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汉王朝以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考古研究》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1053
颗粒名称: (一)汉王朝以前
分类号: K875.9
页数: 2
页码: 007-008
摘要: 本文记述了考古资料汉王朝以前,中原地区通过新疆与西方交通及经济、文化联系的丝绸之路的具体情况。
关键词: 丝绸之路 汉王朝 考古

内容

汉王朝以前,中原地区通过新疆与西方交通及经济、文化联系的具体情况,史无明文。前面介绍的考古资料,可以肯定,在公元前1000年的周秦时期或其以前,自陕西通向西方的丝绸之路,已经实际存在。只不过主要还是处于一种自发的、民间的、无组织的状态,因此在官府文档中少见反映。而因为处于西北地区的秦国及后来的秦王朝,在西向交往、联系中居于一个关键的地位,且规模日有进展,因此,“秦人”随这种联系的存在、发展,而广播影响于南亚、中亚、新疆地区。印地文中称中国为“秦”,在阿富汗,至今仍称中国人为“秦人”。《史记·大宛列传》记录,当年的大宛称中国人为“秦人”;新疆拜城县保存至今的东汉时期摩崖刻石中还按传统称“秦人孟伯山”。“秦人”的概念,毫无疑问,和后来的“汉人”、“唐人”一样,是周秦时期秦王国到后来的秦王朝,曾经有相当数量中原地区人民在新疆及中、南亚地区广泛进行活动,并留下深重影响的产物。
  至于当年中国腹地交通西域的具体路线,由于主要是自发的、民间的联系,正史中自然没有留下更多记录,但倒也不是没有一点蛛丝马迹可寻。实例之一,见之于《史记·赵世家》中收录的苏厉给赵惠文王的信,信中谈及一旦“秦以三郡攻王之上党,羊肠之西、句注之南,非王有己。踰句注,斩常山而守之,三百里而通于燕,代马胡犬不东下,昆山之玉不出,此三宝者亦非王有己”。羊肠,系太行山中径道。句注、常山,在今山西省北部代县、恒山一带,秦据陕西,如东进,一旦控制住句注、常山这些晋北险要处所,燕、赵即无险可守,他们需要的西北地区良马、猎犬、昆仑玉,就将无法到手。这透露着一个历史的信息:战国时期,居于今山西东北部、河北西部地区的赵国,取得昆仑玉、良马,是经过山西北部的上党、句注、常山。这大概是为避开秦国控制、影响的陕西、甘肃地区,至于地处中国西北的秦,它本身与新疆及新疆以西地区的联系,不言而喻,会便捷得多。其实际交通路线,在没有敌对政治势力阻抑的情况下,不论是昆仑山北麓、天山南麓,还是天山北麓的通道,大概也都是随处可行,即使偏僻如阿拉沟这样的天山峡谷,也都网织在丝路交通线上。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考古研究

《丝绸之路考古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新疆人民出版社在20世纪90年代帷幕初揭时,就策划、设计并组织出版了《丝绸之路研究丛书》。应该说,它在当年,是紧密呼应时代要求而出版的一套好书。在这套丛书中,我应命承担了《丝绸之路考古研究》。当年交出的,其实并不是一本专著,而只是将手边积淀了丝路文化痕迹的部分论文,编集在一起,交了卷。本书内容包括:丝绸之路新疆段考古研究;孔雀河古墓沟发掘及其初步研究;唐西州白水镇初考;尼雅考古与精绝文明;天山东部的石雕人像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