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五代、宋时期丝绸之路沿线地方政权的分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人口研究》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1019
颗粒名称: 第二节 五代、宋时期丝绸之路沿线地方政权的分布
分类号: K243
页数: 7
页码: 132-138
摘要: 本文记述了 五代、宋时期丝绸之路沿线地方政权的分布的内容.
关键词: 五代 宋时期 丝绸之路 沿线地方 政权 分布

内容

前一节我们已经指出:公元840年左右,回鹘在鄂尔浑河流域,因畜牧经济社会的崩溃,加上内乱和外受黠戛斯的攻击,于是分三支向西迁徙至天山和甘州、凉州之间,逐渐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
  回鹘西迁河西走廊一支的分布状况,在有关唐代和五代的史书中几乎不见记载,而宋代的文献也只有零星记载,因此我们有必要先作一些考证:
  《宋会要辑稿·蕃夷七》云:“(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闰三月二十六日,甘、沙州回鹘遣使裴溢的、名似等来贡橐驼、名马、珊瑚、琥珀、良玉。”在这里明言“甘、沙州回鹘”,可知甘州、沙州在宋时为回鹘居住地。甘、沙二州何时落入回鹘人之手呢?《宋史·夏国传》云:
  瓜、沙本唐归义军,向陷于回鹘;建隆中,节度使曹元忠以州附宋。
  说明不仅甘州、沙州为回鹘人所占据,而且瓜州也曾为回鹘人控制,回鹘人占据、控制这些地区是在唐归义军之后。
  我们知道,所谓归义军节度使是指张义潮于咸通八年(公元867年)入朝长安之后,沙州、瓜州地方政权由其侄张淮深掌握,张淮深被任命为归义军节度使,一直维持到北宋初年。①然而,如果从归义军存在的时间来看,似乎只是到了北宋初年,瓜州、沙州才为回鹘所占,其实不然。据斯坦因所窃敦煌文书中之二八八九号中和四年(公元884年)《肃州防戍都营田□汉君县□张君胜等状》云:
  榆略等七人从州出河州,路过凉州。其同行回鹘使并□□州。......其甘州回鹘和断未定,二百回鹘常在甘州左右捉道劫掠。
  从这段话来看,早在中和年间,回鹘的势力已经到了肃州、甘州一带。大约是原属归义军的肃州、甘州等地区,在中和年间尚有一部分没有被回鹘占领。这部分地区到宋初一直为归义军所有。斯坦因文书三八九号所载,为我们提供了某些线索,兹抄录该文书如下:
  今月七日,甘州人杨略奴等五人充使到肃州。称:其甘州,吐蕃三百,细小相兼五百余众,及退浑王拔乞狸等,十一月一日并往,归入本国。......先送崔大夫回鹘九人,内七人便随,后寻吐蕃踪,亦往向南;二人牵拢嘉麟,报去甘州,共回鹘和断。□由其回鹘王称:“须得龙王弟及十五家只(质)便和为定。”......其龙王私发遣僧一人,于嗢凉州末首令(领)边充使。将文书云:“我龙家和回鹘和定,已后恐被回鹘侵凌。甘州事,须发遣嗢末三百家已来,同往甘州,似将罕(牢)古(固)。如若不来,我甘州便共回鹘为一家讨你嗢末,莫道不报。”
  这件文书虽年月残缺,但从其所叙述的内容来看,正和前引二八八九号文书相同。从文书中所述情况看,甘州这时是回鹘、吐蕃、龙家等部族角逐的场所。吐蕃和文书中所提到的所谓“退浑”从甘州撤退的原因,显然是由于不能抗拒回鹘。至于回鹘何时占领甘州,史无记载。不过,我们认为最迟在五代后梁乾化元年即已占领。因为史云该年“十一月,遣都督周易言等入朝进贡。”①肃州,即今酒泉;甘州,即今张掖;沙州本为前凉所置,治所在敦煌(今甘肃敦煌),今甘肃安西县至新疆吐鲁番地区,均为所辖。
  又《宋会要辑稿·方域二十一》云:
  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三月诏,西凉府回鹘自今贡奉并由秦州路。
  据《宋史·地理志》和《元丰九域志》,西凉府,即凉州,时在西夏境内,即今甘肃武威县。
  又《宋会要辑稿·蕃夷四》云:
  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四月,(秦州)回鹘安密贡玉带于道左,贺祀汾阴礼毕。
  此条亦见于《宋史·回鹘传》:
  大中祥符四年,秦州回鹘安密献玉带于道左。礼成,以翟符守荣为神武大将军,安殿氏为保顺郎将,余皆赐冠带器布。
  秦州,乃甘肃天水县。
  此外,《宋会要辑稿·蕃夷四》还记:
  雍熙四年(公元987年)八月,合罗川回鹘第四次太子遣使来贡石。《宋会要辑稿·蕃夷七》又记:
  雍熙四年八月二十一日,合罗川回鹘等四族首领遣使朝贡。合罗川当时在西夏境内,即今额济纳河。
  《宋史·回鹘传》云:端拱二年(公元989年)九月,回鹘都督石仁政、么罗王子、邈拿王子越黜、黄水州巡检四族,并居贺兰山下。
  贺兰山即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贺兰山,时在西夏境内。
  综上所考,自回鹘西迁到河西走廊以后,迄于宋代,他们居住的地方,即今张掖、敦煌、武威、贺兰山、天水、额济纳河、酒泉等地。他们迁徙到这些地区,并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一直到宋代,他们的领地仍在发展。
  回鹘人初迁入河西走廊时,他们初依附于吐蕃,“回鹘......余众西徙,役属吐蕃。是时吐蕃已陷河西陇右,乃以回鹘散处之”①。唐末张义潮节度瓜、沙、伊、肃、鄯、甘、河、西、兰、岷、廓等11州时,回鹘又暂时归附张义潮。文献记载云:
  咸通七年十月,沙州节度使张义潮奏,差回鹘首领仆固俊与吐蕃大将尚恐热交战,大败蕃寇,斩尚恐热,传首京师。②
  后来,随着吐蕃势力的衰弱和归义军在唐亡之后得不到政府的支持,回鹘才逐渐发展了自己的势力,先后彻底摆脱了吐蕃和归义军,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他们占据了过去吐蕃和归义军控制的地区,通过打败归义军政权,迫使其与自己议和,尊回鹘可汗为父。史称:“五代时,吐蕃已微弱,回鹘、党项诸羌夷分侵其地。......甘州为回鹘牙帐。”③“沙州百姓上回鹘天可汗书:‘(梁太祖乾化元年,公元911年)......沙州本是大唐州郡......今......遇天可汗居张掖,事同一家,更无贰心......近三五年来,两地被人斗合??沿路州镇,逦迤破散,死者骨埋□□,生者分离异土......即与言约,......可汗是父,天子是子。......沙州百姓一万人状上。’”④
  回鹘在河西发展势力的速度,毕竟不如党项族,所以当西夏建立之后,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被迫依附于西夏。
  在9世纪中叶回鹘西迁时,它的一支主力迁到西州,即高昌。似乎只有从这时起,西州才有回鹘人,其实早在8世纪中叶“安史之乱”时,高昌已经有回鹘人居住。史云:
  高昌,......唐贞观中侯君集平其国,以其地为西州,安史之乱,其地陷没,乃复为国,语讹亦云高敞,然其地颇有回鹘,故亦谓之回鹘。⑤
  回鹘西迁到西州后不久,便向西发展、扩张,最迟于北宋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以前,势力已抵龟兹(今库车)。《宋史·龟兹传》云:
  龟兹,本回鹘别种......或称西州回鹘,或称西州龟兹,又称龟兹回鹘,自天圣至景四年入贡者五。
  又《宋会要辑稿·番夷七》云:
  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二月,龟兹贡玉勒、马、名马、独峰橐驼、宝刀、琉璃器。
  有关西州回鹘的疆域,与河西回鹘一样,文献中无系统的记载,我们从宋、元时期的有关文献中发现,其疆域大约东到甘肃,北界天山,西接葱岭,南邻于阗。《元史·巴而术阿而忒的斤传》云:
  亦都护者,高昌国主号也......玉伦的斤卒,......传位者又数亡,乃迁于交州。交州即火州也(今喀喇和卓),统别失八里之地,北至阿术河,南接酒泉,东至兀敦甲石哈(今哈密东乌纳格什湖),西临西蕃(按:指入天山南路之地),居是者凡百七十余载。
  此条材料揭示出高昌的疆域北至阿术河,南边接近酒泉,几乎与河西回鹘连成一片。
  又据《宋史·高昌传》所录王延德《使高昌记》载:
  (太平兴国六年)五月,太宗遣供奉官王延德、殿前承旨白勋出使高昌,......雍熙元年四月,王延德等还,叙其水程来献云:“......高昌,即西州也,其地南距于阗,西南距大食、波斯,西距西天步路,涉雪山葱岭,皆数千里。”
  从王延德的记述来看,高昌回鹘政权的疆域不仅拥有天山以南的广大地区,而且抵达了大食、波斯。
  西州回鹘政权在五代、宋朝时,一直统治着南疆和中亚、南亚的一部分地区。他们不仅与中原王朝保持着经济联系,而且与辽、金、西夏和波斯、印度的关系也很密切。如与辽国,史称:
  契丹时三(原注:三作“一”)年一次朝贡,进献玉、珠、乳香、斜合里皮、褐里丝等,亦有互市,其国王亲与北主评价。①
  又如对女真人所建立的金国,史称:
  天会五年正月丁巳,回鹘喝里可汗遣使入贡。②一直到蒙古崛起之后,公元1209年,“亦都护”巴而术阿而忒的斤臣属于蒙古,公元1275年以后,首都陷没于西北蒙古宗王之手,后来隶属于察合台汗国。
  西迁的另一支回鹘,据《新害书·回鹘传(下)》记载:
  开成四年......俄而渠长句禄莫贺与黠戛斯合骑十万攻回鹘城,杀可汗......焚其牙,诸部溃。其相馺职与庞特勒十五部奔葛逻禄。
  可知,回鹘中有15个部落迁徙到了葛逻禄的驻地。然而,葛逻禄的驻地在何处呢?
  《新唐书·回鹘传(下)》云:
  葛逻禄,本突厥诸族,......至德后,葛逻禄寝盛,与回纥争强,徙十姓可汗故地,尽有碎叶、怛逻斯诸城。
  上面材料中的碎叶,即玄奘《大唐西域记》中的素叶城,今T ok-mak ,怛罗斯,即怛逻斯,今名A ulieata ,而至德为唐肃宗年号,时间为公元756~757年,在回鹃西迁以前,那15部回鹃迁徙地是中亚楚河以南的地区。
  在从迁徙之初到10世纪末的130多年里,西迁的回鹘人在中亚楚河以南地区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即回鹘历史上有名的哈剌汗朝又称喀喇汗朝。有关喀喇汗王朝初年的疆域情况,在我国古代文献中不见记载,只有《中亚中古史研究》有记述。
  在公元993年沙兔克布格拉汗死去以前,喀喇汗王朝的辖地包括但逻斯、讹打剌、喀什噶尔、于阗以及喀喇昆仑,其统治中心是八拉沙衮。
  继沙免克布格拉汗的是布格拉汗,他继续了沙兔克布格拉汗的事业,在远征阿姆河流域时,又占领了布哈拉城,并打击和扰乱了萨曼尼政权的汗王,把喀什噶尔发展成为第二首都。
  布格拉汗在位不久就死去了,他的继位者乙力克汗(ILekkhan),在公元1008年,废阿姆河北(波斯)的萨曼尼王朝(Samanides),将这一地区纳入回鹘的势力范围之内。
  喀喇汗王朝在乙力克汗死后,进入图甘汗时代,在这一时代,据西方史学家说,他曾击败于阗的进攻而取得胜利,使喀喇汗王朝在中亚地区的统治得以稳固,一直延续到耶律大石西征建立西辽和蒙古人西征时,才退出历史舞台。
  在12世纪以前,西域和中亚的广大地区除了回鹘人所建立的河西、西州和喀喇汗王朝之外,还有阿拉伯人入侵中亚地区之后所建立的势力范围。
  西域和中亚地区的统治格局,在12世纪初年终于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就是辽朝濒临灭亡时所引发的耶律大石的西迁和西辽政权的建立。
  耶律大石,字重德,为辽朝皇族,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第八代孙,人称大石林牙。保大四年(公元1124年)秋七月,在金兵的大举进攻之下,辽朝的灭亡已成必然,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之下,耶律大石为了“养兵待时而动”,决然与辽皇帝天祚帝分背,脱离辽廷,“自立为王”,率铁骑200人从黄河河套一带向西北迁去,并在中亚及其附近地区进行征战,逐渐建立起疆域辽阔的西辽帝国。关于其西迁的路线和建国过程,自清代以来,中外学者钱大昕、丁谦、梁园东、岑仲勉、赵俪生、周良霄、羽田亨等人都作过不少探讨,然而限于材料,他们的研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漏落和讹误之处。余大钧先生在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辨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比较接近实际的看法。根据余先生的考述:
  西辽德宗元年(公元1124年)七月,耶律大石从夹山脱离祚帝以后,率骑200人北行3天,到达汪古部驻地黑水。继续向西北行,到达辽镇州可敦城。在可敦城附近,耶律大石自立为王,设置北、南面官属,创置威武、崇德、会蕃、新、大林、紫河、驼7个军州,大会蒙古地区及原分布于今东北各省的18个部落。并夺得了辽朝松漠以北原有的马群,建立了万余人的军队。次年二月,辽朝灭亡,金都统完颜希尹奏告金廷:“闻(西)夏人与耶律大石约曰:大金既获辽主,诸军皆将归矣,宜合兵以取山西诸部。金主降诏答曰:夏人或与大石合谋为衅,不可不察,其严备之。”①由于金兵未加追讨,所以耶律大石从这时至延庆元年(公元1131年)即帝位以前,一直留居在漠北(今外蒙古),收编人马,扩充势力。
  延庆元年二月五日,耶律大石在漠北即帝位,改元延庆,决意率师西征,到西域开拓疆土。他率兵假道西州回鹘时,回鹘王毕勒哥恭迎入宫,大宴三日,并献马、驼、羊至境外。耶律大石率兵至可失哈儿(今喀什噶尔)以东数天路程处,可失哈儿东喀喇汗王阿合马·伊本·哈散率领军队来战,大败耶律大石。这年秋天,耶律大石率领残部返回西州回鹘,西州回鹘欺其兵败势衰,截获其一部分将士献给金国。耶律大石离西州东北行,进至叶尼塞河上游黠戛斯(乞儿吉思)部驻地。企图取得原为辽朝藩属的黠戛斯部的支援,但被其驱逐。延庆二年,耶律大石退向西南,到达今新疆西北部的额敏河流域,逐渐将叶密立城作为久驻之地。延庆三年,耶律大石在额敏河流域,四周突厥部落来投奔者渐多,耶律大石部众增加到4万帐。这时东喀喇汗王朝八剌撒浑统治者苦于康里、割禄等突厥部落侵扰,无力对付,听说耶律大石势盛,便派使者请求耶律大石援助。这一年冬天,耶律大石从额敏河流域率师西南行,经赛里木湖畔,穿行阴山(即今伊宁市以北的科古琴山)隘谷,进入伊犁河流域,然后向楚河流域的八剌撒浑城进发。康国元年春,耶律大石将八剌撒浑城定为国都,改称为虎思斡耳朵,改延庆四年为康国元年,封八剌撒浑原统治者为“亦里克·突厥”。康国元年至三年,耶律大石至八剌撒浑后,11世纪时即已迁至东喀喇汗王朝境内之数万契丹人群集耶律大石麾下,耶律大石威势大增。耶律大石逐渐扩大其统治地域,派遣镇守官或监治官至各地、各部落,即东北起叶尼塞河上游谦谦州、西南至巴儿思汗城,西起塔剌思城,东至伊犁河流域之牙分赤之广大境域上。其后,耶律大石使康里人归顺,并征服了可失哈儿、斡端(和阗)。康国四年春,西辽军征服西州回鹘,进入其都城别失八里。继而从别失八里进军拔汗那及河中。五月,西辽军大败西喀喇汗王朝河中汗马合木于忽毡以东,征服了拔汗那及河中部分地区。
  经过连年征战,耶律大石建立了一个东起西夏西界(即西州回鹘,大致在今新疆、甘肃交界处),东南抵和阗,西至咸海南岸花剌子模国,东北至叶尼塞河下游黠戛斯地区,西南到阿姆河畔的庞大西辽帝国。①正如耶律楚材在其诗文中自注所说:“大石林牙,??克西域数十国,幅员数万里。”②
  耶律大石于康国十年(公元1143年)病死之后,由其子孙袭位,至公元1178年直鲁古当政时,昏庸无能,不理朝政,国势大衰。当时,强大起来的蒙古人首领铁木真,在统一蒙古各部的过程中,于公元1204年灭乃蛮部,杀死乃蛮部太阳罕。其子屈出律逃奔西辽。公元1211年,屈出律夺取了直鲁古的王位。公元1218年,成吉思汗命者别率两万人马追击屈出律,将其擒杀。至此,统治中亚和西域90多年的西辽政权灭亡,其领地归蒙古帝国统治。

附注

① 唐长孺:《关于归义军的几种资料跋》,收入《中华文史论丛》第一辑,1962年。 ①《旧五代史·外国传》。 ①《五代史·回鹘传》。 ②《唐会要·吐蕃》。 ③《旧五代史·吐蕃传》。 ④ 伯希和:《巴黎敦煌经卷》,转引自北平图书馆《馆刊》9卷6号所载王重民《金山国坠事拾零》一文。 ⑤《宋史·高昌传》。 ①《契丹国志·高昌》。 ②《金史·太宗纪》。 ①《金史·粘割韩奴传》。 ① 余大钧:《耶律大石创建西辽帝国过程及纪年新探》,收入陈述主编的《辽金史论集》。 ② 见《湛然居士文集》卷12。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人口研究

《丝绸之路人口研究》

本书主要介绍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丝绸之路的人口问题,五代、宋时期丝绸之路的人口问题,元朝时期丝绸之路的人口问题,明朝时期丝绸之路的人口问题,丝绸之路人居生态环境的变迁等内容。“丝绸”之路研究丛书汇集了中国学者自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的丝绸之路各学科领域研究成果,是国内最权威、最全面、最系统的学术著作。《丝绸之路人口研究》内容涉及考古、历史、民族、宗教、人口、文化、艺术等多学科领域。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