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寒鞋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服饰研究》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0957
颗粒名称: 防寒鞋靴
分类号: K892.23
页数: 4
页码: 205-208
摘要: 本文记述了防寒鞋靴的情况。其中包括皮毡窝窝、裹脚布。
关键词: 哈萨克族 服饰 鞋靴

内容

服饰具有保护身体、防寒保暖的功能,是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的。哈萨克族穿靴、戴帽、制作形式与众不同。穿高靿皮靴,靴尖翘起,不仅防寒保暖,还能减少在草原牧区行走时的阻力,骑马时也不易磨烂皮肉。质地优良、油光锃亮的牛皮靴能涉水而不透。风雪弥漫或大雨滂沱,穿上高靿镶皮边、皮底的毡靴,套上胶鞋,既防潮又保暖。在摄氏零下40度的偏僻山区穿毡靴,内套毡袜,就不会冻脚。不同样式的鞋靴,是牧民们为战胜高寒地带恶劣的气候,在漫长的草原生活实践中的创造,它留下了地理环境对服饰穿着的影响。
  新疆的寒冷地带多在北疆地区,一般冬季气温都在摄氏零下30度到摄氏零下40度左右。位于阿勒泰地区的富蕴县曾在1960年2月气温降为摄氏零下51.5度,创当时全国最低温度纪录。在严寒的季节里,北疆的农牧民为预防冻脚,曾想出不少好办法。
  皮毡窝窝和裹脚布是较原始的北疆与山区的农牧民穿着的鞋袜,是御寒服饰的创举,它凝聚着各族人民的智慧与才能。
  皮毡窝窝 是一种自制的用牛皮做底,鞋面为毡制的复合性简易鞋。先选好牛皮,浸湿后在裁制的鞋底形的边缘钻上相等的八个小圆孔,再配以筒形的厚毛毡,边缘与鞋底的小孔相对拢也钻上八个小孔,穿上毛毡绳,脚伸进去之后,线绳一系即成。特点是简便、轻软、防潮合脚。
  裹脚布 以自织的羊毛或驼毛为原料,是一种宽20厘米,厚1厘米的粗毛布带。织成的毛布带细密柔软,在脚上层层缠裹,密不透风,缠毕,足有2公斤重,它实则是一种缠脚的毛布袜,只是超过一般袜的厚度。它虽笨拙,在大雪封山的季节里,却是急需的。裹上裹脚布,再套上皮毡窝窝,保暖功能极强。
  皮毡窝窝和裹脚布这两种带有原始色彩的“足衣”,如今已很少见,尽管粗陋、简单,但毕竟是少数民族抗拒大自然环境的一种创造。作为历史的旧物,它的实用价值并不低于现代的鞋靴。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服饰研究

《丝绸之路服饰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丝绸之路上的西域服饰是中华民族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正由于它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的特性,且展现出浓郁的民族衣饰风格,才使它独树一帜,别具风采。一部西域服饰文化的著成,应涵盖从古代到近代各族人民巨大的创造性。每一处墓葬出土的衣冠服饰珍品,每一幅壁画人物衣饰的穿着,以及雕刻衣装的草原石人、岩画、木雕、泥俑、塑像等人物的衣冠服饰造型,都足以说明西域服饰有着悠久的历史,记载着它的兴衰,凝聚着先民的精魂。诚然,我们难以认定衣饰形式的确切年代,但却可以据此追溯到它的童稚时期,那经历了从人类混沌意识中的原始阶段,逐渐过渡到文明时代的历史进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