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乌孜别克族服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服饰研究》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0975
颗粒名称: 第八节 乌孜别克族服饰
分类号: K892.23
页数: 3
页码: 223-225
摘要: 本文记述了乌孜别克族服饰的情况。其中乌孜别克族男装与帽冠、乌孜别克族女装等。
关键词: 乌孜别克族 服饰 民族

内容

乌孜别克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乌孜别克族先民在14世纪以后陆续从中亚迁入新疆经商、劳动,逐渐定居于此。《元史》称乌孜别克族“月即别”、“月祖伯”,明清称安集延人。乌孜别克族主要居住在伊宁、喀什、塔城、莎车、乌鲁木齐等城镇、农村。从事手工业、商业,少数经营牧业、农业。新疆的乌孜别克族与当地维吾尔族之间,由于宗教信仰相同,风俗习惯、语言相近,因而往来密切,关系融洽。
  乌孜别克族居住的房屋式样风格独特,顶楼呈圆形,称“阿瓦”,一般则是平顶长方形土屋。少数居住在北疆从事畜牧业的牧民,为防寒保暖,房屋的墙壁较厚,壁龛砌有雕花图案,多用壁炉取暖,有的则在室内挖坑置炉炕取暖。
  乌孜别克族男装与帽冠
  男装 个性鲜明的男装是一种对襟,敞胸,长袖,衣长过膝的长外衣。衣饰领边、前襟、袖口处绣饰花卉纹样与抽象的几何纹。以青黑色布为长外衣面料,绣饰红色、黄色与绿色纹样的边饰,纹样对称又呈连续放射状,令人耳目一新。束一条三角形绣花腰巾,穿黑色长裤,足穿平底皮靴与浅靿套靴,衣饰效果呈现色彩的互渗、优雅、洒脱的自然情趣。服饰的穿着既有时代的共性,也有适应周围环境与个人审美的个性。普通的黑色布长外衣,经过彩色线的绣饰,便能构成装饰性的图案之美。
  老年装以素色为主,也不绣花纹,以斜交领、右衽、长袖、无扣的深色长外衣为主要衣饰款式,束深色腰带,头戴素色小帽,脚穿平底皮靴,展现出简洁与淳朴的风格。
  帽冠 乌孜别克族男女老少都戴小花帽,新颖别致。主要区别是色彩与纹样。男性花帽多为墨绿、青、蓝等色;女性花帽以紫红、金黄、枣红色的金丝绒、平绒等优质绒料制成,与其他民族的小花帽同中有异,保持了本民族的传统工艺。
  乌孜别克族女装
  乌孜别克族妇女喜欢穿花色艳丽的、宽大多褶的连衣裙,褶皱呈波浪状,摆动起来别有情趣。
  爱戴花帽,帽冠顶端与四周绣饰花卉纹样,突出帽冠顶部的棱,赋予一种立体感,花纹流动飞跃、丰满圆润,具有本民族的审美情趣特征。
  佩戴装饰品,如项链、耳环、戒指、手镯等,披上漂亮多彩的花头巾,穿着绚丽夺目的经过精心刺绣的“艾特克”(绣花靴),整体服饰表现出多色调的浓烈之美,显示出乌孜别克族妇女的审美意识。
  乌孜别克族妇女与其他少数民族一样,刺绣技艺精湛,那点、线、面与花卉、藤蔓的巧妙结合,形成浓郁的民族风采。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服饰研究

《丝绸之路服饰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丝绸之路上的西域服饰是中华民族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正由于它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的特性,且展现出浓郁的民族衣饰风格,才使它独树一帜,别具风采。一部西域服饰文化的著成,应涵盖从古代到近代各族人民巨大的创造性。每一处墓葬出土的衣冠服饰珍品,每一幅壁画人物衣饰的穿着,以及雕刻衣装的草原石人、岩画、木雕、泥俑、塑像等人物的衣冠服饰造型,都足以说明西域服饰有着悠久的历史,记载着它的兴衰,凝聚着先民的精魂。诚然,我们难以认定衣饰形式的确切年代,但却可以据此追溯到它的童稚时期,那经历了从人类混沌意识中的原始阶段,逐渐过渡到文明时代的历史进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