特点里,我们可以得到这么几点推论:从全部出土文物不见任何汉代文化影响的痕迹看,这一考古文化的时代应该肯定早于汉代。
  我们曾注意到,与我们这里文化类型相同的古代墓葬,A.斯坦因、黄文弼等在罗布淖尔地区考察时,即曾有过发现。斯坦因在谈及这一资料时,就曾提出它们是楼兰国人的一种墓葬①。楼兰国,概念自然是和汉代联系在一起的。我们是不同意这个分析的。通过古墓沟墓地发掘,同时结合新疆考古所1980年4月在楼兰城郊清理的汉代墓葬资料,更加强了笔者认为这一考古文化的时代肯定早于汉代的概念。
  新疆考古所在楼兰东郊清理了两处汉代墓地②。墓内有多量汉式文物,如汉代漆器、铜镜、锦、绢等物出土,它们和具有本地特色的陶器、木器、毛织物等共出。这两处墓地,一处明显到东汉,又一处时代可能稍早。从这批汉墓中可以看到两点:一是入汉以后,汉式文物来到楼兰地区是很多的;处于丝绸之路交通线上的古墓沟墓地,如果时代已经到汉代,是不可能见不到一点汉文化影响的。其次,我们可以将属于汉墓中土著文化成分的有关文物与古墓沟出土文物进行比较,其发展程度的高低差别,见得十分明显。古墓沟墓地中普遍见到的草编小篓至汉代已消失不见,具有本地特色的手制陶器如红陶小钵、带流杯、小罐等,是随殉的日常用器。木制用器这时仍使用较多,但制作已远为精巧,造型比较规整,配附铁环,安接木腿。东汉墓内出土的彩色毛织物色泽绚丽,组织致密,不仅有很好的斜纹织物,而且熟练运用着通经断纬织造技术,这些都是古墓沟毛织物无法比拟的。铁器,这时已普遍使用。小铁刀与兽骨共置一盘中,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常景象。将这些明显反映了本地区特色及工艺特点的文物进行比较,说古墓沟墓地原始、古朴,其年代较汉代更为古老,是完全可以肯定的。
  整个古墓沟墓区,不见任何陶器的痕迹,这绝不可能是一种偶然的例外;而只能是这片墓地时代比较古老的一个有力内证。在有关报道里,在罗布淖尔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新中国成立前确有人曾采集到应属新石器时代最迟至金石并用时期的彩陶片①,笔者发掘的这片墓地,处同一地区内,却不见陶器,其相对年代,应较此为早。从一般道理分析,学会制造使用陶器,较之不会制造陶器,总要稍晚一步。关于新石器时代考古文化,国外有区分为“先陶”与“有陶”两个发展阶段的,“先陶”的新石器时代,其年代相当古老。我们当然不能仅仅据此就把古墓沟墓地不见陶器这一文化特点与“先陶”的概念简单等同;但说它比同一地区内含彩陶的考古文化要早,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由于在罗布淖尔地区或孔雀河下游地段科学的考古发掘工作做得不多,积累资料十分有限。目前,还无法建立起这片地区考古文化发展序列的清晰概念;为助于认识古墓沟墓地考古文化的时代,笔者试以近年发现的与这片墓地邻近的考古资料进行比较。
  在哈密五堡发现的一片原始社会阶段的墓地,笔者曾主持发掘。墓地内出土了石器、木器类生产工具及日用器、彩陶器、小铜刀(配于男性腰部)、多量彩色毛织物及粮食、食品等②。墓地时代曾经文物局文保所技术室进行碳14测定,所测4份数据在距今3260~2960年之间,大体在3000年前上下。哈密五堡墓地出土文物不论从哪一方面看,都远较古墓沟墓地为进步,其物质文化发展的程度要高得多。哈密出土的大量彩色斜纹毛织物与古墓沟的平纹本色毛织物,标志着两个发展阶段。从常理分析,古墓沟要较哈密五堡原始。
  配合南疆铁路修建工程,笔者还曾在阿拉沟工地进行过持续两年的考古工作,发掘、清理了近百座新疆古代少数民族的早期墓葬,出土了不少彩陶器、木器、石器、毛织物、铜器及金器、丝织物、漆器等珍贵文物。这一墓地时代延续较长,出土文物可区分为不同时期。最早可到距今2800年左右的西周,最晚可到战国、秦、汉。在早期墓葬中彩陶器与铜器并存,晚期见到铁刀。将阿拉沟早期文物与古墓沟墓地文物进行比较,古墓沟文化原始、古朴的风格同样是一目了然的①。
  这里应该说明,这终究不是同一地区内、存在明确地层叠压关系的先后考古文化的比较;而只是相去最近的绿洲内不同考古文化的比较。这就不能不具有一定的局限,因为彼此的差别,既可能是时代早晚的不同,也可能是地域性的差异。我们所以作这样的比较,是鉴于新疆地区的自然特点,虽是相去数百里地的又一绿洲,却又是彼此紧密毗连的最近的居民点。从整个情况看,一般地说,相邻绿洲内,处于同一阶段的考古文化,处于基本相当的发展水平,这是有不少实例可见的。基于这么一个分析,可以推论,古墓沟文化要比阿拉沟早期文化、哈密五堡考古文化更古老一些。
  这是从考古文化方面进行的一点分析。
  另一方面,还可以从碳14测定出的数据中进行探讨。这方面的情况,比较复杂。
  墓地出土的文物标本,曾经先后送请南京大学地理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技术室、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碳14实验室、文物局文物保护技术研究所碳14实验室等单位帮助进行年代测定。送请南京大学地理系的标本,是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在墓地采集的木材,年代结论为距今6412±117年。为了对这一年代测定结论进行验证,我们又将墓地内第一类型的第23号墓葬内出土的木质葬具及此墓出土女尸身上的毛布(共7克)送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技术室进行测定。结论是:“棺木距今3650±60、公元前1700年’,‘3545±60、公元前1595年’,毛布距今‘2185±105、公元前235年’,‘2120±105、公元前170年。’②同一墓葬内两件标本年代相去悬殊,测定单位分析结论是:“毛布年代应与少女死亡的年代相当”,“棺材可能是利用早期木头制成的”③。
  这两组测定结论先后在报上披露以后,国内外反响十分强烈。
  观察古墓沟墓地内出土的多量木材标本,不能支持当时使用的是“千年古木”这种分析。为了对纷乱的碳14测定数据进行验证,我们又送了第一类型第38号墓内出土的木材、毛布、毛皮及4号墓的木材请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碳14实验室再一次进行年代测定,其结论是:
  第38号墓
  棺木:距今3660±80年,经树轮校正为距今3980年。
  包尸毛毯;距今3480±100年,经树轮校正为距今3765年。
  盖棺羊皮:距今3615±170年,经树轮校正为距今3925年。
  第4号墓
  棺木:距今3525年±70年;经树轮校正为距今3810年。
  此外,还曾将第一类型的第12号墓出土之木质葬具标本送请文物局文保所碳14实验室测定,结论是距今4260±80年,经树轮校正为距今4730±135年。
  综合分析这一系列测定数据,有几点情况值得注意:首先,第38号墓中出土之葬具(木材)、毛皮、包尸毯等,三者测定数据基本一致。这有力表明,它们相当准确地说明了墓主人生活的绝对年代,从而也就正确表明了墓地的年代。其次,墓地木材与毛皮、毛布测定年代基本一致,说明并非古木,从而也就给我们解答了这个疑团。
  在此稍后,与古墓沟墓地考古文化面貌一致,在铁板河(孔雀河进入罗布泊处)又出土了一具古尸。覆盖古尸的山羊皮曾经送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技术室进行测定,年代结论为距今3580±70年,经树轮校正为距今3880±95年。这一测定结论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实验室所测第38号、4号墓的年代结论彼此相近,可以统一。
  南京大学地理系所测结论偏早,可以舍弃。考古研究所技术室所测23号墓标本,棺木测定结论与同一类型的38号墓、4号墓、铁板河古墓利用不同材料测得的结论基本一致。只是所测毛布结论,年代相去较远。这个间题,将来还可以通过重测第23号墓的毛布等材料作进一步验证。至于文物局文保所测定之数据,与38号墓等墓葬的年代结论,比起南京大学之数据虽近得多,似仍偏早。而大量的测定数据,均集中在距今3900、3800年上下,而这一年代结论,与考古文化分析的相对早晚,也可以统一。因此,我们认为:古墓沟第一类型墓葬(铁板河古墓与此类同)是距今3800年左右的罗布淖尔地区的土著民族的考古文化遗存。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考古研究

《丝绸之路考古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新疆人民出版社在20世纪90年代帷幕初揭时,就策划、设计并组织出版了《丝绸之路研究丛书》。应该说,它在当年,是紧密呼应时代要求而出版的一套好书。在这套丛书中,我应命承担了《丝绸之路考古研究》。当年交出的,其实并不是一本专著,而只是将手边积淀了丝路文化痕迹的部分论文,编集在一起,交了卷。本书内容包括:丝绸之路新疆段考古研究;孔雀河古墓沟发掘及其初步研究;唐西州白水镇初考;尼雅考古与精绝文明;天山东部的石雕人像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