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西夏时期壁画衣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服饰研究》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0941
颗粒名称: 敦煌西夏时期壁画衣冠
分类号: K875.2
页数: 2
页码: 180-181
摘要: 本文记述了敦煌西夏时期壁画供养人形象造型、衣冠服饰、色彩运用及艺术风格,与西域高昌柏孜克里克石窟壁画造型相似,既有文化交流上的密切联系,又体现了生活习俗上的相融。由此不难发现,衣饰文化的审美意识与有关的衣冠款式、色彩的偏爱等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人说西夏窟是回鹘窟,依我观察,其中有不少回鹘人形象的供养人,可以找到服饰内涵上的种种因素。
关键词: 敦煌 西夏时期 壁画衣冠

内容

敦煌西夏时期壁画供养人形象造型、衣冠服饰、色彩运用及艺术风格,与西域高昌柏孜克里克石窟壁画造型相似,既有文化交流上的密切联系,又体现了生活习俗上的相融。由此不难发现,衣饰文化的审美意识与有关的衣冠款式、色彩的偏爱等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人说西夏窟是回鹘窟,依我观察,其中有不少回鹘人形象的供养人,可以找到服饰内涵上的种种因素。
  409窟壁画为《回鹘王出行图》,构图饱满,人物形象逼真,是对当时回王形象造像的代表作。
  图中回鹘王形体高大、魁梧,面部长圆,腮部稍胖,鼻梁端正,长眉细眼,肤色白润。他头戴镂刻纹饰的尖顶波斯式高冠,冠后垂结绶带。身着盘领窄袖团龙纹锦袍,腰间束革带,并附饰短刀、解结椎、荷包等物,足蹬白色长筒毡靴,穿着佩戴与高昌回鹘王室贵族壁画中同中有异,不同的是纹样的变化,衣饰款式、帽冠也类似,也都在帽冠下系丝带于颌下。是游牧贵族的衣冠款式与形象特征。
  回鹘王身后的幼子与侍从的人物造像健壮、活泼。侍从们是行进途中手执伞盖、持着饰有双龙图翚扇、持宝剑、弓箭的人,摆出回鹘王出巡时的威风、热闹的排场。幼子与侍从的衣饰也是圆领窄袖,腰束带垂饰短刀,头上都戴上宽下窄、呈扇面形毡制便帽,从帽檐系红丝带于颌下。这种扇面形帽冠、服饰与高昌柏孜克里克38窟供养人的穿戴相同。
  西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大体与宋、辽、金同时并存的一个封建割据政权。立国约在公元1038年。主体民族为党项羌族,其次是汉、回鹘、吐蕃、鲜卑等民族。敦煌壁画中出现回鹘装束的供养人形象,反映了西夏时期回鹘人的历史价值及其影响。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服饰研究

《丝绸之路服饰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丝绸之路上的西域服饰是中华民族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正由于它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的特性,且展现出浓郁的民族衣饰风格,才使它独树一帜,别具风采。一部西域服饰文化的著成,应涵盖从古代到近代各族人民巨大的创造性。每一处墓葬出土的衣冠服饰珍品,每一幅壁画人物衣饰的穿着,以及雕刻衣装的草原石人、岩画、木雕、泥俑、塑像等人物的衣冠服饰造型,都足以说明西域服饰有着悠久的历史,记载着它的兴衰,凝聚着先民的精魂。诚然,我们难以认定衣饰形式的确切年代,但却可以据此追溯到它的童稚时期,那经历了从人类混沌意识中的原始阶段,逐渐过渡到文明时代的历史进程。

阅读