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蒙古族服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服饰研究》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0960
颗粒名称: 第四节 蒙古族服饰
分类号: K892.23
页数: 4
页码: 210-213
摘要: 本文记述了蒙古族服饰的情况。其中包括宽大舒适的蒙古袍、蒙古族女袍与头饰、特制的鞋靴等。
关键词: 蒙古族 服饰 民族

内容

蒙古族是我国古老的、影响面极广的民族之一。在历史上,成吉思汗和他的子民们,曾经建立了世界上有史以来疆域最广,横跨亚欧大陆的蒙古帝国。现今的蒙古族主要居住在内蒙古以及新疆、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青海等省区。
  新疆的蒙古族主要居住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及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以及散居伊犁、昌吉、哈密、乌鲁木齐等地。蒙古族使用自己的语言与文字,属阿尔泰语系。
  新疆的蒙古族先民主要包括历史上长期居住在新疆的准噶尔部后裔和18世纪由伏尔加河流域东归的土尔扈特部后裔,以及从内蒙古迁来的察哈尔部后裔。蒙古族世世代代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所在之地畜牧业发达。自近代始,有部分蒙古族从事农业、手工业、商业,开辟了新的生活领域。
  宽大舒适的蒙古袍
  在牧区生活的蒙古族为适应放牧,习惯于择居水草丰茂的地方,居住在温暖、洁白的蒙古包里。
  为放牧骑猎需要,蒙古族男女老少都喜欢穿着镶边的宽松长袍。蒙古族袍服历史悠久,其基本形式为右衽,大襟,高领或交领,小纽襻,镶边的宽大袍服,衣长过膝,袖长过手指。袍服下摆有开衩与不开衩式样,腰间束红、黄、绿色大绸巾。穿上袍服,束上绸腰巾,骑马奔驰在草原、戈壁与荒漠,腰巾好像彩云一般飘动,成了识别族属的一种标记与符号。腰巾上附系精致小刀与刀鞘。戴毡帽或礼帽,穿靴。
  蒙古族女袍与头饰
  生活在美丽的大自然环境中的蒙古族妇女,赋予了服饰浓郁的乡土特色与装饰纹样。袍服款式为立领、对襟或大襟衣袍,质料多为彩色绸缎,袖口、领口、边缘镶边饰,前胸襟绣牡丹花、云纹、草叶纹、葡萄等纹样,束上红色或绿色腰巾,恰到好处地展现了女性的曲线美,显示出一种东方情调的温馨,柔美健康的身姿,展露出蒙古妇女的风韵与气质。
  袍服的色彩鲜明醒目,喜欢用紫红、金黄、深绿、宝蓝、浅绿等色。蒙古族妇女偏爱明丽色彩为衣饰装饰。这是一种对于大自然审美主体的追求,具有朴实无华的魅力。
  蒙古族姑娘讲究头饰的装扮。头上包着红色绸巾,边沿镶饰珠玉、宝石,或金、银饰片作头面。或将珍珠成串地垂在面部两侧,或以镶银的红、绿宝石垂成穗状,佩于耳旁或垂前,既光灿耀眼,又雍容华贵。
  妇女梳发辫,以红、蓝绸布条束于发际,也有用串珠束在乌发间,妩媚多姿,娇艳丽美。
  牧区风沙吹袭,男女牧民以素色布巾裹头。老年妇女则用大包巾围系。
  特制的鞋靴
  蒙古族牧民重视鞋靴的制作。从选择皮料到鞣皮以及皮靴的式样,都要经过周密的考虑。特别是皮靴的头部样式,是他们多年摸索出来的绝活。如靴头略上翘的,适合在戈壁、沙漠、高山、雪地、冰川上行走,它可以减轻风沙的阻力,牵骆驼、下马、步行时很轻便;靴头呈半翘状的,宜在平坦的草原、牧场步行;靴尖与底平行,皮质优良而不透水的,则适宜穿越潮湿的水草地。靴尖的种种样式,是牧民抵御大自然的绝妙技艺与创造。
  帽冠
  当暴风雨、雪袭击草原时,蒙古族牧民着袍服,穿皮靴,还戴皮帽。皮帽高高耸立,远远望去像小山峦。帽面以黑色灯芯绒布面缀缝,内装毛茸茸的狐狸皮。帽的后扇较宽,能遮住脖颈,是保暖御寒的佳品。
  在城市生活、工作的蒙古族,也穿着现代时装,如西服、皮鞋、羽绒服等,妇女则穿连衣裙、时装鞋等。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服饰研究

《丝绸之路服饰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丝绸之路上的西域服饰是中华民族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正由于它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的特性,且展现出浓郁的民族衣饰风格,才使它独树一帜,别具风采。一部西域服饰文化的著成,应涵盖从古代到近代各族人民巨大的创造性。每一处墓葬出土的衣冠服饰珍品,每一幅壁画人物衣饰的穿着,以及雕刻衣装的草原石人、岩画、木雕、泥俑、塑像等人物的衣冠服饰造型,都足以说明西域服饰有着悠久的历史,记载着它的兴衰,凝聚着先民的精魂。诚然,我们难以认定衣饰形式的确切年代,但却可以据此追溯到它的童稚时期,那经历了从人类混沌意识中的原始阶段,逐渐过渡到文明时代的历史进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