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寒皮装与帽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服饰研究》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0953
颗粒名称: 御寒皮装与帽冠
分类号: K892.23
页数: 2
页码: 202-203
摘要: 本文记述了御寒皮装与帽冠情况。生活在牧区的哈萨克族衣装,主要质料是毛皮,其特点是宽大、厚实。由于地域环境、气候温度的差异,帽冠呈现出不同类型。
关键词: 哈萨克族 服饰 民族

内容

皮装 生活在牧区的哈萨克族衣装,主要质料是毛皮,其特点是宽大、厚实。牧民生活在茫茫草原、山区、绿洲,流动性极强,气候多变的环境使他们的穿着体现出极强的御寒性。在牧畜转场途中,有时会遭遇狂风、冰雹的袭击,因此,他们穿着的皮大衣,不仅宽大、厚实且具有耐穿的功能。皮大衣款式多为合领、对襟、长度过膝、下摆不开衩、无扣、袖长过指、以盖住脚踝为限。此款式与新疆出土的交领衣相似,它仍是古代服饰的一种传承。
  皮大衣白板朝外,毛朝里,不装布面,腰束宽皮带,附系生活的小物件,适应放牧需要。如遇出门走亲访友或办事,则穿富有民族特色的,带有装饰韵味的皮大衣。皮大衣款式别致新颖,用经过选择的黑羔皮挂里,大衣面多是结实的黑条绒布,考究的也用绸缎铺面。大衣款式是翻领,长袖,衣长过膝,无扣,腰间束镶银饰、宝石的宽皮带,佩挂小刀,配上精美的镶饰宝石的刀鞘。既可坐车、骑马,又保暖御寒。皮袍装表现出牧民们雄浑、奔放、粗犷的性格和审美观。
  牧民在近处劳作时,穿着驼绒絮里,黑条绒布镶面的翻领、有扣、长袖短大衣。夏季则穿白色圆领套头短衫,青布长裤。年轻的牧民爱穿领口、袖口与前胸绣饰十字花纹的圆领衫,腰间束带,脚穿皮靴。整体服饰体现出牧区居民健美的特点,是哈萨克族适应大自然的生活写照与审美特征的反映。
  帽冠 由于地域环境、气候温度的差异,帽冠呈现出不同类型。阿尔泰山区牧民,冬天戴尖顶四棱形狐狸皮帽,皮帽两侧有护耳扇,帽后檐垂下,帽冠呈三叶形状。讲究的牧民用紫红、黄、墨绿等色调的绸缎做面。高大、厚实、茸毛柔和、外形美观的帽冠,既抵御寒风又保护脖颈,戴上它,骑上骏马飞奔驰骋。三叶型皮帽成为一种标记与符号,一看就知道是哈萨克族的帽饰。伊犁地区的哈萨克族,在夏季戴以细白毡制成的毡帽。帽檐上卷,四周镶黑边,帽顶呈方形,远远望去,洁白耀眼,引人注目。牧民们对色彩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寓意,绿色象征草原,白色象征乳汁、羊群,红色象征阳光,黄色象征人类生存的大地。总之,他们热爱这片土地,对色彩的偏爱包含着对生命的礼赞。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服饰研究

《丝绸之路服饰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丝绸之路上的西域服饰是中华民族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正由于它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的特性,且展现出浓郁的民族衣饰风格,才使它独树一帜,别具风采。一部西域服饰文化的著成,应涵盖从古代到近代各族人民巨大的创造性。每一处墓葬出土的衣冠服饰珍品,每一幅壁画人物衣饰的穿着,以及雕刻衣装的草原石人、岩画、木雕、泥俑、塑像等人物的衣冠服饰造型,都足以说明西域服饰有着悠久的历史,记载着它的兴衰,凝聚着先民的精魂。诚然,我们难以认定衣饰形式的确切年代,但却可以据此追溯到它的童稚时期,那经历了从人类混沌意识中的原始阶段,逐渐过渡到文明时代的历史进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