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塔里木盆地古今生态的变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人口研究》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1037
颗粒名称: 第五节 塔里木盆地古今生态的变化
分类号: C924.2
页数: 2
页码: 235-236
摘要: 本文记述了塔里木盆地古今生态的变化,塔里木盆地从西到东贯穿一条大河,是我国最长的一条内陆河塔里木河。塔里木河的上游有四条主要的河流,那便是和田河、叶尔羌河、喀什噶尔河和阿克苏河的内容.
关键词: 塔里木 盆地 古今生态 变化

内容

塔里木盆地从西到东贯穿一条大河,那就是我国最长的一条内陆河塔里木河。塔里木河的上游有四条主要的河流,那便是和田河、叶尔羌河、喀什噶尔河和阿克苏河,这四条河流汇合后向东便进入塔里木河。塔里木河干流的总长度约1300多公里。注入罗布泊。罗布泊的水域面积很大,罗布泊向东的延伸处可能与疏勒河的尾涧湖相接近,不然的话,《汉书·地理志》和《后汉书·郡国志》均言及玉门关距蒲昌海的距离是300里。如《汉书·西域传》载:
  西域以孝武时始通,本三十六国,其后稍分至五十余,皆在匈奴之西,乌孙之南。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东西六千余里,南北千余里。东则接汉,阨以玉门、阳关,西则限以葱岭。其南山,东出金城,与汉南山属焉。其河有两源,一出葱岭山,一出于田,于田在南山下,其河北流,与葱岭河合,东注蒲昌海,一名盐泽者也。去玉门、阳关三百余里,广袤三百里,其水停居,冬夏不增减,皆以为潜行地下,南出于积石,为中国河云。
  不但《汉书》有这样的记载,而《后汉书·西域传》也认为蒲昌海距玉门三百余里。奚国金的《西部生态启示录》第43页曾言发源于祁连山的疏勒河下游盆地流入神秘的罗布泊的说法。刊于《西域研究》1999年第3期上的张莉同志的《西汉楼兰道新考》认为:古代疏勒河河水丰盈,在大灞冲击扇缘洼地内,曾汇集成广阔的河道湖泊,汉代称之谓冥泽,唐代称之谓大泽,其东西长达260里南北宽有60里,唐代疏勒河由此得名为冥水。出冥河,河水继续向西,汇聚疏勒河下游最大的支流党河,党河汉代称为氐置水,党河在敦煌以北冲积扇北缘洼地,有众多泉水出露,与疏勒河下游河道相通,向西一直进入甘新边境的榆树泉,其再向西与罗布泊湖盆向东伸出的一个湖湾阿克奇沟谷相连。我们之所以引用上面那么多资料,目的是想证明古代罗布泊水量之大。不然的话,《汉书》、《后汉书》均言及玉门关距罗布泊只有300里,很有可能它们的水系相通。
  以上所引资料足以说明塔里木河在古代水量是相当丰沛的,遗憾的是如今的塔里木河已今非昔比。据奚国金先生所著《西部生态》所载:塔里木河主要源流有三支,这便是和田河,叶尔羌河、阿克苏河,如今和田河、叶尔羌河已无水汇入塔里木河,阿克苏河成为塔里木河目前唯一的源流。九十年代后期以来,塔里木河上游每年向下输送的水量约32亿立方米,到达中游时,水量减少到18亿立方米,到下游时水量锐减到约2.4亿立方米,这些水只能向下再流约230公里,到达大西海水库,再向下游,塔里木河已经干涸,下游约200公里河道断流。塔里木河下游河道断流之后,使得原本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受到进一步破坏,区域生态环境趋向恶化,沿塔里木河下游原本生长有大片的胡杨林和其他植物,它形成了分隔塔里木河下游库鲁克库姆沙漠和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绿色走廊,绿色走廊有通往新疆东南部的便捷通道218国道,计划中的新疆至青海铁路也将从这里通过,绿色走廊还有效地减少了由强劲东风携带的沙尘,保护了库尔勒等地处下风位置城市的生态环境。塔里木河下游断流后沿河的胡杨林逐渐衰亡,林下的灌木和草已经全部死光。218许多路段被流沙埋没,通行困难,人们担心,有朝一日,库鲁克库姆沙漠和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会连为一体。昆仑山北麓山前绿洲区的变化也是十分巨大的,和田地区是新疆受沙漠化威胁十分严重的地区,据说近百年来这一地区新产生的沙漠土地面积达8600平方千米,近30年来被流沙吞没的农田就达三十万亩。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人口研究

《丝绸之路人口研究》

本书主要介绍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丝绸之路的人口问题,五代、宋时期丝绸之路的人口问题,元朝时期丝绸之路的人口问题,明朝时期丝绸之路的人口问题,丝绸之路人居生态环境的变迁等内容。“丝绸”之路研究丛书汇集了中国学者自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的丝绸之路各学科领域研究成果,是国内最权威、最全面、最系统的学术著作。《丝绸之路人口研究》内容涉及考古、历史、民族、宗教、人口、文化、艺术等多学科领域。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